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3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3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3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3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医学ppt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1医学ppt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2医学ppt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3医学ppt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3医学ppt图:简单的反射活动4医学ppt图:简单的反射活动4医学ppt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neuron)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基本结构特点①神经元胞体突起轴突树突(axon)(dendrite)②神经元形态、大小不一。5医学ppt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neuron)1.神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激素。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①胞体和树突:接受信息部位。②③轴突: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④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部位。6医学ppt功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激素。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构成轴突(感觉神经纤维的长树突)髓鞘(神经膜)功能:传导兴奋(神经冲动、冲动)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①神经纤维直径轴索直径与神经纤维直径比(0.6)②

温度③神经纤维有无髓鞘7医学ppt2.神经纤维的功能和分类构成轴突(感觉神经纤维的长树突)髓鞘动画: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比较8医学ppt动画: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比较8医学ppt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①完整性(结构、功能)④相对不疲劳性③双向性②绝缘性9医学ppt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①完整性(结构、功能)④相对不疲劳动画:神经冲动的双向传导10医学ppt动画:神经冲动的双向传导10医学ppt表:神经纤维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11医学ppt表:神经纤维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11医学ppt顺向轴浆运输(快速、慢速)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浆运输。如:线粒体、含递质的囊泡、分泌颗粒等。逆向轴浆运输自轴突末梢向胞体的轴浆运输。如:神经营养因子、病毒、毒素等。3.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轴浆运输借助轴浆流动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运输物质的现象。12医学ppt顺向轴浆运输(快速、慢速)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轴浆运输。如:线图:顺向快速轴浆运输模式图13医学ppt图:顺向快速轴浆运输模式图13医学ppt图:逆向轴浆运输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应用14医学ppt图:逆向轴浆运输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应用14医学ppt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的功能性作用(fuctionalaction)神经的营养性作用(trophicaction)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功能。15医学ppt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的功能性作用(fuctionala5.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概念:由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如肌肉)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且为神经元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分类:NGF,BDNF,NT-3,NT-4/5,NT-6功能:神经再生;神经保护;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16医学ppt5.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NT)概念:由(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①有突起,但无轴、树突之分②无化学性突触,但缝隙连接普遍存在③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但膜电位可改变④终生具有分裂增殖能力17医学ppt(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①有突起,但无轴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①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②修复和再生作用⑦参与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⑥稳定细胞外K+浓度⑤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③免疫应答作用④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18医学ppt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①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②修复和大脑纵裂胼胝体胼胝体ILNNILNIL图:神经胶质细胞引导神经元迁移作用19医学ppt大脑纵裂胼胝体胼胝体ILNNILNIL图:神经胶质细胞引导神+K+K+++++K+++++++++VVK+K+K+K+K+K+K+K+K+图:神经胶质细胞稳定细胞外K+浓度作用20医学ppt+K+K+++++K+++++++++VVK+K+K+K+K图:神经胶质细胞参与Glu与GABA的循环星形胶质细胞GluGSGlnGABAGluGABA-Tα-酮戊二酸Glu能神经元GlnGluGlnGABA能神经元GlnGlnGABA21医学ppt图:神经胶质细胞参与Glu与GABA的循环星形胶质细胞Glu二、突触传递概念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相互联系与信息传递的特化结构和区域。分类化学性突触电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P282)22医学ppt二、突触传递概念神经元之间和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相互联系与信息图:神经突触模式图23医学ppt图:神经突触模式图23医学ppt图: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模式图24医学ppt图: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模式图24医学ppt图:定向化学性突触模式图25医学ppt图:定向化学性突触模式图25医学ppt图:非定向化学性突触模式图26医学ppt图:非定向化学性突触模式图26医学ppt图:电突触模式图27医学ppt图:电突触模式图27医学ppt(一)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1.经典的突触传递(1)突触的微细结构经典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2)突触的分类常见:轴突-树突(最常见)、轴突-胞体、轴突-轴突其它:树突-树突、树突-胞体、树突-轴突等串联性、交互性、混合性突触28医学ppt(一)几类重要的突触传递1.经典的突触传递(1)突触的微细图:突触微细结构模式图29医学ppt图:突触微细结构模式图29医学ppt图:突触的类型30医学ppt图:突触的类型30医学ppt图:特殊类型突触模式图31医学ppt图:特殊类型突触模式图31医学ppt(3)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末梢去极化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突触前膜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出胞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电位32医学ppt(3)突触传递的过程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末梢去极化电Ca2+AP①动员;②摆渡;③着位;④融和;⑤胞吐①②③④图:Ca2+触发递质释放过程33医学pptCa2+AP①动员;②摆渡;③着位;④融和;⑤胞吐(4)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电位去极化和超极化的方向:根据突触后电位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快突触后电位和慢或迟慢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34医学ppt(4)突触后电位根据突触后电位去极化和超极化的方向:根据突触图:快突触后电位Ligand-gatedchannalIonotrophicchannel35医学ppt图:快突触后电位Ligand-gatedchannalI图:慢突触后电位G-proteincoupledreceptormetabotrophicchannel36医学ppt图:慢突触后电位G-proteincoupledrec图:迟慢突触后电位37医学ppt图:迟慢突触后电位37医学ppt概念: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机制:钠离子和钾离子跨膜移动,而且以钠内流为主形成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过程:突触前末梢去极化→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突触前膜→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钠、钾通透性增强(主要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去极化(EPSP)→达到阈电位则产生动作电位。38医学ppt概念: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机制图: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9医学ppt图: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9医学ppt动画: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0医学ppt动画: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0医学ppt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概念: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变化。机制:氯离子跨膜移动形成。过程:突触前末梢去极化→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进入突触前膜→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出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膜对氯通透性增强→突触后膜超极化(IPSP)41医学ppt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概念:突触后膜在神经递质作用下图: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2医学ppt图: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2医学ppt动画: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3医学ppt动画: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3医学ppt(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①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44医学ppt(5)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①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②动作电位首先发生在神经元的轴突始段,因为始段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最大。③突触后神经元一旦产生AP,向上传至细胞体和末梢,由此可消除神经元此次兴奋前不同程度的去极化和超极化,使其状态得到一次刷新。45医学ppt②动作电位首先发生在神经元的轴突始段,因为始段的电压门控钠(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②

影响已释放递质消除的因素③影响受体的因素Ca2+;AP;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梭菌毒素三环类抗抑郁药;有机磷中毒筒箭毒碱46医学ppt(6)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①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②影响已释放(7)突触的可塑性①强直后增强②习惯化和敏感化③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概念: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性或现象,是学习和记忆产生机制的生理学基础。47医学ppt(7)突触的可塑性①强直后增强②习惯化和敏感化③长时程(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概念:由神经元合成,能特异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1)递质的鉴定①

突触前神经元应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并合成该递质;②

递质储存于突触囊泡内,当兴奋冲动抵达末梢时,囊泡内的递质能释放人突触间隙;③

递质释出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而发挥其生理作用,人为施加递质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旁,能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④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如重摄取);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能分别模拟和阻断相应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48医学ppt(二)神经递质和受体1.神经递质(neurotransmi(2)调质的概念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在神经元之间直接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增强或消弱递质的信息传递作用。(3)递质共存现象戴尔原则:一个神经元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释放同一种递质。递质共存: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包括调质)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49医学ppt(2)调质的概念神经元还能合成和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在递质共存现象50医学ppt递质共存现象50医学ppt(4)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重摄取和再合成等消除的方式:酶促降解、被突触前末梢和突触囊泡重摄取51医学ppt(4)递质的代谢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重摄取和再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质拮抗剂(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但结合后不产生效应,反因占据受体而产生对抗激动剂效应的化学物质2.受体概念: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诱发特定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52医学ppt激动剂(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化学物(1)受体的亚型(2)突触前受体(3)受体的作用机制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4)受体的浓集(5)受体的调节上调:递质释放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均升高。下调: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均下降。53医学ppt(1)受体的亚型上调:递质释放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均升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神经元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胆碱能纤维概念:以Ach为递质的神经元纤维分布:①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②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和骨骼肌)④躯体运动神经纤维54医学ppt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神经元以图:外周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N1MN1N1N1 汗腺、骨骼肌N1M55医学ppt图:外周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N1MN1N1N1 汗腺、骨骼肌(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型(M)受体分布:副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虹膜环形肌、支气管、心脏、胃肠平滑肌、消化腺、膀胱逼尿肌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效应器细胞:汗腺和骨骼肌血管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56医学ppt(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型(M)受体分布:副交(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受体N1分布:神经节突触后膜的受体。

效应: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N2分布:骨骼肌运动终板膜。

阻断剂:六烃季胺。效应:引起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阻断剂:十烃季胺。N1、N2

受体阻断剂:筒箭毒碱。烟碱型(N)受体:57医学ppt(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胆碱能受体N1分布:神经节突触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2)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及其受体NE和E能神经元以NE和E为递质的神经元E能纤维以NE为递质的神经元纤维E能受体以NE或E结合的受体58医学ppt3.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2)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能受体α

肾上腺素受体(α1、α2

)效应:主要使平滑肌收缩(血管、瞳孔、子宫等);但使小肠平滑肌舒张。阻断剂:酚妥拉明(可阻断α1、α2

受体)β

肾上腺素受体(β1、β2

)效应:心脏(β1)—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平滑肌(β2)—(血管、小肠、支气管等)舒张。脂肪(β1)—促进脂肪分解。阿替洛尔(β1

);丁氧胺(β2)。阻断剂:普奈洛尔(β1、β2

)。59医学pptE能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α1、α2)效应:主要使平滑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的效应:A.与受体特性有关:

a.与α受体结合产生平滑肌效应:

以兴奋性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扩瞳);抑制性,如:小肠舒张b.与β受体结合产生平滑肌效应:以抑制性为主,如: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对心肌为兴奋性作用。60医学ppt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的效应:a.与α受体结合产生平滑肌效

a.NE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用作升压药B.与配体的特性有关:(以其对心血

管的作用为例)b.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作用均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兴奋药61医学ppta.NE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弱,B.与配体的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一)反射的分类食物唾液分泌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铃声唾液分泌(无关刺激)62医学ppt三、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一)反射的分类食物唾液分泌非条件刺(一)反射的分类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固定和较低级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无限、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63医学ppt(一)反射的分类条件反射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固定和较低(二)反射的中枢控制单突触反射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即在中枢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的反射—腱反射多突触反射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即在中枢只经过多次突触传递的反射在整体情况下,各种反射均需要中枢的整合64医学ppt(二)反射的中枢控制单突触反射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式环式正反馈负反馈(后发放)扩大兴奋或抑制的范围使同时到达的兴奋或抑制效应在同一神经元上实现总和加强空间作用范围实现反馈调节65医学ppt(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式环式正反馈负反图: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66医学ppt图: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66医学ppt图:后发放(刺激停止后,传出N仍继续发放冲动)67医学ppt图:后发放(刺激停止后,传出N仍继续发放冲动)67医学pp(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68医学ppt(四)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图:中枢兴奋传布兴奋节律的改变69医学ppt图:中枢兴奋传布兴奋节律的改变69医学ppt(五)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而引起。(1)传入侧枝性抑制(afferentcollateralinhibition)(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inhibition)70医学ppt(五)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1.突触后抑制(postsynap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经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使另一个中枢神经元抑制,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1)传入侧枝性抑制(afferentcollateralinhibition)71医学ppt传入神经纤维兴奋一个中枢神经元的同时,经侧枝兴奋一个抑制性中(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inhibition)中枢神经元发出的冲动沿轴突外传的同时,还经轴突侧枝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折返通过突触联系使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抑制,意义在于及时终止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或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的活动同步化。72医学ppt(2)回返性抑制(recurrentinhibition)2.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B)释放的递质使(A)膜局部去极化(A)本身兴奋传来引起的AP↓(A)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C)膜EPSP↓结构基础:轴-轴突触特征:是去极化抑制。过程:73医学ppt2.突触前抑制(presynapticinhibition

⑶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①B纤维兴奋→释放GABA→激活A末梢上GABAA受体→A末梢Cl-电导(通透性)↑→Cl-外流→A末梢去极化→传到A末梢AP幅度↓→Ca2+内流入A末梢量↓→递质释放量↓→突触后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74医学ppt⑶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74医学ppt②在脊髓后角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和交

感神经末梢(A末梢)存在GABAB受体。

B末梢释放GABA与GABAB受体结合→G蛋白介导(IP3/DG)→A末梢膜上K+通道开放→K+外流→Ca2+内流入A末梢数量减少→递质释放量↓→突触后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③除GABA外,其他递质也能通过G蛋白介导影响K+通道和Ca2+通道功能而介导突触前抑制。75医学ppt②在脊髓后角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和交

感神经末梢(A末梢3.突触后易化(postsynapticfacilitation)突触后膜去极化,使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水平,在此基础上出现一个刺激,较容易达到阈电位水平而爆发动作电位4.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facilitation)结构基础如突触前抑制,只不过到达A末梢的AP时程延长,递质释放增加,使EPSP增大76医学ppt3.突触后易化(postsynapticfacilitat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77医学ppt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77医学ppt深感觉浅感觉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功能:

上传感觉信息感觉传导通路:

①浅感觉传导通路②深感觉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入通路78医学ppt深感觉浅感觉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功能:

上传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同侧脊髓背角换神经元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束对侧丘脑中央后回先交叉后上行(1)浅感觉传入系统79医学ppt痛觉同侧脊髓背角换神经元交叉到对侧脊髓丘脑束对侧丘(2)深感觉传入系统精细触觉本体触觉深压觉薄、楔束核换元后交叉内侧丘系丘脑后外侧腹核中央后回先上行后交叉80医学ppt(2)深感觉传入系统精细触觉本体触觉深压觉薄、楔束核换元后交图:脊髓半离段在脊髓半离断的情况下——对侧躯体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压觉障碍;同侧躯体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发生障碍。81医学ppt图:脊髓半离段在脊髓半离断的情况下——81医学ppt头面部感觉:三叉丘系与脊髓丘脑系毗邻上行。82医学ppt头面部82医学ppt痛温觉轻触压觉图:脊髓空洞症模式图83医学ppt痛温觉轻触压觉图:脊髓空洞症模式图83医学ppt颈骶腰胸胸腰骶颈前图:上行纤维的空间分布模式图84医学ppt颈骶腰胸胸腰骶颈前图:上行纤维的空间分布模式图84医学pp

丘脑为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只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1、丘脑的细胞群可分为三类:感觉接替核联络核特异投射系统髓板内核群非特异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85医学ppt丘脑为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1、丘脑的细胞群可分为(1)特异感觉接替核: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大脑皮层感觉区。

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86医学ppt(1)特异感觉接替核: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大脑皮层感觉区(2)联络核:接受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他皮层下纤维→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丘脑前核:下丘脑

内脏调节丘脑外侧核:小脑、苍白球、后腹核

运动调节丘脑枕核:内外侧膝状体

感觉联络87医学ppt(2)联络核:87医学ppt(3)非特异投射核:髓板内核群(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88医学ppt(3)非特异投射核:髓板内核群(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二类核团)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神经纤维。

由丘脑(第三类核团)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神经纤维。89医学ppt2.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由丘脑(第一、特异投射系统概念经典的感觉传导路(嗅觉除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特点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三级神经元换元90医学ppt特异投射系统概念经典的感觉传导路(嗅觉除外)上行到丘脑,在丘非特异投射系统概念经典感觉传道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过多次换元,到达丘脑的髓板内核群,最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备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不引起特定感觉,主要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的作用功能特点:弥散性投射多突触换元91医学ppt非特异投射系统概念经典感觉传道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上行纤维经过

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之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92医学ppt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2、本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前回3、内脏感觉区:与本体感觉区大致重叠4、视觉区:枕叶距状裂上、下缘5、听觉区:两侧颞叶6、嗅觉和味觉区:位于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93医学ppt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93医学(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部位:中央后回投射规律:①躯干四肢为交叉性投射,头面部是双侧性的③投射区域具有一定的分野,总体安排是倒置的②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中央后回的感觉柱:中央后回皮层的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从而构成感觉皮层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感觉皮层具有可塑性特点:94医学ppt(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部位图: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95医学ppt图:大脑皮层感觉区示意图95医学ppt图:中央后回的感觉柱96医学ppt图:中央后回的感觉柱96医学ppt第二感觉区部位:大脑外侧沟的上壁,由中央后回底部延伸到脑岛的区域。本体感觉代表区中央前回特点:定位不如中央后回完善,切除后不会产生感觉障碍本体感觉97医学ppt第二感觉区部位:大脑外侧沟的上壁,由中央后回底部延伸到脑岛的(三)躯体感觉1.痛觉体表痛快痛:刺激时很快发生;尖锐且定位清楚;由Aδ类纤维传导慢痛:刺激时稍慢发生;疼痛强烈且难以忍受,刺激撤销后还可持续;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和心血管和呼吸等改变;由C类纤维传导深部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汗和血压等改变98医学ppt(三)躯体感觉1.痛觉体表痛快痛:刺激时很快发生;尖锐且定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化学感受器)伤害性刺激→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质(K+、H+、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游离神经末梢→疼痛→传入中枢→痛觉99医学ppt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化学伤害性刺激→局部组织释放致痛物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传入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第Ⅶ、Ⅸ、Ⅹ对脑神经节内皮层代表区部位:混杂于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等部位特点:性质模糊、定位不准确。100医学ppt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传入神经(二)内脏感觉1.内脏痛的特点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慢痛①定位不准确,定性不清楚,最主要的特点③中空内脏器官对扩张、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对切割、烧灼等刺激则不敏感④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和呼吸等改变⑤可伴有牵涉痛。101医学ppt(二)内脏感觉1.内脏痛的特点②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2.体腔壁痛内脏疾患引起邻近体腔壁浆膜受到刺激或骨骼肌痉挛而产生的疼痛3.牵涉痛(referredpain)概念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远隔体表部位发生疼痛和痛觉过敏的现象机制会聚学说易化学说102医学ppt2.体腔壁痛内脏疾患引起邻近体腔壁浆膜受到刺激或骨骼肌痉挛而图:牵涉痛103医学ppt图:牵涉痛103医学ppt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和压痛区

患病器官

心胃、胰肝、胆囊体表疼痛部位患病器官体表疼痛部位肾结石

阑尾炎

心前区左臂尺侧

左上腹肩胛间右肩胛腹股沟区上腹部或脐区104医学ppt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和压痛区患病器官图:牵涉痛示意图105医学ppt图:牵涉痛示意图105医学ppt图:牵涉痛机制106医学ppt图:牵涉痛机制106医学ppt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07医学ppt第三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07医学ppt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大α小αβ运动神经元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一)脊髓和脑干神经元108医学ppt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大αβ运动神经元一、运动α运动神经元(α-motorneuron)其轴突支配梭外肌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ch。γ运动神经元(γ-motorneuron)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其轴突支配梭内肌纤维。兴奋性高,受高位中枢的下行作用,常有高频持续放电,以调节肌梭对牵拉刺激的敏感性。

β运动神经元(β-motorneuron)对梭内、外肌均有支配,功能不清。109医学pptα运动神经元(α-motorneuron)其轴突支配梭外图:脊髓的运动神经元110医学ppt图:脊髓的运动神经元110医学ppt脊髓α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是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脊髓α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的作用①引发随意运动②调节姿势③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α神经元既接受来自外周(皮肤、肌肉和关节等)的传入信息,也接受来自高位中枢(从脑干到大脑皮层的各级中枢)的下传信息,产生一定的反射传出冲动,因此α运动神经元是躯体骨骼肌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111医学ppt脊髓α运动神经元和脑运动神经元是躯体运动反射的最后公路脊髓αAlpha-motoneuron–finalcommonpathway112医学pptAlpha-motoneuron–finalcommo(二)运动单位(motorunit)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113医学ppt(二)运动单位(motorunit)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或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一)脊髓的调节功能脊动物在动物实验中将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第五颈椎水平下),这种动物称之为脊动物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突然离断后,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休克(spinalshock)114医学ppt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一)脊髓的调节功能脊动物在动物实验中1.脊休克①肌紧张性下降②血压下降③出汗被抑制④粪、尿积聚产生原因

②是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的结果①

不是损伤本身引起的,再次损伤不再产生主要表现(躯体运动与内脏反射减退或消失)115医学ppt1.脊休克①肌紧张性下降②血压下降③出汗被抑制④恢复

①动物种族进化程度②

反射对高位中枢的依赖程度:

A.简单、原始的反射先恢复

B.较复杂的反射逐渐恢复

C.反射恢复后有些反射比正常时增强和扩散③某些恢复的反射功能不完善结论②高位中枢对脊髓有易化伸肌和抑制屈肌的作用①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116医学ppt恢复①动物种族进化程度结论②高位中枢对脊髓有易化伸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变躯体在空间的姿势姿势反射分类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117医学ppt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肢体屈曲,这种反射称之为屈肌反射。屈肌反射118医学ppt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受刺激一侧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若加大刺激强度,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曲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展,这种反射称之为对侧伸肌反射,此反射为姿势反射,可保持躯体平衡。119医学ppt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若加大刺激强度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概念: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分类:腱反射和肌紧张腱反射(tendonreflex):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肌紧张(muscletonus):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120医学ppt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概念:骨骼肌受外力牵动画:膝跳反射当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时股四头肌发生一次收缩121医学ppt动画:膝跳反射当叩击股四头肌肌腱时股四头肌发生一次收缩12图:临床检查膝跳反射122医学ppt图:临床检查膝跳反射122医学ppt腱反射受高位中枢的下行制约亢进:高位中枢的作用减弱,提示高位中枢有病变。腱反射的检查:减弱或消失:反射弧不完整。123医学ppt腱反射受高位中枢的下行制约腱反射的检查:减弱或消失:反射弧不腱反射肌紧张概念特点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运动单位同步收缩运动单位交替收缩主要是Ⅰa类主要是Ⅱ类别称位相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表:腱反射与肌紧张比较意义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维持姿势传入纤维收缩特点124医学ppt腱反射肌紧张概念特点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运动单位同步收缩运动牵张反射反射弧:传入纤维:Ⅰa和Ⅱ类纤维感受器:肌梭中枢:脊髓效应器:该肌肉的肌纤维传出纤维:α传出纤维和γ传出纤维125医学ppt牵张反射反射弧:传入纤维:Ⅰa和Ⅱ类纤维感受器:肌梭中枢:脊图:牵张反射反射弧126医学ppt图:牵张反射反射弧126医学ppt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

(musclespindle)为牵拉刺激,是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属本体感受器。适宜刺激:结构:为附着在梭外肌纤维上梭形感受装置,与梭外肌平行呈并联关系,内含梭内肌纤维。梭内肌纤维的分类:核袋纤维(nuclearbagfiber):细胞核集中于中央;感受快速牵拉刺激(动态牵拉);核链纤维(nuclearchainfiber):细胞核分散;感受缓慢持久的牵拉刺激(静态牵拉);127医学ppt牵张反射的感受器—肌梭

(muscle图:肌梭结构示意图128医学ppt图:肌梭结构示意图128医学pptB.传出神经:α传出纤维支配梭外肌;γ传出纤维支配梭内肌;β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梭外肌和梭内肌肌梭的传入和传出神经:A.传入神经:Ⅰa类和Ⅱ类纤维:末梢缠绕在核袋和核链纤维的感受装置部位;终止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129医学ppt肌梭的传入和传出神经:A.传入神经:129医学ppt腱反射过程:

叩击肌腱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肌梭兴奋性↑

Ia类和Ⅱ类N纤维传入

α运动N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130医学ppt腱反射过程:130医学ppt131医学ppt131医学ppt梭外肌收缩α运动N元兴奋肌梭敏感性↑兴奋性↑持续轻微牵拉伸肌梭内肌收缩r运动N元兴奋高位中枢下传冲动重力作用骨骼肌处于持续、轻微的收缩状态r环肌紧张状态的维持132医学ppt梭外肌收缩α运动N元兴奋肌梭持续轻微梭内肌收缩r运动N元兴奋

也为牵拉刺激,是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控制牵张反射强度的牵张感受装置—腱器官(tendonorgan)适宜刺激:具有控制牵张反射强度的作用,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过度牵拉损伤。

结构: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传入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纤维为Ⅰb类纤维;传出纤维为α运动神经元外肌;意义:133医学ppt也为牵拉刺激,是肌肉张力变化的感受装置。控制牵134医学ppt134医学ppt135医学ppt135医学ppt反射过程当肌肉受到外力牵拉→首先兴奋肌梭→发动牵张反射→被牵拉的肌肉收缩→牵拉力量进一步↑→腱器官兴奋→α运动神经元抑制→α传出纤维发放冲动↓→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

136医学ppt反射过程当肌肉受到外力牵拉→首先兴奋肌梭→发动牵张反射→被牵图:腱器官反牵张反射137医学ppt图:腱器官反牵张反射137医学ppt(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在动物(如猫)中脑上丘、下丘之间横断,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去大脑僵直概念138医学ppt(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在动物去大脑僵直机制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主要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可明显加强肌紧张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主要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可明显抑制肌紧张脑干外调节肌紧张的部位: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抑制肌紧张;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和后叶中间部等部位易化肌紧张139医学ppt去大脑僵直机制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主要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去大脑僵直机制易化区和抑制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去大脑僵直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与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联系,造成易化区活动明显占优势,肌紧张明显增强140医学ppt去大脑僵直机制易化区和抑制区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去大脑僵直是由去皮层僵直decorticaterigidity:

如蝶鞍囊肿,使皮层与皮层下失去联系时:仰卧,头部姿势正常时:双下肢伸肌僵直,双上肢呈半屈曲状态;

141医学ppt去皮层僵直141医学ppt去皮层僵直

仰卧,头部转向一侧时:双下肢伸肌僵直,下颏所指侧上肢僵直,而对侧上肢呈半屈曲状态;142医学ppt去皮层僵直142医学ppt去大脑僵直:在中脑发生损伤、缺血或炎症等疾患时,患者表现出:头后仰,上下肢僵硬,上臂内旋,手指屈曲倒勾。出现去大脑僵直表明病变侵袭到脑干,是预后不良的信号。143医学ppt去大脑僵直:143医学pptα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γ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在中脑上丘、下丘切断造成的僵直为γ僵直γ僵直与α僵直:从牵张反射机制来分,僵直可分为两种:144医学pptα僵直: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间接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145医学ppt145医学ppt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146医学ppt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146医学ppt翻正反射147医学ppt翻正反射147医学ppt随意运动的设想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皮层小脑(小脑外侧部)皮层运动和运动前区运动脊髓小脑(小脑中间内侧部)设计执行图:产生和调节随意运动的示意图148医学ppt随意运动的设想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皮层小脑皮层运动和运动前区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运动传导通路1.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运动区部位: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最重要)功能特征: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③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倒置的基本功能单位:运动柱149医学ppt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运动传导通路图:大脑皮层运动区150医学ppt图:大脑皮层运动区150医学ppt图:运动传出通路151医学ppt图:运动传出通路151医学ppt运动传出通路皮质脊髓前束:(20%)主要功能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尤其是屈肌的活动,与姿势的维持和粗略运动有关皮质脊髓侧束:(80%)主要功能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的活动,与精细的、灵巧的运动有关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其他: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与精细的、灵巧的运动有关与姿势的维持和粗略运动有关152医学ppt运动传出通路皮质脊髓前束:(20%)主要功能控制躯干和四肢运动传出通路损伤柔软性麻痹(软瘫):随意运动的丧失,牵张反射减退或消失,常见于脊髓和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脊髓灰质炎痉挛性麻痹(硬瘫):随意运动的丧失,牵张反射亢进,常见于脑内高位中枢损伤,如内囊出血所致中风巴宾斯基征:阳性体征表明皮质脊髓侧束受损,临床常用于检测皮质脊髓侧束的功能是否正常153医学ppt运动传出通路损伤柔软性麻痹(软瘫):随意运动的丧失,牵张反射图:巴宾斯基征(+)脊髓巴宾征(+)高位中枢生理条件下巴宾征(—)(—)皮质脊髓侧束154医学ppt图:巴宾斯基征(+)脊髓巴宾征(+)高位中枢生理条件下巴宾(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1.基底神经节组成旧纹状体(苍白球)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丘脑底核和中脑黑质在功能上与基底神经节紧密联系,因此也被归入基底神经节155医学ppt(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1.基底神经节组成旧纹状体(图:基底神经节的组成156医学ppt图:基底神经节的组成156医学ppt图: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157医学ppt图: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157医学ppt基底神经节神经回路CortexStriatumThalamusGPeSTNGPi/SNrexcitatoryinhibitoryDirectpathwayIndirectpathway直接通路间接通路的活动是相反的(inhib.vs.excit.)但DA升高,运动增多M1,PMSMASNc158医学ppt基底神经节神经回路CortexStriatumThalamuCortexStriatumThalamusGPeSTNGPi/SNrexcitatoryinhibitoryDirectpathwayIndirectpathway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直接通路的抑制功能减弱间接通路的兴奋功能增强净效应: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减少M1,PMSMASNc帕金森病159医学pptCortexStriatumThalamusGPeSTNGP亨廷顿病CortexStriatumThalamusGPeSTNGPi/SNrexcitatoryinhibitoryDirectpathwayIndirectpathway纹状体功能受损:净效应: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多M1,PMSMASNc160医学ppt亨廷顿病CortexStriatumThalamusGPeS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如黑质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乙酰胆碱系统功能图: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如纹状体受损:胆碱能神经元活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161医学ppt纹状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2.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①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增强②运动过多而肌紧张降低表现为: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面部表情呆板、常出现静止性震颤(多见于手)表现为:头部和上肢出现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如:帕金森病(黑质病变)如:舞蹈病(纹状体病变)162医学ppt2.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①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增强②MuhammadAliinAlantaOlympicParkinson’sDiseaseDiseaseofmesostriataldopaminergicsystemPDnormal163医学pptMuhammadAliinAlantaOlympic

SubstantiaNigra,ParsCompacta(SNc)DOPAminergicNeuronSlownessofMovement-DifficultyinInitiationandCessationofMovementClinicalFeature(1)Parkinson’sDisease-ParalysisAgitans164医学pptSubstantiaNigra,SlowClinicalFeaturePrincipalPathologicLesion:

CorpusStriatum(esp.caudatenucleus) andCerebralCortex-Predominantlyautosomaldominantlyinheritedchronicfataldisease(Gene:chromosome4)-Insidiousonset:Usually40-50-Choreicmovementsinonset-Frequentlyassociatedwithemotionaldisturbances-Ultimately,grotesquegaitandseverdysarthria,progressivedementiaensues.HUNTINGTON’SCHOREA165医学pptClinicalFeaturePrincipalPath3.基底神经节的功能①

稳定随意运动(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②

调节肌紧张③

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④参与自主神经的调节、感觉传入、心理行为和学习记忆等166医学ppt3.基底神经节的功能①稳定随意运动(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②(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1.小脑的生理分区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脊髓小脑:蚓部和半球中间部皮层小脑:半球外侧部167医学ppt(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1.小脑的生理分区前庭小脑:绒球小图:小脑的生理学分区(绒球小结叶) 蚓部168医学ppt图:小脑的生理学分区(绒球小结叶) 蚓部168医学ppt前庭小脑前庭神经核前庭器官螺旋神经节前庭脊髓束前角运动神经元内侧纵束①②③④⑤图:前庭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功能:控制身体平衡和眼球运动途径:①-⑤损伤:平衡失调如:步履蹒跚站立困难

位置性眼震颤169医学ppt前庭小脑前庭神经核前庭器官螺旋神经节前庭脊髓束前角运动神经元视听及本体感觉信息①②③④④④环路联系图:脊髓小脑的功能脊髓小脑:功能: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途径:如图所示损伤:肌无力(人)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170医学ppt视听及本体感觉信息①②③④④④环路联系图:脊髓小脑的功能脊图:皮层小脑的功能①②皮层小脑:功能:形成运动计划编制运动程序途径:如图所示损伤:可造成熟练动作的缺失171医学ppt图:皮层小脑的功能①②皮层小脑:171医学ppt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172医学ppt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172医学p一、自主神经系统组成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voussystem)交感神经(sympatheticnerve)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nerve)分布173医学ppt一、自主神经系统组成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ner图:自主神经分布174医学ppt图:自主神经分布174医学ppt(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②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①

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1-腰3)段灰质侧角,副交感起自脑干的脑神经核和脊髓(骶2-骶4)段侧角③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效应较局限④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和肾只有交感神经支配175医学ppt(一)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②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紧张性支配2.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3.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交感:在环境急骤变化时,可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能力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副交感: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等功能176医学ppt(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器官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心率心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呼吸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道粘膜腺体分泌消化消化消化分泌粘稠的唾液分泌稀薄的唾液泌尿生殖排尿排尿分娩;生殖分娩;生殖眼扩瞳缩瞳皮肤

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内分泌和代谢肝糖原分解胰岛素分泌表: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177医学ppt器官交感神经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的内脏调节功能脊髓是某些内脏活动如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反射的初级中枢(二)低位脑干的内脏调节功能延髓—基本的生命中枢中脑—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178医学ppt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的内脏调节功能脊髓是某些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的内脏调节功能1.

体温调节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为基本的体温调节中枢2.

水平衡调节下丘脑前部存在脑渗透压感受器3.

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4.

生物节律控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是控制日节律的关键部位5.

其他如产生某些行为欲,调节摄食、饮水和性行为等179医学ppt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的内脏调节功能1.体监察细胞感受激素浓度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调节激素的分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180医学ppt监察细胞感受激素浓度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门脉系统腺垂体调节激素的图:下丘脑对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181医学ppt图:下丘脑对神经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181医学ppt图:下丘脑摄食中枢外侧区外侧区182医学ppt图:下丘脑摄食中枢外侧区外侧区182医学ppt图:下丘脑饱中枢腹内侧核腹内侧核183医学ppt图:下丘脑饱中枢腹内侧核腹内侧核183医学ppt(四)大脑皮层的内脏调节功能边缘系统新皮层184医学ppt(四)大脑皮层的内脏调节功能边缘系统新皮层184医学ppt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一)本能行为摄食行为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和饱中枢;杏仁核饮水行为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量减少渗透压感受器肾素-血管紧张素性行为下丘脑;杏仁核185医学ppt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一)本能行为摄食行为下丘脑存(二)情绪奖赏系统;惩罚系统(三)情绪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活动的改变恐惧和发怒:格斗-逃避反应愉快和痛苦:186医学ppt(二)情绪奖赏系统;惩罚系统(三)情绪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187医学ppt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187医学ppt一、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spontaneouselectricactivityofthebrain)在无明显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经常性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皮层诱发电位(evokedcorticalpotential)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188医学ppt一、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spontaneouselect图:皮层诱发电位主反应后发放次反应体感诱发电位反应感觉传导通路是否完好(辅助检查)189医学ppt图:皮层诱发电位主反应后发放次反应体感诱发电位反应感觉传导图:脑电图的测量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自发脑电活动可用引导电极在头皮表面记录下来,临床上用特殊的电子仪器所描记的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如果将颅骨打开,直接在皮层表面安放电极引导,记录出的脑电波为皮层电图。190医学ppt图:脑电图的测量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动画:脑电图191医学ppt动画:脑电图191医学ppt特征表:正常人四种基本的脑电波频率/Hz8~1314~300.5~34~7波幅/μV20~1005~2020~200100~150活动深睡睡眠困倦αβδθ安静闭眼脑电图对某些疾病具有辅助诊断作用192医学ppt特征表:正常人四种基本的脑电波频率/Hz波幅/μValphawavesEyesopenEyeclosealphawavesalphaBlock动画:α波阻断α波在人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出现,常具有α波的“梭形”波群变化,当睁开眼睛或受到其他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转而出现β波,这一现象称α波阻断。193医学pptalphawavesEyesopenEyeclosea二、觉醒和睡眠觉醒时,脑电波一般呈同步化快波睡眠时,脑电波一般呈同步化慢波(一)觉醒状态的维持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脑干网状结构具有上行唤醒作用,上行激活系统主要通过非特异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层行为觉醒:对新异刺激有探究行为,与黑质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有关194医学ppt二、觉醒和睡眠觉醒时,脑电波一般呈同步化快波睡眠时,脑电波一脑电觉醒:对新异刺激无探究行为,脑电表现为同步化快波,与蓝斑上部NE能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有关,前者为维持性的或紧张性的,后者为时相性的(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睡眠特点①

不同的年龄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不同成人:7~9h;老人:5~7h;儿童:10~12h;新生儿:18~20h②

不同的动物,所需的睡眠时间不同④

可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时相③具有促进精力和体力恢复的作用195医学ppt脑电觉醒:对新异刺激无探究行为,脑电表现为同步化快波,与蓝斑图:非特异投射系统与觉醒196医学ppt图:非特异投射系统与觉醒196医学ppt图: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间197医学ppt图:不同动物的睡眠时间197医学ppt(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1.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2.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快波睡眠(fastwavesleep,FWS)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sleep,REMsleep)入睡:慢波睡眠,少异相睡眠醒来:慢波睡眠或异相睡眠慢波睡眠→快波睡眠→慢波睡眠(反复)198医学ppt(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1.慢波睡眠(slowwav图: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199医学ppt图: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19表: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比较反应慢波睡眠快波(异相)睡眠脑电图

慢波快波感觉↓↓↓肌反射及肌紧张↓↓↓血压心率低而稳升/降呼吸慢而均匀快而不均眼球运动无快速眼运动有快速眼运动做梦

少7-10%多80%生长素分泌多少脑内蛋白质合成少多意义

有利于生长和体力恢复有利于神经发育(唤醒阈高)200医学ppt表: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的比较反应慢波睡眠睡眠发生机制:睡眠

觉醒上行抑制系上行激动系脑干网状结构脑干尾端NE201医学ppt睡眠发生机制:睡眠觉醒上上脑中脑中缝核5-HT脑桥蓝斑核NE蓝斑NE皮质下或皮质内ACh黑质多巴胺觉醒慢波睡眠异相睡眠脑电觉醒行为觉醒觉醒与睡眠相关递质202医学ppt中脑中缝核5-HT脑桥蓝斑核NE蓝斑皮质下或黑质多巴胺觉醒慢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203医学ppt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203医学ppt一、学习和记忆(一)学习和记忆的形式1.学习的形式非联合学习(如突触可塑性)联合学习(如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条件: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原先把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化为抑制性效应的信号204医学ppt一、学习和记忆(一)学习和记忆的形式1.学习的形式非联合习惯化非伤害性刺激敏感化弱伤害性刺激弱伤害性刺激强伤害性刺激205医学ppt习惯化非伤害性刺激敏感化弱伤害弱伤害强伤害205医学ppt图: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06医学ppt图: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06医学ppt1.学习的形式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操作,才能得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这样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式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现实具体的信号第二信号:与现实具体的信号有关的词语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207医学ppt1.学习的形式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一定的动图:操作式条件反射208医学ppt图:操作式条件反射208医学ppt2.记忆的形式陈述性记忆情景式记忆语义式记忆非陈述性记忆根据记忆的储存和回忆方式: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短时程记忆中时程记忆长时程记忆209医学ppt2.记忆的形式陈述性记忆情景式记忆语义式记忆非陈述性记忆根按储存与回忆方式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210医学ppt按储存与回忆方式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210医学ppt(二)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1.人类的记忆过程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2.遗忘部分或完全失去回忆和再认定能力,遗忘并不意味着记忆痕迹的消失顺行性遗忘:慢性酒精中毒;老年痴呆逆行性遗忘:脑震荡211医学ppt(二)人类的记忆过程和遗忘1.人类的记忆过程感觉性记忆第图:记忆的信息流示意图212医学ppt图:记忆的信息流示意图212医学ppt表:按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