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腾冲实习策划我来游历腾冲县的古建筑选材背景:腾冲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中国第一镇”,它的历史更追溯到汉代,县辖5个镇、13个乡,其中不乏古代建筑的身影,其历朝的古民居更是不胜枚举,我的想法通过游客的视角来进入这个古镇,去发现和探索腾冲的古代建筑。腾冲的古建筑不仅保存,而且大多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想法是穿插着对历史的回顾来了解这些独一无二的古居。目的意义:我国的名古镇遍地都是,但是腾冲的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并且师出有名,我想以一个游客的角度去认识这些古建筑,并且让大家了解它们详细的历史和经历,去腾冲游玩的人很多,但正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每个古居的人却很少,我的想法有点闹中取静的意味!现实中的人们都太浮躁,我想用我的片子来告诉大家,静下心来聆听。内容策划:纪录片名称《我来游历腾冲县的古建筑》或者《我来游历和顺乡的古居》(因为没有去过具体要拍摄的建筑或景点没有完全确定但是就查阅的资料大部分要游历的古镇都在和顺乡)片长20分钟左右纪录片主题从一个游客的角度去游历腾冲的古镇,以古建筑、古民居为目标来游玩和了解。纪录片主要人物暂定的自己出镜本身我也是一名游客,我就真实的记录自己一路的行程。纪录片的基调我想营造一种轻松略显严肃的氛围,带着游玩的心态,带着寓教于乐的目的来塑造我的作品。纪录片的形式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的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镜头语言的运用长镜头的绝对保持对主人公和寻找采访对象的完整记录,特写镜头对建筑特色的突出来展现影片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将不同景深的画面进行相关重叠,错乱排序来体现叙事方式和角度。不同的拍摄视角来与被采访者进行相关的交流。大远景、远景的空镜头来展现大环境。纪录片的结构本纪录片围绕主人公的旅行这一主线来展开腾冲古建筑这一主题。本片主要以主人公作为第一视角来进行解说贯穿,按照旅游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记述。内容大纲:用大远景和全景来拍摄古镇的全貌配合解说词用以展现大环境。主人公出镜,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腾冲县展开游历,摄像采用跟拍的方式进行拍摄。(预先选定多了个名古居和古建筑,查阅好资料,用以在游历时进行解说。)在主人公讲解和游历的空隙插入空镜头和大量写实的画面,并配以对该建筑的详细解说。古居或古建筑的历史讲述1,通过与古居居民的交流来了解进行直接记述2,通过画外音来进行解说.主人公的内心独白通过直接讲述来抒发。古居资料弯子楼漫步街巷间,见到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楼十分别致,那是当地著名商号“永茂和”家族的弯子楼。
“弯楼子”因楼房沿巷道的曲线修砌,所以和顺人形象地把它称为“弯楼子”。“弯楼子”不仅是一座民居,也是著名商号“永茂和”的李氏家族代称。“弯楼子”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现被辟为“民居博物馆”。
百年老宅弯楼子作为和顺的民居代表,让人有种阅尽人间沧桑的感觉。刘氏宗祠
位于水碓村与尹家坡之间,位置选择相对呈交椅凹形的山角,坐南向北,依山傍水,占地1000平方米,由正殿、两厢楼、东西花园、前厅、大门组成。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次年两厢、前厅俱毁,光绪六年(1880)修复旧观。民国九年(1920)扩建前厅,新修三开间牌楼式大门,增建月台,并立石斗标杆于月台上。月台前新筑双孔石拱桥,桥下有池种荷,具有园林之盛。前厅还遗存一块“御龙深远”木匾,为绮罗李治用章草书写;一块清乾隆三十五年“保我子孙”三十六年“永免钱粮”双面石碑,均保存完好。门前石标杆为清光绪壬年科亚元刘宗鉴所立,毁于文革。现已于2005年4月恢复。同时还恢复了大殿“千秋万祀”、“饮水思源”两块匾额,分别由省内书法家李华君、赵浩如用行书书写。在家堂柱上增加了马有樊撰李超杰书的“福田宗祖种,巴山蜀水规模远;心地子孙耕,凤岭龙潭绍述长”的楷书对联。大殿中堂两旁增加了刘硕勋撰并书的“祭必以时,春露秋霜崇祀典。人本乎祖,父慈子孝重人伦”魏碑字联及檐柱尹文和撰、饶学兴书的“凤栖凤山飞彩凤;龙蟠龙水出文龙”篆书联。大殿走廊两侧增加了“西汉高祖,东汉光武帝,蜀汉昭烈帝”三祖遗训石碑。过厅增加了孔学军书写的“术通乾象,喜入天台;雕龙名著,殿虎英风”魏碑字联,刘振东撰、马有樊书的“巴山施仁,总旗洪武安三迤;盈水怀远,御龙腾越振九州”隶书联及刘硕勋撰并书的“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欲光门第,还是读书积善来”魏碑字联。大门新增了尹文和撰、赵翼荣书的“温暾世家仁智礼;腾阳冠冕龙凤麟”魏碑字联及马有樊书的“门对龙潭千古秀;族居旺地万年春”行书联。修复后的刘氏宗祠使人耳目一新。和顺图书馆腾冲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图书馆中藏书八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洗衣亭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1938年建馆十周年之际,又于旧址改建成一座规模更大的中西合璧式的馆屋,一所坐南向北的二层木结构楼房,正前面伸出两个半六角亭,算是当时最别致新颖的建筑形式。屋前是宽敞的花园,花园外建一个三孔平顶拱门,额上嵌有李石曾书“文化之津”的石刻,正拱门头上悬胡适书“和顺图书馆”的木匾,大门沿用旧有牌楼式老大门。
艾思奇故居艾思奇故居位于和顺乡水碓村,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有“艾思奇纪念馆”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
筑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较为精巧,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艾思奇建于民国8
年(公元1919)年,是艾思奇之父李曰垓任云南民政、司法两司司长及矿物督办时所建的新居。艾思奇故乡位于县城南5千米的和顺乡水碓村,艾思奇故居位于系一幢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四合院楼房。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建筑较为精巧,高屋大院,串楼通栏,点缀西式小品阳台,正房前厅有一石砌圆形拱门,青藤缠缆,古朴秀雅。故居前临元龙幽潭,后枕凤山,地势高旷,环境优美。元龙阁
腾冲县城东南4公里的和顺乡水碓村,村旁有一龙潭,三面环山,一堤为廊。堤上古榕荫蔽,潭中水洗白云,风光十分秀丽。元龙阁即傍水依山而筑。循序渐进,有龙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阁、观音殿、百尺楼等殿宇。
建筑群沿中轴线由山门、龙王殿、三官殿、魁星阁、观音殿、百尺楼及厢房等附属建筑组成。殿阁楼台随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大。两侧厢房、楼阁、平台对称安置。其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檐木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阁前龙潭石栏回护潭水碧澄如镜,凭栏观殿阁倒影,宛若龙宫。1984年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龙阁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雕梁画栋,建筑精巧,依山临水,景色迷人,给人一种悠然入画之感。
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尖顶重要檐木结构建筑,檐下柱枋雕刻彩绘精美重楼两侧团花空窗棂上雕有行书“鸢飞鱼跃”四个大字,书法遒劲,楼下正面雕刻二龙戏珠,甚为精美。阁外窗棂悬挂楹联一副:“元精含斗极,龙脉焕天枢。”含“元龙”二字,当为此阁之名。阁内供奉魁星塑像,赤发蓝面,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一脚向后翘起,一脚立于鳌头上。
元龙阁背枕青山,前临深潭,四周古木参天,山花遍野。潭水碧澄如镜,周有石栏回护。凭栏观殿阁倒影,宛若龙宫。潭前为宽敞的大月台,月台上分植两株大树,一为樟木、一为榕树,树冠犹如两把伞盖,罩满月台。月台下为荷池,每当盛夏,荷花开放,亭亭玉立,为元龙阁景观增色不少。
哲人艾思奇的故居“有仙则名”就在元龙阁旁。腾冲和顺花大门古民居花大门古民居正房200多年,正楼三层有一百多年,解放前是和顺唯一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民居占地400多平方,有后道痤两个园子心,大门雕龙画凤,楼上可观和顺风景,民居一直保持着原建风味文革一点都没有破坏。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国殇墓园建成于1945年7月7日,占地88亩,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甬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再循石级而上,至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级台阶挡土墙,沿墙分两侧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参考解说云南腾冲县和顺镇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融和,也是著名的侨民之乡。六百余年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还有徽派的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竟然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和谐并存。至今和顺仍然保持着其古朴的风格,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民居等遍布古镇,宛若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来到云南,最感动、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就是蓝天白云。在徐霞客游记中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的古镇腾冲走进腾冲,感觉就像云贵高原上的江南水乡。腾冲的老房子是清末民初宜居为主体的腾冲民居及古建筑,刘家大院、和顺“花大门”、艾思奇故居、李氏宗祠、和顺图书馆等等都是到腾冲必看的特色建筑。一样的都是老房子,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平实、厚重、亲和、处处透着一种有别于其他著名古镇所独有历史文化底蕴及悠然恬静的自然环境。腾冲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图书馆中藏书八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徽派的白墙黛瓦、东南亚的花窗阁楼,以及英式高墙石屋等等各式建筑风格,竟然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用火山石为建材,用高黎贡山精良的木材为柱梁雕饰形成独特的格调神韵。飞檐是我国传统建筑里常用的一种形式,屋檐转折处如飞鸟一般向上翘起,给建筑物增添了灵巧的动感。腾冲和顺的建筑飞檐格外夸张上翘,好像展翅的飞鸟,冲向广阔的天空。
不论是建筑,还是文化它都融合和了中原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梅花植物图案的精美木雕门窗,精致的刺绣一件件家具摆饰,仿若带你回到古代。牌坊,是腾冲对贡献巨大的女子们的纪念腾冲自古为西南边陲重要通商口岸,男子成年后多数从商他们婚后远赴缅甸各地经商,家中全靠女子支撑为此当地建起的众多牌坊,表达的是人們她们的敬重和纪念。
这些民居民居兼有江南古镇和徽派建筑的特色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持式热式风速仪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课外拓展计划
- 2025担保合同标准模板:能源产业融资担保协议
- 2025版闭口采购金融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施智能化改造设计及报批专项合同
- 二零二五年面粉生产线技术改造与升级合同
- 二零二五版家庭借贷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租赁与合同解除程序合同
- 2025版电子行业供应链信息安全保密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多功能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广元城市IP打造营销规划方案
- 儿童意外伤害防治课件
- 钢结构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 选修课调酒的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数学)第二章 第2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课件
- GB/T 15057.2-1994化工用石灰石中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治指南培训课件
- 湖南省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址医疗机构名单目录
- 饲料分析与检测复习题
- 基础会计课件(完整版)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