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1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2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3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4页
“2011-年版”与“实验稿”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的比较分析———关于中国古代史内容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袁从秀2001年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进中学历史课堂,进入课程标准的实施阶段。十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义务教育新的历史学科体系,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学者、教师也在不断总结、反思,为课标的完善,献计献策。终于,在2011年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面世了。“2011年版”与“实验稿”相比变化何在?笔者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为例作比较分析。一、课程内容和体例的比较笔者按时序、分时期对比“实验稿”和“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2011年版”新增的内容、“2011年版”减少的内容。为方便对两稿内容的知识要点进行对比,表1按“2011年版”的内容顺序进行排列,对“实验稿”内容呈现的顺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版”与“实验稿”相比,新增加29个知识点,减少11个知识点。新增加的知识点,如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东汉建立、南北朝的更替、隋的统一、隋朝的灭亡、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北宋建立、元朝统一、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等,弥补了“实验稿”割裂历史的状况,使中国古代各时期基本完整,便于学生清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新增的知识点“东汉建立”,突出了东汉在大一统国家中的地位,“隋的统一”和“元的统一”强调了统一对国家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历史,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减少的11个知识点,如元谋人、九章算术、赵州桥、齐民要术等,不影响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学习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悟和认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体例与“实验稿”不同。“实验稿”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历史课程体系,为突出学习内容与主题的关系,个别内容跳跃性大,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同时,主题式编排理性较强,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初中学生应该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历史。“2011年版”则还原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线索性的特点,建立在时序发展的基础上,弱化学习主题,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时空意识,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二、学习要求的比较笔者对“实验稿”和“2011年版”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中相同学习要点,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了比较,旨在通过比较,窥探其变化。表1:“实验稿”和“2011年版”内容对比表时期实验稿2011版2011版增加内容2011版减少内容史前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北京人、化石的作用化石的作用元谋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原始农耕考古的意义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尧舜禹的传说夏商周时期夏朝建立;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夏朝建立;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司母戊鼎;青铜工艺成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青铜工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和社会变化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都江堰都江堰孔子;百家争鸣老子、孔子的百家争鸣老子秦汉时期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始皇;秦的统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的灭亡;西汉建立西汉建立汉武帝大一统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东汉建立;外戚宦官专权东汉建立;外戚宦官专权佛教、道教道教和佛教四大发明、华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史记》司马迁和《史记》;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东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更替;东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南北朝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水经注》和《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艺术;农业技术和农历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水经注》隋唐时期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大运河隋的统一;科举制度;大运河;隋朝的灭亡隋的统一;隋朝的灭亡“贞观之治”;唐太宗、武则天;“开元盛世”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武则天唐与吐蕃的关系;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唐诗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唐诗社会风气赵州桥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局面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局面宋元时期北宋建立;重文轻武特点北宋建立;重文轻武特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女真族的崛起;岳飞抗金;南宋偏安岳飞抗金;南宋偏安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崛起;灭夏、金和南宋;元朝统一元朝统一宣政院管辖西藏宣政院管辖西藏宋代社会生活;宋词宋元时期的商业贸易、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元代的都市生活;元曲四大发明;《资治通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资治通鉴》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明朝建立;皇权强化;八股取士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长城;北京故宫明长城;北京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农政全书》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李自成起义;满族入主中原郑成功收复台湾;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清朝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军机处的设立;文化专制明清小说《红楼梦》与京剧京剧闭关锁国政策清中期腐败和闭关锁国清中期腐败1.在17个学习要点中,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了解”“说出”“知道”“简述”等识记层次的,“实验稿”与“2011年版”各有9个;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的“概述”“认识”“理解”等理解层次的,“实验稿”有4个,“2011年版”有8个。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的“探讨”“评价”“分析”等运用层次的,“实验稿”有4个,“2011年版”没有。相较之下,识记层次两个课标相当,“实验稿”中属运用层次的,“2011年版”均变为理解层次。说明“2011年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重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要求。2.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2011年版”所提出的学习重点与“实验稿”也不尽相同。如“北京人”,“实验稿”要求“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而“2011年版”要求学生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和“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旨在引导学生注重证据意识,掌握历史学习和思维的基本方法。“实验稿”中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2011年版”不再要求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因为对初中学生来讲,理解文化特征实在过难。又如“远古传说”,“实验稿”要求“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2011年版”要求“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虽同属识记层次,但两者的价值取向迥异,“实验稿”力图要让学生区别传说和史实,旨在说明传说不是史实,但是“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现实,特别在古代,是历史记录和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求初中生真正认识传说和历史的区别有难度”[1]。而“2011年版”是让学生感受历史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除关注历史考古、历史文献等传统的历史资源外,还能更多地去关注其他历史载体,并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还如“商鞅变法”,“实验稿”要求“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即让学生认识到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变革时期,可初中生怎能理解“变革”这样的术语?“2011年版”要求“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虽同是理解层次的“认识”,但难度大大降低,因为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史实,如秦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去认识到“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样的论断。表2:“实验稿”和“2011年版”学习要求的比较序号学习要点实验稿的学习要求2011年版的学习要求1北京人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了解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业简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了解传说和神话中的历史信息4西周的分封制说出分封建的主要内容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5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6百家争鸣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7秦的统一探讨统一大国家建立的意义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汉武帝评价汉武帝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9丝绸之路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0北魏孝文帝改革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1“贞观之治”评价唐太宗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12经济重心的南移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3明朝的中央集权了解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14郑和下西洋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15郑成功收复台湾;设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清朝的中央集权了解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17闭关锁国政策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通过清代中期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验稿”要求“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2011年版”要求“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融合”有合成为一体之意,而“交融”则是相互融合,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从而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三、“2011年版”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因此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目标要求。通过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笔者认为“2011年版”体现了如下的价值取向:1.追求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人格教育和国际意识培养等教育责任。“2011年版”继承“实验稿”的优点,并根据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凸显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古代史内容无处不渗透着这样的思想。“北京人”一课,不讲元谋人,笔者虽尚不知为何,但从学习要点中看出,本课更主要定位于北京人发现的意义,而不是说明中国大地上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何。“青铜器和甲骨文”一课,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传承文明,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利于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要求“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由此理解到民族交融、民族和睦、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与文化。2.回归历史学科的特点,建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新世纪历史课程改革,其目标之一是“改革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历史学科体系”。从初中“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到高中完全抛弃历史学科体系,于是便有了初中主题式、高中专题式的课程结构。“实验稿”中国古代史各学习主题,“照顾到古代文明的各个侧面,以某一历史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内容来反映这个时期的特点。”如,“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主题下,选取了“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三个内容,以突出主题特点: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于是在这一部分就缺失了西晋兴亡、东晋兴亡、南北朝的政治等内容,显得从三国到南北朝的史实零乱无序,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感觉跨度较大。此外,通过学习内容去理解主题的思想,对以感知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讲,增加了学习难度。课程改革的十年来,历史学者、历史教育研究者、中学历史教师等各层次研究人员都在思考这些问题:初中学生学什么样的历史?到底要不要学科的体系?需不需要尊重历史学科的特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面世,回答了这些疑问。历史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只有按照时序建立的历史知识,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情感态度。没有了时序,没有了学科基本的体系,学生如何去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不理解背景,又怎能去正确认识历史?那一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面面俱到,但要突出历史的重点和精华。通过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点”,连成历史发展的“线”。因此,“2011年版”抛弃“学习主题”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是精选的历史知识,点与点之间按时序排列;“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线使点之间构成联系。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感知历史,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注重感性知识的积累,避免概念叠加,避免初中内容高中化、成人化。”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2011年版”中国古代史内容涵盖从远古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各时期的重要史实,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社会生活,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侧面,注重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点—线呈现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符合义务教育普及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扎实的通史学习基础,有利于高中专题史的学习,实现初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有效衔接。3.追求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是历史课程教学中尤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