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3_第1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3_第2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3_第3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3_第4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涵与特点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涵与特点1

导入:神秘古老的甲骨文、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与时俱进影响世界的儒家思想…….汲取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营养,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吸引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基因,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也其时也”。导入: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本土性:比如汉字、京剧《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据此可知,百家争鸣(2020吉林高三质检)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齐眉中宣部:全国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2.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道家无为而治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基因,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也其时也”。(1840——五四前)6.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当代发展(形式、内涵)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杀猪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家合万事兴”门匾------和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簋内有铭文8行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凝聚性:比如“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汲取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营养,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吸引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第一部分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道家无为而治第一部分感知3四羊方尊

龙虎纹尊(商代饮酒器)一、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商代晚期礼器)精益求精,敢为人先;民族特色,布局和谐统一四羊方尊龙虎纹尊一、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商代4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礼器。尊内底铭文中有“中国”字样。

西周武王时礼器。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内有铭文8行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国家一统,中原中心;尊祖敬天西周何尊西周天王簋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礼器。尊内5二、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齐眉信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杀猪义苏武牧羊、乌鸦反哺、公而忘私、舍生取义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勤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闻鸡起舞、大禹治水俭俭可养德、克勤克俭、俭存奢失、细水长流试一试:你能再说出一些核心概念和对应成语吗?二、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6三、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建筑歌曲清明节------尊祖敬宗,家族、民族认同端午节------忧国忧民中秋节------团圆和睦四合院------团圆,和谐有序“家合万事兴”门匾------和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山东曲阜孔庙------文化认同北京社稷坛------农本、民本观念《十五的月亮》------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一封家书》------孝敬父母《我的中国心》------爱国情《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三、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建筑歌曲清明节-----7第二部分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第二部分认知优秀传统文化8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始社会起源阶段炎黄二帝、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夏商两周奠基时期民族融合、天下一家西汉至明中后期发展成熟期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后期至清前期衰落期八股取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近代前期(1840——五四前)转型期“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复兴新时期五四精神、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9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始社会多元起源,华夏核心起源阶段炎黄二帝、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夏商两周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奠基时期民族融合、天下一家西汉至明中后期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格局形成和发展发展成熟期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后期至清前期僵化和反叛萌芽衰落期八股取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近代前期(1840——五四前)向西方学习转型期“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复兴新时期五四精神、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10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墨家“尚贤”、尧舜“禅让”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11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重视人本、民本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墨家“尚贤”、尧舜“禅让”主张和而不同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重视人本、民本西周“敬天保12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突出特点本土性:比如汉字、京剧多样性:比如儒法道等思想长期共存。包容性:比如汉代以来佛教逐步本土化凝聚性:比如“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连续性:源远流长,持续发展当代价值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系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比一比:你能再举出体现各个特点的传统文化的例子吗?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突出特点本土性:比如汉字、京13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主题?对今天有何借鉴?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儒家以德治国,仁政爱民墨子:“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墨子·尚贤》)

———墨家治国重贤任能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

———道家无为而治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主题?对今天有何借鉴?孔子:“为政14“想一想”提示主题:如何治国理政借鉴:借鉴古人“德治”思想倡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民本”思想,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借鉴“无为”思想,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借鉴“尚贤”主张,科教兴国,完善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借鉴法家“法制”和“中央集权”思想,健全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维护中央权威,不断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想一想”提示主题:如何治国理政15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16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讨论:试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讨论:试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172、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CETV同上一堂思政课CCTV中国诗词大会中宣部:全国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工匠精神”“抗疫精神”敬业奉献黄文秀孝老爱亲郭彩利诚实守信库尔班·尼亚孜见义勇为王书茂助人为乐马旭2019部分全国道德模范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形式创新内涵不断丰富2、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CETV同上一堂思政课敬业奉献181、一带一路

共享共富与和谐发展

2、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

3、首倡“和平共处五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古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谐之路、共享之路1、一带一路共享共富与和谐发展

219(《韩非子·扬权》)(1840——五四前)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格局形成和发展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当代发展(形式、内涵)《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俭可养德、克勤克俭、俭存奢失、细水长流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尊内底铭文中有“中国”字样。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第一部分感知优秀传统文化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本课结构(板书)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历程内涵特点当代价值对传统文化态度当代发展(形式、内涵)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韩非子·扬权》)本课结构(板书)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青铜20第四部分学以致用当堂练(以下所选试题均下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第四部分学以致用当堂练21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C.历史悠久世界领先D.定居为主农业发达B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222.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这体现了周人A.重建道德,再造秩序的决心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B2.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23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C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24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诸子学说提供了实践舞台,各家学派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2020吉林高三质检)A.否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推动了新型社会的理论构建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C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诸子学说提供了实践舞台,各家学派255.《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勤,故灾咎屡臻,盗贼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选举不实,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这反映了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皇帝勤政重视吏治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 D.九品中正制的混乱C5.《后汉书·顺帝纪》记载的一道诏书中说:“间者以来,吏政不266.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这反映出当时A.文化信仰的多元化B.儒学受到严重冲击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政府注重道德教化A6.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277.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渴望爱情大胆追求,或山河巨变誓死守节。同时,女性作家亦显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识、自我关怀乃至优于男性的家国情怀。这一现象A.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体现了男女平权的发展C.得益于女性经济的独立D.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觉醒A7.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她28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涵与特点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内涵与特点29

导入:神秘古老的甲骨文、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与时俱进影响世界的儒家思想…….汲取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营养,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吸引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基因,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也其时也”。导入:30取其精华,弃其糟粕;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本土性:比如汉字、京剧《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据此可知,百家争鸣(2020吉林高三质检)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齐眉中宣部:全国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2.汤灭夏时发表了“汤誓”,数落夏桀罪行,将推翻前朝视为天命所在。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道家无为而治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A.靠近水源分布广泛B.多元一体中原核心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基因,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也其时也”。(1840——五四前)6.南朝时,梁武帝“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当代发展(形式、内涵)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杀猪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家合万事兴”门匾------和C.天人观念影响政治簋内有铭文8行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凝聚性:比如“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汲取着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营养,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吸引和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第一部分感知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道家无为而治第一部分感知31四羊方尊

龙虎纹尊(商代饮酒器)一、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商代晚期礼器)精益求精,敢为人先;民族特色,布局和谐统一四羊方尊龙虎纹尊一、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商代32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礼器。尊内底铭文中有“中国”字样。

西周武王时礼器。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内有铭文8行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事迹。国家一统,中原中心;尊祖敬天西周何尊西周天王簋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礼器。尊内33二、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齐眉信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曾子杀猪义苏武牧羊、乌鸦反哺、公而忘私、舍生取义学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勤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闻鸡起舞、大禹治水俭俭可养德、克勤克俭、俭存奢失、细水长流试一试:你能再说出一些核心概念和对应成语吗?二、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团结友爱、敬老爱幼、负荆请罪、举案34三、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建筑歌曲清明节------尊祖敬宗,家族、民族认同端午节------忧国忧民中秋节------团圆和睦四合院------团圆,和谐有序“家合万事兴”门匾------和山西临汾尧庙、陕西西安黄帝陵------炎黄子孙,民族认同山东曲阜孔庙------文化认同北京社稷坛------农本、民本观念《十五的月亮》------家国情怀,社会担当《一封家书》------孝敬父母《我的中国心》------爱国情《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三、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建筑歌曲清明节-----35第二部分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第二部分认知优秀传统文化36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始社会起源阶段炎黄二帝、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夏商两周奠基时期民族融合、天下一家西汉至明中后期发展成熟期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后期至清前期衰落期八股取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近代前期(1840——五四前)转型期“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复兴新时期五四精神、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37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始社会多元起源,华夏核心起源阶段炎黄二帝、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夏商两周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奠基时期民族融合、天下一家西汉至明中后期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格局形成和发展发展成熟期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后期至清前期僵化和反叛萌芽衰落期八股取士;明清之际进步思想近代前期(1840——五四前)向西方学习转型期“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复兴新时期五四精神、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发展特征发展阶段代表文化现象原38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墨家“尚贤”、尧舜“禅让”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39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重视人本、民本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道法自然”、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墨家“尚贤”、尧舜“禅让”主张和而不同西周太史伯“和则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涵举例重视人本、民本西周“敬天保40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突出特点本土性:比如汉字、京剧多样性:比如儒法道等思想长期共存。包容性:比如汉代以来佛教逐步本土化凝聚性:比如“炎黄子孙”“中华民族”连续性:源远流长,持续发展当代价值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系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比一比:你能再举出体现各个特点的传统文化的例子吗?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突出特点本土性:比如汉字、京41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主题?对今天有何借鉴?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儒家以德治国,仁政爱民墨子:“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墨子·尚贤》)

———墨家治国重贤任能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

———道家无为而治想一想:以下材料反映了什么主题?对今天有何借鉴?孔子:“为政42“想一想”提示主题:如何治国理政借鉴:借鉴古人“德治”思想倡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民本”思想,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借鉴“无为”思想,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借鉴“尚贤”主张,科教兴国,完善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借鉴法家“法制”和“中央集权”思想,健全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维护中央权威,不断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想一想”提示主题:如何治国理政43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44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创新发展。讨论:试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讨论:试举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452、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CETV同上一堂思政课CCTV中国诗词大会中宣部:全国十大道德模范评选“工匠精神”“抗疫精神”敬业奉献黄文秀孝老爱亲郭彩利诚实守信库尔班·尼亚孜见义勇为王书茂助人为乐马旭2019部分全国道德模范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形式创新内涵不断丰富2、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CETV同上一堂思政课敬业奉献461、一带一路

共享共富与和谐发展

2、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

3、首倡“和平共处五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古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和谐之路、共享之路1、一带一路共享共富与和谐发展

247(《韩非子·扬权》)(1840——五四前)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格局形成和发展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周兴兵灭商时也多次发誓,并特别强调商王罪在失“德”,推翻商纣是“共行天罚”。当代发展(形式、内涵)《七子之歌》------渴望国家统一第三部分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陶弘景一手创立了道教的神仙世界,却在晚年宣称,自己是胜力菩萨下凡。俭可养德、克勤克俭、俭存奢失、细水长流C.崇拜神灵,敬畏上天的意识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尊内底铭文中有“中国”字样。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孔子“仁”、孟子“仁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第一部分感知优秀传统文化B.敬德保民,以德配天的观念孔子“为政以德”、“见贤而思齐”;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本课结构(板书)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青铜器里的优秀传统文化成语里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和创新发展历程内涵特点当代价值对传统文化态度当代发展(形式、内涵)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韩非子·扬权》)本课结构(板书)感知优秀传统文化青铜48第四部分学以致用当堂练(以下所选试题均下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第四部分学以致用当堂练491.下图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中既有大汶口和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陶器,又有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并且还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