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1_第1页
人教版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1_第2页
人教版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1_第3页
人教版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1_第4页
人教版地理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4第章第一页,共26页。第四章4第章第一页,共26页。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图4.1)。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第二页,共26页。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交通运输布局任务目的区域交通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第三页,共26页。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交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地质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技术难度、造价地貌影响线路密度、走向、质量等级气候影响施工进程、工程技术难度水文影响线路走向、造价城镇分布连接更多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网密度,交通站点位置的选择科技水平克服自然障碍,保障交通建设水平社会因素考虑民族、国防的需要政策法规影响交通布局的重要因素第四页,共26页。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现代交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要依据需求而定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与衔接,形成平衡、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社会因素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第五页,共26页。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⑴

内容: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⑵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第六页,共26页。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第六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城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产生更多交通运输需求需求量小,交通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需求量大,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需求量与交通运输布局:2.区域发展差异与交通运输布局:⑴

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量大的点和线⑵

城市交通运输布局第七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客货集散中思考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1.站点数量多,密度大,距离近。站点距离过密,导致站点之间竞争激烈,影响站点规模;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站点距离过疏,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使高铁铁路客源减少,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营。第八页,共26页。思考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思考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2.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乘坐高铁。第九页,共26页。思考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2.城区边缘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发展带来交通运输需求的多样性(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站综合性交通枢纽第十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线路布局交通站点布局密度规模位置综合枢纽密度走向数量等级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沿线站点越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线路密度越大交通线路应连接更多的城市,在两个城市之间一般为直达运输大城市及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为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方便旅客换乘,在交通流量大,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部会形成综合性交通枢纽与城市或人口集中区保持适当距离连接两个重要城市,运输需求量巨大,会形成多条平行线路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地区,交通线路等级高,质量高思维整合第十一页,共26页。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线路布局交通站点布局密度规模位置综合枢纽密度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发展导致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决定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特点改变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第十二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交通运案例非洲的铁路布局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总体上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图4.5)。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第十三页,共26页。案例非洲的铁路布局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交通线和站点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质量较低质量较高较为密集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促进资金充足资金紧张第十四页,共26页。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交通线和站点交通线和站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第十五页,共26页。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2、

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3、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交通线建设中的保障。技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第十六页,共26页。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利于布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因素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有需求第十七页,共26页。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第十八页,共26页。第十八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十九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十九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1月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图4.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表4.1显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年份199320002004200520072009201020122016旅客年吞吐量/万人次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表4.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第二十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活动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1.2004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二号航站楼设计标准,但未超过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2005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实际为3550万),故仅用了6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标准。2012年旅客吞吐量(实际为8371万)超过了设计目标,故仅用了4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目标。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二十一页,共26页。活动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大城市及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按照以交通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设目标,新修铁路的选线应该经过吐鲁番市,以满足运输需求,促进对外联系。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决定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特点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影响交通网密度,交通站点位置的选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题干显示,预期目标提前完成,说明预测并不准确,可能与分析方法和数据统计有关。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1980年1月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当时囯家经济困难,出于国防等需要,铁路如此选线,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技术要求低,造价低,建设方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需求量小,交通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根据交通预期目标和实际变化分析即可,本题开放性较强,言之有理即可。影响交通布局的重要因素活动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8371万人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2.根据交通预期目标和实际变化分析即可,本题开放性较强,言之有理即可。3.题干显示,预期目标提前完成,说明预测并不准确,可能与分析方法和数据统计有关。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二十二页,共26页。大城市及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大楼建好后,四周铺上草坪,并未铺就通向大楼的便道。一段时间后,草坪便被踩出路来。该公司在踩出的路上重新铺就便道,从此,非便道的草坪则不见踩踏痕迹。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一位早些年乘火车去过吐鲁番的人回忆:下了火车,改乘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吐鲁番市区。打开地图一看,与大多数城市的火车站相比,兰新铁路上的火车站离吐鲁番市区的距离的确远了些(图4.9)。为什么当时把火车站选在离市区如此远的地方呢?再细看地图,则能体会当时此段铁路线路选择的主导思想。兰新铁路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的。吐鲁番段铁路基本上是沿天山山麓的等高线延伸的,而吐鲁番市位于深陷的盆地中。当时囯家经济困难,出于国防等需要,铁路如此选线,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技术要求低,造价低,建设方便。然而,按照以交通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设目标,新修铁路的选线应该经过吐鲁番市,以满足运输需求,促进对外联系。自学窗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二十三页,共26页。公司新建办公大楼,大楼建好后,四周铺上草坪,并未铺就通向大楼自学窗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2014年年底建成通车的兰新高铁就是从吐鲁番市的北郊通过的。第二十四页,共26页。自学窗把路修在最需要的地方2014年年底建成通车的兰新高铁就小结目的交通运输布局交通线、站布局交通运输需求资金区域发展特点原则第二十五页,共26页。小结目的交通运输布局交通线、站布局交通运输需求资谢谢观看第二十六页,共26页。谢谢观看第二十六页,共26页。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4第章第一页,共26页。第四章4第章第一页,共26页。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图4.1)。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第二页,共26页。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交通运输布局任务目的区域交通网、场站的组织客流、货流的分配、引导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第三页,共26页。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和目的:交通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文因素地质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技术难度、造价地貌影响线路密度、走向、质量等级气候影响施工进程、工程技术难度水文影响线路走向、造价城镇分布连接更多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网密度,交通站点位置的选择科技水平克服自然障碍,保障交通建设水平社会因素考虑民族、国防的需要政策法规影响交通布局的重要因素第四页,共26页。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现代交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密度等,都要依据需求而定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与衔接,形成平衡、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社会因素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第五页,共26页。3.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⑴

内容:新的交通线、站建设,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⑵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第六页,共26页。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第六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量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城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产生更多交通运输需求需求量小,交通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需求量大,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区域发展1.交通运输需求量与交通运输布局:2.区域发展差异与交通运输布局:⑴

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量大的点和线⑵

城市交通运输布局第七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区域客货集散中思考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1.站点数量多,密度大,距离近。站点距离过密,导致站点之间竞争激烈,影响站点规模;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站点距离过疏,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使高铁铁路客源减少,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营。第八页,共26页。思考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思考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2.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乘坐高铁。第九页,共26页。思考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2.城区边缘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发展带来交通运输需求的多样性(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站综合性交通枢纽第十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3.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线路布局交通站点布局密度规模位置综合枢纽密度走向数量等级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沿线站点越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线路密度越大交通线路应连接更多的城市,在两个城市之间一般为直达运输大城市及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为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方便旅客换乘,在交通流量大,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部会形成综合性交通枢纽与城市或人口集中区保持适当距离连接两个重要城市,运输需求量巨大,会形成多条平行线路交通运输需求量大的地区,交通线路等级高,质量高思维整合第十一页,共26页。交通运输需求交通线路布局交通站点布局密度规模位置综合枢纽密度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交通运输布局:区域发展导致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决定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特点改变交通运输需求的分布第十二页,共26页。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4.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与交通运案例非洲的铁路布局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总体上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图4.5)。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第十三页,共26页。案例非洲的铁路布局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交通线和站点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质量较低质量较高较为密集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促进资金充足资金紧张第十四页,共26页。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交通线和站点交通线和站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方面入手,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第十五页,共26页。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2、

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3、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交通线建设中的保障。技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第十六页,共26页。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影响分析经济因素合理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利于布置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因素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最有需求第十七页,共26页。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第十八页,共26页。第十八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十九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十九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变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1月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图4.8),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表4.1显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年份199320002004200520072009201020122016旅客年吞吐量/万人次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表4.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第二十页,共26页。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活动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1.2004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二号航站楼设计标准,但未超过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2005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了一号和二号航站楼总容量(实际为3550万),故仅用了6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标准。2012年旅客吞吐量(实际为8371万)超过了设计目标,故仅用了4年时间,就超过了设计目标。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第二十一页,共26页。活动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大城市及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交通场站规模大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2014年8月,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现代交通运输布局,人文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而自然因素仍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按照以交通促进区域发展的建设目标,新修铁路的选线应该经过吐鲁番市,以满足运输需求,促进对外联系。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输需求差异性与交通运输布局:决定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和特点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影响交通网密度,交通站点位置的选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题干显示,预期目标提前完成,说明预测并不准确,可能与分析方法和数据统计有关。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通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