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获奖课件_第1页
回延安获奖课件_第2页
回延安获奖课件_第3页
回延安获奖课件_第4页
回延安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敬之回延安贺敬之回延安1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搂定(lǒu)白羊肚手巾(dǔ)糜子(méi)脑畔(pàn)油馍(mó)气喘(chuǎn)

2.解释下面词语。(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第一课时2二、作者作品介绍。

1、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二、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3回延安回延安42、写作背景:“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2、写作背景:5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3、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6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2.总体感受诗歌。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7思路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部分: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部分: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部分: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部分:赞延安,圣地大贡献(思路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8四、感受全诗中心。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五、布置作业。1.朗读《回延安》,并为之配一首合适的乐曲。2.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四、感受全诗中心。9第二课时一、优秀的信天游歌词:“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前沟的糜子后沟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层天下都红遍。”“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哥哥杀敌妹宣传,裤腿绾在大腿弯。”第二课时10二、赏析诗歌(一)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2.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3.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二、赏析诗歌(一)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1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对母亲延安的眷念夙愿已偿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12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13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声万声呼唤你,14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15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16(一)、回延安: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一)、回延安:17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臧克家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18二、赏析诗歌(二)

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二、赏析诗歌(二)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19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手法养育之恩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20“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2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党的培育之恩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22(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感激,怀念)(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23二、赏析诗歌(三)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二、赏析诗歌(三)24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25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26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比喻、夸张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欢聚一堂,共叙27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渲染)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渲染)28(三)、会延安: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三)、会延安:29二、赏析诗歌(四)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二、赏析诗歌(四)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30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夸张比喻排比、拟人拟人、比喻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比喻排比31延安旧貌换新颜延安旧貌换新颜32(四)、逛延安: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四)、逛延安:33二、赏析诗歌(五)7.诗歌第五节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8.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1)表事物的有:树根根、羊羔羔等。(2)表数量的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3)表情态的有: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4)表颜色的有:白生生等。二、赏析诗歌(五)8.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34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的红旗啊——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35枣园毛泽东旧居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枣园毛泽东旧居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36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夸张的手法,再次抒37(五)、赞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五)、赞延安:38三、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逛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三、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39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图为今日延安街景)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夸张手法的运用诗里有这样的话40

2.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诗歌第一节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字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413、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3、鲜明的地方色彩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42五、小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整首诗。

五、小结43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分说明对象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理两类;其次是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外部特征,事理性说明文的特征多为内在特征。2.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5.木质材料由纵向纤维构成,只在纵向上具备强度和韧性,横向容易折断。榫卯通过变换其受力方式,使受力点作用于纵向,避弱就强。6.另外,木质材料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比较大,榫卯同质同构的链接方式使得连接的两端共同收缩或舒张,整体结构更加牢固。而铁钉等金属构件与木质材料在同样的热力感应下,因膨胀系数的不同,从而在连接处引起松动,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7.家具的主体建构中所占比例较大。建筑中的木构是梁柱系统,家具中的木构是框架系统,两个结构系统之间同样都靠榫卯来连接,构造原理相同。根据建筑物体积、材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榫卯呈现出不同的连接构建方式。8.正是在大米的哺育下,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加速度的文明发展轨迹。河姆渡文化之后,杭嘉湖地区兴盛起来的良渚文化,在东亚大陆率先迈上了文明社会的台阶,成熟发达的稻作农业是其依赖的社会经济基础。9.考查对文章内容信息的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首先要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用凝练的语言来作答。10.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它能在民间顽强地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能区44贺敬之回延安贺敬之回延安45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搂定(lǒu)白羊肚手巾(dǔ)糜子(méi)脑畔(pàn)油馍(mó)气喘(chuǎn)

2.解释下面词语。(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第一课时46二、作者作品介绍。

1、贺敬之: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二、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47回延安回延安482、写作背景:“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2、写作背景:49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3、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50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2.总体感受诗歌。本诗共五个自然节,请分别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五个自然节的主要内容。三、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51思路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第二部分:忆延安,圣地养育我第三部分: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第四部分:逛新城,旧貌换新颜。第五部分:赞延安,圣地大贡献(思路结构第一部分:回延安,激动满情怀52四、感受全诗中心。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五、布置作业。1.朗读《回延安》,并为之配一首合适的乐曲。2.查找有关信天游的资料,选取一两个优美的信天游歌词,下一节课交流。四、感受全诗中心。53第二课时一、优秀的信天游歌词:“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前沟的糜子后沟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层天下都红遍。”“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哥哥杀敌妹宣传,裤腿绾在大腿弯。”第二课时54二、赏析诗歌(一)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2.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3.体会作者在第一节中是怎样通过一系列动词表现情感的?二、赏析诗歌(一)1.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55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对母亲延安的眷念夙愿已偿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56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57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千声万声呼唤你,58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59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60(一)、回延安: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一)、回延安:61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臧克家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62二、赏析诗歌(二)

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辞运用的与众不同之处。二、赏析诗歌(二)4.分析诗歌第二节的比喻修63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手法养育之恩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64“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65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党的培育之恩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66(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感激,怀念)(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67二、赏析诗歌(三)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二、赏析诗歌(三)68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69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70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比喻、夸张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欢聚一堂,共叙71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渲染)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渲染)72(三)、会延安: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三)、会延安:73二、赏析诗歌(四)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具体谈一谈。二、赏析诗歌(四)6.诗歌第四节运用哪种修辞描绘了延安城秀丽74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夸张比喻排比、拟人拟人、比喻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比喻排比75延安旧貌换新颜延安旧貌换新颜76(四)、逛延安: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四)、逛延安:77二、赏析诗歌(五)7.诗歌第五节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8.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1)表事物的有:树根根、羊羔羔等。(2)表数量的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3)表情态的有: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4)表颜色的有:白生生等。二、赏析诗歌(五)8.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78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的红旗啊——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79枣园毛泽东旧居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枣园毛泽东旧居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80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夸张的手法,再次抒81(五)、赞延安: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五)、赞延安:82三、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逛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三、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83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图为今日延安街景)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夸张手法的运用诗里有这样的话84

2.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诗歌第一节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字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853、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