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专题十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与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59文学成就及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3颗星考点69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颗星1到2题考点7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颗星2到4题考点71教育事业的发展2颗星考点72文学的主要成就2颗星考点73美术、音乐及影视艺术2颗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1.【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商丘市2017届高三三模考点69难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2.【来源】浙江省“超级全能生”2017届高三选考科目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考点69难20世纪60—70年代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科技发明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②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③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3.【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江西金太阳2017届全国百所名校大联考考点69难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4.【来源】考点73广东汕头市潮南区2017年高考考前冲刺难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5.【来源】【全国百强校】2017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七调考点70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A.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B.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C.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D.坚定地倒向社会上义阵营6.【来源】2017届山东枣庄实验中学高三历史4月份阶段性自测题考点70难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觅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A.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7.【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7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考点71难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共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来源】【全国百强校】福建莆田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最后一卷)考点71难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9.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Ⅱ31题)考点71中难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10.【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苏盐城中学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71中难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己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11.【来源】2017届山东枣庄五中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题考点71中难生活中的珍藏见证了个人经历与社会发展。下图见证了A.人民教育事业的开始B.教育领域的盲目跃进C.国家对教育的拨乱反正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12.【来源】广东揭阳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考点71中难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时间(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恢复高考制度D.改革开放13.【来源】海南省乐东思源高中2017年5月高考考前模拟预测考点72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两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冷战及核恐怖,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悲观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这种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是A.B.C.D.14.【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打靶考试考点72中难《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A.《唐璜》B.《战争与和平》C.《巴黎圣母院》D.《等待戈多》15.【来源】【全国百强校】江苏盐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考点72中难“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大自然在他们眼中是无所不在的神,是精神的避难所,因此常常作为精神的某种象征而出现,寄托着作家对现实的诅咒和对自由的憧憬。”下列作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B.C.D.16.考点72【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中难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小说要描写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要抛弃常规,把普通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记录下来,这就是意识的流动。这种主张A.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B.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17.【来源】无锡市2017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考点72中难《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鲁迅说,“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余波流衍”。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A.雨果《巴黎圣母院》B.海明威《老人与海》C.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D.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18.【来源】山东省枣庄现代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题考点72难“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作品产生的背景A.《悲惨世界》B.《人间喜剧》C.《母亲》D.《等待戈多》19.2017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Ⅲ卷31题)考点73中难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图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20.【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镇江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73中难“他按照主观理解和创作意图,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这种组合不仅把几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构造,置于完整性中加以表现,而且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应是A.B.C.D.21.【来源】【全国世纪联考】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考点73难它最初源于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它否定一切的理想精神,指责“无视自己的时代,企图从往昔的岁月里掘出僵尸,再给它们穿上历史的俗艳服装。”下列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等待戈多》22.【来源】2017届山东省枣庄五中中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题考点73难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属于该画派作品的是A.《格尔尼卡》B.《马拉之死》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23.【来源】【全国百强校】云南曲靖一中2017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考点73难20世纪的音乐界,追求朦胧、飘逸的音乐效果。这一音乐流派是A.印象主义音乐B.抽象主义音乐C.表现主义音乐D.新古典主义音乐24.【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北襄阳四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五模考点73中难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A.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B.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D.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来源】(15分)2016届河北石家庄高三上期末调研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考点71难上面的三组年画展现了建国后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少年儿童的生活状态,折射出时代的变化。请自拟主题,指出贯穿三组年画中的一种变化,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6.(15分)2017届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入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考点71难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的特征两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成因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7.【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点7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例如,贪婪和吝音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材料二《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官场现形记》的部分故事梗概: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钱典史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差役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江西代理巡抚何某,掉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脏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编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搜狗百科考点72中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产生历史背景。(10分)考点59中难(2)根据材料二,简析《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8分)考点59中难考点72(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的共同特点。(4分)

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中国的航天技术”,排除A;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1983年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时间不符合。“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排除BC;2003年“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D正确。2.D【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65年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故选D。【名师点睛】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但在科技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重大成就,相关的成就需要准确识记。3.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4.C【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5.A【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的回复说明了他认为在思想上要允许存在争议,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这表明毛泽东在学术领域鼓励百家争鸣,所以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百花齐放是艺术领域的主张;B选项不是材料所表现的含义;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点睛:回答本题要搞清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真正内涵。“百花齐放”是对艺术而言的;“百家争鸣”是对学术而言的,这样就容易排除A选项。其次要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回答,不要想当然的去判断,做到答案从题中来。6.A【解析】据材料“1956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双百”方针的特点,“双百”方针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选项正确;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文革结束后,故B选项错误;“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说法过于片面,没有涉及艺术问题、技术问题,故C选项错误;“双百”方针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表明中国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反映了和苏联关系非常友好,综合信息可判断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加强重工业建设,对工程技术需求很大,并且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中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帮助,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8.D【解析】据材料“1951年至1958年……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处于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大量工科专业人才,故D选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故A选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故B选项错误;1951年至1958年中国也没有进行文化教育全面改革,故C选项错误。故选D。9.C【解析】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10.D【解析】材料“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1977年;B项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11.C【解析】从材料“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反映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说明了当时国家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故C项正确;A项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状况;B项是1958年的状况;D项是新时期的状况。12.A【解析】根据材料中图表所给信息可以看出1977-1979年高考的参加者人数最多,而导致这三年人数众多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停止招生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作用在于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所以B项错误;恢复高考并不能影响高考人数的变化,所以C项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3.C【解析】材料揭示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A属于浪漫主义,排除;B属于现实主义,排除;C属于现代主义,故选C;D属于浪漫主义,排除.点睛:本题可以采用两头凑的思路。首先结合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各著作的文学流派的界定,容易得出正确的选项。14.B【解析】从材料中“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该文学流派的创作注重对现实的描写和批判,这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A项是浪漫主义;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C项是浪漫主义;D项是现代主义,故本题答案选B项。15.A【解析】从题中材料看,这一文艺流派厌恶物质文明和丑恶的现实,强调抒发个人的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回归自然;并且他们打着卢梭(“浪漫主义之父”)的旗号,把自然看作是精神境界的象征,这就是浪漫主义文艺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B项现实主义文学;C项是无产阶级文学;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所以答案选A。点睛:材料“他们响应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将现实的‘丑’和大自然的‘美’来对比,极力讴歌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是解题的关键。16.B【解析】由题干中的“20世纪中期”“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要抛弃常规”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的体现,故选B。17.A【解析】据材料“《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璜》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也属于浪漫主义,故A选项正确;《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故B选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美术作品,故C选项错误;《约翰•克里斯朵夫》属于现实主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A。18.A【解析】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为人类设计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但现实社会并没有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么美好,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苏联文学,D是现代主义,故A正确。【名师点睛】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产生了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艺术,然后从选项中选出属于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即可。19.C【解析】由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正是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扫盲工作在农村是工作内容之一。该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故选C。20.D【解析】根据“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形面重新加以组合”“把物体构造变形为主观精神所体验到的东西”判断“他”的代表作应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立体主义风格,A是浪漫主义风格,B是现实主义风格,C是印象派,D是毕加索的现代主义美术的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格尔尼卡》,故D正确。21.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故A选项错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故B选项正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联社会主义文学,故C选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D选项错误。故选B。22.C【解析】根据材料对该画派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的描述,可以推断该画派是印象画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是法国印象画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A项是现代主义绘画;B项是古典主义绘画;D项是浪漫主义绘画。23.A【解析】印象主义音乐的作品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故A正确。24.B【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提高,A错误;根据“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表明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爵士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B正确;C、D材料无法体现。25【答案】(15分)变化示例:服装:50年代:学生装、工人装和布拉吉盛行;(3分)70年代:儿童服装成人化,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3分)80年代:服装样式丰富,绚丽多彩,时尚个性。(3分)教育:50年代: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描和工农识字教育;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提倡和重视科学知识。(3分)70年代:教育受文革冲击,突出阶级斗争,强调学习劳动技能;(3分)80年代: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学校重视文化和科技知识学习;家长重视子女教育。(3分)儿童形象:50年代:新人化(新装扮,新面貌,乐观向上);(3分)70年代:成人化,社会化,单一化;(3分)80年代:生活化,世俗化。(3分)(“示例”只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因素:国家政策及经济活动;思想观念;大众审美情趣;外来文化;传统民俗等。(3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组图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服装的变迁,五十年代的着装简朴,学生化,而70年代的社会风气影响了服装,成人化而且样式单一;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上升,服装多样化;第二组图反映了教育的发展趋势,50年代扫盲运动的开展,主要是进行识字教育,70年代爆发文化大革命,突出阶级斗争,80年代以经济为中心,教育上也拨乱反正,社会开始重视教育;儿童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不同阶层的变化,这道题要求考生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从大众民俗的角度也可以进行思考。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原因26.(15分)【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注:“示例”仅作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即可。第一小问,纵观材料表格中的数据,会发现工科、医科、师范的数据增长明显,由此可概括出高等教育的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注重改善国民生活、提高国民素质等。第二小问,回答此问,要在前面特征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医疗条件差、国民素质低,为了改善此类问题,对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作出了调整。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7(22分)【答案】评分注意:本题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