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版:社会学原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整合版:社会学原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整合版:社会学原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整合版:社会学原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整合版:社会学原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社会学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帕森斯的学生K·默顿创立了()A.交换理论B.冲突理论C.中层理论D.宏观理论2.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A.机械人B.生物人C.动物人D.非社会人3.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A.正向社会化B.负向社会化C.非社会化D.特殊社会化4.阶级产生的根源是()A.社会经济B.剥削压迫C.私有制D.社会不平等5.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集6.在孔德之前,(C)创造了“社会物理学”这一名词。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圣西门D.卢梭7.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功能主义B.社会唯实论C.冲突理论D.社会唯名论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9.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A.合作 B.交换C.竞争 D.冲突10.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C)A.2—10人 B.2—20人C.2—30人 D.2—40人11.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12.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A.未成年人B.成年人C.离轨和犯罪者D.老年人13.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形成一个(

)。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集14.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C

)A.社区

B.群体C.家庭D.法律15.具有规模小,面对面交往,认同感强等特征的群体是(

)A.内群体B.成员群体C.首属群体D.大群体16.(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A.竞争B.战争C.冲突D.调适17.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18.按照流动的参照物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

)A.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B.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C.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D.向下流动和向上流动19.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技能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20.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2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A.《实证政治体系》B.《实证主义问答》C.《实证哲学教程》D.《实证主义手册》22.(

)对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外显功能”与“潜在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两对概念。A.默顿B.齐美尔C.帕森斯D.迪尔凯姆23.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A.功能主义B.社会唯实论C.冲突理论D.社会唯名论24.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的社会化。A.未成年人B.成年人C.离轨和犯罪者D.老年人25.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的内容。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技能社会化D.行为社会化26.美国社会学家(

)是拟剧论的创始人,著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书。A.E.戈夫曼B.乔治·米德C.库鲁默D.库恩27.下列不属于社会学意义的社会群体的是(C

)。A.游伴群B.消费者协会C.候车群D.工会28.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服务性发展29.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自然环境B.组织结构C.生活方式D.社会基本结构30.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31.反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迪尔凯姆、斯宾塞B.迪尔凯姆、孔德C.韦伯、孔德D.韦伯32.社会学回答社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A.描述功能B.解释功能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3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A.社会整合功能B.反向功能C.混合功能D.社会导进功能34.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社会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A.文化边际B.文化堕距C.文化震惊D.文化失调35.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社会学上称为()。A.角色建设B.角色距离C.角色冲突D.角色不清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A.大众传媒B.家庭C.阶级D.同辈群体37.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异代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是(

)。A.联合家庭B.主干家庭C.核心家庭D.残缺家庭38.下列属于社会学关于社会设置的研究内容的是()。

A.学校的考勤制度B.学校的校规C.考试纪律D.教育制度39.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40.“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提出者是(A

)。A.罗斯B.吉登斯C.米尔斯D.默顿41.《实证哲学教程》的作者是(

)。A.孔德B.斯宾塞C.韦伯D.马克思42.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代表是()。A.韦伯、斯宾塞、齐美尔B.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C.狄尔泰、韦伯、库利D.孔德、斯宾塞、韦伯43.社会学的()功能是指提示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是怎样的。A.描述性B.解释性C.预测性D.规范性44.文化空间分布的最小单位是(C)。A.文体区域B.边际文化C.文化区D.文化圈45.社会上中青年与老一代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称为()。A.代差B.隔阂C.合理行动D.非合理行动46.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正式群体D.外群体47.由一对夫妇未婚子女生活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48.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称为()。A.社会组织B.社会群体C.社会行动D.社会制度49.一般认为,社区概念由(

)提出。A.德国滕尼斯B.美国帕克C.美国林德D.法国迪尔凯姆50.高素质人口的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缩小,而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在扩大,这就是人口素质的(

D)现象。A.失衡B.不和谐C.不相称D.逆淘汰51.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D.社会发展论5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A.齐美尔B.达伦多夫C.韦伯D.孔德53.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从自我概念称为()。A.主我B.客我C.镜中我D.自我54.(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A.理解角色B.领悟角色C.期望角色D.角色55.社会学意义上的小群体的成员数目一般不超过()人。A.50B.20C.30D.1056.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A.主干家庭B.空巢家庭C.核心家庭D.断代家庭57.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关系叫(C)。A.社会体系B.社会制度C.社会结构D.经济体制58.我国城市系统金字塔的底部是()。A.特大城市B.大城市C.中等城市D.小城市59.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的()认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快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因而出现文化失调,产生社会问题。A.社会冲突论B.社会整合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D.文化堕距论6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C),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A.5%B.6%C.7%D.8%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有()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韦伯E.帕森斯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凡人类有意无意地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B.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C.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D.文化是社会遗产E.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3.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A.环境B.人口C.文化D.劳动E.生产方式4.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5.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A.获得人格和自我B.培养社会角色C.满足情感需求D.实现文化转移E完成世代交替6.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规范性行为功能 B.经济生活功能C.精神生活功能 D.教育功能E.抚养、赡养功能7.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A.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B.符号互动论C.拟剧论D.本土方法论E.社会交换论8、社会角色扮演中的问题包括()A.角色混淆B.角色紧张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E.角色丛9.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可以将群体划分为()A.血缘群体B.地缘群体C.业缘群体D.趣缘群体E.正式群体10.马克斯.韦伯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有()A.财富B.权力C.声望D.职业E.社会经济生产方式11.下列不属于社会组织的有()。A.家庭B.伙伴C.企业D.军队E.学校里的班级12.集合行为的特点是()。A.人数众多B.无组织C.不稳定D.非常规E.自发性13.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14.越轨行为包括()。A.违法行为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D.适应性行为E.从众行为15.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A.环境B.人口C.社会制度D.社会价值观念、生活方式E.科学技术16.以下属于发展社会化的是(

)。A.幼儿学说话B.成年人工作后再深造读研C.父母向孩子学习用电脑D.职工接受职业培训17.社会设置的显著特征包括()。A.可重复性B.集体性约束C.自我维护性D.不稳定性18.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原因有()。A.历史包袱沉重B.建国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还不完善D.人口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19.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进行分层的三个角度是()。A.经济B.声誉C.年龄D.权力20.社会互动的类型有()。A.合作B.竞争C.冲突D.强制E.顺从与顺应21.越轨行为包括()。A.违法行为B.违章行为C.违规行为D.适应性行为E.从众行为22.迪尔凯姆将社会整合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A.有机团结B.礼俗社会C.法理社会D.机械团结23.文化按其内在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A.文化特质B.文化丛C.文化模式D.文化区24.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部分,分别是()。A.本我B.客我C.自我D.超我25.工作单位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建立以职业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关系B.使人的社会化呈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C.职业影响人们的社会威望和价值观念D.工作过程是调适、学习过程E.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竞争、协调意识26.不属于集合行为的特点是()。A.人数有限B.有组织C.不稳定D.非常规E.自发性27.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与压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意识28.现代形式的组织结构有()。A.矩阵制B.直线职能参谋制C.事业部制D.职能制E.直线制29.社会设置的构成要素有()。A.社会价值观B.社会规范体系C.权威与地位结构D.社会机构与设施30.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自致条件有()。A.家庭出身B.个人成就C.亲属关系D.工作经验31.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A.整体性B.综合性C.实证性D.应用性E.多样性32.人口的社会构成包括()。A.民族构成B.家庭构成C.宗教信仰构成D.文化教育程度构成E.职业和行业构成33.社会学界对个人社会化研究的角度有()。A.文化的角度B.个性发展的角度C.历史的角度D.社会结构的角度E.整体的角度34.角色扮演通常要经历的3个阶段是()。A.对角色的期望B.领悟角色C.对角色的实践D.对角色的建设35.关于群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个人的简单相加B.社会关系的实体C.人类生产的基本场所D.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E.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36.社会组织的特征有()。A.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B.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C.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D.组织成员经常变更3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A.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根据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一些特征决定的B.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机会是平等的C.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强了D.消除了一切人身依附关系和社会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E.地位的获得是以个人的才能与成就为条件的38.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个人先赋条件有()。A.家庭出身B.个人成就C.亲属关系D.工作经验39.城市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A.新建城市的兴起B.农业发展水平C.城市工业与服务业的就业增长D.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程度E.人口的机械增长40.舆论控制属于()。A.制度化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E.微观控制41.社会的基本功能有()。A.整合功能B.交流的功能C.导向的功能D.继承和发展的功能42.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包括()。A.获得人格和自我B.培养社会角色C.满足情感需求D.实现文化转移E.完成世代交替43.社会化的社会主体有()。A.家庭B.同龄群体C.学校D.大众传媒E.社区44.角色失调常见情况有()。A.角色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45.下述判断中,()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的特点。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46.下列属于社会组织的有()。A.家庭B.民族C.企业D.军队E.学校里的班级4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包括哪些基本阶级()。A.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知识分子D.工人阶级E.农民阶级48.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是()。A.是政治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B.是人口和社会活动高度聚集的场所C.社会组织复杂D.社区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E.社区文化有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49.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A.经济与社会生产力B.自然环境C.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观念D.人口E.科学技术50.下列属于软控制的有()。A.法律、纪律B.风俗、伦理C.政权、规章D.道德51.迪尔凯姆的主要社会学贡献,涉及到以下哪几个方面()。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B.个人与社会C.理想类型D.功能分析E.三阶段法则52.下列哪些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A.旅游者B.火车C.电话D.报刊E.电影53.下面哪些属于再社会化()。A.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B.罪犯入狱接受改造C.父母向孩子学习如何上网D.新兵入伍学习适应军队生活54.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A.技能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55.下列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追星族”对影视偶像的盲目崇拜B.口渴想喝水C.过度疲劳时产生幻觉D.受到伤害时对对手进行报复E.小学生受到老师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56.家庭成员、邻里、朋友是属于()。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57.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是根据合理化原则组织的,它的特征包括()。A.稳定的职务等级B.严格规定的职务权限C.固定的薪金报酬D.有个人自由并仅仅听命于公务上的职责E.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58.常用的分层标准有()。A.收入B.职业C.教育程度D.权力59.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有()。A.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B.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C.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D.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60.下列属于硬控制的有()。A.法律、纪律B.风俗、伦理C.政权、规章D.道德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社会化2.社会流动3.角色集4.初级群体5.社会现代化6.社会控制7.社会变迁8.自致角色9.首属群体10.社会分层11.再社会化12.次级群体13.角色失调14.社会越轨15.社会解体16.文化堕距17.社会角色18.集合行为19.城市化20.社会不平等21.文化震惊22.社会设置23.社会整合24.发展社会化25.角色距离26.参照群体27.社会28.社会地位29.角色建设30.社会互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5.简述对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理解。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8.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9.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0.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哪些作用?1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12.简述初级群体的特点。13.简述科层制的含义。14.二人关系中的互动与三人关系中的互动有什么异同?1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16.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17.米德的“自我”概念中“主我”与“客我”的区别与联系。18.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注:在一套题中可在“五”和“副五”中任选一种题型。五、判断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指出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1.文化即文明。2.在家庭规模上,家庭小型化是世界家庭发展的趋势。3.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无优劣之分。4.我国现阶段不存在社会分层。5.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副五、比较题(每题5分,共20分)1.比较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异同之处。2.比较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3.比较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4.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之处。5.比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6.比较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7.比较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8.比较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9.比较社区和社会。10.比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11.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2.比较社会互动的两种类型:竞争和冲突。六、论述题(共20分)1.你认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为什么?2.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3.论述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4.联系中国实际,谈一谈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基本意义。(10分)5.试述影响社会流动的基本因素。(10分)6.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11分)7.试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资料的看法。(12分)“一个国家土地优良就自然地产生依赖性。乡村的人是人民的主要部分;他们不很关心他们的自由;他们很忙,只是注意他们自己的私事。……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这有时就补救了天然的缺陷。……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8.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13分)9.试用米德的社会化理论对下列资料进行分析解释:一个3岁的小女孩根据妈妈的要求将玩具和糖果与自己的哥哥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她走出家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她逐渐学会了根据游戏规则来进行游戏活动。(13分)10.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对下列行为进行分析,并讨论合理行动和非合理行动的社会意义。(11分)A.祈祷、忏悔等宗教行为B.母亲因为生气而严厉地教训孩子C.清明节为已故的亲友扫墓11.当代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请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分析该问题。(12分)12.试述个体社会化的两大阶段、三大类别。(12分)13.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13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C2.B3.B4.C5.D6.C7.D8.B9.C10.C11.B12.C13.D14.C15.C16.C17.D18.B19.A20.A21.C22.A23.D24.C25.A26.A27.C28.A29.A30.D31.D32.B33.A34.C35.B36.D37.B38.D39.D40.A41.A42.B43.C44.C45.A46.B47.A48.A49.A50.D51.A52.B53.C54.D55.C56.B57.C58.D59.D60.C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D2.BCDE3.ABCDE4.BCDE5.ABCDE6.ABCDE7.ABCDE8.ABCD9.ABCD10.ABC11.AB12.ABCDE13.ABCD14.ABC15.ABCDE16.BD17.ABC18.ABC19.ABD20.ABCDE21.ABC22.AD23.ABC24.ACD25.ABCDE26.AB27.ABCD28.AC29.ABCD30.BD31.ABCD32.ABCDE33.ABD34.ABC35.BCDE36.ABC37.BCDE38.AC39.BD40.BC41.ABCD42.ABCDE43.ABCDE44.ABCD45.ABC46.CDE47.ABDE48.DE49.ABCDE50.BD51.ABD52.ABCDE53.BD54.ABCD55.BC56.BD57.ABCDE58.ABCD59.ABCD60.AC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即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2.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3.角色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强调个人内在的角色关系;相互依存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初级群体: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以感情为基础形成亲密关系。家庭是典型形式。5.社会现代化: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城市化和理性化而实现。6.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以确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使之符合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需要的过程。而狭义的社会控制则专指对社会成员的越轨行为进行预防、限制、禁止与制裁的过程。7.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成变化的一种自然的社会历史过程。8.自致角色:又称成就角色,是指人们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所获得的角色。9.首属群体:或者称为基本群体、基础群体、初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面对面的交往、亲密合作特征的群体。10.社会分层:一是视其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二是视其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和过程。11.再社会化: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12.次级群体:也称为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13.角色失调: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受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的情况有: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14.社会越轨:也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有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15.社会解体:是与社会整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过程。16.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文化“堕距”理论。他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说来,物质文化快于精神文化,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堕距”或文化“滞后”。17.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8.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如:恐慌、流言、流行等。19.城市化:城市化也称都市化,通常指伴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过程,包含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20.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2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22.社会设置: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23.社会整合:与社会解体相对应,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也称社会一体化。24.发展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25.角色距离:此概念最早是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提出来的。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要扮演的角色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角色距离。既包括其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也包括素质远在角色规范之上。26.参照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是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建成参照群体。27.社会: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有机总体。28.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它把人区分开来,成为互相辨认、对待的标志,是互动影响力的主要来源。29.角色建设:人们在实践角色时,遇到很多事前料想不到的困难、挫折或新情况,这样,角色的扮演者不得不随机应变地创造出一些过去为这一角色所不具有的行为规范,这种情况称之为角色建设。30.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和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又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初级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答:①

成员有限。②

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③

成员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全部个性。④

交往富于感情。⑤

成员难以替代。⑥

群体整合程度高。⑦

群体控制常常是依靠非正式手段。2.简要分析竞争与冲突的区别。答:首先,冲突的更为直接的目的是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互动行为。其次,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它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第三,冲突各方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由于冲突各方往往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虽然在同一领域争夺,但所要实现的目标各不相同。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3.简要分析集体行为的形成条件。答:集体行为就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来说是自发的、无组织的群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发生条件包括:环境、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能力。4.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答:①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后天习得,不能通过生理遗传。②

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③

象征性。文化的意义超过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范围,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④

传递性。会被他人模仿和利用,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传递过程。⑤

变迁性。文化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5.简述对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理解。答:人文主义社会学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M.韦伯为代表的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其在哲学思想上继承I.康德和J.G.费希特关于意志高于理性的观点以及A.叔本华、F.W.尼采的唯意志论,在方法论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认为自然科学是探寻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社会科学则是说明社会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反对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活动由个人行动所决定,个人行动由个人动机、行为规范和价值关系决定。主张社会科学首先要研究个人行为动机与社会规范,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些无个性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着重于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它的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6.简述个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答:(1)家庭。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学校(包括日托中心)。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3)同辈群体。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即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工作单位。工作单位不仅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而且是检验个人前期社会化成果的场所。(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知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具有极强的舆论导向性和潜移默化性,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着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答:(1)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它常常是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如夫妻、婆媳、妯娌之间易于发生矛盾和冲突。(2)角色内的冲突。即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它又可分为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了角色要求,使他难以胜任。此种情况下,角色的承担者在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于应付,出现紧张的感觉,因而被称为“角色紧张”。二是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如一位警察为了秉公执法可能要处罚或逮捕其老朋友,而作为朋友他又不忍对不住自己的朋友。在做出选择是,他便处在角色冲突的状况中。三是在一个人扮演的单一角色内部,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如一位推销员为了多推销产品,拼命地向顾客宣传产品的优点,但若是讲良心的话,他也应该向顾客讲明产品的缺点,此时他内心便出于矛盾、冲突状态。8.简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答:产生的变化有:①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②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如邻居。9.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观点一: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再社会化。观点二:(1)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谋生能力;(2)学习基本社会规范;(3)内化价值观念(4)培养社会角色。(答出一个观点即可)10.组织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哪些作用?答:非正式结构有正、负功能,其正功能为:(1)能缓冲正式结构所带来的压力。(2)能提供正式结构以外的丰富的社会控制和沟通形式。(3)能成为组织改革的积极的能力和维护社会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力量。负功能:过分整合会削弱正式结构的权威系统的有效性,引起失调现象。11.试比较合作和竞争这两种社会互动类型的特点。答: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特点:目标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对于如何达到目标能够取得某种共识;在行为、行动上相互配合;合作双方相互依赖、讲信用。竞争则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它是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被争夺的目标是较少的,较难获得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目标,儿不在于反对竞争者;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则。12.简述初级群体的特点。答:初级群体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成员难以替代;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13.简述科层制的含义。答: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特征包括: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14.二人关系中的互动与三人关系中的互动有什么异同?答:在两人关系中,每一方仅仅需要同另一方有关系,会比较充分地考虑对方具体的需要、愿望和个人特点,因此,两人关系可以获得在其他任何社会关系中不可能存在的亲密感情和独特性,从而产生一种排他的特征。但是这种亲密性也有可能使两人的冲突更加强烈。在三人关系中,每一方都面对着两个人,需要考虑两个人的个性特征。这时很难达到两人关系中可能具有的亲密性。齐美尔认为,在三人组中有两人发生冲突时,由于相互关系的不同,第三者可能扮演多种不同角色,主要有:中间人、仲裁人、从中渔利者、分裂者和征服者。1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答:发展社会化是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社会化。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人们重新走入学校攻读硕士课程。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如罪犯在监狱中洗心革面,学习重新做人。16.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答:首先,二者有显著区别,它们之间根本不能划等号,社会学的许多研究领域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曾涉足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代替不了社会学;其次,二者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与哲学学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对社会学起指导作用,可以为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再次,社会学可以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最后,二者在实际研究内容上确有一些交叉和重叠之处。17.米德的“自我”概念中“主我”与“客我”的区别与联系。答:米德将自我分成主我(I)和客我(Me)两个部分,个主我又称自然我,是自我中不含符号的那部分直接经验,即感到饥饿、痛苦、压抑或快乐、陶醉、感到需要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的那部分,客我又称社会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是受他人的行为和态度、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组织制度制约的那部分。主我是自我中自然的部分,客我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8.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答:现代教育设置的显功能:(1)具有传授知识与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2)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手段;(3)是通向事业和经济成功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设置有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功能;(4)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5)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五.判断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指出理由。每小题3分,共15分)1.文化即文明错误。文明下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这种进步状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从动态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状态。它也包括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切成果;从动态上看,它是人类社会不断变化的过程。文明和文化的区别:第一,文明和文化在发生的先后顺序上,先有文化,后有文明。第二,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第三,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2.在家庭规模上,家庭小型化是世界家庭发展的趋势。正确。这是由现代化包括家庭现代化引起。如家庭现代包括人们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生活各方面的现代化。它主要应具备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婚姻自由的充分实现,性与爱趋向统一,爱情越来越成为婚姻的基础。第二,家庭关系趋于简单化,家庭成为夫妻人格的共同体。第三,男女平等。第四,家庭的各种社会性功能外移,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共同体。第五,社会对家庭的干预将减少。这些因素均引起了家庭规模的小型化。3.文化中心主义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文化无优劣之分。错误。这是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4.我国现阶段不存在社会分层。错误。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社会分层,经济发展导致产业、行业、职业构成的变化;体制改革导致所有制成份的变化;社会分化加剧、不定性状态。5.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正确。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意志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不能实现;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6.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是一回事。答:错误。二者不是一回事,发展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强调人的改善,而且,再社会化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7.家庭属于初级群体。答:正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具有面对面的交往、亲密合作,是典型的初级群体。8.文化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答:错误。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东西,包括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9.城市化就是从农村搬到城市居住。答:错误。城市化也称都市化,通常指伴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社区的过程,包含着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城市文明的传播和生活方式的改变。10.角色失调即角色冲突。答:错误。角色冲突是角色失调的一种情况。11.学校是唯一的专门社会化机构。答:错误。学校的专门的社会化机构,但不是唯一的。12.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得到加强。答:这种说法不确切。转型期我国初级群体的变化比较复杂,从成员的获取资格上,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从其发展趋势看,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13.文化边际地带都发展很快,如中国的沿海城市。答:错误。有的文化边际地带能较易于吸收多种文化营养,发展较快,但是有的边际文化远离中心文化却不能接触到发达文化,因而处于一种不发达的状态。14.人数众多的行为就是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答:错误。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15.社会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欧洲化”。答:错误。虽然西方国家最早开始现代化并取得了相对高的成果,但是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并不是社会现代化的“普遍模式”。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将普遍的现代化特征和本国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国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副五、比较题(每题5分,共20分)1.比较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异同之处。答: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它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人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它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等。不过,从发展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2.比较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答:社会群体(socialgroup)是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领域之一,概括地讲,社会群体就是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特征是:(1)明确的成员关系。(2)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3)有限的规模和组织化程度。(4)持续互动与一致行动的能力。社会组织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旨在达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单元。相对于社会群体而言,社会组织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社会单元。特征是:(1)具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2)内部有周密的劳动分工和权力分配。(3)存在一个或数个权力中心。(4)组织成员经常变更。3.比较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答:(1)确立分层标准的指导思想不同。(2)研究目的和重点不同。(3)两种研究达到的最终结论不同。4.比较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异同之处。答:一般说来,传统社会与现代上有如下区别:(1)社会的基础产业与劳动方式不同,农业、手工劳动—工业、机器生产;(2)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程度不同,分工简单、分化低—分工复杂、分化高;(3)社会主要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不同,家庭组织、血缘关系—职业组织、业缘关系;(4)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同,乡村社区—城市社区;(5)社会开放程度不同,分散封闭—高度开放;(6)社会管理的权威基础和主要方式不同,传统权威、家长制—法理权威、科层制。5.比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答:社会唯名论:个人的存在是客观真实的,但社会只是一个虚名,本质上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即1+1=2。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独立于个人,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的意志,即1+1>2。6.比较虚拟社区和实在社区。答:“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表现在: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实在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规范会影响到虚拟社区的建构;虚拟社区会反作用于实在社区,为实在社区的重组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两者的最大差异是,实在社区强调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而虚拟社区不关注其地域属性;另一差异体现在虚拟社区不“不完全延伸性”,即网上所获得的虚拟社区的身份一般不具有在日常的社会里延伸的特性。7.比较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答:社会群体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和内在愿望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而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称为其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8.比较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答: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可以把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咋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也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的区分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所变化,许多原来的先赋角色变成了自致角色,体现了社会的进步。9.比较社区和社会。答:社区和社会都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但是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除此外,社区注重地域概念,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社区的功能更专门化。10.比较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答:前者也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最优的。后者,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各种文化从自己生存的环境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11.比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答:按照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把社会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前者正规化程度高,成员见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后者是正规化程度低,成员见的互动采取常规、随意的方式,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规定。12.比较社会互动的两种类型:合作和竞争。答: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互动双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为。特点:目标一致,有共同的目标;对于如何达到目标能够取得某种共识;在行为、行动上相互配合;合作双方相互依赖、讲信用。竞争则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特点:它是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被争夺的目标是较少的,较难获得的;竞争的目的在于获得目标,儿不在于反对竞争者;竞争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六、论述题(共2题)1.你认为成功的角色扮演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为什么?答:①

社会角色的确定:A.

角色的确定,认同,证明一个人的实际身份地位、能力以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B.

实际生活中,通过社会交往,确定自己的角色。社会关系发生变动,重新确定角色。C.

角色确定不当包括:不能胜任、未能承担合适的,选择了不适当的。D.

角色的有效性,及某种角色确定是否得到了工人。其获得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②

社会角色的表现:通过利用环境因素和个人的表演,反映所扮演角色的权利义务及其行为规范和形象。A.

布景和道具:需要的是真正的实物。B.

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C.

台前台后的表现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③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A.

承担角色时,遇到他人或社会对角色的期望。B.

在角色承担者对角色有所认识、了解,也就是角色领悟后,才能开始表演。C.

角色实践。常常与角色领悟相一致。收到其他因素影响,偶尔会不一致。人们常常作出角色建设,即创造性的表演角色。2.如何理解社会互动?研究社会互动有哪些主要理论?答:社会互动的内涵:①

社会互动,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②

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③

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才存在互动。④

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⑤

存在着间接互动。⑥

互动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不同时间、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⑦

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作用。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的主要理论:①符号互动论:符号,有意义的能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人们通过符号沟通进行社会互动和角色扮演。符号在互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意义通过特定的符号表现出来。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互动过程中确立的。人们通过扮演他人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互动过程中,人们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两个主要派别:布鲁诺,芝加哥学派,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互动。库恩,衣阿华学派,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②

参照群体理论:参照群体,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参照团体理论反映了个人与群体互动的特殊方面。③

戏剧理论:戈夫曼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其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在别人心目中制造印象,又称印象管理理论。④

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埃默森。着眼于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认为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酬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最有价值的是服从,即控制他人的权力。⑤

角色理论: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⑥

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提出,常人常理方法学。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这些规则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3.论述社会化及其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答:①

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和对社会的适应过程。即人作为“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经过这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②

它包括内化、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③

社会化的新倾向:A.

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序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B.

拓宽对个体概念的理解,认为个体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群体或社会单元。②

从个人方面分析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运用:A.

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B.

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③

从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A.

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B.

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意志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不能实现。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4.联系中国实际,谈一谈学习和研究社会学的基本意义。答:本题主要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体会为主,不准备给出详细的标准答案。主要应该抓住社会学的描述、解释、评价、预测等基本功能。应联系中国实际,举出合适的例子具体展开论述。5.试述影响社会流动的基本因素。答: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大体可以归纳为自然、人口和社会三个方面。(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起的流动大多数情况下是空间上的流动,它调节着人口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如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干旱、火山爆发等都有可能导致社会流动。(2)人口因素人口与环境之间一般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否则,一旦人口密度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势必会引起人口向外流动。另外,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或过低,就会产生人口的压力或吸引力,出现人口流动,如果这种流动伴随着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化,那么与社会分层相对应的社会流动就发生了。(3)社会原因社会原因是引起社会流动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它主要包括: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流动的重要原因;b.战争、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也是社会流动的一个常见原因;c.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是引起社会发生结构性流动的原因;d.由发明创造引起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e.社会分层体系分化组合的原则与社会继替的规则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性因素。6.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答:材料说明了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分层)现象。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的不平等。社会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得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在材料中坐在不同等级的船舱体现着乘客在社会中的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他们在生死关头获得坐救生船获救的机会上是不平等的。在现实社会中,社会依据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教育程度、职业等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又是具体的群体关系。社会不平等有法律上的不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7.试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资料的看法。“一个国家土地优良就自然地产生依赖性。乡村的人是人民的主要部分;他们不很关心他们的自由;他们很忙,只是注意他们自己的私事。……因此,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这有时就补救了天然的缺陷。……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答: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自然环境虽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作用和影响。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的政治军事及国际地位、社会心理和文化等都会产生影响,是影响人类前进步伐的重要变量,会加速或者延缓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应提倡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观,重建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原则,确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实践态度,人类应该从自然界无度的、残暴的、自私的征服者转变为自然系统和谐、宽容的统治者,使自然长久地为人类谋福利。孟德斯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