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小儿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症,大多数学者公认高热惊厥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1]。本文针对高热惊厥危险的因素对患儿家属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使其卫生保健知识增长,保健能力及自我护理技能增强,提高患者顺从性,避免感冒和发热,最大程度减少高热惊厥的复发。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810~200906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例,男12例,女8例,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8岁,其中6个月~1岁11例,>1~3岁6例,>3~6岁2例,6岁以上1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4h以内6例,>4~12h10例,>12~24h3例,>1~3d1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8℃2例,38~39℃7例,>39~40℃11例。2护理2.1心理护理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2.2止惊一旦患儿出现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5%~10%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0.5ml/kg,尽量保留1h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2.3吸氧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2.4高热的护理(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1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2.5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次/d,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2.6出院指导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
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2.7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婴幼儿的机体抵抗力弱,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出现高热。(2)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加之小儿不能主诉身体不适或主诉不全,易被监护人忽视,临床上患儿就诊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且体温常迅速升高。(3)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温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婴幼儿的脑组织耗氧量大。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层对皮层下控制功能较弱,在高热时兴奋泛化引起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致惊厥。对于高热惊厥的预防,首先是增强小儿的抵抗力,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的多变及其上升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温度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应立即降温,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高热惊厥患儿应立即给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同时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高热惊厥目前仍有争论,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权衡长期预防性服药的得失,选好适应证。2.8健康教育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但2%~5%[4]的患儿可发展为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计划落实健康教育,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38.5℃左右应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热药;如患儿在家中或途中出现抽搐,家长不要慌张,应立即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指头用纱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患儿日常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摘要】
通过对80例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认为血管选择、穿刺方法、送管方法、封管方法、取血、置管期护理是保证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有减少新生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的作用,从而使静脉输液方便,患儿减少痛苦,为临床随时用药提供了便利。【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新生儿;穿刺方法;应用
头皮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药物治疗及摄入营养的重要途径,新生儿患者做为特殊的患病群体,在生理、解剖方面有其特殊性,对静脉留置针(套管针)的应用要求也就与成人患者有所不同,现将我科对套管针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对本科收治的80例行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进行了观察,其中男48例,女32例,日龄1d~28d。2
穿刺方法2.1
材料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24G封闭式套管针,无菌透明输液贴,5ml注射器。2.2
血管选择选择触诊柔软而富有弹性并且走行较直的静脉。避免选择穿刺点上方有静脉瓣的静脉,如头部的颞浅静脉、额上静脉、耳后静脉。2.3
穿刺方法及送管方法穿刺由两名护士共同完成,穿刺前应将穿刺周围毛发用安全刀片刮干净,有利于输液贴固定套管针;用75%的酒精以进针点为中心消毒,范围8cm×8cm待干;左手食指和拇指持针翼,以15°~30°从血管上进针,速度应较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约2mm,以保证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以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退出针芯约2mm;助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保持其平整,穿刺者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和食指持外套管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轻轻将外套管推入,避免因右手固定针芯角度过低,左手食指贴皮肤送管,增加了送管的阻力;退出针芯,以无菌透明输液贴固定。3
封管的方法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小于套管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我科用12.5u/ml的肝素盐水溶液3ml,封管时将针头斜面进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效果满意,无一例堵管现象发生,由于肝素帽橡胶密度极强,以往所用的先进针梗2/3推注3ml肝素溶液再边推注边退针的方法,在退针时容易将封管针头一下退出套管针外,达不到正压封管目的,易造成堵管[1],用此种方法封管后,根据我们临床经验,即使是少数患儿套管针延长管内有回血,不必惊慌,因管内的血液是经过肝素化的,第2天接上液体后输液仍通畅,不会发生堵管现象,在某些生理特点及病理状况下,患儿免疫力低下,各种凝血因子尤以凝血酶原生理性下降明显,反应性低下,调节功能差,患儿易出现反应低下、缺氧、休克、酸中毒、严重的呼吸及循环衰竭,使血液粘稠呈高凝状态时,微循环发生明显改变,使用肝素封管可吸附内皮表面负电荷,维护良好的血循环。4
自套管针内取血标本4.1
输液前取血常规以套管针穿刺固定后将5ml注射器针头插入肝素帽,取血至所需量后,将输液装置与套管针连接,即可输液。4.2
输液中取血停止输液1min后,消毒肝素帽,接上5ml注射器取含药液的血液1ml弃去,更换5ml注射器取血,至所需量后继续输液。5
置管期间的护理
置管期间最常见的局部输液并发症有静脉炎,出现静脉炎的血管会发生瘢痕化,周围变红;血管本身变硬[2];液体外渗和堵管;为预防这三种情况发生,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5.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消毒范围要大于输液贴,待干后穿刺,套管脱出部分不要再送回血管,当局部皮肤多汗或洗头后,敷料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取下原有输液贴用碘伏消毒穿刺周围皮肤后更换新的无菌透明输液贴。5.2
减少机械刺激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一针穿刺成功。5.3
减少化学刺激
消毒时酒精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进入血管,使穿刺点周围皮肤发红,输入浓度过大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5.4
穿刺注意事项因新生儿皮肤、皮下组织及血管娇嫩,套管针的针尖锋利,外套管比针芯短约2mm,所以穿刺时避免进针角度过大,速度宜慢,以防刺破血管后壁,造成液体外渗,置管期间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因过度活动而导致套管脱出血管外。5.5
置管留置时间5d为宜静脉套管针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独特的弹性功能,可随血管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小,新生儿病情多变,输液用药剂量小,组数多,血管显露差,穿刺难度大,利用套管针有间断给药提高血药浓度、缩短病程的优势,为抢救危重患儿赢得时间,套管针的优越性在新生儿身上显露无遗。
【参考文献】
[1]张家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38439.[2]李嘉献.血管炎[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170172.1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
毛细支气管炎是多种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亦称之为喘憋性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疾病。由于小儿肺弹性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故感染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毛细支气管炎等。本病常见于2岁以下小儿,6个月多见。发病季节在冬末春初,大多数我科临床患儿冬季多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喘鸣,严重者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唇周发绀,呼吸浅促,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感染后体温可有不同程度升高。现将我科2005年8月~2006年2月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0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心力衰竭3例,呼吸衰竭2例,男98例,女62例,其中1~2月35例。3~4月75例,5~6月20例,7~12月20例,1岁以上10例,1~6月占总发病人数的81.25%。住院天数最长16天,最短4天,平均10天。痊愈155例,治愈率96.25%。2
护理2.1
环境的调整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中央空调温度22~24,湿度55%~65%,保持患儿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量。2.2
氧疗法
对气促,发绀,低氧血症(动脉血气分析;血氧分压在4.7~9.3Kpa,二氧化碳分压在6.6~12Kpa)患儿给予氧疗,中心供氧浓度;1~3岁0.5升/分,4~7岁1升/分7岁以上1.5升/分。重度缺氧2升以上,面罩或头罩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识,紫绀等随时调整给氧浓度。2.3
保持呼吸道通畅2.3.1
母亲斜抱,如为卧位,尽量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注意喂养姿势,防止呛咳加重病情。2.3.2
指导患儿家属有效的拍背方法;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至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促使肺泡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重力和震动易于排出。2.3.3
对于持续性干咳,发作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喘憋,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常闻及喉头痰声或阵发性青紫,我们首先应解除呼吸道阻塞症状。遵医嘱给氧还给予哮喘一号氧驱雾化,祛痰二号高频震动雾化,雾化后拍背加以吸痰,吸痰负压;新生儿<13.3千帕,婴幼儿13.3~20千帕,年长儿<30千帕,吸痰管深度:年龄÷2+12CM。一般为10CM左右。对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应先吸痰,再给予雾化吸入。吸痰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同时观察呼吸面色变化,防止窒息的发生。2.3.4
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
患儿遵医嘱给予稀释麻黄素滴鼻,根据年龄大小,每侧1~2滴。2.4
发热的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四肢肌张力等,有高热惊厥史预防抽搐的发生,加床档防坠床。主要采取物理降温,例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冒。必要时静脉补充足够的水份。2.5
补充营养和水分
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饮水,流质饮食为主,指导家属准确添加辅食,如水果汁。蔬菜水及其他营养物。并观察消化吸收情况。2.6
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2.7
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喂奶进食后多饮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炎,鹅口疮,促进食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预防褥疮。2.8
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及护理措施2.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2.9.1
心力衰竭
患儿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喘气加重。心率大于160~180次/分,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立即给氧,报告医师,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以强心利尿等药物。2.9.2
急性肺水肿
口吐粉红色泡沫痰。遵医嘱给予20%~30%乙醇湿化给氧,乙醇能降低肺泡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时间每次小于20分钟。2.9.3
脑水肿
由于O2和CO2潴溜,使脑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所致。表现为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张力高等,配合医生抢救。2.9.4
中毒性肠麻痹
腹胀,腹痛。肠鸣音减弱,便血等。2.10
健康教育
指导家属多给患儿补充营养,合理添加辅食,增强体质,房间每日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家属感冒注意隔离,可戴口罩小孩餐具每日煮沸消毒1~2次,防止腹泻的发生。冬季或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指导呼吸锻炼运动,例游泳,晒太阳,做操等。同时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例常用药:酚妥拉明,间羟胺;用于此病治疗心力衰竭,沐舒坦;化痰,促进痰液排出,硫酸镁。维生素K1,用于此病治疗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并给家属以安慰,积极配合,促进早日康复。2.11
护理体会
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共同形成痰栓,毛细支气管腔狭窄,堵塞,导致气不张,出现通气,换气障碍。因此毛细支气管炎以喘憋和部分小气道阻塞为主,护理上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纠正缺氧,给予强心,纠酸,利尿等对症处理,同时还应作好健康教育,护患沟通,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殷晓霞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2例护理体会[J].交通学.2007,21(3):329.
[2]宋荣毛细支气管炎的监测和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19):139.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综合监护干涉应用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多因素引起的脑部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导致的新生儿脑部损伤,可造成小儿智障、神经系统损害及死亡。护理干预可以降低HIE的并发症和病死率。通过对198例HIE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12月我科选取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198例HIE患儿为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176例HIE患儿为对照组。两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1]。实验组:男102例,女96例;1~3d148例,4~7d31多例,≥7d19例;轻度109例,中重度89例。对照组:男93例,女83例;1~3天132例,4~7天29例,≥7天15例;轻度99例,中重度77例。两组患儿均有明显宫内窒息史或产时窒息史。两组患儿在性别、病情、胎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该病尚无确切的特效治疗,主要采用对症支持疗法。两组HIE患儿治疗均采用以下方法,包括:①中、重度HIE需采取严密监护措施;②在患儿体温正常时,氧气供应充分,使PaO2应保持>7.98~10.64kPa之间;③惊厥控制;④降低颅内压和防治脑水肿和保护脑细胞;⑤保证脑能量供应,保持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以及内环境稳定。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案如下:1.2.1呼吸道先清除患儿口鼻咽中的异物和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侧卧位,避免分泌物返流气道。若出现监护仪报警或呼吸暂停,立即通知医生,并拍背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1.2.2神经系统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如睁眼时间过长,肢体颤抖,昏迷、肌张力减弱,肢体不固定、不规则的抽动,或伴有面色发绀和呼吸暂停时要立即告知医生。1.2.3循环系统HIE患儿入院后,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患儿的意识、神态、肌张力、瞳孔的变化。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1.2.4喂养中、重度HIE患儿先禁食,待缺氧改善后,喂配方奶粉,每2.5小时1次,每次5ml左右,逐日增量。吸允困难的患儿可采用胃管鼻饲配方奶粉,喂乳时注意不可过快过多,防止呛咳、呕吐引起窒息。1.2.5体温在治疗过程中时刻留意体温变化。体温过低和过高,均不利脑代谢恢复,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高者,减少盖被,入暖箱者适当降低暖箱温度,并温水擦浴,如伴有惊厥,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四肢冰凉患儿予以保暖,保持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硬肿的患儿,3次/d油浴,并局部按摩,一切治疗操作均应在暖箱内进行。1.2.6预防感染HIE患儿收治在非感染房间,保持室内舒适和干净卫生,每日更换暖箱内的小垫,入室前更衣,换鞋,护理前洗手,做好乳品乳具的消毒,做好患儿的口腔、脐部、皮肤、臀部护理,物品专人专用。1.3评价标准两组病例均随访1年,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中枢神经损害者为痊愈,比较两组的治愈率。1.4统计学分析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特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分析。2结果两组轻度HIE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对于中重度HIE患儿治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和明显后遗症患儿比例降低。3讨论HIE是指围生期窒息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是导致儿童神经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平均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3~4个,早产儿更高[2]。该病可发生于胎儿或新生儿,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引起围生期窒息的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包括:①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②孕母因素,如贫血、妊高症、心脏病等;③脐带因素,如脐绕颈、脐带打结等;④分娩因素,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程延长等,均可使新生儿缺氧而导致HIE。HIE患儿可遗留后遗症,如癫痫、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视听障碍及行为异常等,且与儿童期运动、认知、心理、社会适应障碍有关,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HIE发病后,缺氧缺血1~3min后神经细胞死亡便可发生,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初期的死亡细胞主要为坏死,而后逐渐发展为病理性细胞凋亡。HIE的有效干预时间窗应小于6h,因此窒息复苏后应尽快评估、识别可能演变为HIE后遗症的高危新生儿,以便实施早期干预。对HIE的治疗现在主要采用对症疗法。有研究表明亚低温和高压氧治疗,促进缺血脑组织血管再生,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干细胞移植[3],对HIE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前景值得期待。本次研究发现对于轻度HIE,临床疗效确切,其效果优于中重度患儿。而对于中重度HIE患儿,本病还是有一定死亡率和遗留严重后遗症可能,治疗上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能够完全避免。为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它更科学、有效地贯彻实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给予处理,提供了周到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无一例放弃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监护认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特征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16和E71病毒最为流行。多发生于儿童,可通过不洁器具、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以及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该病防治后复发率极低。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并发心肌炎、脑炎、脑水肿、脑膜炎等,重症患儿会因病情进展迅速页死亡,即便存活,患儿也很可能留下后遗症。本院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该病情可表现为: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合并呼吸、心力衰竭、合并神经系统感染、出现微循环障碍引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等。治疗方法共有以下几种:(1)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2)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等静脉点滴进行抗病毒治疗;(3)对症使用鲁米那、安定和维生素C、B6、B12可以镇静止惊,营养神经。支持治疗;(4)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皮肤丘疱疹,高热时口服布洛芬或物理降温;(5)并发症患儿病情严重,可结合病情对症治疗,缩短发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2护理方法2.1消毒隔离确诊患儿应及时隔离,安放房间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洁净、温度适宜,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患儿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不便浸泡的可放在阳光下暴晒,彻底消毒。患儿房内最好使用静电吸附消毒机消毒,密切接触者也要进行7到10天的隔离[2]。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前双手要彻底清洗消毒,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和血压计袖在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患儿出院后,医护人员对其床位先用紫外线灯照射,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才可另外收治患者。2.2心理和发热护理患儿被隔离后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加之病情疼痛,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哭闹频繁。患儿家属及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年龄和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哭闹,消除患儿心里恐惧感。治疗时可从各方面鼓励表扬患儿,使之消去内心的陌生感。大龄患儿像手、足部疱疹以及口唇溃疡并结痂者,外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儿情绪,所以应加强患儿及家属医学知识宣教,让其在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机制等前提下配合治疗,同时在给患儿输液时,护士要降低穿刺失败率,避免反复穿刺。对于体温异常的患儿应根据病情做相应的护理,例如,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鼓励其多喝开水;超过38.5℃的则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患儿出汗退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同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惊厥患儿抽搐时,积极控制体温,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因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2.3皮肤护理保证患儿衣物整洁,穿着宽松、舒服,床铺干净平整,尽量不让患儿皮肤受到刺激。小患儿可包裹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已破裂皮疹或疱疹,用2%碘伏在破溃处消毒。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开皮损处贴胶布并进行各种注射,时常清洗患儿贴身衣物,避免皮疹感染。另外,患儿每晚洗漱,但不使用肥皂,穿鞋尽量松软,多休息,减轻足部皮疹破损。2.4口腔护理口腔溃疡使患儿疼痛,张口困难,饭前饭后可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对不会漱口及症状严重者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清洁口腔后再涂以锡类散,促使溃疡愈合。患儿口腔涂药后,应闭口10分钟,不宜马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2.5休息及饮食护理患儿应少运动,多卧床休息,进食宜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羹、菜粥一类,家属也可包素饺子或者馄饨等给患儿吃,平时让患儿少食多餐,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嘱其不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前后,让患儿饮用少量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促进溃疡愈合。对于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而拒食、拒水的患儿,要及时补液以纠正因脱水、酸中毒而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入院后,医护人员应教育家属注意患儿饮食和生理卫生,当患儿出现其它病情如腹泻的情况时,家属及时告知并协助护理人员清理患儿排泄物及留取标本,患儿遵医嘱使用肠道药物。2.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柯萨奇A16和E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两种最常见的病原体。E71可并发脑膜炎、脑炎等,而柯萨奇A16则可并发心肌炎。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胸闷、呼吸急促、易惊、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脑膜刺激征等,定时监测心率体温是否正常,如果患儿心慌且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异常增高,那么应高度怀疑患儿并发心肌炎。发现异常的同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患儿输液治疗时,据情况严格控制滴速。高热患儿要及时采取退热措施。3小结1981年我国在上海首次发现该病病例,至2008年我院科室才开始收治手足口病患儿。由于此病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性大、传播快,在外界环境中病毒能长期存活,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很高。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一旦发现疑似感染应及时就诊,作好隔离,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3]。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预防常见并发症,如果出现并发症初期症状必须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儿童手足口病监护综述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可以是各种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71型,埃克病毒和A组柯萨奇病毒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咽部、臀部等部位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等,可危及生命甚至死亡[1]。在手足口流行期间,我院在手足口病的护理中不断改进和探讨科学的护理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266例,其中轻症患儿180例,重症患儿86例,年龄4个月~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由卫生部制定的2010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诊断标准。1.2方法轻症患儿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时给予对症处理,重症患儿在积极退热,抗病毒等基础上,以大剂量激素和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呼吸循环支持及脱水,降颅压为主综合性处理。1.3结果266例手足口病患儿均全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5~10s。2护理2.1心理护理患儿因手足口疱疹痛刺激及实行隔离措施,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不配合治疗。因此,护士在接待患儿时,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取得患儿信任。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格各异的患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婴幼儿要像亲人一样进行爱护,对于学龄前儿童要用温和、可亲的语言与其沟通、交流,分散其在治疗操作中的注意力,对于在读儿童要多鼓励、陪伴,使其尽可能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出院。患儿在感染此病期间,家属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因此我们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向家长介绍本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知识。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并发症应立即再次就诊并收住院治疗。避免向重症发展,重点,交待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立即就诊。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或呕吐,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高,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可治、防、可控,以期解除心理焦虑。2.2消毒隔离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及紧密接触等多种方式传播。发热门诊患儿等待进一步明确诊断,要做好患儿之间保护性隔离,设立预检分诊,根据临床表现让患儿分区等待就诊。隔离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时紫外线灯室内消毒,定期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并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度,避免过多人员走动,将患儿接触过的餐具、玩具、日用品、衣服、床、柜、椅子均要进行煮沸消毒。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采用日光曝晒。患儿的排泄物也要经过消毒液消毒之后才能倒掉。2.3发热护理高热可引起脑组织代谢增加,加重脑缺氧。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低于38.5℃者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多喝温水和冰袋冷敷等,对于高热的患儿在使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防小儿高热惊厥,在降温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2.4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诊不愿进食,应配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羹、牛奶、面汤等,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5健康教育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没有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及疫苗预防,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黑板报,印刷宣传册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对托幼机构及中小学重点进行宣教,告知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要求家长和患儿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品,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家里定期消毒,时常通风,玩具、餐具、衣物定期消毒。对于发热,出现皮疹等疑似病例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控制和治愈的,只要我们加大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小儿高热护理认识思索高热是儿科急症中最常遇到的急症之一。高热是临床各种疾病的严重反应,护理治疗不当会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昏迷等。周明芳提出常用的降温方法:(1)擦浴法:常用28~32℃、25%~35%的酒精或32~36℃的温水。(2)冷敷法:常用冰袋、冰帽、冰枕等置于患者头部、掖下、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处。(3)灌肠法:一般采用28~32℃的灌肠液或4℃的冷盐水。(4)穴位刺激法:针刺十宣、曲池、大椎、外关有助于降温。(5)药物降温法:给予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炎症引起的发热可给予抗生素和退热药物,亦可口服退热药[1]。吕华等提出对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期的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好,但对其他年龄段的高热患儿采取物理降温前应计算肛指温差值(肛温、指温之间的差值)此值>6℃,物理降温非但无效,反而更加刺激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寒战反应增多,应尽快使用降温药物[2]。蔡栩栩提出小儿发热应合理使用降温药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原则上不宜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应慎用退热药。退热药应根据体温情况,按需服用,用药间隔4h以上,不得长期使用。激素不能作为小儿高热抗炎降温的常用药物[3]。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儿科共收治高热患儿138例。新生儿4例,婴儿36例,1~3岁42例,4~5岁26例,6岁以上30例。疾病分类:上呼吸道感染68例,肺炎42例,肠道感染8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0例。2护理2.1物理降温(1)局部疗法:头部冷湿敷或置冰袋。可以减少脑细胞耗氧量,利于健康的恢复。(2)全身疗法:温水浴:本组2例新生儿和28例婴儿给予此方法。即用32~36℃的温水擦浴或浸润[4]。擦浴用温水擦洗或按摩小儿全身皮肤。每次温水浴5~10min为宜。酒精浴:用浓度为25%~35%,温度为41~43℃的酒精擦浴。擦掖窝、腹股沟、足心、掌心时要稍用力,反复来回几次,擦至皮肤发红为止。酒精可使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本组22例患儿采用此法,年龄都在3岁以上。(3)冷盐水灌肠:适用于年长儿,本组9例患儿给予此法降温。用20℃的生理盐水100~200mL低位灌肠[5],臀部稍抬高,速度要慢,注意降温程度及大便情况。2.2药物降温小儿退热药的剂型有糖浆、片剂、栓剂、冲剂、针剂,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合成酶,减少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3]。临床常用的退热药有APC、瑞芝清、安瑞克、安痛定等。本组8例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体温超过38.2℃立即给予退热药物。2.3卧床休息患儿高热时,体内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增加及氧消耗量增加,心率加快,易于疲倦,患儿应卧床休息,通风良好,室内温湿度要适中,避免对流风。2.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机体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蠕动功能减慢,要给患儿进食易消化、高热量、少油腻、多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果汁、菜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2.5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一般每4小时测体温1次。给予降温处理后1h测体温1次。对于8例有热性惊厥史和8例超高热患儿1h测体温1次。2.6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高热患儿常出汗较多,要及时用干毛巾给患儿擦干汗液,更换干净衣物和被褥,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和床单平整干燥。患儿高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内消化酶降低,利于各种口腔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发生舌炎、齿龈炎等并发症。应注意清洁口腔,重视口腔护理。3护理效果138例高热小儿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和降温方法,体温多在1h左右降至正常,经综合治疗后均得到良好控制,无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4讨论分析(1)根据不同年龄,采取适宜的物理降温措施。本组4例新生儿其中2例给予打开包被多饮温开水,改善通风,2例新生儿入院后立即给予温水浴,降温效果满意。28例1岁以内的婴儿给予温水浸浴,既将患儿全身浸入32~36℃温水中。新生儿和婴儿禁止酒精擦浴,本组22例酒精擦浴患儿均在3岁以上。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局部擦浴,温水或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我们采用了41~43℃温热酒精,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常温酒精擦浴。热酒精挥发快,从机体带走的热量多,且由于酒精温度接近患儿皮肤温度,擦浴时不会因冷刺激引起患儿不适[2]。(2)合理使用退热药物。不同退热药的适应年龄、剂型、剂量、使用间隔时间和给药途径均不同,必须按规定给药。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应采用物理降温、多饮水等措施,而不过早、过多的使用退热剂。婴儿窒息临床护理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急重病之一,是指胎儿在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这是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3亿左右的新生儿出生,大约有400万新生儿在出生后4周内出现死亡,其中大约25%的死亡是由于新生儿窒息所引起的[2]。新生儿窒息主要与子宫内的环境及分娩过程有关,多数是由于出生后呼吸道阻塞等原因造成的[3]。因此,积极准确地处理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为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方法和综合护理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对其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新生儿窒息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其中,胎龄小于37周的有5例,37~42周的有15例,大于42周的有6例。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2例,产钳助产的新生儿有4例。按照出生后1min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的有15例,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的有11例。窒息原因主要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低下、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羊水过多或过少。1.2方法对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如胎盘功能低下、羊水过少、产程延长、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如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分娩前使用麻醉剂、脐带过长或过短。对复苏过程中的呼吸、心率等指标可以作为快速判断是否做出抢救的重要指标[4]。在抢救前,应做好吸氧设备、面罩、气管插管以及准备好纳洛酮等急救药物。在进行抢救时注意保温,控制室温在24℃~26℃,控制新生儿啼哭,保证新生儿第一口呼吸。不应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胎粪污染或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可刺激新生儿足底使其啼哭,使肺泡扩张,保证呼吸畅通,如无呼吸应进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治疗。监测新生儿心率,每次听诊时间不少于6秒,每隔30秒钟检查心率一次[5]。对于心率过慢的新生儿可直接进行人工通气或胸外按压,或使用肾上腺素进行静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治疗。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可建立双通路。保证血容量扩容,纠正酸碱平衡,解除肺部和脑部的循环障碍,应用酚妥拉明、多巴胺保持血管活性,选用纳洛酮及能量合剂防止脑部缺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感染,选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清除自由基[6]。2结果通过积极的抢救和综合护理,2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有20例在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8分以上,占总例数的76.92%,有6例重度窒息患儿进行一系列抢救措施,5min时间内Apgar评分达7分以上者有3例,占总例数的11.54%;5min时间内Apgar评分小于7分的患儿有1例,占3.85%,并转入新生儿科继续进行治疗;2例患儿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占7.69%。3护理措施3.1加强保暖窒息的新生儿保暖过程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可采用辐射保温台(31℃~32℃),维持肛门的温度在37℃左右,维持最低的耗氧量,有利于新生儿复苏,在保温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婴儿的体温、环境温度以及保温箱的湿度和温度,防止出现脱水等情况[7]。3.2加强吸氧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复苏后应积极进行吸氧,给氧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到新生儿面色红润为止。在吸氧时注意吸氧的速度和流量。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应过大,防止肺泡出现破裂[8]。3.3加强喂养新生儿复苏后应加强喂养,主要依靠母乳喂养,可少量多次进行[9]。对于复苏后出现呕吐等胃肠道紊乱等症状,应加强护理,减少羊水污染刺激引起的呕吐,可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喂奶的时间,每次喂奶保持婴儿头部处于高位,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肺中再次引起窒息。3.4观察和护理并发症对于窒息后复苏的新生儿,应保持安静,合并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生的患儿,为防止出血等进一步加重,应保持头肩部稍微抬高,必要时可遵照医嘱使用镇静剂。对出现颅内高压的新生儿应积极使用速尿和甘露醇,对于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患者,应积极吸氧,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保持气道通畅。3.5做好宣传和解释鉴于新生儿窒息,往往会导致患儿家长出现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应积极进行宣传解释,及时告知家长患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种种后果,让家长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此外,还可通过介绍相关治疗措施,让患儿家长树立信心,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诊疗活动[10]。综上所述,正确合理地对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可提高其复苏的成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小儿急腹症护理综述dqL急腹症多为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复杂多。由于小儿年龄和智力上的差异,d,JL往往不能全面描述病史;由于症状不典型,又加之&JL耐受能力有限,使他们对疼痛无法度量,危重患儿表述疼痛的能力降低¨1],容易被误诊,如果延误正确诊断及治疗就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我院成功救治38例z],JL急腹症的观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2004~2010年4月普外科、小儿科住院患儿共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个月~13岁。其中肠套叠16例,阑尾炎12例,肠梗阻7例,嵌顿疝1例,肠穿孔1例,急性胰腺炎1例。手术证实16例(其中儿科转外科1O例),经B超、X线、CT、确诊21例,结合临床及血液检查确诊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2观察护理2.1腹痛的评估2.1.1病情收集、信息筛选是关键婴幼儿腹痛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与成人不同,应密切注意观察和监护,对较大患儿除应密切观察姿势、表情、动作及情绪等外,还应尽量引导他们能详细、如实、正确的主诉,来反映病情,应重视他们关于疼痛的主诉,以获得可靠、客观、正确的病情资料。2.1.2腹部体征的观察(1)了解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是突发性的剧痛、绞痛、刀割样疼痛还是逐渐加重的钝痛或胀痛,是阵发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有无放射性或牵涉痛。腹痛是位于上腹部还是下腹部,是左侧还是右侧,是局限于某一部位还是波及全腹。婴幼儿,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对各种刺激不敏感,而且常表现为泛化反映。故d,JL对疼痛常感定位不明确、含混不清,鉴别困难。有时阑尾炎虽已形成,但无明显右下腹压痛,当出现右下腹包块、有压痛和反跳痛时,病情已发展到很严重程度;(2)应注重观察腹部形态和表现,观察腹式呼吸是否存在,腹壁有无手术瘢痕,腹部呈隆起或舟状,是否对称,有无肠型或异常蠕动波,有无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和反跳痛。本组7例肠梗阻的患儿当出现腹胀、腹壁可见肠型或异常蠕动波时,及时手术治疗,转危为安。2.1.3婴幼儿哭闹的观察婴幼儿由于语言功能未发育完全,哭闹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唯一方式,护士要耐心、细致地观察,才能找出小儿哭闹的原因。本组16例肠套叠中,有13例家长以孩子阵发性突然嚎叫不安为唯一主诉前来医院就诊。特别提示4~1O个月婴幼儿是肠套叠的高发期,早期应予耐心细致的观察。对可疑病例,突然出现反常哭闹、易激惹、伴呕吐、而色苍白时,应进行肛内指检,看有无果酱样便,明确诊断。病程长短关系到复位成败,时间过长,可造成肠坏死。因此,入院24h认真细致地观察特别重要。本组13例肠套叠在入院24h内均得到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使患儿避免了麻醉、手术痛苦和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另外,有的患儿哭闹不明显,甚至显得异常安静,或由哭闹烦躁不安突然转入安静,此现象常常是病情危险恶化的先兆。因此,对不吃、不喝、不哭、不闹、不玩的患儿,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表情淡漠、嗜睡等症状,绝不放弃任何对诊断有价值的细小反应及变化。2.1.4呕吐及排泄物的观察小儿急腹症常伴恶心、呕吐、腹胀和肛门排粘液血便。应注重观察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性状、颜色,注重观察是阵发性呕吐,还是持续呕吐,是喷射性呕吐,还是反射性呕吐,观察呕吐方式、次数、数量、性质等,有助于对患儿病情性质的评估和鉴别。通常情况下,消化道溃疡出血呈柏油样便,消化道穿孔出血呈鲜红色便,肠梗阻呈血性液体便,肠套叠呈果酱样便。本组1例肠穿孔患儿,出现频繁呕血和大便出血时,及时急诊手术治疗,转危为安。2.1.5躯体姿势和表情的观察小儿急腹症多表现为双下肢屈曲、仰卧位或倦屈位,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表现,观察姿势和表情,有助于对腹痛程度的判断。因此,护士必须尽量提供对诊断有价值的细小动作及细微表现。3讨论3.1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对疾病抵抗能力弱,腹痛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对婴幼儿哭闹,需要特别重视临床动态观察,在观察腹痛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间歇期的同时,更要注意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及排便异常等症状的观察和分析。3.2婴幼儿期,由于添加辅食或辅食不当,易发生肠蠕动紊乱。由于辅食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极易诱发肠套叠。4~10个月婴幼儿是肠套叠的高发期,夏秋季是多发期,2个月以下及2岁以上少见。4"dL肠套叠为阵发性啼哭,比较有护士进修杂志2012年1月第27卷第1期规律,约每2O~60min发作一次,突然剧烈啼哭、面色苍白、下肢屈曲、持续数分钟后突然安静,间歇期症状消失,呕吐多发生在啼哭后。对腹部包快位于右上腹呈光滑短粗的香肠样、压痛、肌紧张或血便现象,是诊断肠套叠的可靠依据。4,JL急性阑尾炎,是儿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JL盲肠位置较高,由于大网膜发育不全,难以通过大网膜移运达到包裹炎症阑尾的作用,故临床表现与成人阑尾炎不同,病情重且发展快,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右下腹体征不明显。当发现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时,为诊断阑尾炎和判断阑尾炎是否穿孔提供可靠依据。3.3急腹症的诊断相对较难,在护理工作中,应充分认识&JL时期的特点,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动态观察,积极配合临床辅助检查(实验室、x线、B超、CT、内镜、诊断性穿刺等检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治愈的最佳方法。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妆用人体彩绘液态乳胶颜料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2024年甘肃嘉峪关市教育系统秋季校园招聘教师3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班级经验分享会的开展计划
- 美术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计划
- 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计划
- 如何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与活力计划
- 班级家长开放日安排计划
-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素养教育计划
- 3月3日是第24次全国爱耳日健康用耳小常识
- 加工电控柜诚信合作协议书范文
-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GB/T17616-2013)
- 《好听的声音》PPT课件
- Q∕GDW 11442-2020 通信电源技术、验收及运行维护规程
- 我国现役主要科考船对比
- 标本运输溢洒应急处置流程
- 《一幅不可思议的画》教学设计
- (完整版)1电缆通道维修施工方案
- 安徽怀洪新河河道堤防白蚁防治情况普查报告
- 供热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
- 建筑电气中级工程师答辩实务题及答案
- 机组试运行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