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诫子书》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诫子书》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诫子书》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诫子书》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诫子书》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页(共11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练习一.选择题(共2小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 B.静以/修身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学/无以广才2.选出对《诫子书》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选文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劝诫。 B.选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选文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非淡泊无以明志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遂成枯落悲守穷庐4.重点词语理解。(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非淡泊无以明志:(4)淫慢则不能励精:(5)险躁则不能治性:(6)遂成枯落:5.诸葛亮:名,字,号。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等。6.用课文原句填空。(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7.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成语:故事:(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下联: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8.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做”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檀作文译注《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险躁则不能治性:③余前年所以废弛:④弟总宜平心静气:(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志无以成学。②此即日趋于奢矣。(3)细读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4)甲乙两文谈到治学和处世的人生哲学,请你结合原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戒“奢”与“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练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小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 B.静以/修身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学/无以广才【分析】本题考查朗读停顿。划分朗读节奏,可结合句意及相关标志词语进行分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故正确停顿为“静/以修身”。故选:B。2.选出对《诫子书》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A.选文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劝诫。 B.选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选文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解答此题要了解各文章主要内容,注意选项中表述的细节。【解答】ABD.正确;C.有误,选项表述的是《出师表》的内容。故选:C。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夫君子之行fú非淡泊无以明志dànbó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险躁则不能治性zhì年与时驰chí遂成枯落suì悲守穷庐lú【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答案:fúdànbóyínzhìchísuìlú4.重点词语理解。(1)夫君子之行: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5)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6)遂成枯落:枯败零落【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解答】(1)句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夫: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句意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4)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慢:放纵懈怠。(5)句意为: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性:修养性情。(6)句意为:最终枯败零落。枯落:枯败零落。答案:(1)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内心恬淡,不慕名利;(4)放纵懈怠;(5)修养性情;(6)枯败零落。5.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答案:亮;孔明;卧龙;出师表;诫子书6.用课文原句填空。(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解答】(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重点字:修)(3)险躁则不能治性(重点字:躁)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7.请你参加班级组织的“千古风流人物•诸葛亮”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故事、成语、俗语很多,如: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等。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和故事。(不能重复)成语:鞠躬尽瘁故事:三气周瑜(2)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请找出下联下联:D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3)请以“我也说说诸葛亮”为话题写一段话。(100字左右)【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掌握,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与掌握,第三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时,可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作答,也可上网查阅。与诸葛亮相关的成语有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相关的故事有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与掌握,对联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语义相对或相关。据此可知第四个选项是正确的。(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语言通顺即可。可欣赏他,也可不欣赏他。欣赏的理由可围绕他是军事天才,忠诚来写。不欣赏的理由可从他的愚忠入手。答案:(1)成语示例:七纵七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妄自菲薄、亲贤远佞、俭以养德、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计日而待、受命于危难之间等等。故事示例: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白帝托孤、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等等。(2)D(3)示例一: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天才。“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充分显示出他的大智大勇。此外,他的赤胆忠心、他那羽扇纶巾的绝世风采更是令我万分敬仰。示例二: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一个阻止了时代进步的“糊涂”军师。试想,假如诸葛亮不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是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天下必定早日统一,百姓必定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折磨。因此我认为诸葛亮的人生抉择是失败的。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8.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做”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选自檀作文译注《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志向②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③余前年所以废弛:我④弟总宜平心静气:应该(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志无以成学。②此即日趋于奢矣。(3)细读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4)甲乙两文谈到治学和处世的人生哲学,请你结合原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戒“奢”与“做”。【分析】【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华美的衣食才称为“奢”的,但使皮袍呢褂样样都有,车马仆从件件齐全而自己却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摆有权有势的架子,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傲了。京城子弟之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初五晚上,又接到你的信,我本来就怕弟弟们焦躁,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总之你要平心静气,我与弟弟们应该以此为戒,这是我恳切的嘱咐。【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志:明确志向。②句意: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治性:修养性情。③句意: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弛。余:我。④句意:总之你要平心静气。宜:应该。(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非,没有。成,达成,成就。句意: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②重点词:此,这。及,就。句意: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奢了。(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