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议河州贤孝河与凉州贤孝作者姓名:李建华专业: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主考学校:兰州大学准考证号:292210200021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年月日浅议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李建华摘要:“贤孝”根据流传地区分为河州贤孝、凉州贤孝和西宁贤孝三大类。演唱的民族主要有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从同治元年(1862年)流传至1953年的民间艺术团体为河州“三皇会”。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这两类“贤孝”有着很多方面的异同。“贤孝”的研究、发展和保护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关键词:贤孝;河州贤孝;凉州贤孝;研究;保护“贤孝”是一种流传于甘肃、青海境内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贤孝”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演奏传统“贤孝”的主要乐器为三弦,人们把演唱“贤孝”的盲艺人尊称为“先生”,农村里一般俗称为“瞎弦”,这种称谓似有不恭,但很形象的概括出了盲艺人的两个特点:一是眼瞎,二是用弦。由于流传地区、演唱环境、民族、演唱场所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同地区的贤孝各有特点,下面就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着重做一些比较分析。一贤孝的分类(一)“贤孝”根据流传地区可分为河州贤孝、凉州贤孝和西宁贤孝三大类。1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以甘肃“河州”为中心,主要流布于甘肃临夏全境,传播于青海、新疆等部分地区。它是贤孝三大派系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王树民曾在《河州日记》中有:“亦民间文艺之一重要形式也,河州为最发达之地”的评价。[1]2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以甘肃武威(古凉州)为中心,主要流布于甘肃武威、古浪、民勤、金昌、景泰、张掖、酒泉等地区,其范围基本上都在甘肃境内。3西宁贤孝流传于流传于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二)“贤孝”根据音乐特点、语言特色和表演风格又可分为“北曲”型和“南曲”型两大类。1“北曲”型“贤孝”,以凉州贤孝为代表,特点是演唱时说唱结合,字多腔少,表演近似说话,四声稍带夸张,乡土气息浓郁而又不失风趣。2“南曲”型贤孝,以河州贤孝为代表,特点是演唱时曲调明快,长于叙事,曲调以哭音为主,感情强烈,具有欲痛悲绝的艺术感染力。二“贤孝”的起源河州贤孝是凉州贤孝的先声。(一)对凉州贤孝的起源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1孙寿龄认为“凉州贤孝”源于西夏,理论依据主要是,西夏王国统治者李元昊大力推行汉礼,“以儒治国”,建立“国学”(汉学),培养以“儒”治国的人才,三弦弹唱艺术遂孕育而生。⑵2李贵生则认为敦煌变文是凉州贤孝的源头。主要依据是:从魏晋到隋唐,佛教在中国流传越来越广,逐渐形成了寺院僧侣向听众进行通俗宣传的文体“变文”,由于佛教在凉州的流传非常盛行。“凉州贤孝”不但在形式上受变文的影响,而且反映的主题思想跟敦煌变文也有一定的渊源。由此可见,敦煌变文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主题上都是“凉州贤孝”的源头。⑶(二)王沛关于河州贤孝渊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据甲骨文“教瞽”(即盲人乐师传授音乐)一词来分析,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其二,郑玄写的《周礼•春官》注:“凡乐之歌,必使瞽蒙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更为明确;其三,三弦的前身“弦鼗”在“赢秦之末盖若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西晋傅玄《琵琶赋》序)的文史记载比较接近,说明有一定的可信之处。⑷总之,说唱艺术的产生并非偶的然现象,乃是音乐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⑸当然,不否认的是,河州贤孝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地吮吸着周边花儿和民歌音调的丰富营养而逐渐形成的,如受“花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三贤孝的演唱民族“贤孝(流行于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中间。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不是一致的。土族、藏族信奉藏传佛教,而回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均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汉族则信仰中原佛教和道教。他们信奉的宗教不同,文化心理结构上也就有着诸多差异。同时,汉、撒拉、土、东乡、藏等民族还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甚至拥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们却基本上都用汉语唱贤孝,并且都喜欢唱。在这点上,不是其它说唱艺术曲目所能相比的。由于地缘关系,凉州贤孝演唱的民族只有汉族;而河州贤孝演唱的民族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七个民族。四“三皇会”清同治元年(1862)年,先先生们成立了盲艺人的艺术机构“三皇会”,并集资修建了“三皇庙”,供着伏羲、女蜗、神农牌位,其址在城隍庙附近。“三皇会”每次聚会是提前一天报到,交一块白元的会费,做馍、炒菜,还要请“阴阳”。聚会时阴阳颂“三皇经”,先生们奏〔香山还原)、〔八仙庆寿)等曲调。会长领头先向三皇、师旷三拜九叩,次拜“先生王”陈德明,其后论书,弹唱贤孝,切磋技艺,一直熬到天亮。第二天不动乐,先生们开始说书论道,有时展开激烈的辩论,到下午休会。“三皇会”是盲艺人们自发组织的,是得到官府允准的民间艺术团体,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发挥集体智慧,先后创编了《老萨拉》、《尕司令打河州》、《解放大西北》、《韩启功抓兵》等新曲目,把贤孝传播到西北的各个角落,为贤孝的提高、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之比较: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是具有民族特性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河州贤孝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并融入了回、东乡、撒拉、土、藏族等语言的成分,语言的多元化构成了贤孝唱词的特殊性以及富于变化的风格。(一)流传地区不同。河州贤孝以甘肃临夏为中心,在大夏河流域、湟水流域一带广为流传;凉州贤孝以甘肃武威为中心,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二)唱本。1河州贤孝(1)河州贤孝根据基本唱腔和表演方式可分为传统贤孝和快板贤孝。a传统贤孝徐缓委婉,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唱本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二十四孝》等为主体。b快板贤孝俗称“端撒拉”、“倒浆水”,长于叙事。唱本以《老萨拉》、《尕司令打河州》、《韩启功抓兵》等驰名西北。(2)河州贤孝根据贤孝唱本的内容又可分为“国书”、“家书”和“新书”。a“国书”,指为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唱本,诸如《伍子胥过江》、《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包公案》等。此类多为长篇大本,常在固定的茶铺或人家中演唱一年半载。b“家书”则多反映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男女爱情的唱本,以二十四孝中的《王祥卧冰》、《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为主,还有《白猿盗桃:、《花亭相会》、《小丁丁》等,多为篇幅篇幅短小的小本,内容集中,主题鲜明,富有情趣。一般在短期的游乡串庄、街头设摊时演唱。c“新书”创编的反映近、现代重大事件及新生活的唱本《老萨拉》、《尕司令打河州》、《韩启功抓兵》、《长工苦》等,艺人们谓之“新书。2凉州贤孝(1)凉州贤孝唱本主要取材于《二十四孝》和其他孝亲故事,如《丁兰刻母》、《郭巨埋儿》、《扒肝孝母》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二十四孝”故事大多已和原来的孝亲故事的大不相同了,艺人们通过增加故事情节、利用宗教因果报应与神仙护佑思想、联系现实生活、注入凉州地方民俗风情以及运用凉州方言演唱等手段,增强凉州贤孝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劝人向善的教化作用。(2)除此之外,评书、河西宝卷、敦煌变文、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也是凉州贤孝的主要唱本。如《鹦哥记》、《房四姐还魂》等都是改编自“宝卷”;历史故事有《杨家将》、《五女兴唐传》等。(三)唱词。(1)河州贤孝从唱词的结构格律来看,以七字、十字为多见,也有四字、五字或者是多字的,有时也有长短句相间的,停顿的字数、句数的多少都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即兴增减是一大特征。七字句句型多为二、二、三结构,如《杨六郎私下幽州》的片段:上句:六郎闪在闪马坑(哎),闪马坑里动哭声下句:次次上阵我英雄(哎),为什么今天败了阵以七字句为基础的唱词,大多构成上下两句体的段式。十字句多为三、三、四结构,如《杨家将》中的片段:“头辈里打盗奴惊天动地,惊天动地二辈里(呀)红旗红(呀),拉拔百姓二辈里(呀)红旗红,拉拔百姓三辈里鬼头刀龙摆尾,龙摆尾四辈里偃月刀海龟推水”(2)凉州贤孝的唱词以凉州方言为主,大量运用“老妖精”、“面耳朵”、“溜趟子”、“过了耳边风”、“梦不起”、“了不成”、“不了”等惯用语和俗语。如《三姑娘拜寿》中的片段:“恩爱的夫妻过周正,三姑娘是大贤大德的人,这就是妻贤夫和身,子孝了父心宽。家遇贤妻名扬天下,家遇下泼妇能败坏家呀!”(妻贤夫和身,子孝父心宽)再如《郭巨埋儿》的“爹爹,不了慌,不了忙,慌忙人干不下好道场呀”(慌忙人干不了好道场)凉州贤孝的唱词结构大都是长短相间不大规则,但通常都符合说话讲述的语句长短。为了唱诵顺口、便于记忆,唱词也讲究押韵。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唱词都较随意。比如说某人靠不住,说“那是麦草拐棍,拄起折哩,点起着哩”,听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又富于哲理。演唱的语言特色1口语性河州贤孝的语言植根在“河州话”的肥沃土壤中,诙谐幽默,通俗生动。河州贤孝的音调古朴,同时也吸收了河州花儿和其他民歌的丰富营养,流畅动听,富于变化。广为流传的《韩启功抓兵》、《解放兰州》等唱本生动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末“娘老子哭得地动弹”的悲痛欲绝的抓兵场面和“红旗插上皋兰山”的喜庆时刻。凉州贤孝的唱词几乎使用的都是没有任何加工的口语化的语言,较少使用典雅的书面语体的词,凉州贤孝包含了许多原生态的语言,鲜活、有质感,既形象又幽默,比如“提起萝儿斗动弹”、“一个猛阵”等比喻形象的话语。2地域性河州贤孝唱词一般要求合辙押韵,唱来顺口,虽讲究一定得韵律,但不十分严格,由于受河州方言的语音的影响,吐字归音根据河州方言的风格,有一韵到底或者隔句押韵等几种情况,且唱词中大量运用河州方言中的衬字、衬词、衬句,使其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武威方言最大的特征是(an\eng)韵母不分,前后鼻音模糊。凉州贤孝演唱传唱艺人多为不识字的“瞎弦”,演唱时均用地方方言,如《三女拜寿》中“头没(mu)帽子脚(jue)没鞋(hai),我看这两个老祸害,没(mu)事(si)跑到门上做(zu)啥来”,听来让人忍俊不禁,这种鲜明的武威本土方言使得凉州贤孝具有独特的“凉州”风格和韵味。3修辞手法(1)河州贤孝运用大量的修辞于法,最常见的有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尕司令打河州》中“借款的尕委员四乡里转,坐者炕上不动弹,逼得百姓们抽椽子,逼得你骨头里冒青烟……”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军阀压榨下的百姓连骨头都逼出青烟的疾苦;再如《韩启功抓兵》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哎一一新郎(哈)没抓个交杯盅,哗啦啦来了(就)马家抓兵的人;抵上(者)营盘里撒,亲戚们十浸了洋油的蜡;新媳妇在这个房子里哭声动(啊),喊冤掉泪地动哭声……”生动描写了新郎被抓成兵的瞬间,亲戚们犹如“洋油的蜡”般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2)凉州贤孝唱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都有采用,特别是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明喻喻词有“好像”、“如”、“好比”等。暗喻常用喻词“是”,如《游地狱》中“天是一个宝盖地是池,人来到世上是混水鱼。”;运用排比的如《三姑娘拜寿》中“想吃羊肉退骨头,想吃猪肉膘分厚,想吃鸡肉码子上抽,想吃牛肉还噗黄酒。”凉州贤孝唱词也常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语言力度,抒发强烈的感情。如《李三娘碾磨》中的“天遭粮荒真苦情,斗米大价了不成,街上的纸薄的个烧饼卖着三百钱,街上的小豆儿毛线儿穿,一串串五个小豆儿卖着人的十五个钱疽'烧饼跟纸一样,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写出了荒年食物的奇缺和物价的高涨。(五)衬字衬腔。“贤孝”演唱者在演唱时为了协调音节要加上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我们称其为“衬字”。衬字、衬词,在我国说唱艺术中甚为常见,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中都有,河州贤孝相比凉州贤孝来说,在衬字、衬词方面要丰富的多。1河州贤孝大量地运用方言中的衬字、衬词、衬句,使河州贤孝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也极大地丰富了唱词的表现能力。常见的衬字有:啊、哎、嘛、耶、呢、者、就、哈、乃、了、呀、个、的、啦、哇、噢、嗯、们、我、你、噫等,衬词有:啊就、这个、你就、我就、噫呀、兀个、乃就、嘛耶、你的、我的、啊就、呀就、哈就、啊呀等。的、得、地均发音di,回、东乡、保安、萨拉等族群众发音ji。这些衬字和衬词极大地丰富了河州贤孝唱词的表达能力。哭音中的衬腔最为人称道,催人泪下的地方正是衬腔大显“魔力”的时候。如孟胜先生演唱的《韩启功抓兵》中:“我的新媳妇(哇),新房里(这个)哭声动(啊),喊冤(者嘛就)掉泪地大放悲声;新郎(哈)马家们(这个)抓成兵(啊),在这个阳世上(嘛就)再活个什么个人,阳世的上再活个(你就)什(呀)么个人(嗯),(嗯……),什么个人”。衬字密切了正词之间的粘合,衬词是唱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孟胜先生生动表现了新郎被抓成兵时,新娘悲痛欲绝,哭天喊地,连用“嗯"字构成的鼻音共鸣衬腔,把悲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凉州贤孝在说唱音乐中常见衬词有“的那个”、“的”、“的个”、“这个”、“怎么''等。凉州贤孝衬字使用相对较少,主要效果:一是为了使听众更荣誉听懂唱词,听起来更感亲切;二是衬词的加入不仅可以像民歌一样使节奏活泼,更重要的是,长短不等的衬词给凉州贤孝提供了更多改变节奏的空间。如《丁兰刻母》中的:“四句的那个开场打开了,正传儿接上了往下表。”;《郭巨埋儿》中的:“娃娃生在了人事中,五年的个庄稼怎么没收成啊,你看饿死了年大的老父亲。"(六)演唱形式。1表演者演唱“贤孝”的几乎都是盲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靠唱“贤孝”谋生。他们随时物品很简单:手杖、三弦、布袋。人们把演唱“贤孝”的盲艺人尊称为“先生”,农村里一般俗称为“瞎弦”,这种称谓似有不恭,但很形象的概括出了盲艺人的两个特点:一是眼瞎,二是用弦。在盲艺人身背三弦,走东串西,卖艺为生的漫长岁月中,“贤孝”艺术不断发展,日趋完善,成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正是从“贤孝”中“知书达礼”、“通古知今''的。清末民初时,身怀绝技的河州盲艺人康尚德、陈德明、王有禄、李银娃等先后多次赴兰州、西宁、新疆等地,设摊演唱,收徒传艺,把河州贤孝广泛地传播到以上各地。2表演载体任何一种说唱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离不开语言的。通过河州贤孝也可以明显看出,回、东乡、保安、撒拉等几个少数民族都是采用汉语来演唱河州贤孝的,但各个民族的汉语四声的掌握和运用又各存在不同之处,他们各具特色的汉语很自然会影响到行腔的进行,产生了不同的演唱效果和自成一格的独特现象。3表演特色(1)河州贤以述说故事为主旨,曲调的变化以“述音”为基本唱腔贯穿始终,其它腔调(华彩性唱腔)起着陪衬、渲染气氛的作用,曲调的连缀形式有传统式、端撒拉式和二者结合式三种,其中端撒拉式犹如快板,长于叙事。开场时先用三弦演奏(曲头),紧接着用(述音)起曲演唱。典型的诉说性旋律,配合着舒展的节奏,使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有时遇到较长的句子,用先说后唱或唱中加白的手法处理。(哭音)是贤孝中常用的曲调,源自生活里的哭腔。多用在衰痛处,气势悲壮,感情强烈,似声声呼喊,揪心裂肺,具有悲痛欲绝的艺术感染力。(2)凉州贤孝演唱时的行腔是以说唱结合为主要特色,以叙事为主的吟诵性行腔居多,字多腔少,演唱近似说话,音调几乎是说自稍加起伏变化。四声稍带夸张,类似戏曲念白,夹以方言理语,并不以书面语言做修饰,往往平中蕴奇,易中见难,乡土气息浓郁又不失趣味,常常表现为半说半唱,形成一种“字多而调促,词情多而声情少”的风格。[6]4结构模式“贤孝”的演唱从结构上看是有比较固定的模式,可以分为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1)河州贤孝河州贤孝中最典型的要数快板贤孝,开场一般先交代事件的起因,如《韩启功抓兵》中的“哎——抗战(嘛)八年得了胜,打败了东洋的些尕日本,老蒋打开了共产党,连连打滴了三年的仗,厉害(嘛)不过的解放军啊,打一仗是扫一层……”由于国民党连吃败仗,就派韩启功去河州抓新兵。正文则通过韩启功两次去河州抓兵的经过,侧重描写了韩启功为代表的国民党军阀集团的残忍、贪婪和欺软怕硬以及百姓们的苦难生活。结尾通常都是交代事件的结果,以及点明的“贤孝”曲目的名称,如“哎——报了血仇解了个恨,回汉滴百姓们(哈)真高兴,放心歌唱解放军,共产党比(者)娘老子亲,要问这个河州贤孝滴名和姓,'韩启功抓兵’者扫一程。”(2)凉州贤孝凉州贤孝的开场白因艺人师承渊源的不通而各具特色,如王月老艺人演唱“二十四孝”的开头:“这里唉唱前呀,啊唉……哪个朝里说贤书,哪位孝里论古人。唉,列国手里说贤书,第三孝里论古人。”开头之后是正文,交代贤人的籍贯姓氏、夫妻结婚生子、供儿子上学、为儿子娶亲等,这些情节大多雷同。随后儿子娶妻后尖锐激烈的家庭矛盾便开始了,或婆媳矛盾、或姑嫂矛盾,或母子矛盾,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凉州贤孝的结尾一般是揭示“贤孝”的主旨,以便达到劝人向善,孝敬老人等教育意图。演唱“二十四孝”的“贤孝”结尾通常都是:“列国手里到如今,一辈一辈来传明,教育了世上的聪明人,教育不下世上的糊涂虫……”(七)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的祖源。河州贤孝和凉州贤孝是同一祖源的。凉州贤孝是在河州贤孝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来的,河州贤孝奇字尾和偶字尾交错,轻缓短促不一,具有独特的节奏感。河州贤孝的押韵形式比凉州贤孝自由,有一韵到底、交错韵、两半韵等,是比较完善成熟的说唱艺术。(八)“贤孝”的文化价值1文化传承功能“贤孝”首要的功能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孝”的传承与宣扬。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孝道,把孝列于诸德之首。《孝经•圣治章》:“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在儒教思想盛行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无不提倡孝道、宣扬孝道,把孝跟治理国家结合起来。当然,受“孝”思想的影响,过分夸大孝的作用,宣传封建迷信的思想,是应该扬弃的。2社会舆论监督和评判功能“贤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贤孝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是歌唱正义,扬善惩恶的一种艺术载体。过去若有子女不孝或有欺村压市行为,族长和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便请来瞎弦,有针对性地唱,一场贤孝听下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若有不悔改者,瞎弦便将其恶行编了唱词,到处传唱,这一招颇有效,所以过去“三不惹”中,瞎弦是其中之一。河州贤孝自除了关注忠义、善恶之外,常以普通人、苦难百姓为生活素材,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做出自己传统的文化评判和定义。凉州贤孝”往往在结尾处明确提出其教育作用。如《扒肝孝母》中“人但有曲曲心,天爷就有个拐把瓮,白日害人人不肯,到晚来害人天不允,害来害去害本身”。3民间娱乐功能“贤孝”作为说唱艺术的一种,有它丰富的曲艺娱乐价值。艺人们走街串巷,糊弄生计的同时也供人欣赏,乡间各类庙会也会看见他们表演的身影,在精神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贤孝”无疑是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盲艺人在演唱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称赞;听众沉浸在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之中,为主人公的忧伤而忧伤,为主人公的高兴而高兴,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主体意识,陶醉于演唱之中,从中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宣泄。演唱贤孝的名家。康尚德,生于1840年,13岁师从著名弦孝艺人张洞洞,学唱5年。常演曲目为《马潜龙跑国》《刘秀跑国》《白猿盗桃》《闵子骞孝母》等。1886年骑着骡子,经兰州、武威、张掖、敦煌,沿途卖唱达新疆的和田、喀什、玉田等地,行艺一年。1889年二上新疆,演唱约两年。1904年三上新疆,在南、北疆转唱多年,后殁于新疆。康尚德是首次将河州贤孝传播至甘肃河西、新疆的盲艺人,其影响相当深远。其后的贤孝艺人们上凉州、上新疆均是仿效康尚德,步其后尘的。河州贤孝在今河西、新疆等地为人称道,是与康尚德的早期演唱活动是分不开的。孟胜,(1930-2009),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贤孝传承人。临夏市折桥乡李孟村人。幼拜附近弹唱俱精的河州贤孝大师陈子林为师,先学弹琴,由师傅用工尺谱唱口传,后学演唱,40年代末开始行艺演唱,足迹遍及甘青等省。他演唱的《解放大西北》、《韩起功抓兵》等一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96年出版了《解放临夏》录音带。他为贤孝的传播、整理和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张占福1933年生,甘肃省和政县达浪乡李家坪张韩家人。16岁拜吊滩下祖的李先生为师,掌握了《宫门挂带》、《小姑贤》、《咬脐郎搬母》、《狸猫告状》、《白猿盗桃》等曲目。23岁又跟城关杜家河的杜先生学艺,开始演唱《薛仁贵征东》《薛定山征西》、《金镯玉环记》等中长篇曲目。他演唱富有表情,轻重缓急适度,抑扬顿挫显明,吐字清晰,行腔圆润,说板注重地方掌故语音的运用。三弦的弹奏节奏感强,能充分表现喜怒哀乐的艺术情感。1990年他演唱的贤孝选入《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临夏分卷》。陈吉孝(1928——1944),汉族,甘肃武威人,后天眼盲,12岁时投师于武威市韩寨乡艺人吴伯顺,学习贤孝、杂调等演唱技艺。后又师从鼓子演唱艺人王春庭、王静文学唱鼓子与杂曲。他刻苦学艺,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他掌握了萧、管、笛、胡琴、三弦等多种民族乐器。先后熟记贤孝曲段七十多本,杂调三四十首,鼓子三十余本,最受人欢迎的曲目有贤孝《苏武昌投案》、《包公案》、《赵兰英上京》等。他嗓音深厚陈伟,圆润柔美,唱风严谨认真,技巧多变。六河州贤孝与凉州贤孝的研究、发展现状及保护:(一)贤孝的研究。“贤孝”虽然只是一种地区性民间艺术,但其承载着一个地区历史和情感的双重记忆,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财富。“贤孝”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7月,陪同顾颉刚先生考察临夏的王树民先生,完整地搜集到了《老萨拉》的唱词,他题名《乾隆四十六年河州事变歌》刊载于《西北通讯》,一般被认为是“贤孝”研究的发端。到了90年代初,王沛出版了研究河州说唱艺术的专著《河州说唱艺术》,之后关心和研究“贤孝”的人逐渐增多,但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达到的水平,均未超过王沛的《河州说唱艺术》。新中国成立后,盲艺人们创编了《闹春耕》、《庆丰收》等新曲目,讴歌新生活,歌颂共产党。著名的盲艺人和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还赴省上京,参加曲艺调演和比赛,使河州贤孝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登上了“大雅之堂”、回响在省、中央广播电台的曲艺节目中。2006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平台商家管理奖惩制度
- 低压二氧化碳充装环境监测方案
- 天然气管道应急处理方案
- 学校在线教学疫情防控方案
-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2024-2025学年
- 2022年社区文化活动工作总结
- 河道水质改善土石方施工方案
- 大型展会的总包协调与服务方案
- 社区活动中心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旅游行业服务质量QC小组制度
- 202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介绍颁奖典礼
- 肋骨骨折讲课课件
- 口腔病例汇报模板
-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公共科目真题
- 金川公司社会招聘试题
-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幼儿园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 高级养老护理员试题与答案
- 《我的家乡南京》课件
- GB/T 44127-2024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与运行指南
- 《离心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