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研修报告_第1页
初中地理研修报告_第2页
初中地理研修报告_第3页
初中地理研修报告_第4页
初中地理研修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研修报告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初中地理中心组全体人员参加了“2013年洛阳市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修订教材研修班”的学习。本次研修班研讨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新课标解读及改版教材内容研讨;2、课堂教学改革研讨及教学问题研讨;3、试题研讨等。人教版地理新旧教材对比(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一、新旧课标对比:(一)删去的标准:1.在“认识地区”中删去“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2.在“认识国家”中删去“指出国家特有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删去了“说出国家主要城市”。(二)更加明确的标准:1.在“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这条内容标准中删去了“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改为“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进一步明确了长江和黄河的教学要求,要求“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文水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在“经济与文化”中,将原来的“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分拆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两项内容标准,既明晰了要求,又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格局”的要求缩小至“铁路干线”。(三)增加的标准:1.“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条标准。

二、七下人教版新旧教材的变化:(一)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在新教材第六章中,删去了“人文环境”一节,将第一节“自然环境”分为“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两节。第一节“自然环境”中对亚洲地理位置从正文中呈现,描述的更加具体仔细。活动题1设置为“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活动题2设置为“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通过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掌握方法,通过活动题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较好体现了课标的要求。第二节“自然环境”正文对亚洲地势描述从剖面图角度进行,沿北纬3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变化。地势对河流流向影响直接说出。活动题“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复杂的气候”一部分对各种气候的特点也进行文字描述,配不同景观图片说明。活动题“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以学习亚洲为本,探讨学习北美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体现了课标理念。(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删去了日本的面积、人口以及海岸线曲折的影响等知识,增加了火山喷发、地震引发海啸、温泉等图片。2.标题由“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改为“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工业”,更能体现日本经济的特征。活动题中删去了第3小题“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第4小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课标理念: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东南亚、印度、欧洲西部都有体现。运用地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位置,增加了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的表述。活动题中增加了“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讨论。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活动题增加“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通过讨论我们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学习生活中地理的课程理念。删去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问题,如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图等。3.标题由“华人华侨集中地区”改为“热带旅游胜地”,将“华人华侨相关知识”由正文改为阅读材料。活动题“讨论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地的优势条件”从距离、景观、语言文化、其他方面对人们选择东南亚旅游进行探讨。第三节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印度的邻国表述更为详细,阅读材料由“世界文明古国”变为“南亚大国”。2.标题由“水旱灾害频繁”改为“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将活动题印度“孟买气温降水量图”、“南亚1月、7月风向图”变为正文描述学习。将“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合并入第二个标题学习。阅读材料中有关绿色革命的知识,增加了2004年开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删去了“饮食习惯”部分。3.标题由“发展中工业”改为“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删去了印度矿产资源的分布,钢铁工业等的发展,增加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内容,着重点出了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的优势、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等,对我国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四节俄罗斯1.标题由“国土辽阔”改为“横跨亚欧大陆北部”,更好体现俄罗斯的面积辽阔和位置特点,描述俄罗斯的邻国。活动题中,将“俄罗斯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更换为“俄罗斯气候分布图”。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薄弱通过正文描述。正文中即点出了出口石油、天然气对俄罗斯经济的促进作用,又指明了俄罗斯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删去了“俄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贡献”。3.发达的交通,活动题中删去了“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相关内容,对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在南部山区的原因从地形、气候、资源、工业、人口、城市分布等方面分析。(三)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课标理念: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中东的石油宝库、石油分布、输出情况。第一节中东1.删去“长期热点地区”,将内容变为阅读材料融合到“三洲五海之地”。2.“丰富的石油宝库”变为“世界石油宝库”,活动题中,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资料,采用2007年的数据。中东石油的三条外输路线中,马六甲航线替代好望角航线成为运量最大的航线,说明中国对石油的进口日益增加。3.“文化差异”变为“多元的文化”,阅读材料删去了“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巴勒斯坦问题”,增加了“宗教圣城——耶路撒冷”、“阿拉伯国家的服装、骆驼、平顶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标理念: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在东南亚、欧洲西部的旅游业发展中都有体现。第二节欧洲西部1.“发达国家集中地区”变为“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正文中删去了“欧盟”相关知识,增加了欧洲西部工业工艺精、中心多、农业自动化程度高、服务业体系完善的内容。2.删除了第二个标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相关内容。3.“传统畜牧业”变为“现代化畜牧业”,活动题“阅读相关材料和地图,归纳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对发展畜牧影响”,让学生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4.繁荣的旅游业,阅读材料中增加了《申根协定》,欧洲西部的旅游胜地图片也有所增减。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删去了非洲遭受殖民掠夺、黑奴贩卖的相关内容,活动题中增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相关内容。2.“单一的商品经济”变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增加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分布情况,增加了中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合作的阅读材料“充满希望的土地”。弱化了“单一的商品经济”、“本区一些国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的内容。3.人口、粮食与环境,活动题中删去了“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等内容。第四节澳大利亚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在古老动物袋鼠、考拉的基础上,增加了桉树、合欢树等珍惜特有的植物,相对于旧教材内容更丰实。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中将粗放的牧牛带删去。在“澳大利亚地形图”上对三大地形区的描述更详细。澳大利亚的气候图杯被澳大利亚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取代。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增加了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特点和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图。阅读材料删去“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增加了“不给地球留疤痕”,说明澳大利亚在采矿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活动题中“分析影响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的条件”,体现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内容。(四)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移民国家”改为“民族大熔炉”,更能恰当表示出美国不同种族在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融合,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文化。2.农业地区专业化,删去阅读材料“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表,删去活动题中美国地理位置的学习。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改为“世界工业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即介绍了美国的能源、钢铁、机械、化工、军事、尖端技术等方面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有说明硅谷的发展过程地位。4.删去第四框内容“资源消耗大国”。第二节巴西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改为“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明”删去。2.“发展中工农业大国”改为“发展中工农业”,将巴西几种重要的农矿产品开发过程由文字资料变为图示式。删去活动题中“巴西能源不足的讨论”。3.“热带雨林的危机”改为“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删去“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示意图,增加了热带雨林的开发景观图,工矿业的发展、开辟农场、伐木、迁移农业等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活动题中对热带雨林的保护设计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4.第四框内容“城市化问题”删去。(五)第十章极地地区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1.“冰雪覆盖地区”改为“独特自然环境”,突出南极地区的重要性,在文字叙述、地图排序中都将南极放在北极地区前面学习。气候学习中,先学习南极再学习北极。2.科学考察的宝地,阅读材料中增加了昆仑站的内容。3.“极地地区保护与和平利用”改为“极地地区环境保护”,增加受到石油污染海鸟、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等图片,关注极地地区的保护。二、八上人教版新旧教材的变化:八上新教材变化相对较大。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一)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标题由“辽阔的疆域”改为“疆域”。1.由“位置优越”改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图1.1加以变化,采用了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与原图像比更清晰直观。活动题中“评价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在进行地理位置对比时,采用世界地图,不再采用轮廓图,这样在分析各个国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的疆域与邻国示意图加以放大,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也用不同的图例标注出来,特别标注出朝鲜、越南即相邻又隔海相望。删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2.第二框标题由“34个省级行政区”改为“行政区划”,活动题中增加了“安徽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通过找邻居、沿线路、按方位、顺口溜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课标要求: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第二节标题由“众多的人口”改为“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数据由13.7亿改为13.4亿,人口增长曲线图也有微调。活动题中增加了“认识少生的作用”,通过讨论认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2.人口东多西少,中国的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的划分从五层改为六层,阅读材料增加了“胡焕庸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活动题删去了“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比较图”,换为“江苏和青海的人口与面积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第三节标题由“多民族的大家庭”改为“民族”。1.“56个民族”改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几种民族文字我是中国人的写法中”“汉文”改为“中文”,增加繁体字写法。增加了阅读材料“我国的民族语言”。活动题中“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中,图片、文字资料更加丰富。2.“民族的分布”改为“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更改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分布图中一些民族的图例也有了变化,将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与100万以下的民族图例分开。删去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表,增加了阅读材料“蒙古族、达斡尔族和满族的传统文化”,活动题改为“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第一节标题改为“地形和地势”。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增加了“中国的地形类型”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表示出了我国陆上主要山脉的位置、名称、走向。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增加了阅读材料“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将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分布的影响纳入正文叙述。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节标题改为“气候”。1.“南北气温的差异”改为“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正文中增加了春节时广州、哈尔滨的迎春活动差异,“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图例也有修订,阅读材料增加了“北极村雪景、吐鲁番沙疗”的图片,在温度带的划分中将“高原气候区”的名称改为“青藏高原区”,删去了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活动积温”的相关知识。2.“东西干湿差异”改为“东西干湿差异显著”,阅读材料增加吐鲁番荫房景观图,文章正文增加了我国降水季节差异、年际差异的文字、图片资料,活动题中降水对建筑的影响,删去了黄土高原的窑洞和吐鲁番的晾房景观图。3.“季风气候显著”改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增加“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对我国气候特征描述以及气候类型分布叙述更详细。增加材料“竺可桢和中国气候研究”。活动题增加“认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特点”。4.第四框内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新增内容,而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影响我国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阐述得更加清晰,删去了阅读材料“锋面雨”的内容。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节标题改为“河流”。1.以外流河为主,删去了湖泊的相关知识,对河流的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描述更详细一些,删去了内流河塔里木河的文字、图片资料,阅读材料“京杭运河”中增加了“京杭运河示意图”。删去了活动题中部分河流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流经省区、流量对比,我国汛期、枯水期的比较等内容。2.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先学长江再学黄河,将长江的水量大、没有结冰期等水文特征都在正文中体现,活动题中删去了长江水运价值的开发、水灾的成因,增加了“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活动。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的概况、水文特征、塑造平原、灌溉之利、水能开发等内容比较丰富,黄河的中下游分界点改为“桃花峪”,“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将黄河“几”字弯中内流区也划分出来了,更科学、准确。有关黄河的分河段治理措施,上游加强生态建设,中游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等措施在正文描述得更详细。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第四节自然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分类,列举了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的实例、危害。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3.防灾减灾,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三)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增加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与区别,举例说明了土地资源的循环使用和煤炭资源的形成。活动题中增加了关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讨论。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正文增加了“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第二节土地资源。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1.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土地资源的分类更明确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增加了“中国与世界人均土地资源的比较”图,活动题中删去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2.地区分布不均,内容基本没有变化。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将活动题中的漫画“飞来的山峰”、“小草的哀求”、“小鸟的悲哀”等图片改为正文,增加了“土地的辛酸”图,对土地面临的问题表述更准确、详细。增加了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基本农田、建设人工草场、防风治沙等图片材料。删去阅读材料中“全国土地日”的内容。活动增加了“土地门诊”活动,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第三节水资源。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1.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的重要性内容删去。2.时空分布不均,介绍水资源地区、年际差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介绍水库调节径流、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内容。(四)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课标要求: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第一节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在现代交通运输中增加了管道运输,在图4.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中,增加了高速铁路的内容。活动题增加了“比较与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删去旧教材中“四大米市”、“五岭县的经济发展”等题目。2.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图替换为“中国主要铁路的分布”图,在“中国铁路干线分布示意图”中增加了高速铁路中的哈大、京沪、京广、郑西、沿海高铁等线路。3.删去“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内容。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第二节农业1.农业及其重要性,阅读材料增加了“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内容,活动题中增加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讨论。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的地区分布相关知识都放在正文中学习,活动题中删去了“西南山区的垂直农业分布”,增加了“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体现课标要求。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阅读材料中增加了“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4.第四框标题改为“走科技强农之路”,增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农业机械化、喷灌滴管等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活动题“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改为“工业”1.工业及其重要性,在对工业概念的阐述时增加了两幅图片,对农产品的加工,棉纺织工业、服装工业等。2.我国工业的分布,活动题删去了“辽中南”、“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分析,增加了“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3.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图4.23“中国高新技术总产值的增长”,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加图4.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相关资料。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倡导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原来“满堂灌”变成学生主动去学,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洛阳市自2002年开始启动课改。各校纷纷启动开展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改活动。例如:二外的五环节教学法,23中的问题驱动教学,38中的生命课堂等。、地理学科方面,结合学科特点,洛阳市有一大批一线教师正在扎实开展相关课改活动。如:二外的地理教学五个环节:整体感知:让学生有方向,学有侧重。自主学习:如慧眼识图“在哪里?”、“是什么?”、“有什么?”等。合作探究:原因分析如“有什么影响”“我们该怎么做”等发散性问题,每个学生考虑的角度,结论各有不同,采取该模式,先组内讨论,由专人记录,再派代表发言,以达到学生分享知识,互相补充的目的。拓展延伸:与课本相关,但书本未提到或书本上阐述不完整的难点问题,如省级的政区的名称的由来书上有,但简称的由来书上没有,可以补充,以使知识补充到位。当堂训练:尽量当堂完成相关作业,及时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味地安排讨论,未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游离于学生外,不知道学生有何知识难点,难以把握,有何知识生成,就起不到引导作用。还有市23中的问题驱动式教学:2013年从起始年级开始,配发相关导学案,以学生自学为主,全班分为12个组,组内成员各有分工,ABCD四种角色,分别委以“师长”、“团长”、“营长”、“连长”的角色,推选组长等人上台当小老师,提问学生,若问题较难,再提问全班,各组讨论后,学生再发言分享成果,若问题仍未解决,可求助老师,由老师答疑。在自学环节,“师长”带“团长”;“团长”带“营长”;“营长”带“连长”,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人为按成绩将学生分为四种角色,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较明显的现象。47中的336模式:2007年开始学习杜郎口模式,将班里学生分组,组内分ABC三层不同角色,将相关问题分派给不同小组,配套学案交给学生,展示题分层,找学生展示,开始时教学进度较慢,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期,进度有所加快。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串讲往往会出现知识点不连贯,无衔接,形不成体系,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每节小结时将知识框架呈现出来。出反馈题,夯实基础。教学改革各个学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效果良好,但有些学校由于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长久坚持,中途放弃;或是各个学校形式不一,侧重不同;因此没有统一模式,教师只能摸石头过河,处于探索阶段。韩局长多次强调:教学改革无风险,只要改,坚持做,就会成功。他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会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成功。下一步,我们计划针对地理课堂教学提炼出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具体的、可操作的导学案。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洛阳市初中地理教育战线上会涌现出大批的教改精英!七、八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分析2012—2013学年八年级地理质量检测试卷分析本试卷作为八年级地理的学年水平检测,考查范围包含了中国地理上下两册的重要知识点与及能力要求,要求相对来说有所提高。本试卷题型分为四类:选择题(40分)、相关组合题(12分)、读图分析题(40分)、综合题(8分)。(一)试卷特点:1.试卷生活气息浓厚,联系实际生活。在试卷引用的素材中有歌词、时事材料、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的串词,生活化气息浓厚,不仅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理念,也使得试卷的面貌更有趣、活泼。2.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分数比例合理。按照学年期末质量检测的要求,中国地理上册内容占30%,下册占70%,在试卷中将上、下册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在对上册知识的考查中显得自然、统一。3.强化读图、运用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的读图、分析地图能力应该是考查的重点。试卷中地图的种类较多有区域图、省级轮廓图、中国轮廓图、工业分布图、四大地理区域图、名族风情图、漫画等形式,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1)选择题1.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在教材的活动题中有体现知识点,学生容易忽略。2.由于考查的角度较多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3.叙述式问题,涉及点比较多,难度较大。4.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最容易失分。5.部分学生粗心,看漏题;看错题时常发生。6.对于不熟悉的背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无从着手。(2)相关组合题1气候类型及它们分布地区是学生的弱项。2.黄土高原的人地关系恶性循环图虽然是教材中的原图,但是难度较大,失分率较高。(3)读图分析题1.乙区域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写准确并不容易,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容易漏掉一个。2.盆地A准噶尔盆地错别字太多。内流河塔里木河少数学生比较粗心,写成塔里本河。农业区①宁夏平原,容易和河套平原混淆。3.岛屿①钓鱼岛,太多的学生写成钩鱼岛。省区B是福建,其省级行政中心是福州,有点难度,多数学生失分。台湾生产甘蔗,个别学生写成甘庶。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外向型)经济,填对的学生不多。4.支流A汾河得分率较低,黄土高原的景观“塬”错别字太普遍。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工程措施失分率较高。5.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线“宜昌”,部分学生写为“宜宾”。长江水运便利,有“黄金水道”之称,有学生写为“黄金水稻”。C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电力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低。(4)综合题1.34个省级行政单位,4个直辖市,这些知识点看起来简单,但由于属于上学期的内容,多数学生都已遗忘,失分率较高。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中关村是我国建立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考查的知识点过于琐碎,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学生得分不容易。3.台湾的樟树、保护耕地,写错别字太多。2012—2013学年七年级地理质量检测试卷分析试卷作为七年级地理的学年水平检测,知识覆盖面广,包含了上下两册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与及能力要求,又是第一次采用答题卡,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能力的要求还是答题习惯的要求都比较高。本试卷题型分为四类:选择题(40分)、相关组合题(10分)、读图分析题(40分)、综合题(10分)。(一)试卷特点:1.试卷主体架构稳定,力求新颖。本试卷要考查七年级整个学年的学习情况,在试题中,能够巧妙地利用有效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