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概括一下你看到的叶圣陶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最初感受。)慈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认真、一丝不苟……1.掌握本文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学习目标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相关介绍【代表作】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等。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商酌累赘拖沓

妥帖颠沛流离zhuó

zhuìtàtuǒtiēdiānpèi读准字音【商酌】商量斟酌。【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修润】修改润色。【譬如】比如。【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整体感知材料: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待人厚: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律己严:作文、做人,以身作则,鞠躬尽瘁。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第五段中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合学感悟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平易自然,鲜明简洁……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写话”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照应开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本文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特别强调了写文章要“简明”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