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人于静处曾开悟心若安时便得闲文本对译思维导图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化训练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本对译思维导图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文本对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我)便高高兴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文本对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寓居在承天寺。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念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盖:句首语气词,表原因,大概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评析:文章通过写月夜访友赏月,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寻(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2)寻病终(副词,不久)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副词,只是)(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副词,只)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直接默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理解默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词类活用直接默写理解默写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文理解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课文理解一、作者介绍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二、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还未入眠,便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人一同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散步的情景。寥寥数语,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文章主旨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三、结构图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三、结构图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四、写作特色1.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2.比喻传神。

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4.虚实结合。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四、写作特色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五、重点解析1.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皎洁、澄清、透明的特点,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五、重点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2.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凉之感;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赏此美景,表现出作者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慨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2020年中考优化训练一、词语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要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到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交错大概是只是清闲的人罢了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优化训练一、词语解释想要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二、课文翻译(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课文翻译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行。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与(我)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三、内容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资料和下列内容理解问答题与答案的示例,自己设计几个与内容理解有关的问答题并写出答案。

示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万千而又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三、内容理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问题1: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1: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参考答案: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参考答案:①反映问题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参考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参考答案:四、模拟演练模拟题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相与步于中庭()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共同,一起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四、模拟演练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共同,一起中考语文古诗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行。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我)脱了衣服,想要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全文记述一次夜游的全过程,记述了所见所闻和所感,既歌颂了患难之中的真挚友情,又抒发了赏月的欣喜,还道出了“境由心生”的哲理。D(只是夜游的片段,且无所闻,也没有刻意歌颂友情)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模拟题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月色入户/元方入门不顾B.解衣欲睡/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肃遂拜蒙母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遂:于是)(A.入:照进/走入;B.欲:想要/将要;D.与:一起/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模拟题二C(遂:于是)(A.入:照进/走入;B.欲:想要/将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想到没有可以与(我)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通过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痛苦的特殊心境。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B(文中反映的是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并没有表现作者凄凉、孤寂的心境)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B(文中反映的是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并没有表现作者凄凉、模拟题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遂至承天寺()(2)水中藻、荇交横()(3)怀民亦未寝()到交错睡觉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模拟题三到交错睡觉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张怀民也没有睡,(我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比喻传神。用“积水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形容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B.本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从“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等字里行间可看出两人志趣相投,关系亲密。C.本文透露了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D.文中的“闲人”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同被贬官黄州同游承天寺,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作者和张怀民。D(“闲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第一部分课内文言文阅读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人于静处曾开悟心若安时便得闲文本对译思维导图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化训练十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本对译思维导图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文本对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脱下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我)便高高兴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文本对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寓居在承天寺。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念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交错的藻、荇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盖:句首语气词,表原因,大概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评析:文章通过写月夜访友赏月,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个夜晚没有月亮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寻(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2)寻病终(副词,不久)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副词,只是)(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副词,只)基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1)念无与为乐者(念—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直接默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理解默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词类活用直接默写理解默写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文理解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课文理解一、作者介绍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二、文章主旨本文记叙了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还未入眠,便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人一同在月光下的庭院中散步的情景。寥寥数语,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以及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文章主旨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三、结构图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三、结构图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四、写作特色1.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2.比喻传神。

3.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4.虚实结合。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四、写作特色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五、重点解析1.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皎洁、澄清、透明的特点,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五、重点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2.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凉之感;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赏此美景,表现出作者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慨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读罢此文,你感受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2020年中考优化训练一、词语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要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到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交错大概是只是清闲的人罢了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优化训练一、词语解释想要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二、课文翻译(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课文翻译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行。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月光照进门内,(十分美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与(我)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个夜晚三、内容理解

请同学们结合相关资料和下列内容理解问答题与答案的示例,自己设计几个与内容理解有关的问答题并写出答案。

示例:“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万千而又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三、内容理解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问题1: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渲染出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1: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参考答案: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参考答案:①反映问题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参考答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8上15.记承天寺夜游(共36张PPT)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问题3: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微妙的情感?参考答案:四、模拟演练模拟题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念无与为乐者()(2)庭下如积水空明()(3)相与步于中庭()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共同,一起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四、模拟演练考虑,想到形容水的澄澈共同,一起中考语文古诗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身出行。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我)脱了衣服,想要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全文记述一次夜游的全过程,记述了所见所闻和所感,既歌颂了患难之中的真挚友情,又抒发了赏月的欣喜,还道出了“境由心生”的哲理。D(只是夜游的片段,且无所闻,也没有刻意歌颂友情)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上记承天寺夜游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模拟题二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月色入户/元方入门不顾B.解衣欲睡/夕日欲颓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肃遂拜蒙母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遂: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