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_第1页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_第2页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_第3页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_第4页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杂草种类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意义:杂草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或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来解释,结合该特点,杂草学理论课由原来的板书教学改为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中拍摄的杂草照片、除草剂药害症状照片等融入到教学课件中,相对于板书教学仅通过语言描述杂草特征及除草剂药害症状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调查地点:花溪洛平村,贵大南区校园绿化带;三、调查时间:2014年4月11日——2014年4月24日四、小组成员:李龙进、胡永星、陆春云、董红敏;五、调查内容:(一)空心莲子草拉丁学名: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别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科:苋科;属:莲子草属;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皆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7-20毫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具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贴生毛及缘毛,下面有颗粒状突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微有柔毛。花密生,成具总花梗的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球形,直径8-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白色,顶端渐尖,具1脉;苞片卵形,长2-2.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2毫米;花被片矩圆形,长5-6毫米,白色,光亮,无毛,顶端急尖,背部侧扁;雄蕊花丝长2.5-3毫米,基部连合成杯状;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果实未见。花期5-10月。生物学特性:空心莲子草是一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其草抗逆性强。靠地下(水下)根茎越冬,利用营养体(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冬季温度降至0°C时,其水面或地上部分已冻死,春季温度回升至10C时,越冬的水下或地下根茎即可萌发生长;茎段曝晒1-2天仍能存活;未经腐熟或未被家畜消化的茎段进入农田后会造成再次危害。人工防除的方法不仅不能防除空心莲子草,反而会加重空心莲子草的蔓延和扩散。这些是空心莲子草能迅速生长蔓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空心莲子草的防除增加了难度。主要影响: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阻塞水上交通,封闭河塘水面,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农田排灌,使其影响经济。植物生境:属水生杂草,能够在沟渠塘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危害状况:部分土壤受害严重,特别是池塘及水沟内危害极其严重,大田危害相对较轻。防治方法:1、采取植物检疫,建议在中国建立健全该植物的检疫体系。2、机械人工防除: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治,应侧重于预防。结合农业措施,在耕翻换茬时花大力气挖除在土中的根茎,然后务必晒十或烧毁;在种群密度较小或新发现的入侵地手工拔除,进行根除。对新入侵的空心莲子草,深挖1m,并彻底焚烧,连续三年,能起到根除的效果。在许多水域依靠人工打捞,但打捞后的植株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又会死而复活。3、化学防除:在中国,化学防除是抑制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之一。草甘膦、使它隆、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剂。(二)泽漆拉丁学名:EuphorbiahelioscopiaL.别名:五朵云、五灯草、五风草等;科:大戟科;属:大戟属;亚属:乳浆大戟亚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台湾、新疆、西藏外)。形态特征:。根纤细,长7-10厘米,直径3-5毫米,下部分枝。茎直立,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分枝斜展向上,高10-30(50)厘米,直径3-5(7)毫米,光滑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3.5厘米,宽5-15毫米,先端具牙齿,中部以下渐狭或呈楔形;总苞叶5枚,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8-14毫米,先端具牙齿,基部略渐狭,无柄;总伞幅5枚,长2-4厘米;苞叶2枚,卵圆形,先端具牙齿,基部呈圆形。花序单生,有柄或近无柄;总苞钟状,高约2.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光滑无毛,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和内侧具柔毛;腺体4,盘状,中部内凹,基部具短柄,淡褐色。雄花数枚,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略伸出总苞边缘。蒴果三棱状阔圆形,光滑,无毛;具明显的三纵沟,长2.5-3.0毫米,直径3-4.5毫米;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状,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暗褐色,具明显的脊网;种阜扁平状,无柄。花果期4-10月。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含乳汁,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沟边、路旁、田野。植物生境:生于山沟、路边、荒野、湿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并无大面积繁殖,均系单株,且数量较少。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化学防除: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替代控制: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等方法进行除草。(三)三叶草拉丁文名:TrifoliumrepensL.别名:白车轴草,白三叶,荷兰翘摇科:豆科;属:三叶草属;分布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南到云南的勐腊县,北到黑龙江的尚志县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分布。形态特征:植物低矮,高3〜4厘米。直根性,根部有与根瘤菌共生的特性,根部分蘖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强。分枝多,匍匐枝匍地生长,节间着地即生根,并萌生新芽。复叶,具三小叶,小叶倒卵状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钝或微凹,边缘具细锯齿,叶面中心具“",形的白晕;托叶椭圆形,抱茎。于夏秋开花,头形总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花白色,偶有淡红色。边开花,边结籽,种子成熟期不一,种子细小。[1三叶草生活力强,植株矮而匍匐,而刈割,又具自播能力,所以覆盖效果好。由于有固氮能力,对肥料要求不多。但在久旱不雨时,要注意及时浇水抗旱。叶丛低矮,开花多,绿色期长,常用于缀花草坪,可于早熟禾、紫羊茅等混播。也可单播用作开花地被,常用于斜坡绿化,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白花三叶草植株低矮,高仅30〜40厘米,所以一般不需割草。但其又耐刈割,刈割后能很快地恢复覆盖的效果。生物学特性:三叶草耐寒性强,气温降至0^时部分老叶枯黄,主根上小叶紧贴地面,停止生长,但仍保持绿色。因此,绿期很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适应各种土壤类型,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干旱情况下生长缓慢,高温季节有部分枯死现象。耐修剪、耐践踏,再生能力强,修剪后10d内可长出更新小叶。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3〜5d即可恢复。在强遮荫的情况下易徒长,造成生长不良。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植物生境:适宜各种土壤类型,能够在路埂、宅旁、沟渠边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对目标植物不构成威胁。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对其所在地进行翻耕即可,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四)黄鹌菜拉丁文名:Youngiajaponica.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还阳草;科:菊科;亚科:舌状花亚科;属:黄鹤菜属;分布区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地上。温度、湿度无太多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100厘米。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头花序含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瘦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生物学特性:花果期4-10月,有性繁殖。植物生境: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地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危害状况:危害状况属于中低等程度,通过人工防治课降低危害。防治方法:采用人工防治,翻耕之后即可。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五)野燕麦拉丁学名:AvenafatuaL.别名:乌麦,铃铛麦;科:禾本科;属:燕麦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生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也分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寒带地区,并且北美也有输入,印第安人以其种子供食用。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形态特征:一年生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无毛,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棱角,粗糙;小穗长18-25毫米,含2-3小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易断落,第一节间长约3毫米;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芒自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生物学特性:一年生中生禾草,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花果期4-9月。植物生境:田间,麦田,路埂均有各处,危害状况:小麦因野燕麦危害后,株高降低;分孽数减少,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导致大幅度减产。在我国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区,小麦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40-50%,更重者造成绝产。在小麦地,每平方米30-40株野燕麦的草害程度,每公顷造成300-600公斤损失,每平方米146株的严重草害情况下,导致损失高达每公顷90O斤。据报导,田间野燕麦穗数每亩0—127.8万个密度下,野燕麦穗数每增加1万穗,小麦产量损失2.7公斤。防治方法:化学防治主要是在麦田使用。对麦较安全,在播种之前,将地整平用40%乳油,兑水30〜40kg,均匀喷施于土表,也可混土撒施;播后苗前用40%乳油兑水喷雾,施药后立即进行浅混土2〜3cm,以不耕出小麦种子为宜,或用40%乳油200ml/666.7平方米拌细土,撒施,但随施药随浇水。(六)苦蒿拉丁文名:Acroptilonrepens(L.)DC.别名:顶羽菊;科:菊科;属:蒿属;分布区域:分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分布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青海、甘肃、新疆(善都等)形态特征:高约60cm。茎直立,多分枝,有纵棱,有淡灰色绒毛,地下部分黑褐色。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2-10cm,先端锐尖,边缘有稀锐齿或裂片,或全缘,两面生灰色绒毛,有腺点,有时边缘有糙毛。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直径1-1.5cm;总苞片形或宽卵圆形;苞片数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宽卵形,长约5mm,上半部透明,膜质,有柔毛,下半部绿色,质厚,内层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约1cm,先端狭尖,必生长柔软毛;花冠淡红紫色,长15-20mm。瘦果宽卵圆形,长约4mm,略扁平;冠毛白色,长8-10mm。苦蒿多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多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有稀疏齿或裂片。头状花序单生于小枝顶端;总苞多数,排列为数层,边缘膜质,象鱼鳞;花淡紫红色。多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根直伸。茎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茎枝被蛛丝毛,被稠密的叶。全部茎叶质地稍坚硬,长椭圆形或匙形或线形,长2.5-5厘米,宽0.6-1.2厘米,顶端钝或圆形或急尖而有小尖头,边缘全缘,无锯齿或少数不明显的细尖齿,或叶羽状半裂,侧裂片三角形或斜三角形,两面灰绿色,被稀疏蛛丝毛或脱毛。植株含多数头状花序,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直径0.5-1.5厘米。总苞片约8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形或宽倒卵形,包括附属物长3-11毫米,宽2-6毫米,上部有附属物,附属物圆钝;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包括附属物长约1.3厘米,宽2-3毫米,顶端附属物小。全部苞片附属物白色,透明,两面被稠密的长直毛。全部小花两性,管状,花冠粉红色或淡紫色,长1.4厘米,细管部长7毫米,詹部长7毫米,花冠裂片长3毫米。瘦果倒长卵形,长3.5-4毫米,宽约2.5毫米,淡白色,顶端圆形,无果缘,基底着生面稍见偏斜。冠毛白色,多层,向内层渐长,长达1.2厘米,全部冠毛刚毛基部不连合成环,不脱落或分散脱落,短羽毛状。花果期5-9月。生物学特性:生于路旁、田野等较干旱处。生于山坡、丘陵、平原,农田、荒地广布分布。植物生境:适于生长在土壤比较干旱的地方,遍布于农田荒地。危害状况:危害程度属于中等程度,影响作物产量。防治方法:通过人工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小飞蓬拉丁文名:Conyzacanadensis(L.)Cronq.别名:小蓬草,小白酒草,祁州一枝蒿;科:菊科;属:蒿属;分布区域:在东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等省。生于路边、山坡、草丛或田野;阳性,耐寒,生于河滩、渠旁、路边或农田,易形成大片群落。形态特征:茎直立,株高50—100cm,具粗糙毛和细条纹。叶互生,叶柄短或不明显。叶片窄披针形,全缘或微锯齿,有长睫毛。头状花序有短梗,多形成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披针形,边缘膜质,舌状花直立,小,白色全微带紫色,筒状花短于舌状花。瘦果扁长圆形,具毛,冠毛污白色。种子繁殖。小飞蓬幼苗除子叶外全体被粗糙毛。子叶卵圆形。初生叶椭圆形,基部楔形,全缘。成株高4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全体被粗糙毛。叶互生,条状披针形或矩圆形,基部狭,顶端尖,全缘或微锯齿。边缘有长睫毛。头状花序,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状。花梗较短,边缘为白色的舌状花,中部为黄色的筒状花。瘦果扁平,矩圆形,具斜生毛,冠毛1层,白色刚毛状,易飞散。生物学特性:种子繁殖,以幼苗和种子越冬。瘦果长矩椭圆形,长1.2〜1.5毫米,宽约0.5毫米,扁状,顶端收缩,无明显的衣领状环,中央具残存花柱,冠毛常宿存,污白色。果皮膜质,浅黄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白色细毛,果实基部稍窄。果脐凹陷,周围白色,位于果实基端。果含1粒种子。种子成熟后,即随风飘扬,落地以后,作短暂休眠,在10月中旬出苗,除12月,1〜2月的严寒期间极少发生外,直至次年的5月均有出苗,但10月和4月为二个出苗的高峰期,幼苗除了叶外全体被毛;子叶2,卵圆形,长2—4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圆,其部楔形,具短柄;初生叶椭圆形,全缘,先端突尖,基部楔形,具柄;后生叶簇生,椭圆形全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疏钝齿。茎直立,高50—100厘米,淡绿色,有细条纹及粗糙毛,上部多分枝,茎生叶互生,条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条形,边缘具微锯齿或全缘,有长睫毛。花期一9月。头状花序具短梗,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状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3层,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几乎无毛;舌状花小而直立,白色或微带紫色;简状花较舌状花稍短。种子于8月即渐次成熟随风飞散。危害状况:主要危害棉花、小麦、果树、蔬菜等,属于危害程度中等的杂草类型。植物生境:主要生长于田间地埂各处,所处环境偏阳性,比较耐寒,山坡等处也有分布。防治方法:通过人工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马唐拉丁名:Digitariasanguinalis(L.)Scop.别名:羊麻、羊粟、马饭、抓根草、鸡爪草、指草、蟋蟀草、抓地龙。科:禾本科;属:马唐属;分布区域:广布全国各地。生于路旁、田野,是一种优良牧草,但又是危害农田、果园的杂草。形态特征:一年生杂草。秆直立或下部倾斜,膝曲上升,高10-80厘米,直径3毫米,无毛或节生柔毛。叶鞘短于节间,无毛或散生疣基柔毛;叶舌长1-3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4-12毫米,基部圆形,边缘较厚,微粗糙,具柔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长5-18厘米,4-12枚成指状着生于长1-2厘米的主轴上;穗轴直伸或开展,两侧具宽翼,边缘粗糙;小穗椭圆状披针形,长3.5毫米;第一颖小,短三角形,无脉;第二颖具3脉,披针形,长为小穗的1/2左右,脉间及边缘大多具柔毛;第一外稃等长于小穗,具7脉,中脉平滑,两侧的脉间距离较宽,无毛,边脉上具小刺状粗糙,脉间及边缘生柔毛;第二外稃近革质,灰绿色,顶端渐尖,等长于第一外稃;花药长约1毫米。花果期6-9月。生物学特性:在野生条件下,马唐一般于5—6月出苗,7—9月抽穗、开花,8一10月结实并成熟。人工种植生育期约150天。马唐的分蘖力较强。一株生长良好的植株可以分生出8—18个茎枝,个别可达32技之多。故在放牧或刈割的情况下,其再生力是相当强的。据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资料,在生长期内能刈割3—4次,刈割青草应留茬10cm以上,留茬太低,降低其再生力。马唐是一种生态幅相当宽的广布中生植物。从温带到热带的气候条件均能适应。它喜湿、好肥、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弱酸、弱碱性的土壤上均能良好地生长。它的种于传播快,繁殖力强,植株生长快,分枝多。因此,它的竞争力强,广泛生长在田边、路旁、沟边、河滩、山坡等各类草本群落中,甚至能侵入竞争力很强的狗牙根(CynodondOcty-lon)、结缕草(ZoysiajaPonica)等群落中。尤其,在疏松、湿润而肥沃的撂荒或弃垦的裸地上,往往成为植被演替的先锋种之一。甚至能形成以马店为优势的先锋群落。危害状况:属于中高等程度,植物生境:危害较为严重,田间地埂等处均含有。防治方法:1.20%克芜踪水剂在马唐等杂草高10~15厘米时施药,适宜剂量为150~200毫升/亩,兑水量为30公斤/亩。施药后1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由于克芜踪是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必须对杂草定向喷洒,避免药液的雾滴飘移到果树的绿色叶片和嫩枝嫩芽上,否则会产生药害。必须用清洁水而不用污水或泥浆水配制药液,否则会影响药效。2.10%草甘膦水剂或41%农达水剂或74.7%农民乐水溶性粒剂,这三种除草剂的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相同,但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及它们的加工剂型不同。适宜的用药量分别为草甘膦900~1200毫升/亩;农达150〜200毫升/亩;农民乐100~150克/亩,兑水量都是30公斤/亩。这三种除草剂除了可高效地灭除马唐外,还可灭除几乎所有的一、二年生杂草以及多年生宿根性杂草。为了增加杂草对这三种除草剂的吸收量以提高药效,应选择在杂草的茎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但植株尚未开花前施药。稀释时必须用清洁水而不用污水或泥浆水配制药液才能保证药效。这三种除草剂也是灭生性除草剂,也必须定向喷洒杂草的茎叶,防止药液雾滴飘移到果树的叶片及嫩枝和嫩芽上,以免发生药害。施药后8小时下雨,不影响药效。3.对发生在苗圃的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可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灭除之:适宜的施药时期为马唐等禾本科杂草3~5叶期。用喷雾法施药,可高效地灭除禾本科杂草,对苗木安全,但对阔叶杂草无效。(九)蒲公英拉丁名: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在江南被叫作华花郎。科:菊科;属:蒲公英属;分布区域: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直径约30-40毫米;总苞钟状,长12-14毫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0毫米,宽1-2毫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内层总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0-16毫米,宽2-3毫米,先端紫红色,具小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舌片长约8毫米,宽约1.5毫米,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花药和柱头暗绿色。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宽约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生物学特性:花期4-9月,果期5-10月。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十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危害状况:危害状况属于中低等程度,植物生境:可生长于各种土质,并且在不同土壤类型土壤中形态各异。防治方法:蒲公英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于地下害虫咬伤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系为肉质直根系,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种植蒲公英的地块提前一年秋翻晒土及冬灌,可杀灭虫卵、幼虫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马粪和灯光诱虫,清晨集中捕杀;将豆饼或麦麸5kg炒香,或用秕谷5kg煮熟晾至半十,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g对水将毒饵拌潮,亩用毒饵1.5-2.5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地下害虫为害严重时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与15-30kg细土混匀后撒入地面并耕耙,或于定植前沟施毒土。以人药为目的栽培时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十)打碗花拉丁名:CalystegiahederaceaWall.别名:小旋花,面根藤、狗儿蔓、菖秧、斧子苗,彼岸花。科:旋花科;属:打碗花属;分布区域:分布于全国各地。适生于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亦耐瘠薄、干旱。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主根(一说根状茎,但未见分节)较粗长,横走。茎细弱,长0.5〜2m,匍匐或攀援。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萼片5,宿存。花冠漏斗形(喇叭状),粉红色或白色,口近圆形微呈五角形。与同科其它常见种相比花较小,喉部近白色。子房上位,柱头线形2裂。蒴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结果,以根扩展繁殖。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芽和种子繁殖。田间以无性繁殖为主,地下茎质脆易断,每个带节的断体都能长出新的植株。华北地区4〜5月出苗,花期7〜9月,果期8〜10月。长江流域3〜4月出苗,花果期5〜7月。危害状况:由于地下茎蔓延迅速,常成单优势群落,对农田危害较严重,在有些地区成为恶性杂草。主要危害春小麦、棉花、豆类、红薯、玉米、蔬菜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