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桂叶桂1一、生平和著作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生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温热论治》阐述温病邪入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及治疗原则。《临证指南医案》记述叶氏临证思想。一、生平和著作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生于清朝康熙2二、学术理论(一)理虚大法(辨治虚损)1、辨证经纬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具体以《难经》的五损为经,以《金匮》的“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为纬。二、学术理论(一)理虚大法(辨治虚损)3五损: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五损:4脉大指脉浮大无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阴精不足,虚阳外浮。极虚脉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元阳不足,脉气不充。“要之,大者之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之劳为情欲致损。”脉大指脉浮大无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阴精不足,虚阳外浮。52、扶正理虚(重视存体)叶氏在虚损的治疗上,十分重视正气,强调通过扶养正气,调整阴阳,来蠲除疾病。“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夫精生于谷,中土运纳则二气长存,久病以寝食为要,不必汲汲论病。”2、扶正理虚(重视存体)6
治疗以复脉汤引申,作为甘寒、甘凉育养胃阴的基本方。治疗疾病着眼于寝食与精气的恢复,而把除病邪放在第二位。以甘药培中,兼摄精气。治疗以复脉汤引申,作为甘寒、甘凉育养胃阴的基本方。73、甘药培中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久虚重损,用甘缓方法,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3、甘药培中8“凡元气受伤,当与甘药。”“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甘药具体治疗上分甘寒、甘温。“理阳气,首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凡元气受伤,当与甘药。”9调以甘药复脉汤、麦门冬汤建中汤、甘温法育养胃阴甘温理阳气调以甘药104、血肉填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大多指血肉为味,叶氏亦竭力主张,其医案中使用血肉有情之品比例较多。4、血肉填精11辨证用药反对培养下焦,单纯投草木无情之品,力主取质重味厚,填补滋养的血肉有情之品。“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即治病法程矣。”辨证用药12[益精滋肾]阴衰于下,阳亢于上。[温通任督]神气无以拥护,阳微畏寒。[培元益胃]真阴不旺,先后天皆亏。[固本纳肾]肾虚气不收摄。[壮骨填髓]阴精未充早泄,阳失潜藏。[滋阴潜阳]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养血扶羸]产后腰痛。[益精滋肾]阴衰于下,阳亢于上。135、中下兼顾,脾肾同治叶氏理虚核心思想,关键在“安谷生精”,治中损贵在“安谷”,扶养胃气,用药以甘药为主;治下损重在“精生”,精血充复,真元自沛,用药以血肉之类为要。5、中下兼顾,脾肾同治14(二)阳化内风
1、概念:“身中阳气之变动,”导致“内风动越”的一种病理现象。也称“肝阳化风”。叶氏将中风的病机归入“阳化内风”认识。(二)阳化内风152、范围:阳化内风,并非局限于中风一证,一般医家多将其与中风、肝风等病证联系起来。2、范围:163、阳化内风与五脏的关系“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化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3、阳化内风与五脏的关系174、“阳化内风”的病机和证治(1)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热病劫伤阴液,导致木失滋养,潜阳化火,内风大震。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药用:生地、元参、阿胶、牡蛎、白芍、杞子、首乌、天麻、菊花等。4、“阳化内风”的病机和证治18(2)阴阳并损,肝失所养阴阳俱损,气血衰惫,肝失濡养,则阳浮风动。治以温柔濡润,补虚熄风。常用熟地、山萸肉、杞子、苁蓉、天冬、远志、巴戟天、天麻等。(2)阴阳并损,肝失所养19(3)阳明脉虚,土衰木横中土虚亏,肝木乘侮,“气愈伤,阳愈动”,阳气变动,内风侵扰。治疗以培养中宫为主,所谓“木横土衰,培中可敛”。治疗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天麻、甘草等。(3)阳明脉虚,土衰木横20(4)嗔怒动阳,木火化风情志骤变,肝阳僭逆,挟素蕴之痰,上扰清空,堵塞灵巧。治以清肝熄风,育阴泄热。药用: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参、丹皮、桑叶等。(4)嗔怒动阳,木火化风21(三)重视奇经辨证
1、奇经概念《内经》奇经八脉即:冲、任、督、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脉。叶氏发展了奇经辨证法则(三)重视奇经辨证22生理:收摄精气,调节正经气血,维续、护卫、包举形体的作用。病理:凡肝肾脾胃等脏腑之病,久虚不复,精血亏损都必然影响奇经。辨治:奇经致病,须分虚实。治疗:无论补虚泄实,常兼“通补”一法。生理:收摄精气,调节正经气血,维续、护卫、包举形体的作用。232、奇经与肝肾“八脉隶乎肝肾”;“奇经八脉皆丽于下”;“下元之损,必累八脉”;2、奇经与肝肾243、奇经与脾胃“冲脉隶于阳明,阳明久虚,脉不固摄,有开无阖矣,遂造成久泻、久痢、脱肛、便血等证。”3、奇经与脾胃254、奇经病证须分虚实奇经虚证,多由脾胃、肝肾的损伤、使精血不能敷布造成的。奇经实证,由奇经气血阻痹所造成。4、奇经病证须分虚实265、奇经病证的治疗不论补虚、泻实,采用“通因一法”,“通因一法,为古圣贤之定例。”“通因”法:“奇经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疏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5、奇经病证的治疗27(1)奇经实证的治疗:须用苦辛和芳香以缓通脉络,常用“交加散”治轻症;重症以活血化瘀“回生丹”治疗。(1)奇经实证的治疗:须用苦辛和芳香以缓通脉络,常用“交加散28(2)奇经虚证的治疗:“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为桂附,柔为地味,皆非奇经治法。”主张血肉有情之品。“任脉为病用龟板静摄,督脉为病以鹿角温煦。”(2)奇经虚证的治疗:“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为桂附29(3)虚中挟实的病证:使用通补兼施的方法,为奇经空乏而瘀血阻滞者,“若徒固补,不以通调,恐滋胀肿。”主张既取血肉之补,又投芳香之通,达到“包举形骸”、“和养脉络”的目的,认为此乃“正治之法”。(3)虚中挟实的病证:使用通补兼施的方法,为奇经空乏而瘀血阻30(四)阐发脾升胃降,创立胃阴学说1、与东垣脾胃论述的关系(1)继承脾胃论叶氏视脾胃为人身之“砥柱”,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注意护养胃气。“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四)阐发脾升胃降,创立胃阴学说31(2)发展《脾胃论》
继承东垣脾胃是元气之本精神外,重视脾胃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既重视脾升,又重视胃降。提出以甘寒之法通降胃气。(2)发展《脾胃论》32脾阳不足,胃有寒湿,皆宜于温燥升运。脾阳不亏,胃有燥火,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脾阳不足,胃有寒湿,皆宜于温燥升运。332、叶氏脾升胃降理论的具体内容(1)“纳食主胃,运化主脾”(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3)“脾喜刚燥,胃喜柔润”(4)“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5)“治脾宜升,甘温扶脾,芪术参柴;治胃宜降,甘凉通降,沙麦扁竹。”2、叶氏脾升胃降理论的具体内容343、甘凉育养胃阴的方药叶氏创论通降法,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适用于“脾阳不亏,胃有燥火”的病证,及“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的“九窍不和”。3、甘凉育养胃阴的方药35
评价胃阴理论1)发展了脾胃理论,充实了脾胃论治,特别是用药甘平。2)不足:脾胃各有阴阳,叶氏“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等说忽略了脾胃本身各自阴阳属性。脾阴不足当甘寒,胃阳不足当温通。评价胃阴理论1)发展了脾胃理论,充实了脾胃论治,特别是用36(五)久病入络说“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1、络病的渊源。《金匮·血痹虚劳病》:“五劳虚极羸瘦……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五)久病入络说37叶氏指出“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后汉张仲景,推广圣经蕴奥,谓疟邪经月不解,势必邪结血中,有癥瘕、疟母之累瘁,制方鳖甲煎丸。”癥瘕门中,叶氏颇多取方旋复花汤。叶氏指出“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382、络病的形成“初病胀痛无形,久则形坚似梗,是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叶氏提出:(1)络病即指癥瘕、积聚、疟母等病,即久病血伤之患。2、络病的形成39(2)形成络病的病因
a.骑射驰骤,劳力伤阳;b.外感寒暑,湿热之邪,混入血络;c.七情郁结,木失调达,亦可互合致病。(3)络病之前,必有气结在经的过程,然后入络,致病历时较长。(2)形成络病的病因403、络病的病理“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但气钝血滞,日渐成痹,怒劳努力,气血交乱,病必旋发。”3、络病的病理414、络病的证状(1)疼痛;(2)癥瘕;(3)涩脉;(4)血色紫黯;(5)腹胀;(6)发黄。4、络病的证状425、络病的治疗络病是邪居于深邃隐伏之处,所以通络法是络病的主要治法。“络以辛为泄。”5、络病的治疗43①辛咸通络:“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后人称:“虫蚁搜剔法”①辛咸通络:44②辛润通络:主治络病而阴不足者,用青葱、新绛、当归、桃仁、柏子仁等。③辛温通络主治络病而阳虚阴盛者,用桂枝、肉桂、茴香、香附、青葱等。均取辛动流通开发隐邪之意。②辛润通络:45(六)立方遣药的特点和规律治疗外感热病,用药趋向轻灵流通。对于内伤杂病,非一味“清淡”,特别是治疗虚损,善用血肉之品,填补下焦。擅用甘药,理虚复损。用甘寒之品育养胃阴,结合酸甘化阴,辛甘化阳。(六)立方遣药的特点和规律46
具体用药方面,主张慎用刚燥之剂,又较少投用苦寒“苦寒沉降”,“胃口得苦伤残”。具体用药灵活,相反相成,分上下、通补、寒热、升降、燥润、滑涩、开阖。具体用药方面,主张慎用刚燥之剂,又较少投用苦寒“苦寒沉47叶桂叶桂48一、生平和著作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生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温热论治》阐述温病邪入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及治疗原则。《临证指南医案》记述叶氏临证思想。一、生平和著作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生于清朝康熙49二、学术理论(一)理虚大法(辨治虚损)1、辨证经纬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具体以《难经》的五损为经,以《金匮》的“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为纬。二、学术理论(一)理虚大法(辨治虚损)50五损: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五损:51脉大指脉浮大无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阴精不足,虚阳外浮。极虚脉轻按则软,重按极无力,元阳不足,脉气不充。“要之,大者之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之劳为情欲致损。”脉大指脉浮大无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阴精不足,虚阳外浮。522、扶正理虚(重视存体)叶氏在虚损的治疗上,十分重视正气,强调通过扶养正气,调整阴阳,来蠲除疾病。“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夫精生于谷,中土运纳则二气长存,久病以寝食为要,不必汲汲论病。”2、扶正理虚(重视存体)53
治疗以复脉汤引申,作为甘寒、甘凉育养胃阴的基本方。治疗疾病着眼于寝食与精气的恢复,而把除病邪放在第二位。以甘药培中,兼摄精气。治疗以复脉汤引申,作为甘寒、甘凉育养胃阴的基本方。543、甘药培中
“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久虚重损,用甘缓方法,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3、甘药培中55“凡元气受伤,当与甘药。”“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甘药具体治疗上分甘寒、甘温。“理阳气,首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凡元气受伤,当与甘药。”56调以甘药复脉汤、麦门冬汤建中汤、甘温法育养胃阴甘温理阳气调以甘药574、血肉填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大多指血肉为味,叶氏亦竭力主张,其医案中使用血肉有情之品比例较多。4、血肉填精58辨证用药反对培养下焦,单纯投草木无情之品,力主取质重味厚,填补滋养的血肉有情之品。“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即治病法程矣。”辨证用药59[益精滋肾]阴衰于下,阳亢于上。[温通任督]神气无以拥护,阳微畏寒。[培元益胃]真阴不旺,先后天皆亏。[固本纳肾]肾虚气不收摄。[壮骨填髓]阴精未充早泄,阳失潜藏。[滋阴潜阳]水亏不能涵木,厥阳化风。[养血扶羸]产后腰痛。[益精滋肾]阴衰于下,阳亢于上。605、中下兼顾,脾肾同治叶氏理虚核心思想,关键在“安谷生精”,治中损贵在“安谷”,扶养胃气,用药以甘药为主;治下损重在“精生”,精血充复,真元自沛,用药以血肉之类为要。5、中下兼顾,脾肾同治61(二)阳化内风
1、概念:“身中阳气之变动,”导致“内风动越”的一种病理现象。也称“肝阳化风”。叶氏将中风的病机归入“阳化内风”认识。(二)阳化内风622、范围:阳化内风,并非局限于中风一证,一般医家多将其与中风、肝风等病证联系起来。2、范围:633、阳化内风与五脏的关系“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化为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3、阳化内风与五脏的关系644、“阳化内风”的病机和证治(1)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热病劫伤阴液,导致木失滋养,潜阳化火,内风大震。治宜滋液熄风,补阴潜阳。药用:生地、元参、阿胶、牡蛎、白芍、杞子、首乌、天麻、菊花等。4、“阳化内风”的病机和证治65(2)阴阳并损,肝失所养阴阳俱损,气血衰惫,肝失濡养,则阳浮风动。治以温柔濡润,补虚熄风。常用熟地、山萸肉、杞子、苁蓉、天冬、远志、巴戟天、天麻等。(2)阴阳并损,肝失所养66(3)阳明脉虚,土衰木横中土虚亏,肝木乘侮,“气愈伤,阳愈动”,阳气变动,内风侵扰。治疗以培养中宫为主,所谓“木横土衰,培中可敛”。治疗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天麻、甘草等。(3)阳明脉虚,土衰木横67(4)嗔怒动阳,木火化风情志骤变,肝阳僭逆,挟素蕴之痰,上扰清空,堵塞灵巧。治以清肝熄风,育阴泄热。药用:羚羊角、连翘、生地、元参、丹皮、桑叶等。(4)嗔怒动阳,木火化风68(三)重视奇经辨证
1、奇经概念《内经》奇经八脉即:冲、任、督、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脉。叶氏发展了奇经辨证法则(三)重视奇经辨证69生理:收摄精气,调节正经气血,维续、护卫、包举形体的作用。病理:凡肝肾脾胃等脏腑之病,久虚不复,精血亏损都必然影响奇经。辨治:奇经致病,须分虚实。治疗:无论补虚泄实,常兼“通补”一法。生理:收摄精气,调节正经气血,维续、护卫、包举形体的作用。702、奇经与肝肾“八脉隶乎肝肾”;“奇经八脉皆丽于下”;“下元之损,必累八脉”;2、奇经与肝肾713、奇经与脾胃“冲脉隶于阳明,阳明久虚,脉不固摄,有开无阖矣,遂造成久泻、久痢、脱肛、便血等证。”3、奇经与脾胃724、奇经病证须分虚实奇经虚证,多由脾胃、肝肾的损伤、使精血不能敷布造成的。奇经实证,由奇经气血阻痹所造成。4、奇经病证须分虚实735、奇经病证的治疗不论补虚、泻实,采用“通因一法”,“通因一法,为古圣贤之定例。”“通因”法:“奇经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疏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5、奇经病证的治疗74(1)奇经实证的治疗:须用苦辛和芳香以缓通脉络,常用“交加散”治轻症;重症以活血化瘀“回生丹”治疗。(1)奇经实证的治疗:须用苦辛和芳香以缓通脉络,常用“交加散75(2)奇经虚证的治疗:“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为桂附,柔为地味,皆非奇经治法。”主张血肉有情之品。“任脉为病用龟板静摄,督脉为病以鹿角温煦。”(2)奇经虚证的治疗:“医人不晓八脉之理,但指其虚,刚为桂附76(3)虚中挟实的病证:使用通补兼施的方法,为奇经空乏而瘀血阻滞者,“若徒固补,不以通调,恐滋胀肿。”主张既取血肉之补,又投芳香之通,达到“包举形骸”、“和养脉络”的目的,认为此乃“正治之法”。(3)虚中挟实的病证:使用通补兼施的方法,为奇经空乏而瘀血阻77(四)阐发脾升胃降,创立胃阴学说1、与东垣脾胃论述的关系(1)继承脾胃论叶氏视脾胃为人身之“砥柱”,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注意护养胃气。“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四)阐发脾升胃降,创立胃阴学说78(2)发展《脾胃论》
继承东垣脾胃是元气之本精神外,重视脾胃本身具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既重视脾升,又重视胃降。提出以甘寒之法通降胃气。(2)发展《脾胃论》79脾阳不足,胃有寒湿,皆宜于温燥升运。脾阳不亏,胃有燥火,遵叶氏养胃阴之法。脾阳不足,胃有寒湿,皆宜于温燥升运。802、叶氏脾升胃降理论的具体内容(1)“纳食主胃,运化主脾”(2)“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3)“脾喜刚燥,胃喜柔润”(4)“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5)“治脾宜升,甘温扶脾,芪术参柴;治胃宜降,甘凉通降,沙麦扁竹。”2、叶氏脾升胃降理论的具体内容813、甘凉育养胃阴的方药叶氏创论通降法,用“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适用于“脾阳不亏,胃有燥火”的病证,及“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的“九窍不和”。3、甘凉育养胃阴的方药82
评价胃阴理论1)发展了脾胃理论,充实了脾胃论治,特别是用药甘平。2)不足:脾胃各有阴阳,叶氏“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等说忽略了脾胃本身各自阴阳属性。脾阴不足当甘寒,胃阳不足当温通。评价胃阴理论1)发展了脾胃理论,充实了脾胃论治,特别是用83(五)久病入络说“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1、络病的渊源。《金匮·血痹虚劳病》:“五劳虚极羸瘦……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五)久病入络说84叶氏指出“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人事管理篇十篇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24年公务员考试尤溪县临考冲刺试卷含解析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5)(解析版)
- 寒假自习课 25春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五课 第2课时 基本政治制度
- 《皮外骨伤科病证》课件
- 铁路线路设计合同三篇
- 服装店卫生消毒指南
- 幼儿园工作总结携手陪伴成长无忧
- 餐饮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感恩父母演讲稿锦集八篇
- DB32T 3292-2017 大跨径桥梁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养护技术规程
- 2023-2024学年新疆吐鲁番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 GB/T 44819-2024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确定方法
- 《MATLAB编程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销售技巧培训》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配电箱巡检表
- 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实战教程课件 第13章 综合实战案例
- 子长市长征文化运动公园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形容词副词(专项训练)-2023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