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研究报告_第1页
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研究报告_第2页
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研究报告_第3页
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研究报告_第4页
中西方师生关系差异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方师生关系的差异研究报告高二<1)班蔡东华旷玮马偲

指导教师谢宇峰、问题的提出曾经看过一个有记录意味的电视节目,一个金黄色头发的小女孩拥抱她的教师,和她道别。而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件事:曾经我们班的化学成绩不好,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同学们觉得化学老师严肃,害怕他。后来,我们和老师关系改善后,成绩一下子上去了。b5E2RGbCAP这些相去甚远的现象激起我们研究中国和西方国家师生关系差异的兴趣。二、研究的目的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改革和完善的阶段,其中师生关系是直接的体现。中国师生关系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我们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师生关系,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些建议,实现教育的和谐。plEanqFDPw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方法:A.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B.利用网络搜寻C.组员之间展开讨论和分析过程:首先我们写出报告的提纲,即中西师生关系差异的现象,原因及关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议。然后组员责任分工,一人主要去图书馆和书店查阅,其他成员主要在网上搜索相关文字和图片,在搜索过程度我们将范围扩大到西方和东方,原因是这样更易找出共同点。在形成文件的过程中,将这些要点记下来,再将范围缩小,参考这些要点进行分析,最终成文。DXDiTa9E3d四、研究成果大家先看看以下两幅图。右图是中国小学生在上课。他们得端正地坐着,不得讲小话,影响上课,只有这样才会被认为是好孩子。

左图是新西兰小学生在上课。从图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轻松的样子,就像在玩一般,课室打扮得像家一般温馨。然而这两幅图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从小我们都被教育着上课要坐端正,有问题要举手。而老师在课堂上显示出绝对的权威,凌驾在学生之上.上课时,课堂气氛肃静,学生对老师非常尊重,深信老师的学识,认为老师的话都是真理,即使对老师的说法存疑,也不敢当面提出来.因为这样大家都不好下台。有些老师滥用了“尊师”的特权,在课堂上信口雌黄也在所不顾,因为他们知道,学生是不敢批驳老师的。就算敢批驳老师,也会被认为是个恶劣的学生,而犯错的教师仍是个让人尊敬的老师。这也许算是一种中国式的课堂文化。RTCrpUDGiT湖北省武汉市一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不信任老师。在被调查的597名老师中有40%认为自己和学生关系融洽,能够进行交流沟通。但是,被调查的2523名学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大多数学生表明“老师不好相处”5PCzVD7HxA然而,在地球的另一边却是另一番景象。在美国美国的师生在学业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在社会关系上往往是朋友关系。美国学生称呼导师直呼其名,有很多学生叫导师的昵称,比如把Robert称之为ROB,显得很亲切。学生与导师对话及听课时,腿翘在空椅子上,头歪着,毫无面对恩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样子。jLBHrnAILg在法国学生尊重老师,同时也认为老师并非圣贤,所以即便老师出错也可以理解,老师有不懂的事情就和学生探讨,没有难为情的感受。学生提问时,老师多以平等的口气问学生:“你的意见是什么?”而不是“你来回答”。绝大多数教师不仅教案敬业,而且对学生的日常言行非常宽容,师生关系很平等,老师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非常强。学生对老师教案方法的挑剔、批评,在法国属于很平常的现象,老师也不会为此而恼怒。xHAQX74J0X在英国在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提出,就会有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虽然这样的回答几乎90%是错误的,但老师从不会对回答错误的同学出言讥讽。老师们认为很多问题的回答只有好和不好,没有孰对孰错。对于学生的想法行为,老师不应当随意加以否定或肯定。原因不是因为老师无法判断能者对错,而是不应在学生心中形成这样的观念:对错的绝对裁判权由教师掌握。LDAYtRyKfE英国的老师从来不对学生说Youarewrong。有时候即使老师不同意学生的意见,他们也会说OK。只是用其它方式暗示学生,你的想法还需要补充和完善。老师永远是鼓励学生的。Zzz6ZB2Ltk对于这些现象的差异我们认为有以下的原因1st教育观的不同西方并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教育,或者我们所说的西方教育与中国的教育并不一样。西方的education不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也不是西方的education。dvzfvkwMII在西方词典中,education的第一意义是训练、指导、引出,第二意义是知识和能力,第三意义才是教育一一而且也决不像中国这样沉重。而我们的词典却把教育作为第一甚至唯一的意义。在西方它根本没有中国的教育这个词这么沉重这么高贵神圣,二者不说风马牛不相及,至少也是差别极大。教育强调的是被动、服从、规律、接受,而不彳象education那样强调的是主动、探索、创新、发展。rqyn14ZNXInd教师观和学生观的不同在中国,把教师看成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就是一个智者、长者、道者。教师应该是万能的,是高于学生的权威。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如果老师要把半桶水倒给学生,就得先让自己拥有一桶水,最好让自己成为自来水。EmxvxOtOco美国人认为,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教师和社会上任何人,包括和学生都是一样的人,大家都是平等的,因而,美国教师更看中怎么帮助学生学习找水源,如果学生表现出比他优秀,老师不会觉得丢面子,而是感到自豪。SixE2yXPq5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在一次数学课上,指出老师把题目讲错了,老师不但不生气,还自豪地告诉其他老师说,他的班上来了一位数学很棒的中国学生。我想,在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学生即使敢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恐怕也不会为此自豪吧。这就是我们的教师观的影响。6ewMyirQFL这种教师万能的教师观,导致老师们认为学生任何的本领都可以被老师教出来。一次一个美国小学老师来中国交流,不少中国的老师请教她:“在美国的学校里,你是怎样教孩子创造性的?”这位美国教师感到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创造力不是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教出来的,而能力怎么教?能力是提供条件发展起来的。kavU42VRUs在西方,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老师的教案态度是坦诚的。他们绝不会不懂装懂,不懂的问题就说不知道,或待下次回答。有的老师甚至走出课室去问其它老师,然后答复学生。他们不会因此感到丢脸,学生也不会因此对他们不尊。因为师生都在追求知识真理,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y6V3ALoS89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看来是很重要的,西方人拥有的平等教育观使他们尊重学生,这些都是他们的观念的自然流露。当下的中国一直处处在强调这两点,然而越是强调越发让人觉得中国做得不尽人意,十分刻意而呆板。M2ub6vSTnP在中国学生是被教育者,老师则是教育者。中国人只要作为教育者,就有一种教师爷心理,在被教育者面前就永远是正确的高大的(长者为尊早知为尊>。他高人一等有一种天然的盛气豪气优越感。中国的老师看学生并不顺眼并不喜欢。在一个班级里,教师只喜欢前几名,甚至第一名,只喜欢学得好的学得快的,他总认为其他学得慢跟不上,因而不为教师喜欢和尊重。孩子一入学绝大多数就被当作“笨”“不聪明”而受冷遇遭贬损了。0YujCfmUCw人一旦作为被教育者,他永远是失败的(是自己和师傅比,徒弟总不如师傅,总难以跟上师傅,学不好的责任好像都怪自己>;中国人对此大概深有体会,没有几个学生真正有成就感!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大都是学习的失败者厌恶者,教育磨去了学生的勇气、尊严、价值、自信、智慧、灵性。eUts8ZQVRdrd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不同因为教育是为了提高社会认同、阶级认同,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和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社会需要螺丝钉,我们就培养螺丝钉。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塑造社会所需要的螺丝钉。就人性来说,没有人愿意被塑造,这也许就是一些学生为什么常常不喜欢学校的原因吧。sQsAEJkW5T美国人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只是他们的个子不及成人而已。”崇尚个人发展的美国,其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多地是帮助学生个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教师不是一个塑造者,而是一个帮助者。他们认为教育不是为社会培养螺丝钉,而是为了每个人未来的幸福。GMsIasNXkA塑造就一定有模型,因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强调统一、强调标准。学生上课统一坐姿,学生进校统一服装,学生答题统一答案,学生作文统一格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个人发挥的余地都很少。而美国,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因而教什么,怎么教,学校和教师的发挥余地很大。TIrRGchYzg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师生互动。比如,在中国学校,班级经常有一两个特别聪明又特别调皮的学生,由于常常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和老师发生冲突,动不动就被老师交到政教处或校长那去了。其实,这些学生都是特别有个性的,在被塑造的过程中,个性被压抑了,被压抑久了,就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美国学校,没有这种情况。这些聪明又调皮的学生,老师接受他们个性的张扬,并为他们优势的发挥创造条件。比如,在普林斯顿高中,如果学生数学好,已经超出高中数学学习范围,学校就会安排他早晨先去普林斯顿大学上数学课,然后再回学校正常上课。7EqZcWLZNX所以,孩子们到了美国学校,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倍受老师的肯定和关注,自信心大增,被接受、被肯定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满足。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学校就不愿意离开的原因吧。4th历史传统和观念不同lzq7IGf02E中国的教育理念发端于孔子,至今也没有超出他老人家那一套。孔子有教无类,是典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傅。《论语》几乎全是夫子自道一人独白,没有学生质疑,更没有学生反对他的观点,满堂灌填鸭式,即使有所谓循循善诱的启发式,也不过是启发学生说出他早已知道要告诉学生的内容。“引而不发,跃如也。”这就是教育的本质,这就是教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启发式实际上还是不平等。zvpgeqJIhk西方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自称自己的方法是“精神助产术”,(education中的引导之意即来自于此>是自知其无知而引导别人学习,看看苏格拉底的著作,那是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辩论而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训诫教导。西方现在也是这样,上课前老师不一定有什么现成的结论。结论在他们的探讨中。老师启发学生?不,简直是在刁难学生。学生听从老师?不,是在质疑、反驳老师。唇枪舌战十分激烈。他们是师生,更是对手。NrpoJac3v15th中国的人口问题13亿人口是中国最大的负担。在中国校园里,一个班50多人司空见惯,更有90多人的。通常一个老师至少要教百来名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操心.这样就导致只有好的聪明的学生才会吸引老师的注意.而在西方,师资力量充沛,况且一个班只有十来二十个学生,老师可以照顾得更全面.这个问题就类似于中国人均资源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nowfTG4KI中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当今中国社会里,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正在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许多新观念的产生,冲击着旧思想。fjnFLDa5Zo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案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tfnNhnE6e5现在一些教师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的学生奴性少了,个性张扬,对管理不再盲从。对他们的管理不能再是家长式的管理,而要民主,以沟通取代指令,以引导取代禁止。”广州市小北路小学校长林海英这样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解的爱。"HbmVN777sL关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实现教育的和谐是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教育家所追求的人类教育活动的最高境界。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思想,还是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思想,以至于近现代的许多教育家们都对和谐教育做出了深刻伺>的论述。然而,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讲,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图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V7l4jRB8Hs对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A.民主与平等: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而言,教师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但是,从教案过程的特殊性上看,教师又要把学生作为教案的主体,要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注重发扬教案民主,努力创造良好的教案氛围,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831CPA59W9B.尊重与信任: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尤其对于我们学生。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我们自我意识的表现。其次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的。mZkklkzaaPC.理解与合作: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AVktR43bpw中国一个班这么多人,要让老师适应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事。但并不是要让学生去适应老师,我们认为我们学生是可以理解老师的,我们何尝不想与老师成为朋友,我们都在互相适应着,互相尊重着,只为更好的学习。ORjBnOwcEd五、研究体会一开始定课题的时候觉得挺难的,觉得自己想做的课题别人都做过了,于是想了很久才决定做“中外师生关系研究”这个课题。这个想法源于英语必修课本的一篇"CultureCorner”。定了课题之后迟迟没有开始研究,直到今年暑假,首先在查找资料上就犯难了,虽然百度搜索神通广大,但是很多时候总是搜不到想要的资料,而且关于师生关系的资料实在太少,尤其是外国的,大多都是教育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