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教材七年级05《黄河颂》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同步练习[文学常识](一)作者资料。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_《屈原》等。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二)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重点字词]拼音巅(diān)

劈(pī)

气(qì)魄(pò)

狂(kuáng)澜(lán)

浊(zhuó)流(liú)

宛(wǎn)转(zhuǎn)

屏(píng)障(zhàng)

哺(bǔ)育(yù)

榜(bǎng)样(yàng)

浩(hào)浩(hào)荡(dàng)荡(dàng)词语解释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体魄:体格和精力。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谰斓)

哺bǔ育:喂养,培养。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发扬滋zī长zhǎng[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写作特色](一)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二)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诗人在诗中综合运用了反复、比喻、呼告等修辞手法,热情地赞美了黄河。1.大量使用比喻(1)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3)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向丰千万条“铁的臂膀”。2.突出象征手法《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实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3.注重音的和谐全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隔两句或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韵律。4.注意形象刻画全诗注重刻画黄河的形象和营造歌词的画面:“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展开了幅宏大且波澜壮阔的宏伟图画。[重点知识]1.(课后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热情。[答案]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几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2.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这样适合抒发豪迈的情感。示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一多的《太阳吟》也属于这类。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3.“望黄河滚滚”--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示例]"望”引出诗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4.“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示例]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5.“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运用了什么修醉手法?有什么作用?[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由了黄河哺育了世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6.“泻”字有何作用?[示例]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7.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一-句?[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支流比作臂膀,承接上文“像-一个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气势磅礴。8.试举例分析诗中“反复”的修辞方法。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反复出现,营造出一一种回环往复的的律美,增强了抒情性。9.试举例分析诗中“呼告”的修辞方法。“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这两句是直接抒情,诗人向中华儿女发出的呼告,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精神的赞颂,铿锵有力,庄严豪迈。10.关于黄河的经典古诗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思维导图】【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2)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6.分析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7.诗人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如果把“摇篮”改为“灯塔”,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8.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课内品读5.(1)“劈成”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2)“泻”字可以形象地表现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6.(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强调黄河给人雄奇的印象,更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叹。(2)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表达人们对黄河的敬仰,更表达人们对黄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