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八)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1页
寒假作业(八)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2页
寒假作业(八)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3页
寒假作业(八)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4页
寒假作业(八)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页(共24页)人教新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如图中的景观属于()A.风成地貌 B.河流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2.(3分)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A处表示的地形名称是()A.高原 B.冲积平原 C.盆地 D.丘陵3.(3分)“中国天眼”FAST自2020年1月国家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所在区域地貌类型是()A.黄土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成地貌 D.丹霞地貌4.(3分)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年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C.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气候的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 D.在常年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5.(3分)受地形影响,横断山区部分河段出现干热河谷景观。如图是横断山区某干热河谷的土壤含水量统计图,关于当地土壤湿度垂直分布,正确叙述的是()A.旱季林地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迅速增大 B.旱季草地土壤湿度显著大于林地 C.雨季林地土壤湿度显著大于草地 D.雨季草地土壤湿度随深度波动下降6.(3分)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是()A.使岩石风化 B.提供有机质 C.改变土壤颜色 D.决定土壤质地7.(3分)下列事项与地震烈度无关的是()A.震级大小 B.震源深浅 C.震中距 D.等震线8.(3分)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7分,在日本福岛东部海域发生7.3级强震,东京有震感。如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福岛、东京震级与烈度关系的是()A. B. C. D.9.(3分)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10.(3分)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图示区域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新月形沙丘 B.滨海沙滩 C.三角洲平原 D.山地梯田11.(3分)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12.(3分)有关喀斯特地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高温多雨的地区 B.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C.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落水洞属于地下部分 D.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势崎岖,土层薄,不宜发展种植业13.(3分)张家界地表形态多姿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A.山地 B.丘陵 C.岩溶 D.石英砂岩峰林14.(3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河流中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河段是()A.①一②河段 B.②一③河段 C.③一④河段 D.④一⑤河段15.(3分)与热带雨林带相比,亚寒带针叶林带发育的土壤()A.有机质含量低 B.生物风化弱 C.微生物活动强 D.化学风化强16.(3分)有关土壤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有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B.热带地区土壤厚度比温带和完整地区大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物理和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D.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17.(3分)下列土壤受淋溶作用最强烈的是()A.东北平原的黑钙土 B.爪哇岛的火山土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D.热带雨林的砖红壤18.(3分)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北黑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和松嫩平原东部、北部 B.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 C.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D.经过几十年的开垦、耕作,东北黑土在不断成熟,肥力不断提高。19.(3分)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发生7.4级大地震,震后当地政府部门向周边发出海啸预警。这一事件体现出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A.周期性 B.群发性 C.频发性 D.广泛性20.(3分)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21.(9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暑假,小明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1)研学中小明同学发现祁连山山麓居民点较多,其居民点所在的地貌类型多为,该类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2)沙丘是干旱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据图描述该景观主要特点是。(3)小明同学在鸣沙山体验了一次滑沙项目,滑沙线路宜选择在沙丘坡(填“缓”或“陡”),原因是。(4)流经敦煌的党河属于水循环中的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5)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党河的作用。22.(9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日照素有“北方的南方”之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简述日照形成上述气候特征的原因。(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23.(5分)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大风天气多,夏季降雨充沛,冬季寒冷,草甸植物茂盛。近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梨树县建有试验田,以秸秆还田为基础推行免耕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收获时,运用收割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如图示意“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对比”。简述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在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主要作用。24.(5分)氮素是植物营养生长的重要元素,氮沉降具有施肥作用,而过量的大气氮沉降可能导致土壤pH值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危害植物根系发育。研究表明,在一些氮供应不足的森林土壤中,几乎所有的沉降氮都被林冠或土壤吸收。草原的氮沉降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远比森林显著。如图示意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pH值降低幅度随氮添加年限的变化(即伴随降水的大气N10沉降,若某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将进行人工增雨保证数据准确性)。说明草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影响比森林更明显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花生属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以耕作层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最为适宜。河南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由于品种突破,产量连年上升。材料二:2021年7月河南中西部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7月20日16时至17时郑州市一小时降雨量达201.9mm。据统计,河南省此次暴雨农作物受灾面积44209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并导致51人遇难。材料三:如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郑州此次暴雨受灾图。(1)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郑州此次洪灾发生的原因。(2)简析河南主产区花生种植的自然区位优势。从技术经济因素角度,分析河南花生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3)试从减灾角度提出河南省农业抗洪涝的措施。

2021-2022学年人教新版高一(上)地理寒假作业(八)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3分)1.(3分)如图中的景观属于()A.风成地貌 B.河流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海岸地貌【分析】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包括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主要是沙丘、沙垄等。【解答】解:根据图片,图示景观为行进在沙漠中的骆驼和人,图中地貌属于风力沉积形成的沙丘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2.(3分)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A处表示的地形名称是()A.高原 B.冲积平原 C.盆地 D.丘陵【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大四周小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小四周大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A处海拔在150米﹣200米,地势相对平坦,表示的地形名称是冲积平原,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3分)“中国天眼”FAST自2020年1月国家验收以来,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所在区域地貌类型是()A.黄土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成地貌 D.丹霞地貌【分析】“中国天眼”FAST位于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解答】解: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布局在天然形成的称为大窝凼的天坑之中,形成于喀斯特地貌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常见地貌类型的分布地区。4.(3分)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年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较少 B.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C.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气候的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 D.在常年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解答】解:常年冷湿,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可能增多,如东北黑土,A错误。常年温暖湿润,微生物分解速度快,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往往较少,B错误。岩石的风化强度与温度、降水呈正相关,因此湿热的气候土壤的风化和淋溶作用强,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气候与土壤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5.(3分)受地形影响,横断山区部分河段出现干热河谷景观。如图是横断山区某干热河谷的土壤含水量统计图,关于当地土壤湿度垂直分布,正确叙述的是()A.旱季林地土壤湿度随深度增加迅速增大 B.旱季草地土壤湿度显著大于林地 C.雨季林地土壤湿度显著大于草地 D.雨季草地土壤湿度随深度波动下降【分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解答】解:旱季林地土壤湿度随深度先减后升,A错误。旱季草地土壤湿度小于林地,B错误。雨季林地土壤湿度大约在10﹣70cm小于草地,C错误。雨季草地土壤湿度随深度波动下降,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读图能力,据图文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6.(3分)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是()A.使岩石风化 B.提供有机质 C.改变土壤颜色 D.决定土壤质地【分析】植物和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积累在岩石颗粒间,是土壤腐殖质和有机物的重要来源。【解答】解:在自然土壤中,地面植被残落物和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周转受微生物的制约,微生物生命活动对有机质积累影响较大,因此生物在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过程起着主要作用,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土壤发育因素的相关知识。7.(3分)下列事项与地震烈度无关的是()A.震级大小 B.震源深浅 C.震中距 D.等震线【分析】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震源,地面上正对震源的地方叫震中。【解答】解:震级是测算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度量,震级越大,破坏性越大,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距离地面越近,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大,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也就越低,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地震烈度无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解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解题关键是学生熟记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调用储备知识分析题意解决问题。8.(3分)北京时间2021年2月13日22时7分,在日本福岛东部海域发生7.3级强震,东京有震感。如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福岛、东京震级与烈度关系的是()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建筑物质量、人口密度等。【解答】解:根据所学已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距离震中越远,烈度越小。所以东京和福岛的震级是相同的,福岛距离震中更近,所以福岛的烈度比东京大。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地震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9.(3分)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检查贵重财物后向安全地带撤离 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解答】解: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跟生命相比,贵重财物并不重要,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泥石流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法,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10.(3分)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图示区域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A.新月形沙丘 B.滨海沙滩 C.三角洲平原 D.山地梯田【分析】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物体所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势、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多偏向于局部结构,而地势讲走向,地貌则一定是指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解答】解:图示等高线数值显示,绝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200米以上,且等高线均匀而密集,说明该地坡度较大,应为山地梯田,而不是三角洲平原和滨海沙,D对,B和C错。新月型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呈闭合态,A错。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3分)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分析】我国盆地数量众多,最出名的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地势高,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解答】解:我国的四大盆地是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上,是海拔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布在地势的第二阶梯上。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理解即可。12.(3分)有关喀斯特地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高温多雨的地区 B.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C.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落水洞属于地下部分 D.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势崎岖,土层薄,不宜发展种植业【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地貌的知识,常见的地貌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火山地貌等。【解答】解:高温多雨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但是喀斯特地貌最主要是当地的基岩为石灰岩,故A错;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表水容易下渗,地表水缺乏,故B错;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部分和地下部分;落水洞属于地表部分,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洞,溶洞内有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故C错;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多峰林和溶洞,基岩为石灰岩,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故D对。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题目考查喀斯特地貌的知识,题目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需根据基础知识,结合选项一一分析。13.(3分)张家界地表形态多姿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A.山地 B.丘陵 C.岩溶 D.石英砂岩峰林【分析】张家界市的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解答】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张家界地表形态多姿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千峰林立,姿态万千,旅游价值很高,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家界的地表特色,属于最基础的题,时间课本内容即可解答。14.(3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河流中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河段是()A.①一②河段 B.②一③河段 C.③一④河段 D.④一⑤河段【分析】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一般而言,河流流速越快,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越明显,沉积作用越弱;河流流速越慢,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越弱,沉积作用越强。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水流快,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慢。根据指向标读图可知,图示河流所在位置的等高线向北凸出,所以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解答】解:A.①一②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坡度陡,水流快,不利于泥沙沉积,不符合题意。B.②一③河段等高线最稠密,坡度最陡,水流速度最快,沉积作用最弱,不符合题意。C.③一④河段虽然等高线少,但河道直,水流速度快,沉积作用弱,不符合题意。D.④一⑤河段位于入海口,河道最宽;且河流弯曲,水流不畅,所以沉积作用最明显,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15.(3分)与热带雨林带相比,亚寒带针叶林带发育的土壤()A.有机质含量低 B.生物风化弱 C.微生物活动强 D.化学风化强【分析】生物使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解答】解:B项、D项,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生物风化,化学风化和物理风化。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在动植物的作用下分解的过程,动植物越多、活动越强风化越强烈,热带雨林的动植物比较丰富,所以生物风化强。化学风化是岩石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分解的过程,热带雨林高温湿润,所以化学风化也比亚寒带针叶林强烈。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C项,亚寒带针叶林与热带雨林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热量不同造成的纬度地带性差异,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高温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分解掉更多的有机质。故A项、C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6.(3分)有关土壤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有机养分的最初来源 B.热带地区土壤厚度比温带和完整地区大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物理和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D.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解答】解: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A错;热带荒漠地区风化壳的厚度小,土壤厚度不一定比温带和寒带地区大,B错;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和生物风华逐渐增强,C错;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下,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分解,有机质含量少,D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属基础知识题,难度小,解题时根据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各个因素所起作用进行分析即可。17.(3分)下列土壤受淋溶作用最强烈的是()A.东北平原的黑钙土 B.爪哇岛的火山土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D.热带雨林的砖红壤【分析】土壤淋溶作用是土壤形成作用的一个方面。指下渗水流通过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等作用,使土壤表层中部分成分进入水中并被带走的作用。【解答】解: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作用就越强。分析本题的四个选项,热带雨林地区降水最为丰富,砖红壤是一种淋溶性最强的土壤。其他的黑钙土、火山土、水稻土都是良好的耕作土壤、淋溶作用较弱。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土壤的形成,解题关键是了解土壤淋溶作用,提高学生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8.(3分)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北黑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和松嫩平原东部、北部 B.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 C.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D.经过几十年的开垦、耕作,东北黑土在不断成熟,肥力不断提高。【分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处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具有能够生长植物的肥力特性,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从而使地表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解答】解:东北黑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和松嫩平原东部、北部,所以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所以B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所以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经过几十年的开垦、耕作,东北黑土在不断成熟,肥力不断下降,所以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以东北地区黑土地为背景,考查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解题关键是对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基础知识的了解,在理解中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19.(3分)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发生7.4级大地震,震后当地政府部门向周边发出海啸预警。这一事件体现出自然灾害具有的特点是()A.周期性 B.群发性 C.频发性 D.广泛性【分析】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解答】解:由题干可知,地震可以引发海啸,说明了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20.(3分)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知识,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和气象灾害。【解答】解:本题一改以往常见的选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模式,而是选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解题关键是审题,抓住关键词:“可能”、“人为诱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故③错;“火山”、“台风”与人为活动无关,故④错;滑坡、泥石流与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有关,地面塌陷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故①②对。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自然灾害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21.(9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暑假,小明同学到甘肃省河西走廊研学旅行。研学中,他在敦煌欣赏到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奇特景观。(1)研学中小明同学发现祁连山山麓居民点较多,其居民点所在的地貌类型多为冲积扇,该类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沉积。(2)沙丘是干旱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据图描述该景观主要特点是形状如新月;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较缓(缓而呈凸形),背风坡较陡(陡而微凹)。(3)小明同学在鸣沙山体验了一次滑沙项目,滑沙线路宜选择在沙丘陡坡(填“缓”或“陡”),原因是坡度较大,利于滑行。(4)流经敦煌的党河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上内循环。(5)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简述党河的作用。【分析】(1)考查常见地貌的知识,常见地貌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火山地貌等。(2)小山、沙堆、沙埂或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其他松散物质叫沙丘。沙丘的存在是风吹移未固结的物质所致。(3)考查影响滑沙项目开展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沙丘坡度、天气、交通等。(4)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5)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可以促进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等。【解答】解:(1)河流在山区携带泥沙,在出山口附近流速变慢时会堆积形成冲积扇,此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2)沙丘地貌一般分布在多大风的干旱地区。图中的沙丘属于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3)沙丘的陡坡地势坡度较大,有利于滑行,滑行速度较快,所以滑沙项目影响选择陡坡。(4)党河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属于地表径流;由于党河是内流河,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为陆地内循环。(5)党河的作用有:河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形成洪积扇地貌,是地形的雕刻师;党河可以汇集大量的地表水,提供水资源,形成绿洲;河流参与水循环,可以促进淡水资源的更新。故答案为:(1)冲积扇;流水沉积(2)形状如新月;有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较缓(缓而呈凸形),背风坡较陡(陡而微凹)(3)陡;坡度较大,利于滑行(4)地表径流;陆上内循环(5)塑造地表形态,形成冲积扇等;汇集地表水,提供水源,在荒漠中形成绿洲;促进水资源循环、更新。【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形地貌与水循环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着重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等核心素养。22.(9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日照素有“北方的南方”之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简述日照形成上述气候特征的原因。(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蔬菜大棚的保温作用。【分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势起伏等方面考虑。(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3)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1)海拔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的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坡度和缓的为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上部广阔平坦边缘陡峭的是高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的是平原;四周高中部低的是盆地。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可以确定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2)日照纬度较低,北部有山地丘陵,冬季阻挡冷空气南下,日照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温差小,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温室大棚的原理:采用的是吸热保温原理,一方面大棚的材料可以采光吸热,二是同时也有保持温度的作用,防止热量散失。塑料(玻璃)大棚其实属于灵活运用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实例,塑料大棚在减弱热量散失的同时,通过塑料或玻璃吸收长波辐射,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发挥类似大气保温作用的效果,使大棚内形成“温室”,从而使蔬菜更好的生长,因此大棚主要用到的地理原理是大气的保温作用。故答案为:(1)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较大。(2)冬季山脉阻挡冬季风入侵;受海水调节气温的影响,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3)太阳辐射可透过大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棚阻截了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大棚阻挡了室内外空气流动,把热量保存在大棚内。【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23.(5分)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大风天气多,夏季降雨充沛,冬季寒冷,草甸植物茂盛。近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流失、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梨树县建有试验田,以秸秆还田为基础推行免耕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效果明显。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收获时,运用收割机一边收获作物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播种时不需要挖开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如图示意“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对比”。简述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在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主要作用。【分析】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解答】解:读图可知,免耕法的做法好处是:土壤表面有秸秆覆盖,使腐殖质积累更多,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减少对土壤的翻动,保护了土壤的分层结构,使表层土壤较高肥力得以保持;免耕又可以对蚯蚓等土壤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故答案为:土壤表面有秸秆覆盖,增加腐殖质积累(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的翻动挤压,避免出现紧实的“犁底层”,利于根系伸展或作物生长;蚯蚓等土壤生物的生长,有利于土壤保水透气。【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24.(5分)氮素是植物营养生长的重要元素,氮沉降具有施肥作用,而过量的大气氮沉降可能导致土壤pH值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养分的有效性,危害植物根系发育。研究表明,在一些氮供应不足的森林土壤中,几乎所有的沉降氮都被林冠或土壤吸收。草原的氮沉降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远比森林显著。如图示意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土壤pH值降低幅度随氮添加年限的变化(即伴随降水的大气N10沉降,若某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将进行人工增雨保证数据准确性)。说明草原氮沉降对土壤酸化影响比森林更明显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等。【解答】解:本题有两个问,一是分析原因,二是提出措施。根据材料可知,过量氮沉降可能导致土壤pH值降低,进而导致土壤酸化。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较多,森林对氮素吸收较多,土壤中的氮素较少,酸化程度不明显;但草原生物量少,草本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较少,被土壤吸收的氮素较多,酸化较明显。此外,森林降水较多,径流强度强,氮素随径流流失;而草原降水较少,径流强度弱,氮素不易流失,酸化较明显。针对这类问题,治理应从改良土壤、保护大气环境这一角度出发。从改良土壤方面看,通过增肥减少对氮素的吸收,例如用杂草制作有机肥;通过深松土壤、加深耕作层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施用熟石灰,中和土壤酸度;从保护大气环境这一角度看,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治理酸雨,改善大气环境。故答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