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一)科举制度的演变(两宋)1、改革科举程序,科举地位提高2、增加取士名额,提高及第者的待遇3、考场制度日益严格,实行别头试、誉写、锁院等制度4、考试规模扩大,录取人数增多5、体恤久考不第者,开设恩科6、考试内容改革7、考试时间改为三年一试(二)学校论为科举服用(明清)1、确立三年大比制2、定科目:进士科3、科举三程序:乡试一一会试一一殿试4、考试方法:八股取士制度5、“科举必由学校”(三)宋代“兴文教”政策1、重视科举,重用土人2、三次兴学,广设学校3、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四)北宋三次兴学1、兴学原因外因:政局动荡、学校萧条内因:养士与选士的矛盾2、兴学的内容(1)庆历兴学改革太学,推广“苏湖教法”改革科举令州县立学(2)熙宁兴学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整顿地方官学改革科举制度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3)崇宁兴学重新推行三舍法,并建辟雍,作为太学的“外学”重设地方官学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互联系的学制系统改革取士制度恢复、扩建专科学校(五)苏湖教法1、分斋教学:经义斋,治事斋2、使用学科正式纳入官学教学体系,开了主修与辅修制度的先声(六)积分法1、考核平时成绩2、明清国子监实行升级制度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修道、诚心二堂率性堂(七)“六等黜xi法”1、清朝时期实行的地方官学生员定级考试制度2、学生考试成绩被分为六等3、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八)“监生历事”制中国最早的教育实习制度(九)社学1、元明清三代的一种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2、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地方官学3、蒙学性与社会性二、书院的发展(一)书院的发展与产生1、书院的产生1)原因:a.社会条件及科举的影响b.佛教的影响c.私人讲学传统d.印刷术的发展1)性质:新型、特殊、高层次的私学2、书院正规化、制度化(宋代)1)教育场所的规模化2)教育设备的制度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化4)教育经费的专门化5)书院的讲会制度3、书院的官学化(元明清)元代:下诏督促立院2)明代:洞学科举3)清代:书院逐步进入官学体系(二)《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精神1、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4、处世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5、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三)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1、东林书院2、书院讲会1)其目的在相互探讨争辩,或发挥一个学派的精义,或辨析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顾宪成与《东林会约》:讲会的组织管理条例(四)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1、清代阮元创立2、以考据训诂为主,而排斥举业3、书院开(五)书院教育的特点1、教学和学术相结合2、培养目标: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3、实行开放式教学4、学生以自主为主,教师重在启发诱导5、师生关系融洽6、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7、实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三、私塾与蒙学教材(一)家塾的发展与种类1、门馆(家塾)2、村塾(族塾)3、坐馆(教馆)(二)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1、种类:识字类、伦理类、知识类、诗歌类、历史类2、特点: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3、“三”、“百”、“千”——影响最大四、朱熹的教育思想(一)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二)“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1、“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2、“复性”(三)论“大学”和“小学”教育1、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2、大学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四)朱子读书法1、内容1)循序渐进2)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5)着紧用力6)居敬持志2、评价五、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一)王守仁与“阳明学派”(二)“致良知”的教育作用与目标论1、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2、教以去其昏蔽(三)“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1、量力而行(施教)2、循序渐进、施教有序3、因材施教(四)“六经皆史”与教学内容1、强调读经,但反对盲从2、反对训诂、记诵、辞章之学(五)论儿童教育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2、儿童教育需顺应儿童年龄3-教学内容一一诗歌、习礼、读书第六章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一、倡导新的教育主张(一)启蒙思想家大量涌现的背景(二)提出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主张1、批判理学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2、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3、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4、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5、主张扩大学校的职权二、(一)“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1、学校不仅应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在学校中由大家共同来议论国家政事之是非标准2、基本精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改变国家政事天子一人定是非的局面,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校职能理论的创新(二)“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论1、“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2、习成而性与成3、教育作用:“继善成性”(三)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1、主张理欲不可分离2、强调教育应顺应自然人的本能要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3、评价三、颜元的教育思想(一)颜元与漳南书院(二)“实德实才”的教育目的1、批判传统教育,提倡实学教育2、培养实用人才:“经世”的人才和“百职”人才(三)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传统教育的弊病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四)“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1、漳南书院六斋:文事、武备、经史、理学、帖括(五)“习行”的教学方法1、一身懂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2、读书乃致知中之一事,专为之则浮学3、学用结合,讲练结合第七章近代教育的起步一、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一)英华书院与马礼逊(二)教会学校的发展概况(三)“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四)早期教会学校的特点1、课程内容2、学生与规模3、缺乏科学性、系统性4、教育教学方法(五)早期教会学校产生的意义1、积极方面2、消极方面二、洋务学堂的兴办(一)洋务学堂的类别和特点1、类别:外国语学校、军事学堂、技术学堂2、特点:封建性、现代性(二)京师同文馆1、创办与发展2、基本特点3、意义: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三)福建船政学堂1、左宗棠于1866年创设2、学堂分前,后两堂:前堂学习法文,训练造船技术;后堂学英文,训练驾驶技术三、留学教育的起步(一)幼童留美(1872-1875)1、容闵与派遣留学生计划2、留学生活与学习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第八章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一、维新派的教育实践(一)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活动1、办学堂万木草堂(1891年)时务学堂(1897年)通艺学堂(1894年)北洋西学堂与南洋公学(1895)经正女学(1898年)设报馆、建学会二、“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一)设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京师大学堂的职能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师大学堂的影响(二)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除八股取土之制,改革时务策论经济特课试内容:实学实政三、康有为的教育思想(一)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教育与救国3、留学的意义(二)赴欧留学(1876-1894)1、原因2、组织管理3、成绩与影响四、“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一)“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冯桂芬、郑观应、孙家鼐、张之洞(二)张之洞与《劝学篇》(1898)1、生平及活动2、中学与西学的具体内涵1)中学:封建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西学:“西史”、“西政”、“西艺”(三)“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历史作用1)初学西方的保护伞2)对近代新教育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2、历史局限1)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2)中学和西学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2、变科举、兴学校3、倡西学、改革教育内容(二)《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1、人本院2、育婴院和慈幼院3、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四、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一)“开明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1、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2、智恶乎开,开于学;学恶乎立,立于教(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教育之意义,在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皆团体以自力竞存于列国之间,不徒为一人智也(三)论学制1、幼儿期(0-5岁):受家庭教育或幼稚园教育2、儿童期(6-13岁):受小学教育3、少年期(14-21岁):受中等或师范教育或各种实业、专门学校的教育4、成年期(22-25岁):受大学教育(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1、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2、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3、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妇人不学始4、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五)论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五、严复的教育思想(一)“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1、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任2、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日体育,日民智,日德育,三者并重(二)“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1、颂扬西学而贬抑中国传统2、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六、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一)建立新学制1、“壬寅”学制(1902年)2、农历壬寅年,张百熙上呈学堂章程,即《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3、“癸卯”学制(1904年)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合作又对这一学制进行了修改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钦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系统a.普通教育系统b.师范教育系统c.实业教育系统2)学制性质①半殖民地性②半封建性a.癸卯学制由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制定,必然带有明显的封建教育的烙印:第一,从学制看,延续时间过长,总计30年之久,这样长的学制一般人很难修完,体现的是逐级淘汰的封建选拔制。学制中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份量重,各有三级而中等教育份量轻,只有一级,属于过渡性质而已,尚未摆脱封建传统的小学一一大学的框架构建第二,从课程设置看传统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占很大比重读经讲经课,初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40%,高等小学堂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加上与之密切相关的修身课,仍占40%小学不设外语,也是要保证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学根基中学堂的读经讲经和修身课也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高等学堂政科(即文科),经学、伦理仍为必修课,艺科(即理科)也设有伦理课第三,从学校设置看,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另I」。如初小由乡镇设立,高小由州县(及大镇)设立,中学由府(大州)设立,高等学校在省城设立,最高学府设在京城,同时鼓励私人办学(限于小学),也是套用了传统的办学体制。第四,从学校管理看,保留旧学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读《圣谕广训》的典礼,及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项制度毕业考试由地方官会同学监督(校长)和教员主持。各类毕业生分别赋予相应的科举出身,如通儒院毕业生按翰林升级,大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进士出身,高等学堂毕业生作为举人出身,中学毕业生奖以(国子监)拔贡,优贡、岁贡,高小毕业生作为(府、州、县学)生员,即秀才出身。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比照同级普通学堂给予毕业生科举出身。第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章程以中国男女之辨甚谨为理由规定女子只可教于家庭在西方男女平权主张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加上蒙学院的设立要求有受过教育的女性师资,所以女子入学受教育已是不可遏制。1907年,清政府政事批准设立女子小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女纸初小和高小的学制均比男子初小和高小少一年,课程也少一些,可见其地位仍低于男校,而且女校的防范制度措施极其严格,以保持“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b.癸卯学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从性质上说毕竟属于近代新学制的范畴:它具有完整的、上下衔接的学校体系学习近代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规定通艺的学习年限实施班级授课编制了专门的教科书这些都与封建教育有本质的区别c.癸卯学制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教育体制,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废科举1、废科举的原因1)科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2)科举制成为新式学堂发展的最大障碍2、废科举的过程1)改革科举内容、废除八股取土(11901年1月)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朝廷下令废除八股,改试时务策论,题目设计天文、地理、制造、生、光、化、电灯学科,以及西方学校、财政、兵制、商务、法律等制度。2)递减科举取士名额(1903年11月)建议从下届丙午(1906年)科起,每届减少中额三分之一,也就是通过三科(即9年)的时间取消科举,此后各省高等学堂毕业考试相当于乡试,京师大学堂毕业考试相当于会试。在过渡期间,对旧生员则尽可能安排进修出路,或赐予虚衔以示安抚停科举(1905年9月)1904年新学制政事颁布后,旧的科举必定干扰各地办学的积极性。此时又爆发日俄战争,革命浪潮开始兴起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存在于中国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三)建立教育行政体制1、建立背景:1)癸卯学制颁布后,设计全国范围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2)科举的废除导致“指挥棒”效能的消失2、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部(1906年)3、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提学使司、学务公所(1906年)4、厅州县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四)确定教育宗旨1、《奏定学堂章程》中的教育宗旨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2、学部颁布的教育宗旨(1906年)1)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宗旨的前两项强调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儒家礼教,体现封建教育的根本性质后三项分别与德育、体育和智育相对应,但出发点都是国家本位的“尚公”情调国家李颖和公民道德,“尚武”的目的是强兵,“尚实”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对个人的品质健全发展及个人生活改善的需求,教育宗旨根本没有顾及到七、清末的留学教育(一)留日教育1、原因2、特点(二)“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1、“庚款兴学”1)始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庚子事件善后事宜,提议将山西省应摊派的赔款银两50万两用于设立学堂。“教导有用之学,使官商士庶子弟肄习,不再受迷惑”。于1902年建立山西大学堂,经费由赔款开支,学校大权由李提摩太掌管,知道辛亥革命后方收回2)留学预备学校,清华学堂“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于给在华团体开展活动的资助2、特点第九章近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一)制定民国教育方针(1912年)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二)颁布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在1912年9月3日,教育部政事颁布《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到1913年8月,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一个新的学制系统,统称“壬子-癸丑学制”。1、学制系统2、学制特点1)其一,缩短了学制期限,较之“癸卯学制”,共缩短了3-4年,有利于增加劳动任命受教育的机会2)其二,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废除了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3)其三,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初等小学已可以男女同学,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设立了女校4)其四,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看,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反对体罚,要求教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5)总的来说,毕竟只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推力,教育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这一学制在基本结构上与清末学制仍大体相同,改革只是零星的、局部的(三)颁布课程标准1、“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2、“小学手工科,应加重”3、“初等小学算数科,自第三年起兼珠算”4、“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5、“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6、“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二、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自幼通习经史,25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40年3月5日病逝。毛泽东誉之为“学界泰斗、世人楷模”。许多研究者关注蔡元培的人格因素如陈平原指出其个人魅力在蔡元培的改革中不可忽视,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如此配合默契,千载难求,不可复得;陈洪捷提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中表现出卡里斯玛的品质,即具有一种非常人所有的感召力和特殊的魅力。梁漱溟称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并引朱熹之语“是真虎,必有风”言其做事“总有一段真意行乎其间,人随之有一段鼓舞于衷而不自知”;冯友兰赞誉蔡校长有“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并借用程颐说程颍之语描摹这种深得学生爱戴的人格感召气象:“纯粹如真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视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其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一)”无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追求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融通。他认为具有三个方面的本性:1)一是具有知、情、意的心理现象2)而是兼有个性和群性3)三是兼有肉体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些自然本性是人潜在发展的基础,本无所谓善恶,但要靠教育才能向健康方向发展,健全的人格就是要在这上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2、蔡元培受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世界可分为两个部分:1)一是为现象世界,就是客观的现实世界2)二为实体世界,是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他不可直接体验,全靠感悟a.人既要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要向实体世界迈进,这才是完全人格,也正是教育的目标b.这一理论基础出发,完全人格教育可以分为五项c.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分别想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d.属于实体世界的有世界观教育e.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桥梁f.军国民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强兵”。军国民教育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体育g.实利主义教育,其社会意义是“富国”。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智育h.公民道德教育。兵强则可能借以欺凌他人,国富则可能助长腐化堕落。所以必须提倡公民道德教育。从个人而言,认为在人的知、情、意中,意志是人生的主题,而道德政事决定人的意志的,辨明善恶决定了人们行善的意志世界观教育,这是培养人超乎现世之观念的最高层次的教育世界观教育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说不出具体的方法和内容来。最好的突进是通过美育来达到世界观教育的目的。所以五育中可以具体实施的只有德、智、体、美四育k.美育,即“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支出,美的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具有超越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使人得到精神境界的超脱,从而向实体世界过渡3、蔡元培将五育视为完整的有机整体1)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2)实利主义者,肠胃也,用以营养3)公民道德这,呼吸机、循坏机也,周贯全体4)美育者,神经系也,用于传导5)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可求(二)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1、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1)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而非神升官发财的阶梯2)要求学生改变求学动机,重在砥砺德行,严格要求自己3)应有研究学术的意趣,更要有研究学术的人格4)注重在学生中大力培养新的道德,消除旧的不良习气5)学校组织了学生“进德会”分甲乙丙三级,对会员的行为要求都十分具体,逐次提高6)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建立了一批文理科研究所7)学校经常举办学术活动,开展讨论、演讲等8)学生自己也组织了一些研究会,办了一些刊物9)薛小平办有消费公社、银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气息极浓,成为全国著名的学术中心和新思潮的发源地北大的改革对中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强烈影响,许多改革经验为其他高校所吸收,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2、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1)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上。提出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为办学方针2)重视图书馆建设,网罗各方面人才来北大执教。聘请教员的惟一标准就是学术造诣3、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1)主张学习德国大学的管理方法,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不因校长一人去留而引起动荡2)首先建立了评议会,每5名教授选举评议员一人,全校共19位,校长担任评议长,凡涉及校务全局的兴废举措,均需经评议会审核通过3)又设立了教授会,各系共11个学科教授会,系主任由各学科教授公举,任期三年,其职责是分管个学科的教务和教学工作。由各学科教授会主任组成教务处,教务长由主任们推选,任期一年4、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1)蔡元培认为,学与术是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学为理,术为用。学与术的关系,从次序来看,术是第一性的,在应用中才能产生理论;从重要性看,则学更重要,理论高度不够,应用技术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所以“学为基础,术为支干”2)按学科划分,文、理科是学,发、商、医、工、农皆属于术,教学的目的和方式各有不同3)一所高校既搞理论又搞应用是难以搞好的,他主张仿效德、法等国的制度,“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两者有性质之别,而不必有年限与程度之差。“4)蔡元培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北大原有的文、理、法商、工等多科,改为文、理、法三科。商归入法科,工科并入北洋大学(今天的天津大学)。1919年,又取消三科界限,在全校设立11个系,要求文理兼习,均实行选课制。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大类,课程量按学分计算。考试只有学科的课程考试,而没有传统的班级课程考试。学生可能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毕业,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6)还建立了旁听制度,课程向社会开放。规定必须用本国语言讲课,积极应用白话文教材。将体育定为正式课程,每周3小时。同时大力提倡美育,设美学课和美育室,蔡元培亲自讲课。北大的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三)教育独立思想1、教育为什么要独立?1)教育实发展人的能力,完成其人格,不是将他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别种目的的人去应用;2)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时能达到的,而政党不能常握政权;3)教育实进步的,凡有学术,总是后胜于前,而教会是保守的。2、教育独立的内涵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思想独立4)教育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3、评述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运动(一)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观念变革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1918年,李大钊、陈独秀《每周评论》文化启蒙运动3、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传统教育的抨击4、三纲五常5、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改革6、教育的个性化、平民化、实用化、科学化7、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1)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开展2)新文化运动中另一个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国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1917年10月,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请教育部速定国语标准,并设法将注音字母推行各省区,以为将来小学改国语之预备”1918年,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但总的看,国语的推行尚达不到全国范围6)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1917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案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各高校纷纷效仿,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二)平民教育思潮1、和当时的民主思潮相联系,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2、它包含了这样一些内容3、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权4、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迫训练的教育5、“平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主要有两大不同的倾向1)第一种是倾向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他们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1919年,背景高等师范学校刊物,并声称“要来细谈根本改造的教育,不愿去高论‘空中楼阁’的政治”。2)另一种倾向是一种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派人物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识,更主要是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1919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代表了这种倾向。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的源头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掀起平民教育的高潮。1925年后“平教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乡村,平民教育运动渐为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三)工读主义教育思潮1、“工读”的一般涵义:提倡“做工和求学相结合”,“做工和读书相结合”。2、在思潮发展和具体实践中,“工读”这两个字实际表现出深浅不同的各种层面的涵义。1)第一种涵义是勤工俭学。是以勤工的方法达到俭学的目的,勤工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解决求学的费用。2)第二种涵义是工学结合,要求把所学的内容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认为做过工、实验过应用过的学问,“方式透达、纯熟、实在的真学问",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3)第三种涵义是劳心与劳力的结合,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养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平等的观念,“完成自己的人格”等等。4)第四种涵义是出于建立一种“新村”社会和“共产”社会的理想,采用和平演变和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中国经济制度的转变,由“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和北京大学何孟雄等人发起组织的“背景工读互助团”即是这一理想的产物。5)第五种涵义是强调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与工农共同生活、劳动过程中发展对工农的感情,唤起工农的革命觉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工读主义道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从产生时起就和海外(主要是欧洲,特别是法国)中国留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五四”运动前后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可以说是“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的一次大规模实践。(四)职业教育思潮1、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早期实用主义等教育思想演变发展而来,主要代表人物是黄炎培。“壬子癸丑学制”中并未突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潮也是应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而兴起的。1915年开始,”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推进实业教育的议案。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以适应生活。”的任务,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2、基本内涵: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百业的联系;强调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3、影响(五)实用主义教育思潮1、杜威来华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传播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育救国的愿望,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观点被大量引用来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改革,如教材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并取心理顺序进行组织的观念,“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它自身目的的观念等都在二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中留下了烙印。3)我国1922年新学制的结构框架基本采自美国正试行的新学制。(六)勤工俭学运动1、留法检学会与华法教育会2、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和内容(七)科学教育思潮1、”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整体包括两个方面:”科学的教育化“与”教育的科学化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但涵义不同1)“科学的教育化”即是要求让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科学在学校教育内容中的份量,“科学”一词一般限于近代自然科学课程。2)在提倡科学知识的教育化的同时,又开始关心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主要是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科学的教育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应注意实验启发、理解:科学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养成一种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方3)“教育的科学化”就是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办理教育:教育的实施必须以教育理论和科学的研究为依据,教育理论研究有必须运用调查,测验、测量、统计、实验、观察等科学方法来进行在1912年前后,教育界掀起了一次推广教育调查、教育测量、心理测验的高潮,如进行汉字字频调查,对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以作为编订小学教科书的依据等,都是教育科学化的反映。(八)国家主义教育思潮1、涵义:是一种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I,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是其早期代表。国家主义宣传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届北京市顺义牛栏山一中高三下学期七调考试数学试题
-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坦克世界技能培训方案
- DB11T 1075-2014 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 衬塑钢管技术规格书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装调》教案 项目三任务三:认识交流接触器
- 指甲护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内窥镜技术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手术用消毒盖布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出牙咬环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浙江心理健康C证-面试资料大全(高中组)
- 2022年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作文思维导图-课件(完美版)
- 小学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计划、安排、记录汇编
-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件
- 倍的认识(刘松)
- C++语言基础知识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结合治疗
- 重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课件
- 工程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方案 精品
- DB15T 389-2021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