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9 屈原列传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史记》和相关知识,把握史传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2、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重点是“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3、理解屈原的伟大人格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4、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并运用“传”“评”结合的方式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将屈原的遭遇与国家生死存亡相联系,表现其人格风采的独特方法。难点: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第一篇为屈原立传的史传名篇。屈原、贾谊都怀才不遇,而且贾谊又写过《吊屈原赋》,所以司马迁将二人合起来立传。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同屈原一样,品格高洁,才华横溢,竟因李陵一案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千古忠贤,途竟一辙,所以作者在《屈原列传》中着重指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以自况《史记》之成,是基于垢辱。(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种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屈原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屈原的诗作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后代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照。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第二部分(2—3):叙述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政治斗争中遭谗被硫,以致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第三部分(4—9)历叙屈原被黜之后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利,表现楚国的日益衰败,说明屈原被排斥给楚国造成的巨大影响。第四部分(10—11):叙述屈的放逐和自杀,交代屈原死后楚国被秦所灭。第五部分(12):司马迁对屈原的赘词。四、学习课文.屈原什么出身?才干如何?明确:出身: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出身高贵。才干:才华出众。“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楚怀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嫉妒和昏腺。.《屈原列传》主要写屈原,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楚怀王、顷褒王,这是为什么?明确:楚怀王的贪婪、易怒、轻信、昏庸,恰恰说明了他太需要屈原这样的忠臣来辅佐了,可屈原却被他疏远了。正因为这样,楚国才江河日下,一步一步滑向深渊。这恰恰说明了屈原是栋梁之材,一旦被疏远,国家就有天塌地陷之祸。这是从侧面写屈原的才干。.第3段包括哪几层内容?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明确: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学……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赘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屈原为什么作《离疆》?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第4—9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明确:屈原被处,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迂.作者写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明确: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纳”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课文第9段在表达方式与前几段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明确:第9段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议论,以结语的方式,指出楚国的危难在于“怀王之终不悟”,“此不知人之祸也”。此时到的屈原“既嫉之,虽放流”,但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第10段中着重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屈原“见放”是时代的悲剧,表现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宁赴常流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这段对话实际上是关于人生哲理的精辟议论,即明屈原之志,亦抒作者太史公之情。.朗读课文第12段,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屈原有何作用?明确:这一段的内容为屈原既死,赋存国亡。“屈原辞赋悬日月”,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继有人,但“终莫敢直谏”。楚国日以削,为秦所灭。这一段将楚辞的后来者与屈原相对照,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拟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明确:作者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自我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广5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尊食久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房中少年有侮信者,日:“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庭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傀出胯下蒲伏孔—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徒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日:“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尊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匐匐“,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韩信灭齐,被封齐王。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使出/胯下蒲伏B.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使出胯下/蒲优C.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使出/胯下蒲伏D.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傥出跨下/蒲伏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二等。B.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缎,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高祖,刘邦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自汉高祖。D.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D.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钱。.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2)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房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答案与解析答案:1.B;2.C:3.A:.(1)你虽然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2)(韩信)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楚国的中尉。.①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②当初虽一时受辱,却并无刻骨怨恨;③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弘,胸怀宽广;④在某种程度上,少年的行为促成了自己的功业。解析:1.“不能死”是与前句“能死”相同的句式,后面跟着两种结果,“不能死”之后要断开,排除A、D两项。“于是”是下句的状语,应与前句断开,排除C项。2.”高祖,刘邦的年号”解说错误,高祖是庙号。.“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与原文不符。原文的表述是“(亭长妻)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1)若:你。虽:虽然。长大:高大。好:喜欢。中情:内心。中情怯耳: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2)“召辱己之少年”省略了主语“韩信”,要补出主语。“少年令出胯下者”这是定语后置句。以为:以(之)为,任用他,让他担任。5.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韩信年轻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品行也较差,后来功成名就,被封王。当初那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反而激起他的斗志,促成他后来的功成名就,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他要感谢这个人。同时,韩信此时已经功成名就,回到家乡,给这位曾经的“屠中少年”封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弘,胸怀宽广。【文言文大意】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家里贫穷,又没有好的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他又不会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完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饭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的。“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真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汉王被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