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1页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2页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3页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4页
全国高中地理说课一等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解读

国家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已有知识,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分析实例,体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锻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和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

教材所提供的“厄尔尼诺现象”案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知识难度太大,易冲淡教学主题,为此,本课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黄土高原和青藏地区案例来替代,“厄尔尼诺现象”案例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课后探究。本课采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辅助以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容量,丰富学习素材。

教学流程设计“温故知新——内涵初探”板块;“黄土高原——原理阐释”板块;“西藏游记——案例体验”板块;“随堂训练——课后探究”板块。课前学案及使用说明(课前自主学习,填写并了解本课的主干知识。)(使用课前学案,直接介入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表现,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体验和应用”方面,这种方式比使用“归纳法”教学更为高效。)整体性的基本内涵通过

两条纽带,各地理要素之间形成的

的关系。整体性的三大表现(1)

(2)(3)课前学案及使用说明以下现象说明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耐寒动物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温故知新结合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与气候等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友情提示:整体性并不神秘,它是地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如同散落的珍珠一般,在同学们的已有知识和前面的各章节中均有体现)新课导入全球变暖视频——海平面上升、岛国搬迁、生物多样性减少、气象灾害频发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纽带,地理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视频按钮冲积扇第一板块温故知新——内涵初探教师举例、引导:图片说明的是哪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①②

学生课前探究、课上小组展示:举例说明整体性现象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耐寒动物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小组讨论、交流其他案例(略)地貌---气候气候---生物植物---气候第一板块温故知新——内涵初探温故知新——水循环;洋流成因、对气候的影响内涵初探: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表径流与三角洲地貌的塑造入海口处常形成渔场水能的形成机制洋流的主要成因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

增温增湿第二板块黄土高原——原理阐释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科学家考证,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所携带来的沙尘,经过千百万年的沉积而形成的。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一:各地理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森林类型、春秋时期河流的水文特征,从黄土高原的成因说明气候与地貌的关系。秦汉以前近现代华北平原的地上河

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可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

材料和图片说明了整体性的什么表现(特征)?九曲黄河万里沙——地上悬河表现2: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砍伐森林植被破坏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河床抬升下游地区黄土高原地区表现3: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其他区域。洪涝威胁加剧认识和尊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统筹开发。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区际合作。反思——整体性原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讨论)我的西藏游记

第三板块西藏游记——案例体验

通过以上的学习,整体性不再神秘。其实,整体性也并不遥远,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整体性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入西藏游记,和学生一起来体验整体性的生动的存在,进入本课的第三板块。我的西藏游记

高寒的气候也不能阻挡我的脚步。在金色的阳光里,呼吸着清冷的空气,我终于踏上了这块魂牵梦萦的土地。尽管高海拔带来了意料中的高原反应,但我的心情仍然是雀跃的。那披着皑皑白雪、高耸入云的雪山,那或急或缓终日奔流的河水,那星罗棋布的碧蓝的湖,那满眼绿色的草甸,还有那悠然自得的披着厚厚长毛的野牦牛,无不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2022年6月13日

日记里描述的景物体现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这些要素怎样体现了西藏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这段描述符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哪个表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一:各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一致性。

虫草是导游阿索给我们介绍的最多的藏地物产。这个既是虫又是草的小东西,因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价格一路飙升。收购价格高达每公斤10万元。于是,大量挖掘人员来到这片脆弱的土地,“虫草经济”应运而生。在拉萨,每个藏药店里都有虫草。买还是不买就成了一个困扰了我好一阵子的问题。

——2022年6月14日背景资料:人们在采挖冬虫夏草时,常将虫体周围的草皮连土一起挖出然后将草皮和土抖落后取出虫草,极少有人回填,所以,挖一颗虫草至少会破坏30平分厘米左右的草皮,以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为例,每年大约3万人挖虫草,采挖期为50天左右,加上被践踏、车碾的草地,一年破坏的草地面积约在10万平方米。挖掘留下的空洞,大大加快了当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更让科学家忧虑的是,青藏地区的生态破坏问题,也将危及位于大河下游的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材料中体现了整体性的哪些表现?换做是你,会不会买虫草呢?挖虫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河流含沙量增大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三: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下游河湖泥沙淤积沙源地影响西部气候影响东部生态安全没有购买,就没有破坏和伤害!东部发生洪涝灾害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水分、营养物质等在四大圈层间的循环运动

以植物的生长过程(生物循环)为例,说明四大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光合作用中的能量流动光能化学能

以植物的生长过程(生物循环)为例,说明四大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三板块的教学目标巩固和体验所学原理;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感受“地理之美,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整体性的1-2-3-4-5第四板块——随堂训练课后探究1、20xx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召开,会议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果,留下更多的是失望和期待。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试题设计思路:前呼后应,是本课引入视频的延伸)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安全的破坏性影响日益显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卡特雷特群岛上,已有1500位居民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迁移,成为全球首批气候变化难民。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图瓦卢、马尔代夫等岛国以及孟加拉湾的数千万人也将无家可归。这些国家的很多人从来没有开过车,也没有看过电视,他们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最少,却要承受气候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以上材料反映了整体性的哪些表现?你有何感想?

2、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将下列地理事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试题设计思路:因果关系的分析,是整体性原理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知识平台)

①水土流失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⑥气候恶化

⑦水旱灾害减少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正常年份异常年份盛行风向(赤道以南)洋流赤道海域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