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任务群语文·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主备课人陈佳佳课时10课时标题(主标题、副标题)苦难与新生——回视革命岁月,学习革命传统【单元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解读本单元关键词,并整合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第三单元的6篇文章以“苦难和新生”作为人文主题,涉及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三种文体,可以藉此感受非虚构作品与虚构作品的文学性特征。本单元三篇讲读课文均为具有典范价值的文章,授课过程中以“感受革命传统”为核心任务,体现形式为预习时完成200字小写作初稿,授课完成后完成定稿。研习专题及所涉篇目:第二单元单元导读研习主题:虚构与真实6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研习主题:叙事、抒情与议论7包身工/夏衍研习主题:认知与审美8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研习主题:诗意与“土”气单元研习:典型人物形象研习主题:旧时代新女性的刚与柔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重要句段的深刻含义;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目标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提升比较阅读能力。目标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目标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热爱祖国,以国家为先的革命传统。【每课助学内容】(前置助学内容包括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及教授时使用到的课外资料等)单元导语:学习本单元,带领高二学生跨越时代,重回苦难深重的旧中国,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传统的内涵。学习提示:环节一:通过让学生略读六篇课文,将文本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初步了解两类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艺术手法。(根据单元研习任务二)环节二: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①联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分析、鉴赏鲁迅散文在叙事与抒情上的特点。

②联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梳理和比较两文中的议论语句,感受鲁迅议论形式的丰富多样。③精读文中意蕴丰富,情感浓烈的语句,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批注点评和拓展仿写中体会鲁迅的深刻思想及个性化表达。合作整理两篇文章的“批注本”(课后作业)。

环节三:包身工/夏衍精读《包身工》,以表格梳理、比较阅读、词句欣赏等方式,理解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两栖性”特点,感受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并完成札记“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环节四: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①研读《荷花淀》,从“战争与诗意”的角度,结合小说的文体特点进行赏析,了解欣赏作家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②对比探究,准确把握水生嫂、小芹和黄新等人的形象特征;对比分析,把握三篇小说所体现的作家创作风格,积累写作方法。三、资料链接:1,教师用书2,《语文教学通讯A》2022年第1-2期【预习作业】(课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阅读文章、梳理脉络等内容)单元起始课1.批注阅读法,自读单元所有文章,梳理行文脉络。2.根据这些作品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将它们划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比较纪实作品和非纪实作品在文体、内容特点、表现手法和作者情感方面的差异。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1.熟读两篇课文,概括鲁迅与革命青年之间的交往,拟制小标题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思考文章叙事的特点。2.找出文章中抒情的句子,反复诵读并体会鲁迅散文抒情的特点。3.画出从两文中找到的议论性语句,说说其评论的话题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尝试拟小标题)4.挑选自己认为意蕴丰厚的警句,点评其表达特点。理解困难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其内涵。包身工/夏衍1.阅读相关资料,联系初高中时学过的课文认识报告文学与消息、通讯的异同。2.根据《包身工》的课文内容,为包身工制作一张《包身工一天作息时间表》,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3.标注文中的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摘录富有文学味的语言。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1.阅读《优化学案》81页相关内容,了解“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结合选文赏析其“诗情画意”的特点。2.小说是以人物描写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梳理本文的人物关系简图。3.比对三篇文章中的女性形象,完成主题阅读。【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学习困境等方面进行分析)1.学生在语言品读能力上尚有一定的成长空间,难以全面感受记叙、抒情、议论文字的深层意蕴。2.以主题研习任务为中心展开研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教学设计亮点】(主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来评价本设计的亮点)根据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特点,以“主题研习”为抓手,理解并鉴赏本单元的文章。【教学重难点】(结合新课标内容和本单元特点,简约呈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研读课文,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分析其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结合本单元所属学习任务群及选文,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学习活动与步骤】(包括导入、活动流程、任务分配、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评价量表、作业布置等方面)课时安排:单元导读课(2课时)记念刘和珍君/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3课时)包身工/夏衍(2课时)荷花淀/孙犁*小二黑结婚(节选)/赵树理*党费/王愿坚(3课时)活动流程:第1-2课时课时目标:通过让学生略读六篇课文,旨在将文本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初步了解两类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艺术手法。(单元研习任务二)一、新课导入导入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新生。(单元导读)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为我们选择了六篇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们了解那个曾经的年代人民的苦难与觉醒。导入二:选必上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伟大的复习”,我们回顾了中华民族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今天的奋斗历程,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走向明媚的春天,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革命传统诞生于革命年代,同样也能影响今日青年,走进这记录了“苦难和新生”的文章,了解那个时代那些可爱的灵魂。二、研习任务学习活动一:辨识体裁活动引领:本单元所选六篇文章分别属于什么体裁的文章?你对这些体裁有哪些认识?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研讨,完成下面的表格。课文体裁特点记念刘和珍君写人记事散文抒情为主,议论叙事相结合为了忘却的纪念写人记事散文记叙为主,议论抒情相结合包身工报告文学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反应社会的黑暗荷花淀小说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环境描写,展现诗意的人性美。小二黑结婚小说通俗生动,浓烈的乡土气息党费小说简约明了,节奏紧张的军旅作品学习活动二:明确任务活动引领:本单元的课文,既有纪实性较强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也有以虚构为主的小说,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其背景事件,并从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背景:背景事件记念刘和珍君1926府打死打伤集会请愿的事件史称“三一八”惨案为了忘却的记念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捕并被秘密杀害。包身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帝国主义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下,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赤贫的农村女子被诱骗到上海,成了失去人身自由的廉价劳动力——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卢春兰的故事:腌咸菜给游击队,最后被敌人杀害。大娘的故事:把食物留给作者,花生壳子留给女儿。解放战争时期烈士的故事:牺牲后,留下笔记本和两毛钱北海币交党费。三、研讨交流(小组合作)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阅读的文学作品,不论是脚踏实地的新闻通讯,还是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都是源自生活,反映现实的,都或多或少地和真实世界有所联系,第二单元的六篇课文也概莫能外。根据这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事件,找到其在文本中的表述,并根据作品和真实世界的关系,将它们分成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两大类别。各学习小组从六篇作品中选择一部纪实作品和一部虚构作品,谈谈它们在文体、内容特点、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感方面的区别。请小组代表发言。明确:《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包身工》——纪实作品,文本表述与背景事件的差异较小,距离较近,它们客观地还原了真实世界。《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虚构作品,文本表述与背景事件的差异较大,距离较远,它们借助想象,虚构了人物,杂糅了事件,添加了细节,艺术地表现了真实世界。点拨:学生自己选择文本,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如比较纪实作品《记念刘和珍君》和虚构作品《党费》:1.文体。《记念刘和珍君》是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党费》是小说。2.内容特点。(1)人物:《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刘和珍的描写是求真写实的,较为简略粗疏,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主人公形象。《党费》对于黄新的描写是虚构、嫁接的,如把卢春兰、大娘和烈士的故事杂糅在黄新的身上,并且写得较为详尽细腻,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主人公形象。正如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所言:“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2)事件:《记念刘和珍君》叙事比较零散,平铺直叙,较平实。《党费》叙事比较完整,一波三折,有波澜。(3)环境:《记念刘和珍君》不注重环境描写。《党费》注重环境描写,如对八角坳“活像个乱葬岗子”的描绘。3.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念刘和珍君》多用记叙、抒情、议论,但记叙只是依凭,是为议论和抒情服务的。《党费》多用记叙和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如黄新在孩子挨饿时“瞅了瞅”孩子和咸菜的细节,刻画得分外细腻传神。还有心理描写,如对“我”在听到黄新最后一句话时的心理状态的描摹。(2)修辞、表现手法:《记念刘和珍君》多用比喻、反语、对比等,章法较散漫。而《党费》埋伏笔,设悬念,章法较紧密。4.作者情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叙述者等于作者,作者是在场的,情感表露比较直白。而在《党费》中,叙述者不等于作者,作者是缺席的,其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含蓄地表达出来的。梳理整合:综合小组代表发言,请同学们完成表格。类别文体内容特点艺术手法作者情感纪实作品写人记事的散文、报告文学等人物:求真、写实事件:零散、平实环境:忽略、粗疏多记叙、抒情、议论,比喻、反语、对比等,章法较散漫。在场直白虚构作品小说等人物:虚构、嫁接事件:完整、波澜环境:重视、细致多记叙、描写(尤其是细节和心理描写),伏笔、悬念,章法较紧密。缺席含蓄四、作业:重构作品文本,打通虚实壁垒(一)模拟建构:夏衍原想用自己搜集的包身工的素材写一篇小说,但最后还是写成了“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的报告文学。如果要把《包身工》改写成小说,你会怎么设计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请列出写作提纲。教师点拨: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基于原有文本设计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如:人物:确定主要人物——“芦柴棒”,设计次要人物——小福子、“拿莫温”、“小荡管”、“抄身婆”、“芦柴棒”的胞弟等。情节:叙述人称、视角——第一人称,小福子的有限视角;线索——时间,包身工的一天;艺术手法——用倒叙、悬念、伏笔、描写(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细节)等方式。主线:“芦柴棒”之死,小福子疑原因——小福子初入厂,“芦柴棒”忆家乡——小福子和“芦柴棒”共甘苦——“芦柴棒”为保护小福子遭殴打,小福子不知情——小福子用仅剩的钱收葬“芦柴棒”。环境:三组场景的对照——纱厂环境的恶劣、苏北农村的贫瘠和夜上海的繁华。(二)组员互评:交流小说提纲,并根据下面表格为组员的小说提纲打分。评价角度评价标准各项得分总分内容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15分情节情节集中,波澜起伏15分环境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推动情节10分手法表达方式方式多样,叙述生动,描写传神10分修辞、表现手法修辞妥帖,表现手法灵活10分主旨丰富意蕴丰富15分深刻主旨深刻15分含蓄作者感情含蓄10分五、课堂总结余华曾说:“没有生活便没有文学。”纪实文学也好,虚构文学也罢,它们都是生活的副产品,纵然有时现实会被虚构,有时虚构又变成了现实。纪实文学和虚构文学的作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诠释“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第3课时课时目标:本课时通过联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分析、鉴赏鲁迅散文在叙事与抒情上的特点。导入:李何林先生说:“在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作品中,鲁迅的小说、诗歌、杂文、散文、散文诗等,是百读不厌,多读一遍就有较多的体会和收获、较多的美的享受或艺术性的欣赏的作品。”(《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两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鲁迅评价庄子“眼极冷,心极热”,我们今天看鲁迅,大抵也是如此,请同学们简单谈一谈你眼中的鲁迅)任务一梳理内容,整体感知1.预习任务展示:《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品质?(《优化学案》p55.3)明确:事情概括形象品质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向往革命,追求真理不畏强暴,敢于反抗思想进步,坚毅乐观有责任感,胸襟广大为国为民,勇于抗争女师大风潮中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在鲁迅赁屋授课后,多来听鲁迅的讲义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欣然前往执政府请愿,并至府门喋血2.讨论概括:时隔七年,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笔触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的?请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一至第四部分,完成表格填写。明确:交往概括人物品质白莽第一次见面是白莽送来原版的《彼得斐传》单纯、热情、疾恶如仇第二次见面是鲁迅送他藏的两本集子,并做了交谈第三次见面是白莽被捕获释后于鲁迅家中相见

柔石耿直、忠诚,有台州式的硬气,而且颇有点迂他视力不好,过马路却又担心鲁迅的安全终于决定改变创作的路子,答应做期刊编辑介绍冯铿女士与鲁迅认识鲁迅托柔石带书给白莽;将合同交他带给书局在狱中写给同乡的信中还在挂念我对失明母亲的拳拳之心3.整合概括:回忆烈士生前的事迹是文章的基础,这两篇文章在叙述上有什么共同点?明确:作者在叙述上很少运用过多的形容和渲染,仅从自己与刘和珍、柔石、白莽等人的交往中,匠心独运地撷取了最能代表革命青年形象和品质的片段,采用“以点带面”“简笔勾勒”的白描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和概括了爱国热血青年的事迹。文章紧承而来的议论和抒情都是在这些简明扼要的勾画基础之上的升华。这种“点面结合”“叙述简省”的表达策略既可以压缩写作空间,也能突出表达重点,效果显著。任务二探讨比较,把握特点1.问题探讨:《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描写刘和珍等遇害的过程与文章前面部分的叙述有何不同?这种处理方式有何深意和作用?明确:人物遇害过程蕴含的深意手法作用刘和珍欣然前往请愿否认“流言”的污蔑多用短句,简洁明了、意蕴丰富,画面感和动作性强。该句群对学生的遇害经过作了客观且全面的叙述,以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流言家的无耻谰言和军阀政府的滔天罪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不料有罗网执政府早有预谋子弹从背部入前后夹击或偷袭斜穿心肺,致命的创伤近距离残忍射杀张静淑中了四弹攒射击杀其一是手枪有指挥的军官参与杨德群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军队呈包围趋势头部、胸部被猛击两棍执政府的凶狠屠戮总结:叙述青年学生遇害的过程,句意明晰、客观冷静却痛击心扉:刘和珍这些有着温暖、美好和强烈生命气息的年轻学生,面对黑暗的政府,没有选择保全自我,而是勇于抗争直至被执政府以残忍的方式杀害。在这极简和冷静的叙述中,美与丑、暖与冷、善与恶皆有了鲜明的对比。2.问题探讨:《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回忆白莽和柔石时,对两人的叙述处理为何会有不同?鲁迅不可能把每次见面的情形都记录下来,所以他择取了能突出柔石人物品质的事情进行叙述。这样不仅在写法上避免了重复,更使得柔石“硬气”而“可爱”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3.整合概括:两篇文章虽然都采用了“简笔勾勒”的粗线条式的叙述方法,但是在叙述上还是存在不同点,请概括。明确:①选材角度不同:《记念刘和珍君》主要叙述了刘和珍与“三一八”惨案有关的事情,突出她一直以来的革命热情和英勇献身的精神,以此揭露流言家的诬陷和当局者的虐杀。《为了忘却的记念》主要叙述了鲁迅与柔石等人在生活中的交往片段,表现了几位烈士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以此来控诉反动派的无耻罪行。②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记念刘和珍君》以议论和抒情为主,对刘和珍的回忆写得简练且分散(一、三、五节中),是因为“三一八”惨案广为人知,不必赘述。文章更多是为了揭露执政府的罪行和总结惨案的教训。《为了忘却的记念》以记叙为主,在“五烈士”牺牲两周年后,鲁迅在文章前部分主要记叙了和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这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烈士的品质,认清反动派的本质。任务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诵读体会:鲁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对刘和珍等青年学生的遇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大家找出抒情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抒情的句子表达作用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说不出话……p58反复的手法,在回环往复中抒发了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直抒胸臆,为全文奠定了强烈的悲愤的感情基础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p56.6对偶、反复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悲痛和愤怒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呜呼,我说不出话……寄托了无尽的哀思和悲愤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哪些是抒情的句子?请大家品味、体会,并交流字里行间的情感。抒情的句子表达作用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不愿……不屑……p64.4.1概括了大部分报刊在白色恐怖下的态度,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排比、反复的手法,将自己的处境与烈士的遭遇作了鲜明对比,抒发了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P64.4.2蕴含了无尽的牵挂与惦念原来如此!……p64.4.2叹号,表明作者强烈的震动和愤怒:反动派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当局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省略号包含了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痛悼之情总结:两篇文章在情感上是相通的,都高度赞颂了“站起来”的革命青年的英勇,也悲痛于他们的牺牲,更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2.比较体会:有人评价《记念刘和珍君》“直抵中国历史的‘惊人的真的大黑暗’,任何时候读都会有惊心动魄之感”。而冯雪峰同志在得到五烈士就义消息后去见鲁迅,看到他很沉默,“许广平先生告诉我,过度的愤怒或过度的悲哀,却会使他一声不响的。当时他说话不超过十句”。鲁迅先生的这两篇散文,同样是纪念死难烈士的记事散文,同是在写“不能忘却”的主题,但是两篇文章在抒情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为什么?明确:不同点:《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犀利,语调高昂,锋芒毕露,如洪水奔涌不可抑制;《为了忘却的记念》语言朴实,语调沉缓,含蓄深沉,静水流深般隐晦曲折。原因之时间节点不同:《记念刘和珍君》写于刘和珍遇害后的第14天,鲁迅处于事件发生的当下期,悲愤不能自已,抒情自然浓烈直露,这也正体现了革命者的至情;《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五烈士”遇害后两周年,鲁迅蓄积内力,引而不发,使得本可如洪水倾泻的情感以“原来如此”这样最丰富最厚重最节制的语言形式流露了出来。原因之革命思想有发展:“三一八”惨案前后,鲁迅是刚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者;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他成长为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长期的革命斗争,让他能更加冷静更加深刻地面对黑暗现实,更深入地体会革命的艰难。总结:鲁迅这两篇散文都是用深情浇铸的悼念性文章,选取了零散的片段勾勒了革命青年的英勇形象,表达了他对反动势力的憎恨和对青年牺牲的悲痛。文章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水乳交融,较好地体现了鲁迅散文叙述简省和抒情至深至浓的特点。第四、五课时课时目标:联读《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梳理和比较两文中的议论语句,感受鲁迅议论形式的丰富多样。精读文中的警句,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在批注点评和拓展仿写中体会鲁迅的深刻思想及个性化表达。合作整理两篇文章的“批注本”(课后作业)。导入:孙绍振教授赞誉《记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散文的抒情双璧”,并强调了《记念刘和珍君》在曲折逻辑中进行冷峻抒情的杂文特质。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两篇文章既饱含深情,评人议事间闪现着深刻的思想光芒,又蕴藏着匕首投枪般的社会思考底色呢?任务一:议论性语句赏析一、知识支架议论,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文章中的议论,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和评论来直接表明观点和态度的文字。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二、活动探究1.汇总梳理。用表格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整理议论语句。2.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以抢答方式进行班级交流,每次抢答最多只能提交三句,与已提交语句重复则视为无效,最后以提交成功数量多少确定小组排名。3.总结梳理。请从数量、表现形式、话题选择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说说这两篇文章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示例:议论语句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分布比较集中,篇幅相对比较长,甚至成段出现。话题也比较集中,主要是对烈士形象、反动虐杀、无耻流言、庸人忘却、“三一八”意义等话题的评议。而《为了忘却的记念》则是散点分布为主,只有最后部分有较集中的长篇议论,评议对象随叙而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议论语句鲁迅的观点评论的话题1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永远沉默会导致民族灭亡,人们应该坚定走向反抗面对黑暗现实的选择2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徒手请愿活动具有的意义极少“三一八”事件的意义3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白色恐怖浓重,没有言论自由当时社会的言论自由……三、叙议结合,画龙点睛1.齐读《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的最后两段。2.问题探讨:“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p56.7这是叙述三位青年的勇敢表现,是抒发对他们的赞叹之情,还是高度评价青年行动?这体现了鲁迅文章什么样的表达特点?点拨:应从文句本身分析语句表达方式,品味表达效果。第一句主干是“这是伟大”,第二句主体为“伟绩、武功被血痕抹杀了”,显然这是在评价三个青年的行为。但是“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是对事件的具体叙述,“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又透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理解品味语句的表达效果,不仅要关注它们的主要表达方式,也要细味其中渗透的情感。这样的语句在文章中多处存在,体现了鲁迅这篇散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灵活运用、融合一体的特点。3.语句品读:“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这一句为什么能给人深切的感受,引发深刻的思考?点拨:前面的叙述和议论都是具体的、细节化的,是个别的场景,而这一句鲁迅使其变成了普遍现实和历史的象征。这是一个凶残者形象的总体代表,当前与异时、中国与外国的反动残杀凝聚到这个统一的形象中:一方面“脸上有着血污”,一方面自得地“昂起头来”。这个形象因为超越了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而显得很有概括力度,既是思想的载体,又是思想的升华。4.小结:文中的议论评人议事,随文而生,对人物形象和事物意义起到了彰显和突出的作用。鲁迅的议论文字形象生动而又精辟深刻,余味隽永。四、形态多样,风格迥异1.比较品读:齐读《记念刘和珍君》第3~5段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最后两段,找出两文中表达同一话题的语句,感受它们在表达形式上的异同。话题《为了忘却的记念》异同无话可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将我埋得不能呼吸前者虽也运用了比喻和反语,但整体表达直率犀利;后者虽有直陈“没有写处”,但更多是抑制含蓄……批判社会黑暗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世界要写一点东西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龙点睛和比较对比等方式,间有表达相对含蓄的诗文引申、任务二:警句赏析一、知识支架:原文语句亮点分析仿写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①“不惮”“不料”“不信”用词精准,表意递进。②关联词逻辑清晰,层层曲转。③“微笑”“喋血”细节形象生动。”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①选择关系表达,但内含指向,言简意丰。②正反对比,警醒有力。略2.概括整合:写文章辞与意不能偏废,要有或深刻或丰“辞必深练而巧出之”,你发现鲁迅是怎么表达自己深刻思想的?(1善于

五、锦心一片惨案的意义的?最大化的意识。中鲁迅的思考主要聚焦于哪些方面,并概括成几个关键词来表现。但要有统一的思考角度和划分标准,追求思维的清晰性和严以提炼出“当局者”“流言家”“猛士”“庸人”“苟活者”;从鲁迅思想观点看,可以梳理成“沉默”“忘却”“生死”等。3.小结梳理:这两篇文章中的议论评价虽从不同的“三一八理解鲁迅在两篇文章中表现的思想立场?以及对真的猛士奋然前行的生命力的热烈歌赞。这样丰富复第七课时研读《荷花淀》人物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水生嫂p83.2坚韧、深明大义理智冷静、沉稳谨慎豪放、不甘落后青年妇女p83.3无机敏含蓄、率真爽朗、快人快语、含羞忸怩第八-九课时姓名“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生卒1913—20021906—1970籍贯河北安平山西沁水地位现当代著名作家现当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经历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49年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作品《白洋淀纪事》《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评价作品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有一种对美的特殊追求。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作家选文人物形象特点人物整体特点孙犁水生嫂:温柔贤淑、深明大义、细心沉稳、乐观自信,是一位凝结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农村女性。美:塑造最成功的多是年轻女性,以正面张扬居多。赵树理三仙姑:自私恶毒、欺软怕硬、龌龊无耻、弄虚作假,暴露人性之丑是封建落后农民的典型。丑:刻画最出彩的多是老年女性以反面批判居多。结构类型选文结构特色结构整体特点外结构①分章叙事、分回标目;②相对独立,均有主角;③恋爱阻挠、双线并行;④设置悬念,环环相扣。吸收中国古典小说和说书艺术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改造,讲求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内结构①二诸葛和三仙姑:顽固—碰钉子—转变;②小二黑和小芹:斗争—波折—胜利;③金旺和兴旺:捣乱—破坏—失败。善于把握情节的内在逻辑,追求强烈的故事性选文结构框架《小二黑结婚》纵剖线型展开以故事为中心《荷花淀》横断面集中表现以人物为中心选文示例特点赏析修辞差异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荷花淀》)“打跳的梭鱼”透着一股灵气,“织布穿梭、缝衣透针”的骈偶式构词用字,雅驯工整。清新雅致、流畅活泼,常用白洋淀水乡事物取喻,书面化色彩略重。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小二黑结婚》第2章)“驴粪蛋”是十足的农村口语,在粗俗的喻体选择上体现了作家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幽默风趣、通俗平易,带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口语化色彩明显。作业设计:单元导读课作业:基础作业:根据文体特征,完善课前脉络梳理的相关内容。提升作业:完成小说《包身工》的写作大纲。第6课作业:阅读作业:用批注阅读法小组合力完成对《记念刘和珍君》的批注本。批注内容准确深刻丰富的作业保存进班级资料夹。写作作业:完成200字短文《鲁迅的“纪念”》,思考两篇文章中体现出的革命传统。第7课作业:写作作业: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就《包身工》所体现的作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写一篇札记。优秀习作在班内张贴分享。(300字左右)。第8课作业:1,反复诵读小说前三段,利用文中词句组合出一首“白洋淀风景”为主题的新诗,自行配上图片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周日晚自习前截图提交到班级语文群)。2,比较阅读教材中《荷花淀》《小二黑结婚》两篇小说,感受享有“解放区文学创作双璧”之誉的孙犁和赵树理的独特风格,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不同的文学特色。单元写作作业: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及学习体验,完成班级研讨会发言稿,研讨主题:“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600字以上)。【梳理与研究】(单元教学研习任务设计)(三选一)1.梳理作品中寓意丰富的语句,感受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2.完成《文章里的革命传统》200字小短文。3.单元学习思考后讨论: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教学反思与评价】(主要从目标定位、情境设计、素养提升等方面谈“得”与“失”)1.本单元研习主题的达成有一定难度。2.没有设定好情境,课时教学内容间缺少更好的主线联系。3.帮助学生提升人物形象比较阅读的能力,重视对作品语言的赏析。说明:本教学设计参考借鉴了大量网络资源及已发表的文章,此教学设计仅用于内部研讨,如版权所有者介意,可联系删除相关内容。附:《荷花淀》研读(有情境,分层作业还未设计)研读《荷花淀》一、情境设置白洋淀风景区是我国著名的五A级旅游景区,为使游客能进一步感受白洋淀的历史文化与风俗民情,现计划以孙犁的《荷花淀》小说为原型,在景区内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供游客体验游览。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请你仔细研读孙犁的《荷花淀》,为园区的设计出谋划策,从而更好地服务游客。二、具体任务课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