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_第1页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_第2页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_第3页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_第4页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天科技:光电缆龙头多元布局,海缆新能源业务打破发展天花板1、国内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不断破局1.1、公司概况: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兼具攻防属性光缆电缆海缆龙头,业务不断破局。中天科技是国内光纤通信、电力线缆龙头企业,2021年海缆营收市占率为37%。公司业务覆盖通信、电网、海洋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公司全力争当“双碳”主力军,现已形成以新能源及海洋经济为突破、智能电网为支撑、5G通信为基础的产业布局。公司是业内少有的横跨光伏和风电两大产业的企业,近两年来公司主要的成长逻辑是风电、光伏、储能占比的持续上升,这也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公司各业务之间相互支撑,从传统的光通信、电力传输业务逐步拓展,各业务线之间联系紧密,具有技术和业务上的相关性。公司业务板块兼具“防守”和“进攻”属性:(1)电力传输、光通信业务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公司市占率高、需求稳定,为公司提供稳健基本盘;(2)新能源、海洋系列业务布局多年,已经进入放量期,下游需求高景气、产品覆盖范围广,为公司提供高成长性。1.2、发展历程及业务趋势:立足光通信不断破局,基于国内拓展国际业务1.2.1、从光通信向电力/新能源/海洋业务拓展中天科技具有前瞻意识和危机意识,制定5-10年长期产业布局规划。运营商对光通信产品的采购具有一定周期性。为带动企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天依托现有产业优势、立足客户市场需求,纵向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提高现有产业链的附加值。公司从光缆到海底光缆、再到海底电缆,其后将海缆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拓展并应用至陆缆领域,实现了将海缆技术陆缆化的转变,业务逐步拓展。中天科技多元化产业布局,既是其创新发展的驱动引擎,也成为了其抗击风险的有利武器。光通信业务(1996年至今):

公司是光通信老牌企业,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1996年,公司成功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公司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60芯光纤带光缆通过国家鉴定;2002年,中天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同年,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成立;2015年,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业务趋势:2021年光纤光缆景气度触底反弹,量价齐升,带动公司光通信业务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光通信行业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较好,经过又一轮淘汰洗牌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产能进一步集中。中国移动

2021年普通光缆集中采购项目集采规模同比提升了20%,中标均价64元/芯公里,较2020年增长约58%。电力传输业务(2000年至今):

公司2000年进入电网传输领域;2010年,成立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

2015年,中天电气技术有限公司、中天射频电缆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电缆附件有限公司成立;2019年,获颁“全国质量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漏泄电缆摘得全国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2020年,“高性能铝(合金)导线系列”是中天科技获工信部认定的第五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业务趋势:电力传输业务为公司“防守性”业务,2021年受益特高压景气度提升,公司电力传输业务维持稳定增长。海洋业务(1999年至今):

公司海洋系统业务布局时间长,1999年进入海洋系统领域,开始研发生产海底光缆;2002年,公司海底光缆通过国家级鉴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品;2004年,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公司松套型增容导线、大截面导线、海底电力电缆通过国家级鉴定;2016年,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成立;南海海缆有限公司成立;2020年,中天科技圆满交付首根国产±400kV柔性直流海缆;

2021年,公司与金风科技合作,金风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业务趋势:2022年“抢装潮”红利结束,短期对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有一定的透支效应,但海风高景气趋势不变。随着平价上网时代到来,大规模开发海上风能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海上风电未来10年的高速发展。公司2021年底在手订单70亿,海洋业务受“抢装潮”红利结束影响较小。新能源业务(2011年至今):

2011年,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2012年,中天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中天储能成为唯一入围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锂电池企业。业务趋势:近年光伏和储能高景气,2022年公司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叠加如东EPC项目开始放量,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公司股价复盘:近两年公司股价变动驱动因素由光通信行业景气度驱动逐渐向海洋业务、新能源业务驱动转变。2020年之前,公司股价波动基本受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影响。随着公司海洋业务及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业务景气度大幅提升,公司股价开始受海洋业务、新能源业务影响。2021年底开始,公司光纤业务景气度回升,海风建设、新能源业务发展超预期,叠加公司高端通信业务风险释放,公司股价创新高。1.2.2、从国内走向国际作为光通信领域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经形成出口和全球产业布局双擎并驱,持续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国际发展格局。公司运营印度、巴西、印尼、摩洛哥、土耳其、德国6家境外工厂,设立54个海外代表处和10家境外营销中心,主营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及地区,销售覆盖150多家电力公司,为全球60余家通信运营商提供优质解决方案,全球前十大油气公司已有7家使用中天海缆。2012年,中天印度工厂成立;2013年,中天巴西工厂成立;2015年,巴西中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落成揭牌仪式;2018年,印尼工厂开业,摩洛哥工厂开工,成功收购土耳其高压电缆厂;2019年,中天德国工厂投入运营;2021年,公司在加拿大、越南、菲律宾、印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斩获超20个订单,总计约1.6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天海缆供货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20000千米。我们认为,随着全球通信、电力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司作为全球光缆电缆龙头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拓展市场空间,受益新能源时代红利。1.3、股权结构:管理团队深耕光通信市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深耕光通信行业三十年。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天科技集团,持股比例22.68%。自2006年5月开始,中天科技集团始终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0%以上,股权结构稳定。董事长薛济萍持有中天科技集团65%股份,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中天科技14.74%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丰富光通信行业从业经验。其曾任南通市黄海建材厂党委书记、厂长,如东县河口镇党委副书记;1992年,创办南通中南特种电缆厂,带领企业进军光通信领域;1996年,任江苏中天光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员工持股计划提升公司凝聚力。2021年,公司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1542人,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购入875.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9%,交易均价约为8.34元/股,总金额7305.47万元,锁定期12个月。我们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1.4、财务分析:海洋及新能源业务比重提升,业务结构持续改善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高端通信业务资产减值已全部计提。2021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1)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波动。2016年光纤光缆迎来上行周期,行业产能扩张、量价齐升,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受益明显。2019年光纤光缆降价,公司毛利承压,归母净利润受到一定影响。2021年,运营商集采价格提升,光纤光缆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预计2022年公司将受益。(2)海上风电装机规划。2021年,受海风抢装潮影响,公司海洋板块业务大幅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提升了公司营收及盈利能力。(3)高端通信业务风险影响2021年归母净利润。2021年,公司对高端通信业务相关资产100%计提减值准备,共计36.12亿元,减少2021年归母净利润29.73亿元。公司2019-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87.32/420.82/461.63亿元,同比增速为14.17%、8.65%、9.7%。公司2019-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9.69/22.75/1.72亿元,同比增速为-7.18%、15.51%、-92.43%。剔除减值因素后,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33%。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未来有望持续改善。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16.01%,净利率为0.61%,剔除高端通信业务影响后,公司净利率达到7%以上,同比显著提升。2022Q1-Q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8%,净利率为8.7%,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未来随着光纤光缆景气度回升、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有望带动公司毛利率稳中有升。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2021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1.5%/3.2%/0.9%,费用率控制良好。2022Q1-Q3管理费用率及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系股份支付及员工薪酬增加所致。公司营收拆分:(1)电力:业务持续稳定增长,毛利率稳定,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基本盘。2021年,公司电力传输业务实现营收111.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的24.2%,占比基本稳定。毛利率为13.8%,年度波动较小。(2)光通信:

2018-2021年,公司其他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叠加光通信行业景气度波动,光通信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呈下降趋势。2021年,公司光通信及网络业务实现营收74.7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16.2%;毛利率为22.47%,未来随着光纤景气度回升,毛利率有望改善。(3)海洋:2021年受益抢装潮,营收大幅增长至94.19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20.4%,占比大幅提升;毛利率为35.6%。(4)新能源:布局多年,进入放量期。2021年实现营收20.1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4.5%,占比逐渐提升。2022年公司发布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的公告,业务进入放量期。2021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为15.1%,随着规模效应、技术积累,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公司剥离毛利率较低的商品贸易业务,业务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2021年商品贸易业务实现营收101.42亿元,较2020年的160.21亿元大幅降低。2022年,公司完成对商品贸易资产的剥离,进一步聚焦主业,改善业务结构。从可比公司财务数据对比来看,中天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规模均领先业内主要公司。公司毛利率和研发费用率受到公司商品贸易业务影响,业务剥离后,毛利率有望大幅提升。2、“进攻”业务一海缆+海工:平价上网时代优质细分赛道,海缆龙头持续受益2.1、海上风电空间大,带动海工海缆高景气2021年是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关键年份。中国连续第四年在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方面领先世界,成为全球第一大海上风力发电国,2021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接近17GW,2016-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CAGR高达95%。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电行业报告,2021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93.6GW中,72.5GW来自陆上风电场,21.1GW来自海上风电场。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7GW,成为海上风电领导者。2021年全球新增海上风电装机中,80%来自中国,截至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份额高达48%。根据风电之音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机公开招标规模超预期,高达16.1GW,其中已出台地方补贴的山东与广东的海风总招标数占比为69%。能源转型+平价上网+资源丰富,我国海上风电市场日趋成熟,市场潜力巨大。能源转型背景下,海上风电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随着风电场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海上风电快速降本,迎来平价上网时代。我国海岸线长约18000千米,岛屿6000余个,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CREIA、GWEC、CWEA等联合发布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0》,我国将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海上风电建设。根据中天科技公告,截至2022年7月末,国内已公布沿海地区“十四五”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接近80GW。根据GWEC数据,预计2022-202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90GW,海上风电占风电装机量比重呈上升趋势。综上,海上风电市场受政策激励能源转型、成本快速下降等因素的推动,年新增装机量稳定增长,海风市场景气度高,带动了海缆细分市场的快速增长。2.2、海底电缆:平价上网时代优质细分赛道2.2.1、海缆技术门槛高、利润压缩压力小、市场增量大海缆位于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游,占海上风电总投资额的10%左右(国内)。海缆长期运行于复杂的水下环境,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和维护难度大等特点,被誉为光电传输领域“金字塔塔尖”的产业。海缆包括集电线路(列阵电缆)海底电缆和送出海底电缆两部分。海缆是海风产业链重要细分赛道,高门槛、高毛利,随着深远海、大型化、高压化趋势的推进,市场增量大。海缆行业特点主要包括:1.技术高门槛、资金投入大、码头资源要求高,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利润空间大由于海缆敷设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海底,运行中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作用外,还受到人类海洋活动的影响,海缆门槛高、技术难度大。如果出现故障,将产生巨大停工损失,且维护成本极高。因此,海缆招标更加关注公司技术实力而非价格。从采招网招标项目公告书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海缆招标设置了极高的准入门槛,行业先发优势明显,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2.海缆:平价上网时代利润压缩压力较小国家能源局规定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伴随着补贴力度减弱、海风平价压力加大,海上风电各个环节在材料、工艺方面均需进行突破,部分环节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而海缆由于大宗商品原材料占比高、技术要求严、供应商集中度高等原因,且占海上风电投资额比例较低,在平价上网时代利润压缩压力较小。3.深远海、大型化、高压化趋势下海缆市场增量大风机大型化、高压化大幅提高了传输电量,海缆需求量提升。同时,风电场离岸距离的增加使海底电缆需求增长高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由于深远海海上风电受限少、风能资源更丰富,发电潜力巨大,海上风电新项目往往规模更大、离海岸更远。欧洲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起步早,对我国海风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我国已投运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远小于欧洲,随着海上风电场离岸距离的增加,海底电缆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由于海上风电技术壁垒高、认证难度大,企业先发优势明显,竞争具有较强的差异化属性,马太效应显著,行业集中度高。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220kV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少。除技术外,较长的认证时间和资金壁垒使规模效应显著,集中度有望稳步提升。国内主要海缆公司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汉缆股份合计销售额占比超过90%。2.2.2、海缆市场空间测算全球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1)根据GWEC数据,预计2022-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9.06/13.44/14.07/25.36GW;

(2)根据发改委数据,预计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将从2021年的168亿/GW逐年下降至2028年的162亿/GW,我们假设每年下降1亿/GW。(3)根据NREL数据,2021年海外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的18%。由于国外较早对海缆技术进行研发,目前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且早期海外以远海和深海作为海缆业务应用场景,单体造价较高。因此预计未来全球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呈小幅下降趋势。我们假设,2025年全球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下降至14%。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海缆市场规模为257/357/348/582亿元,同比-60%/+39%/-2%/+67%。中国海缆新增市场规模:

(1)根据GWEC数据,预计2022-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为4.00/6.00/8.00/10.00GW;

(2)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数据,2021年海上风电造价达185亿/GW-235亿/GW,取平均值210亿/GW。随着设备供应及施工资源紧张问题缓解,我国海上风电造价逐渐向全球水平看齐,预计21-25年海上风电造价呈下降趋势,年下降幅度为10-20亿元/GW,综上,我们预计中国海上风电装机成本将从2021年的210亿/GW下降至2025年的165亿/GW;

(3)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数据,2021年中国海缆费用占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的10%。海缆价值量随着高压化,深海、远海化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海缆费用占建设成本比重将上涨至14%。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中国海缆市场规模为86/133/182/231亿元,同比-76%/+55%/+37%/+27%。2.3、海洋工程:投资比重大,卖方市场格局优海缆船是电缆敷设施工作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装备,而海缆船的电缆装载能力和铺缆能力往往是海缆船的核心能力。海缆敷设应尽可能多地铺设完整连续电缆,减少海缆接头数量、提高铺缆效率、降低海缆故障风险,以大幅降低海缆工程成本。根据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对于同时敷设2条捆绑式外径200mm、重90kg/m的海底电缆而言,装载50km海底电缆需要海缆敷设船至少有9000t装载能力,海缆船的电缆装载能力是决定能否承担长距离海缆工程的关键指标,铺缆装备的能力和效率也成为制约海缆船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海底电缆敷设质量的好坏对整个供电系统的寿命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海上风电行业迅猛发展,逐渐向大型化、深远海发展,一些质量优、长度长的海缆被运用到输电工程中,海缆敷设难度加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新一代海洋工程主力船舶往往在规格和能力上均超越老一代。对目前世界在役和在建的住宿工程船、起重/铺管船和水下作业船等海洋工程主力工程船舶的规格和能力进行分析发现,世界主力工程船舶具有明显的大型化发展趋势。海工在风电成本构成中占比30%左右,具备整包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根据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上风电分会公开资料测算,海上风电项目成本构成中,海上风电施工工程占比在30%左右。随着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的逐年增加,势必会带动海底电缆及海上风电施工需求量的增长。当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海底电缆招标正向“制造+敷设”整包模式转变,具备整包能力的海底电缆企业在中标项目过程中将更具竞争力。我国海缆敷设施工船只数量较少,依旧处于卖方市场,国内海缆龙头纷纷布局海工领域。我国在海底电缆工程建设方面起步较晚,自主建造的海缆船比较少,相比于国外先进电缆船,吨位、铺缆装备及能力均有较大差距。根据东方电缆公告,截至2021年底,海底电缆敷设专用设备——电缆敷设船在我国有56艘,其中具有220kV海缆敷设能力的敷设船共25艘。2.4、公司看点:设备施工双擎推动,海缆龙头乘风远航公司1999年开始布局海洋业务,已成为“海缆+海工”集成服务商。公司1999年进入海洋装备领域,持续深耕海底光缆、海底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缆及海缆施工船机等海洋装备,现已具备海缆——海底观测和勘探——海缆敷设——风机施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信息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海洋业务高增速,2016-2021年营收CAGR高达67.1%。2021年公司海洋业务实现营收94.19亿元,同比增长101.8%。海洋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逐年提升,从2016年的3.4%提升至2021年的20.4%。2021年海洋系列毛利率为35.6%,显著高于公司整体毛利率(16.0%)。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司海洋系列业务在执行订单约70亿元。2021年,中天海缆服务的海上风电项目达21个,合计6.29GW,占国内装机量比重为37%;中天海洋工程服务6个海上风电项目,435台风机,合计1.75GW,占国内装机量比重为10%。2.4.1、海缆领域:技术优势+基地布局优势+全球拓展,国内市占率第一技术优势:深耕二十余年,专注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由于海上风电技术壁垒高、认证难度大,企业先发优势明显。公司1999年进入海缆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具有技术优势。海缆运行的水下环境复杂,强腐蚀、大水压的应用环境使得海缆对耐腐蚀、抗拉耐压、阻水防水等性能要求更高,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海缆生产能力,具备220kV以上海缆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少。中天科技推动海缆行业从单芯到三芯、从低压到特高压、从静态到动态,创造了35项国内、行业第一,16项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项世界第一(交流500千伏海缆、直流400千伏海缆)。中天海缆是国内最早从事海缆相关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以大水深、多芯数、大长度、超高压、软接头以及特种海缆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资质体系完善,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公司已建立起完善的资质体系,通过了PCCC、CRCC等产品认证,并率先取得了海底光缆UJ和UQJ国际认证。成功进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大唐集团、国电投、中国华电、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苏交控等国内大型企业或其下属子公司的供应商体系。除此之外,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动态海缆、拖曳缆、脐带缆、集束海缆等特种海缆制造关键技术的企业之一,整体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具备与国际领先企业竞争的能力。基地布局优势:国内多区域布局制造基地,辐射地域广在江苏南通海缆制造基地基础上,公司增加产业布局,分别在广东汕尾、江苏盐城大丰新建海缆生产基地。公司在广东汕尾建立南海海缆制造基地,利用陆丰地域优势,辐射粤、闽、桂及东南亚地区市场;在盐城大丰筹建江苏大丰海缆制造基地,发挥盐城地域优势,以大丰港为核心,辐射苏北至渤海湾。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巩固广东、江苏两省的海上风电市场。公司海缆第四个生产基地落地山东。中天科技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成立海缆基地,计划投资15亿元。该项目计划形成年产中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1000KM,超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缆500KM产能。全球拓展: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供货总里程超过两万千米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1年海外业务进展良好。2021年,公司在加拿大、越南、菲律宾、印尼、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斩获超20个订单,总计约1.6亿美元。其中,菲律宾国家电力公司230kV海底电缆总包项目为公司在菲律宾第一个230kV高压总包项目;卡塔尔油气中压海底光电复合缆项目,总长度超过230km,是迄今为止公司签约的海外油气行业最大海缆的供货类项目,进一步巩固公司国际油气行业主流海缆供应商地位。截至2021年底,中天海缆供货业绩覆盖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总里程超20000千米。公司在海外市场推行本土化战略。公司通过建立当地公司,招聘当地技术人员,形成服务团队,进而提供打包运维服务,与客户形成强绑定,在国际海上风电、电力电网及海上油气等市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2.4.2、海工领域:业内领先施工船+丰富施工经验施工船优势:公司拥有业内领先施工船,与风电龙头携手打造下一代船只海缆龙头布局海工领域,填补紧缺的海工市场。中天科技集团旗下5家子公司,中天海缆、中天海洋系统、中天海洋工程、上海源威、中天工程参与项目建设。公司自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以来,公司不断拓展海工承包能力,截至2022年8月,已通过子公司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持有4艘施工船,通过子公司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持有3艘施工船。与风电领域龙头合作,打造下一代海工船只。为打造适应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基础施工船,公司与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合作,快速提升打桩、吊装、运维的综合能力。(1)中天+金风科技:2021年12月,中天科技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广东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7亿,中天海洋工程占51%。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新一代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该安装船设计吊重能力1600吨,具备70m作业水深条件下自运自吊多套12MW-20MW海上风电机组的能力,计划于2023年下水服役。(2)中天+海力风电:2022年2月,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与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中天占注册资本的51%。合资公司拟打造适应未来风场深远海化、机组大型化的下一代基础大型施工船,具有强大的起吊能力和抗风浪能力,可在深水区域和恶劣气象条件下施工作业。施工经验优势:公司具有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中天科技施工建设主要由旗下子公司上海源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及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公司自2019年初完成了“两型三船”建设以来,在海工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具有丰富的海洋工程经验。“两型三船”投运当年即中标了3个总包项目及若干个分包项目。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海外海上风电市场,2021年执行德国Tennet两个总承包项目。3、“进攻”业务二光伏+储能:新能源高景气,公司光伏及储能业务进入放量期2020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2亿千瓦。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累计新能源装机容量5.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4%,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累计新增3.6亿千瓦,年均增长超过7000万千瓦,是“十二五”的2.5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取得显著成就。在此基础上,加快构建能源电力绿色供给体系,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电力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通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能源电力有望尽早实现“碳中和”。3.1、光伏:成本优势带动装机量提升,EPC市场受益3.1.1、受益能源结构转型,光伏装机量显著提升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创新高,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5GW,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历年以来年投产最多。截至2021年底,全国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达306.56GW,连续7年稳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约29GW,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历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发电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趋势明显。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优势明显。我国是碳排放量第一的国家,“碳中和”任务严峻。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电力系统碳减排是能源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电力碳排放量占能源系统碳排放量的40%左右。各类新能源发电方式中,光伏发电能源丰富、降本空间大、运维成本低、清洁无污染,优势明显。(1)资源具有无限性和可持续性: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真正可再生的清洁能源。(2)效率优势:光伏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简单,是直接从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没有中间过程和机械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3)易于运维:光伏发电无机械传动部件,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基本上可实现无人值守,维护成本低。(4)清洁无污染:光伏发电不使用燃料,不排放温室气体和其他废气,不污染空气且不产生噪声,是真正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政策推动行业变革:“国补”退“地补”进,良好政策环境为光伏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壤。我国光伏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产业调整期、回暖期、整改期,从2020年开始逐步开启了光伏平价元年,光伏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22年,光伏国补全面取消,伴随着“户用光伏0.03元/千瓦时X20年”的度电补贴支持消失,地方政府正逐渐成为户用光伏市场的政策推动者,用地方财政补贴填补国补退出留下的空缺。“十四五”期间各省光伏装机规划规模接近400GW。2021年以来,各省陆续发布了本省“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电力的发展规模。根据各省装机规划,“十四五”

期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接近400GW。优势显著+政策扶持,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光伏发电量占比逐年提升。根据CPIA预测,2022-2030年,全球和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均会高速增长,累计装机量的提升带动光伏发电量的大幅提升。根据IRENA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比重将达到19%;到2050年,光伏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比重将达到29%,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4036GW。在政策扶持和光伏发电本身优势叠加下,光伏发电量不断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带动了光伏产业链公司业绩和市值的快速增长。3.1.2、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光伏成本优势明显光伏发电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2021年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和发电成本均具有明显优势,光伏发电优势扩大,光伏应用有望进一步普及。未来随着技术提升、上游扩产,光伏成本仍然存在下降空间。光伏成本优势初显。从2010年至今,中国光伏行业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生产经验的提升使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1)装机成本:2021年光伏项目的全球加权平均总装机成本为857美元/千瓦,较2010年下降82%,较2020年下降6%,2021年装机成本已经显著低于风电;

(2)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2010-2021年,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全球加权平均LCOE下降了88%,从0.417美元/千瓦时降至0.048美元/千瓦时。2021年,同比下降13%,低于化石燃料和海上风电发电成本。光伏安装成本、发电成本优势开始显现。随着新兴电池片技术的兴起,光伏发电成本仍存在下降空间,发电成本的下降使光伏更具竞争力。光伏发电成本主要取决于太阳能资源条件、系统初始投资、运维及财务成本,电价需求还需要考虑税收、金融和并网等政策。从当前看,光伏组件价格是决定光伏发电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光伏发电降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转化效率提升:效率提升能够使单位面积的太阳电池片功率提高,使得相同面积下光伏组件的峰值功率提升,在组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单位功率的光伏组件成本价格下降。随着多晶向单晶转变、大硅片扩产、PERC和异质结等新兴电池片技术兴起,光伏电池效率有望不断提升。(2)硅料价格下降:硅料价格是影响光伏组件价格的核心因素之一,随着硅料产能扩张,供给紧张情况缓解,硅料价格有望下降。(3)硅利用率提升:硅利用率的改善依赖于切割损失的降低、硅片厚度的降低,以及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随着切割技术的提升以及高效结构电池产业化,硅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我国硅料共扩产188万吨,组件扩产容量达164.4GW,总投资超过388亿。随着上游硅料扩产,供需不平衡情况逐渐改善。根据世纪新能源网预测,2022年下半年硅料供应量将得到大幅提升,而未来随着硅料新产能的放开,硅料市场或将迎来新局面,硅料价格有望下降。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KWh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降到0.25元/KWh以下。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带动光伏应用进一步普及。3.2、储能:新能源配储大势所趋,储能市场星辰大海3.2.1、多省发布新能源配储要求,未来五年储能打开千亿市场储能的核心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本质上是让能量更加可控。储能技术按能量的转化机制不同,可分为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超导储能)和光热储能(熔盐储能)四类。新能源的兴起使储能成为刚需。火电、核电、生物质发电天然就有相应的介质进行能量的存储,并且介质适宜进行贮存和运输,即本身就配置了储能功能。而对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热发电、光伏发电而言,发电借助的来源是瞬时的、不可贮存和转运的。相应地,如果我们想让这些能源更加可控,必须人为的添加储能装置。可以理解为,储能装置的添加,会使得水力、风力、光伏、光热成为更理想的发电形式。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电化学储能有容量大、响应快等特点。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迎来广阔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规模5.73GW,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GW,同比增长74.5%。政策驱动下,我国储能市场日趋完善,政策普遍要求新增风光项目配套装机容量5%-20%的储能设施,政策合力助推,大型储能驶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此后,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印发多条储能相关新能源政策,明确储能市场配置比例,确定“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我国多地明确新能源搭配储能使用的要求。2021年以来,宁夏、辽宁、安徽、福建、内蒙古等地陆续在新能源上网等相关文件中提出了对储能技术、配套等具体要求,业内统计,这一范围涵盖23省份。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根据CNESA预测,保守场景下,2026年新型储能总装机将达到48.5GW,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3.3%;理想场景下,2026年总装机将达到79.5GW,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2%。3.2.2、大型储能在电化学储能占主导地位大储在国内电化学储能装机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储能判断标准(满足两个及以上):1)规模100MWh以上,2)拓扑结构用集中式高电压等级的逆变器,3)储能项目建成后接入电压等级至少110千伏。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新能源+储能、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分布式及微网、用户侧削峰填谷各类场景功率装机规模占比依次为30.9%、32.1%、26.6%、4.2%、6.2%。大型储能(新能源+储能、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占比合计接近90%,占据主导地位。储能系统集成设计电化学、电力电子、IT、电网调度等多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不同应用场景下,电芯选型、系统控制策略都不尽相同,进入门槛较高。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公司包括以下几类:(1)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光伏逆变器处于储能系统的中枢位置,能够承上启下,由逆变器厂家做集成具有一定优势;(2)电池企业:储能电池是整个系统中成本最高的结构,电池的好坏决定了储能系统的成败。电池厂商能够通过电化学优势介入储能集成;(3)电力企业:电力企业长期与电网进行合作,了解电网运行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储能价值,最大化经济效益,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电网和发电企业的核心诉求,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储能控制和调度方案;(4)集成企业:以第三方集成商角度接入储能集成。3.3、公司看点:光伏以资源推动上下游集成,储能争当国内大储先行者公司紧抓“双碳”目标带来的能源领域的新机遇,定位光、储、箔细分领域,实现“光伏产业规模化,储能产业集成化”的发展目标。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2021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20.88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为4.5%,同比上升1.5pct。2022年公司中标多项大型储能项目,叠加如东EPC项目开始放量,新能源业务进入高速成长期。2021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为15.13%,随着新能源业务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