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火规范
建筑间距
(红线退让)
防火规范
建筑间距
(红线退让)
1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一、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一、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4建筑规范摘要5二、防火间距
二、防火间距
6建筑规范摘要7三、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三、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8第5.3.1条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二、二、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表5.3.1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三、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第5.3.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9
第5.3.2条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第5.3.3条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第5.3.6条
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面积不超过50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1个。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0第5.3.8条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
第5.3.8条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11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
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二、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
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00m;如
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
2.00m。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
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
超过15m处。
三、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
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5.3.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
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
离。
第5.3.13条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12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13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三章
建筑容量
15第七条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性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表一规定的内容确定。
第八条
在满足自身的规划要求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等公共使用空间,又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空域等有关规定的,可在原详细规划或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并按表二的规定换算。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第七条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16建筑规范摘要17第十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应当符合表三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绿18第十一条
居住区内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绿地、组团中心绿地等,其最小规模应符合表四的规定。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应不小于0.5平方米/小区级(含组团级公共绿地)应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级(含小区、组团级公共绿地)应不小于1.5平方米/人。上述指标在旧城改造地段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公共绿地内绿地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总绿地面积的70%。
第十一条
居住区内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19第十二条
城区范围内三江六岸沿岸每侧应保证宽度不小于30米的绿化带。沿市区内河两岸改建、新建低层、多层建筑或中高层住宅时必须保证每侧宽度不小于8米的绿化带,当内河宽度为二十米以上时,绿化带宽度每侧不小于15米。建筑物为高层时,沿河绿化带最小宽度应相应增加。当河流宽度小于20米时,则沿河绿化带宽度每侧应不小于12米;当河流宽度大于或等于20米时,则沿河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18米。
改建、新建时,河岸宜保持自然曲线。第十二条
城区范围内三江六岸沿岸每侧应保证宽度不小于3020第五章
建筑间距
第五章
建筑间距
21(一)根据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和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一般规定为:
1、平行布置的条式(长度超过30米)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L),朝向为南北向的,其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在新区不小于1.25倍;在旧城改造地段确有困难时,其相应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0倍。
当建筑方位偏东或偏西时,则应采用表五规定的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2、居住建筑一般不宜采用东西向(方位角大于450的建筑)布置,确实无法避免时,其间距为东侧建筑高度的0.9倍。
3、多层点式建筑长度超过30米的,其正向间距按条式建筑控制。当长度小于、等于30米时,其正向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在新区不小于1.1倍。
(一)根据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和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22建筑规范摘要23(二)多层居住建筑底层为商店或其他非居住建筑的,其间距计算应包括底层高度,但在旧城改造地段内可调整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在新区不小于1.0倍;当两侧或一侧有裙房时,裙房与裙房或裙房与多蹭住宅之间的净距离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在新区不小于1.0倍。并同时保证北侧建筑住宅部分的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扣除北侧建筑裙房等高度后)的1.1倍,新区不小于1.25倍。同一裙房之上的居住建筑,其间距计算可扣除裙房高度。
(三)砖混结构住宅底层均布置有层高2.4米以下或框架结构住宅底层均不知有层高2.5米以下的车库等附属设施的,以及北侧住宅底层布置有车库等附属设施的,其间距计算可扣除车库的高度,反之则不能扣除。
(二)多层居住建筑底层为商店或其他非居住建筑的,其间距计算应24(四)高层建筑(含中高层住宅,下同)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规定确定:
1、居住建筑的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大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的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2、面宽小于和等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五)在符合本条(一)至(四)项间距规定的前提下,低层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米;多、低层建筑与北侧高层建筑、中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四)高层建筑(含中高层住宅,下同)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下25(六)当低层居住建筑南侧建筑为一、二层时,其最小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当南侧建筑为三层时,其最小间距不消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5倍;新建一类低层住宅,其间距为南侧低层建筑高度的2倍以上。
(七)多层建筑的山墙端距,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较高一幢建筑为六层时,端距应不小于6米;六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6.5米。当较高一幢建筑为七层时,端距应小于7米;七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7.5米。低层与低层的山墙端距应不小于5米;低层与多层的山墙端距按多层层数予以控制。遇小区道路通过的,其端距按批准的小区规划道路宽度执行。当与消防等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二者的较大值控制。
(六)当低层居住建筑南侧建筑为一、二层时,其最小间距不小于南26
第十七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线布置的各类建筑,应与边界线保持适当的间距,并同时符合消防间距的要求:
(一)当界外是空地,建设项目性质未明确时,南北向布置的低层或多层建筑与基地边界的南北向的间距按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6倍控制,与基地边界的东西向的端距多层不小于5米、低层不小于4米东西向布置低层或多层建筑与基地东西向的间距为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45倍,与基地南北向的端距多层不小于5米、低层不小于4米。面宽小于和等于30米的高层建筑或中高层住宅与基地边界线的正向间距按不小于建筑物高度的0.3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2米。侧向端距按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15-0.2倍控制。
第十七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线布置的各类建筑,应与边界线保27第二十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其后退距离应视规划道路红线的宽度、道路的性质和视距三角形的要求确定。视距三角形的后退,宽路与窄路相交的交叉口按窄路控制(窄路的宽度为24米及24米以下),宽路与宽路相交的交叉口按较宽路控制,具体按表七执行(特殊情况除外)。
第二十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后退28
第七章建筑高度
第七章建筑高度29第二十九条
建筑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无电梯的住宅除底层架空层及车库外,总层数应不超过六层;
(四)幼儿园、托儿所不宜超过三层。
第二十九条
建筑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30
第八章
居住区规划
第八章
居住区规划31第三十八条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小区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量控制,其出入口间距应不少于150米。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不小于4米*4.5米的消防通道;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应大于120米,并应设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当为高层住宅时需满足大型消防车回车要求。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应在16--------24米
小区道路:路面宽应在6.0--------12米
组团道路:路面宽应在3.5--------6.0米
宅间道路:不宜小于3.0米
第三十九条
住宅区内应按表十五的规定配置机动车车位,其中室外停车外应占总停车位的20%左右。第三十八条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32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33
一、盛世郦都
一、盛世郦都34建筑规范摘要35
二、春江花城
二、春江花城36防火规范
建筑间距
(红线退让)
防火规范
建筑间距
(红线退让)
37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9一、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一、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
40建筑规范摘要41二、防火间距
二、防火间距
42建筑规范摘要43三、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三、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44第5.3.1条
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二、二、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表5.3.1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三、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第5.3.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45
第5.3.2条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第5.3.3条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第5.3.6条
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但面积不超过50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1个。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6第5.3.8条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5.3.8的要求。
第5.3.8条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47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
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二、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
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5.3.8减少5.00m;如
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
2.00m。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
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
超过15m处。
三、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
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5.3.8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
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
离。
第5.3.13条
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
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
48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49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0第三章
建筑容量
第三章
建筑容量
51第七条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性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表一规定的内容确定。
第八条
在满足自身的规划要求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等公共使用空间,又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空域等有关规定的,可在原详细规划或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并按表二的规定换算。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第七条
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52建筑规范摘要53第十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应当符合表三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
各类建筑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例(绿54第十一条
居住区内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绿地、组团中心绿地等,其最小规模应符合表四的规定。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应不小于0.5平方米/小区级(含组团级公共绿地)应不小于1平方米/人;居住区级(含小区、组团级公共绿地)应不小于1.5平方米/人。上述指标在旧城改造地段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公共绿地内绿地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总绿地面积的70%。
第十一条
居住区内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55第十二条
城区范围内三江六岸沿岸每侧应保证宽度不小于30米的绿化带。沿市区内河两岸改建、新建低层、多层建筑或中高层住宅时必须保证每侧宽度不小于8米的绿化带,当内河宽度为二十米以上时,绿化带宽度每侧不小于15米。建筑物为高层时,沿河绿化带最小宽度应相应增加。当河流宽度小于20米时,则沿河绿化带宽度每侧应不小于12米;当河流宽度大于或等于20米时,则沿河绿化带宽度应不小于18米。
改建、新建时,河岸宜保持自然曲线。第十二条
城区范围内三江六岸沿岸每侧应保证宽度不小于3056第五章
建筑间距
第五章
建筑间距
57(一)根据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和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一般规定为:
1、平行布置的条式(长度超过30米)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L),朝向为南北向的,其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在新区不小于1.25倍;在旧城改造地段确有困难时,其相应间距最小不得小于1.0倍。
当建筑方位偏东或偏西时,则应采用表五规定的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2、居住建筑一般不宜采用东西向(方位角大于450的建筑)布置,确实无法避免时,其间距为东侧建筑高度的0.9倍。
3、多层点式建筑长度超过30米的,其正向间距按条式建筑控制。当长度小于、等于30米时,其正向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0倍;在新区不小于1.1倍。
(一)根据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和本市用地的实际情况,多层居住58建筑规范摘要59(二)多层居住建筑底层为商店或其他非居住建筑的,其间距计算应包括底层高度,但在旧城改造地段内可调整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9倍,在新区不小于1.0倍;当两侧或一侧有裙房时,裙房与裙房或裙房与多蹭住宅之间的净距离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在新区不小于1.0倍。并同时保证北侧建筑住宅部分的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扣除北侧建筑裙房等高度后)的1.1倍,新区不小于1.25倍。同一裙房之上的居住建筑,其间距计算可扣除裙房高度。
(三)砖混结构住宅底层均布置有层高2.4米以下或框架结构住宅底层均不知有层高2.5米以下的车库等附属设施的,以及北侧住宅底层布置有车库等附属设施的,其间距计算可扣除车库的高度,反之则不能扣除。
(二)多层居住建筑底层为商店或其他非居住建筑的,其间距计算应60(四)高层建筑(含中高层住宅,下同)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下列规定确定:
1、居住建筑的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大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的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2、面宽小于和等于30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并且其最小间距应大于24米。
(五)在符合本条(一)至(四)项间距规定的前提下,低层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8米;多、低层建筑与北侧高层建筑、中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四)高层建筑(含中高层住宅,下同)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按下61(六)当低层居住建筑南侧建筑为一、二层时,其最小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当南侧建筑为三层时,其最小间距不消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5倍;新建一类低层住宅,其间距为南侧低层建筑高度的2倍以上。
(七)多层建筑的山墙端距,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较高一幢建筑为六层时,端距应不小于6米;六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6.5米。当较高一幢建筑为七层时,端距应小于7米;七层带车库时,端距应不小于7.5米。低层与低层的山墙端距应不小于5米;低层与多层的山墙端距按多层层数予以控制。遇小区道路通过的,其端距按批准的小区规划道路宽度执行。当与消防等有关规定有矛盾时,以二者的较大值控制。
(六)当低层居住建筑南侧建筑为一、二层时,其最小间距不小于南62
第十七条
沿建筑基地边界线布置的各类建筑,应与边界线保持适当的间距,并同时符合消防间距的要求:
(一)当界外是空地,建设项目性质未明确时,南北向布置的低层或多层建筑与基地边界的南北向的间距按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6倍控制,与基地边界的东西向的端距多层不小于5米、低层不小于4米东西向布置低层或多层建筑与基地东西向的间距为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45倍,与基地南北向的端距多层不小于5米、低层不小于4米。面宽小于和等于30米的高层建筑或中高层住宅与基地边界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膜分离制氮设备投资申请报告
- 2023年高品质研磨碳酸钙浆料投资申请报告
- 2024年混凝土搅拌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七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课件
- 大病救治自查报告
- 生物安全自查报告
- 2024年商铺转租协议范本
- 单位资金周转借款协议范本2024
- 2024年度综合经济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个人借款协议范本协议
- 工程设计变更申报表(范本)
- 发动机维修质保书范本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 2023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辅导教材
- 篆刻体验活动问印社宣传PPt解析课件
- 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训练师技术应用题库学生组(附答案)
- 中国历史的教训-习骅
- 水泥企业物料盘点及平衡管理制度
- 企业生产制造部门预算编制模板
- 建筑工程履带吊上楼板应用技术汇报
- 野生动物管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