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_第1页
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_第2页
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_第3页
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_第4页
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2浣溪沙浣溪沙诗歌赏析05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词意速通03

CONTENTS教学目录主旨点睛04诗歌赏析05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词意速通03CONTE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其词风格含蓄蕴藉,婉约清丽,端庄秀雅。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分别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等。走近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人。北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晏殊一生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创作背景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译文:听着一曲新填好的词品尝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天边西下的夕阳啊,几时才能回来再照天际?刚填好的词一首词意速通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译文:听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见过。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好像曾经见过,形容以前见过的事物又出现不得已,没有办法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花儿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主旨点睛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一曲新词酒一杯”,给人以把酒欢唱的轻松愉悦之感。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诗歌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上片写今昔之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几时回”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象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片巧借眼前前两句透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总结】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前两句透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消采桑子采桑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清丽婉转,承袭南唐余风。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散文近似,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创作背景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桨轻便的小船弯曲延伸的样子唱歌时有笙管伴奏词意速通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文:西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水面微细的波纹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无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折射了词人辞官退隐后从容闲适的惬意情怀。主旨点睛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上片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词作之眼。“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诗歌赏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上片写堤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了出来,“隐隐”和“处处”写出了轻舟的流动感。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水面波平浪静的特点。“不觉船移”从人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水流的缓和。后两句写船动惊禽,禽鸟飞起。写景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描绘了春水流转、芳草笙歌、水滑如镜、沙鸟惊飞无幅图,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25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品味写作特点。(难点)学习目标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学习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当透过木桶缝隙看过之后不禁捧腹大笑,原来桶内精心设计一款广告语:“我店啤酒与众不同,请品尝!”,随之一股清醇酒香扑鼻而来。虽然顾客对此有被捉弄的滑稽感,但终经不住诱惑而走进店堂。这种新、奇、特的促销策略,创意十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诱导消费。新知导入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意外的惊喜,带来崭新的面貌,带来丰收的硕果。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说:“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新知导入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意外的惊喜,带来崭新的面貌,带来丰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作者简介助学资料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创作背景助学资料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1)议论文的三要素指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类型。(3)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知识链接助学资料(1)议论文的三要素指什么?知识链接助学资料(4)议论文有哪几类?立论文和驳论文。(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论点、论据、论证),间接批驳。知识链接助学资料(4)议论文有哪几类?知识链接助学资料樵(qiáo)夫豢(huàn)养陡(dǒu)然烟囱(cōng)中(zhòng)伤走投(tóu)无路玄奘(zàng)懦(nuò)夫塑(sù)像遁(dùn)词鲁钝(dùn)哑(yǎ)口无言学习字词预习思考樵(qiáo)夫豢(huàn)养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理解词义预习思考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理解词义预习思考速读课文思考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思考2:本文属于哪一种议论文?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思考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思考问题预习思考速读课文思考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思考2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带来的启示。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第二部分(5-15):第三部分(16):提出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批评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进一步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尤其不能因循守旧,要让创造永驻。借用罗丹之语,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第一部分(1-4):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二部分(5-15):第三部分(16):提出教育者要创造出真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文章旁征博引,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还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本文属于哪一种议论文?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驳论文。五种借口: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自主探究初读课文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自主探究初读课文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品味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品味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列举罗丹造石像的事例,论证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自己的崇拜者”,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分析讨论精读课文“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这句使用“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懂。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品味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用八大山人白纸上的挥毫,创造出名贵的杰作,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在平凡的石头上创造出不朽的雕塑的事例,具体有力地批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品味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举例作者是如何反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用众多的事实,从多角度进行反驳。作者把单调分为三种情形,三种情形中均有伟大的创造性成果:一是坐牢,但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二是沙漠,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三是开肉包铺子,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具体有力地批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反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用众多作者是如何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作者用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在幼年就有创造成果的例子进行反驳,具体有力地批驳了“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作者用莫扎作者是如何反驳“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作者先用不识字的慧能是禅宗南宗创始人,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的事例来加以反驳,然后通过引用慧能的话,具体有力地批驳了“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反驳“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道理论作者是如何反驳“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举例论证,作者用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写出了安魂曲的事实,然后通过分析说理,具体有力地批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分析讨论精读课文作者是如何反驳“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歌德的话,作为道理论证,强调了勇气的重要性,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分析讨论精读课文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了引用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50浣溪沙浣溪沙诗歌赏析05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词意速通03

CONTENTS教学目录主旨点睛04诗歌赏析05走近作者01创作背景02词意速通03CONTE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其词风格含蓄蕴藉,婉约清丽,端庄秀雅。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分别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等。走近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浙江)人。北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晏殊一生显达,生活富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创作背景本词选自《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译文:听着一曲新填好的词品尝一杯美酒,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天边西下的夕阳啊,几时才能回来再照天际?刚填好的词一首词意速通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译文:听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好像曾经见过。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去。好像曾经见过,形容以前见过的事物又出现不得已,没有办法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花儿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主旨点睛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重在思昔;下片巧写眼前景物,重在伤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一曲新词酒一杯”,给人以把酒欢唱的轻松愉悦之感。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诗歌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上片写今昔之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几时回”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问:“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紧承“夕阳西下几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象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下片巧借眼前前两句透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总结】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前两句透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无法阻止,但消采桑子采桑子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清丽婉转,承袭南唐余风。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散文近似,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创作背景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桨轻便的小船弯曲延伸的样子唱歌时有笙管伴奏词意速通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文:西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水面微细的波纹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文:无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折射了词人辞官退隐后从容闲适的惬意情怀。主旨点睛词人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上片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词作之眼。“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诗歌赏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上片写堤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了出来,“隐隐”和“处处”写出了轻舟的流动感。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泛舟西湖的欢乐情调表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水面波平浪静的特点。“不觉船移”从人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水流的缓和。后两句写船动惊禽,禽鸟飞起。写景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下片写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安静。“琉璃滑”形象地写出了无风的【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描绘了春水流转、芳草笙歌、水滑如镜、沙鸟惊飞无幅图,并将词人的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总结】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写出了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2022年统编版语文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3精美立体课件73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品味写作特点。(难点)学习目标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重点)学习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口放置了一只巨型木制啤酒桶,桶上写着醒目的几个大字:“不许偷看”,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凡路过行人无不止步“犯禁”。当透过木桶缝隙看过之后不禁捧腹大笑,原来桶内精心设计一款广告语:“我店啤酒与众不同,请品尝!”,随之一股清醇酒香扑鼻而来。虽然顾客对此有被捉弄的滑稽感,但终经不住诱惑而走进店堂。这种新、奇、特的促销策略,创意十足,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可以有效诱导消费。新知导入泰国曼谷有一家新秀酒吧,为扩大酒店的知名度,营销策划人员在门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意外的惊喜,带来崭新的面貌,带来丰收的硕果。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波诺说:“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新知导入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意外的惊喜,带来崭新的面貌,带来丰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作者简介助学资料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创作背景助学资料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1)议论文的三要素指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论据有哪几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类型。(3)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知识链接助学资料(1)议论文的三要素指什么?知识链接助学资料(4)议论文有哪几类?立论文和驳论文。(5)驳论文中有几种批驳的方法?直接批驳(论点、论据、论证),间接批驳。知识链接助学资料(4)议论文有哪几类?知识链接助学资料樵(qiáo)夫豢(huàn)养陡(dǒu)然烟囱(cōng)中(zhòng)伤走投(tóu)无路玄奘(zàng)懦(nuò)夫塑(sù)像遁(dùn)词鲁钝(dùn)哑(yǎ)口无言学习字词预习思考樵(qiáo)夫豢(huàn)养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投,投奔。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理解词义预习思考中伤: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理解词义预习思考速读课文思考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思考2:本文属于哪一种议论文?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思考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思考问题预习思考速读课文思考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思考2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带来的启示。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第二部分(5-15):第三部分(16):提出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批评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进一步指出创造要从点滴做起,尤其不能因循守旧,要让创造永驻。借用罗丹之语,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第一部分(1-4):划分层次初读课文第二部分(5-15):第三部分(16):提出教育者要创造出真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

文章旁征博引,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还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本文属于哪一种议论文?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驳论文。五种借口: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自主探究初读课文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看完整篇文章后的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自主探究初读课文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是怎么得出的?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品味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