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2课件_第1页
(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2课件_第2页
(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2课件_第3页
(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2课件_第4页
(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行【唐】杜牧山行【唐】杜牧1橘傲犹犹如骄傲橘树我会认júyóuào橘傲犹犹如骄傲橘树我会认júyóuào2赠送霜斜径寒橙君残寒冷半径斜阳风霜赠送菊花残忍君子橙子送别菊我会写tiǎoxiéjìngzènghángàiliúcánchéngshuāng刘姓刘盖盖楼挑挑灯jújūnsòngxiézènghángàiliúshuāng赠送霜斜径寒橙君残寒冷半径斜阳风霜赠送菊花残忍君子橙子送别菊3挑zhēngjǐnjìn正正月tiǎo尽尽力尽早tiāo挑选[行]辨读:xíng(步行)

háng(银行)运用:我和妈妈一起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取了点儿钱。

多音字挑逗zhèng正好挑zhēngjǐnjìn正正月tiǎo尽尽力尽早tiāo挑选4近义词反义词寒——擎——尽——赠——书——明——冷举完寒——有——远——晚——爱——深——给写亮热无近早词语对对碰恨浅近义词反义词寒——冷举完寒——给写亮热无近早词语对对碰恨浅5远上:指石头小路伸向又远又高的地方去。带有寒意的山。指秋天的山。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词语解释白云生处:白云生出的地方。指很高处。生:产生,生出。寒山:石径斜:坐:因为;为了。霜叶: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远上:指石头小路伸向又远又高的地方去。带有寒意的山。指秋天的6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知识链接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远上寒山石径斜,山行初读课文课文朗读8理解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登上秋天的深山,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缭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有人家居住。理解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登上秋天的深山,9

前两句描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诗描写了秋高山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前两句描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诗描写了秋高山远的景象,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11后两句描写了秋山近景。自古以来,秋天在诗人的眼中往往是悲凉的,而诗人通过后两句,向我们展示了枫叶如火,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秋景胜似春.光的美感。虽是深秋,但并不萧条冷落,反而让人精神鼓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描写了秋山近景。自古以来,秋天在诗人的眼中往往12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景虽萧瑟,但硕果累累。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两句写了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第三首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看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山行石径寒山霜叶二月花板书设计深秋生机盎然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山行石径寒山霜叶二月花板书设计深13

《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景色的喜爱。中心思想《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141.抄写生词并组词;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作业1.抄写生词并组词;作业15赠刘景文【宋】苏轼赠刘景文【宋】苏轼16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17尽:完;消失。诗中指荷、菊凋谢、枯败。向上托着;举着。车盖,本课指荷叶。词语解释残:指凋谢。擎:盖:犹:还;仍。傲:高傲;不低头屈服。应;应当。须:尽:完;消失。诗中指荷、菊凋谢、枯败。向上托着;举着。车盖,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赠刘景文初读课文课文朗读19理解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也已经没有了遮风挡雨的荷叶。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理解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也已经20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教师指导:背诵要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感情真挚,朗读时,语速要舒缓些,后两句比前两句明快一些。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教师指导: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和标点符号。

这两句写了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这两句写了荷21理解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理解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2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23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萧瑟景象。“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寒凌霜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景虽萧瑟,但硕果累累。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诗文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24荷尽菊残橙黄橘绿板书设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赠刘景文荷尽菊残橙黄橘绿板书设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赠刘景文25

《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深秋时节景物的描写,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中心思想《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深秋时节景物的描写,勉励朋友要261.抄写生词并组词;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作业1.抄写生词并组词;作业27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夜书所见【宋】叶绍翁28知识链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诗都收在诗集《靖逸小集》中。知识链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29萧萧:风声。旅客思乡之情。挑弄、引动。词语解释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儿。客情:挑:篱落:篱笆。萧萧:风声。旅客思乡之情。挑弄、引动。词语解释促织:俗称蟋蟀30夜书:晚上写。书:写。梧:梧桐树。夜书:晚上写。书:写。梧:梧桐树。3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初读课文课文朗读32理解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理解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桐3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抒发了诗人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萧萧梧叶送寒声,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34理解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理解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料想是孩子们在捉3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36梧叶送寒秋风动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板书设计思念家乡夜书所见梧叶送寒秋风动情儿童促织篱落灯明板书设计思念家乡夜书37

《夜书所见》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感到伤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夜书所见》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381.抄写生词并组词;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作业1.抄写生词并组词;作业39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后习题解答

教师指导:《山行》和《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色,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感情真挚,朗读时,语速要舒缓些,后两句比前两句明快一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课后习题解答40示例: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示例:41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赠刘景文42(2)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背诵要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3)默写《山行》。

教师指导: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和标点符号。(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要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43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第一首从“枫林”“霜叶”可以看出;第二首从“残菊”“橙黄橘绿”可以看出;第三首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看出。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这三首诗写的44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不禁停下45山行【唐】杜牧山行【唐】杜牧46橘傲犹犹如骄傲橘树我会认júyóuào橘傲犹犹如骄傲橘树我会认júyóuào47赠送霜斜径寒橙君残寒冷半径斜阳风霜赠送菊花残忍君子橙子送别菊我会写tiǎoxiéjìngzènghángàiliúcánchéngshuāng刘姓刘盖盖楼挑挑灯jújūnsòngxiézènghángàiliúshuāng赠送霜斜径寒橙君残寒冷半径斜阳风霜赠送菊花残忍君子橙子送别菊48挑zhēngjǐnjìn正正月tiǎo尽尽力尽早tiāo挑选[行]辨读:xíng(步行)

háng(银行)运用:我和妈妈一起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取了点儿钱。

多音字挑逗zhèng正好挑zhēngjǐnjìn正正月tiǎo尽尽力尽早tiāo挑选49近义词反义词寒——擎——尽——赠——书——明——冷举完寒——有——远——晚——爱——深——给写亮热无近早词语对对碰恨浅近义词反义词寒——冷举完寒——给写亮热无近早词语对对碰恨浅50远上:指石头小路伸向又远又高的地方去。带有寒意的山。指秋天的山。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词语解释白云生处:白云生出的地方。指很高处。生:产生,生出。寒山:石径斜:坐:因为;为了。霜叶: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远上:指石头小路伸向又远又高的地方去。带有寒意的山。指秋天的51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知识链接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5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远上寒山石径斜,山行初读课文课文朗读53理解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登上秋天的深山,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缭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有人家居住。理解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登上秋天的深山,54

前两句描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诗描写了秋高山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前两句描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诗描写了秋高山远的景象,5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理解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56后两句描写了秋山近景。自古以来,秋天在诗人的眼中往往是悲凉的,而诗人通过后两句,向我们展示了枫叶如火,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秋景胜似春.光的美感。虽是深秋,但并不萧条冷落,反而让人精神鼓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后两句描写了秋山近景。自古以来,秋天在诗人的眼中往往57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景虽萧瑟,但硕果累累。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两句写了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第三首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看出。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山行石径寒山霜叶二月花板书设计深秋生机盎然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山行石径寒山霜叶二月花板书设计深58

《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景色的喜爱。中心思想《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591.抄写生词并组词;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作业1.抄写生词并组词;作业60赠刘景文【宋】苏轼赠刘景文【宋】苏轼61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知识链接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62尽:完;消失。诗中指荷、菊凋谢、枯败。向上托着;举着。车盖,本课指荷叶。词语解释残:指凋谢。擎:盖:犹:还;仍。傲:高傲;不低头屈服。应;应当。须:尽:完;消失。诗中指荷、菊凋谢、枯败。向上托着;举着。车盖,6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赠刘景文初读课文课文朗读64理解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也已经没有了遮风挡雨的荷叶。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理解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也已经65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教师指导:背诵要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感情真挚,朗读时,语速要舒缓些,后两句比前两句明快一些。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教师指导: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和标点符号。

这两句写了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这两句写了荷66理解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理解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年中最好的景致6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68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萧瑟景象。“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寒凌霜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景虽萧瑟,但硕果累累。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诗文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69荷尽菊残橙黄橘绿板书设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赠刘景文荷尽菊残橙黄橘绿板书设计色彩鲜明富有生机赠刘景文70

《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深秋时节景物的描写,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中心思想《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深秋时节景物的描写,勉励朋友要711.抄写生词并组词;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作业1.抄写生词并组词;作业7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夜书所见【宋】叶绍翁73知识链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诗都收在诗集《靖逸小集》中。知识链接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74萧萧:风声。旅客思乡之情。挑弄、引动。词语解释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儿。客情:挑:篱落:篱笆。萧萧:风声。旅客思乡之情。挑弄、引动。词语解释促织:俗称蟋蟀75夜书:晚上写。书:写。梧:梧桐树。夜书:晚上写。书:写。梧:梧桐树。7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初读课文课文朗读萧萧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初读课文课文朗读77理解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理解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桐7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抒发了诗人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萧萧梧叶送寒声,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79理解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理解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料想是孩子们在捉80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81梧叶送寒秋风动情儿童促织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