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1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2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3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3.01

一、总体概况1.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总体目标为要求,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2.目标定位重庆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工科一直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工科专业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近70%。重庆大学工程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经过几十年不断探索与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重庆大学“卓越计划”的目标定位为“面向创新、创意、创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总体思路重庆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围绕面向创新、创意、创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标,从构建体系、完善机制、突出特色、创新模式四个方面推进工作。即: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工程教育教学体系、完善支撑“卓越计划”的体制机制、突出“卓越计划”的实践特色、创新“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4.培养层次及学生情况我校“卓越计划”包括本科、硕士两个层次。见附表1、2。学生情况见统计表。二、组织管理1.组织构架采用学校集中指导、学院具体实施的两级组织管理体系。学校成立“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下设校企合作指导小组、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各学院根据“卓越计划”专业、学科领域的特点及学院的具体情况,成立院级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卓越计划”本科专业、硕士学科领域的建设工作。2.教学运行管理“卓越计划”本科专业、硕士领域的培养方案审定及执行检查由工作小组负责,企业培养方案审定及执行检查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卓越计划”本科专业、硕士学科领域的教学运行管理由学院负责。院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实施本学院“卓越计划”的建设工作。三、政策措施1.学校层面的政策措施(1)学校制定了《重庆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从学校层面在师资保障、经费保障、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卓越计划”全面支持。(2)学校制定了《重庆大学关于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办法(讨论稿)》,明确规定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工科学院青年教师,必须以挂职锻炼、跟班工作、培训学习等方式参加工程实践,以保障青年教师得到工程锻炼。(3)学校印发了《重庆大学外聘任课教师聘用暂行办法》(重大校〔2011〕330号),对聘任条件、聘任程序、考核方式、薪酬发放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卓越计划”专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4)学校印发了《重庆大学学生实验守则》(重大校〔2012〕469号),明确了学生在校内实践应遵守的规章制度,为规范校内实践提供了保障。(5)学校制定了《重庆大学学生企业学习管理规定(讨论稿)》,明确了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类型、组织形式及纪律等,为规范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提供了保障。2.学院层面的政策措施(1)工程学部(包括:机械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学院)制定了《工程学部青年教师工程素养培训实施细则(试行)》,规定了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的企业选定原则、选派形式、考核及薪酬待遇等,激励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2)各学院针对“卓越计划”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措施软件学院:对于“卓越计划”专职教师在教学岗位设置、工作量计算、教学津贴等方面做出调整,加大政策力度,以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建立由学院与国外学校、本学生人共同承担出国交流费用的机制,保证每年一定数量学生获得中外双学位或认证,推进国际化进程;设立聘请企业和国外教师专项基金,用于从企业或国外聘请教师或导师,保证“卓越计划”师资聘请需求;设立专业培训基金,派出教师赴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电气工程学院:在政策和经费方面均给予了特殊支持。开展招生宣传并单列招生计划;学籍单独管理以便于实践环节的安排;投入“985工程”建设经费200万元,建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和“电气工程开放实验室”,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质量保证体系;出台“卓越计划”学生遴选办法;利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等方面多渠道筹措经费支持“卓越计划”实施。动力工程学院:学院设立由院长牵头的“卓越计划”项目组,全面负责建设工作;开辟独立“卓越计划”办公场地,实行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联合办公;学院各类实验室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生开放;对“卓越计划”专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按1.5倍后计算,并且在考核及各类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制定了2012级试点班学生选拔实施细则。机械工程学院:学院设立“本科教学改革工作室”,由分管本科教学的院领导任组长,制定“卓越计划”学院工作方案;2012年进一步落实了实验班的管理机制,在实验班学生选拔、学籍管理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上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土木工程学院:在“卓越计划”建设与运行经费方面给予有力支持。近三年来,由“211”、“985”专项中投入135万余元进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卓越计划”专业相关的岩土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也投入大量经费进行配套建设,并在实验教学中向卓越班优先开放;在实践教学经费方面给予卓越班学生政策倾斜,仅普通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学基础实习、生产实习等三项实习,生均投入实习经费近900元,高于学院其他专业。四、培养模式1.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各专业依据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等,确定各专业培养标准。根据培养标准及其实现矩阵,确定培养方案。鉴于“卓越计划”的特点,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如下:(1)强调多学科支撑。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均具有很强的行业背景,涉及的相关工程领域广、学科门类多。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路,学生必须综合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此,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注重多学科支撑、互补。(2)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践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各专业依据自身特点,采用分层次逐步加强、课内外互补、校内外结合等多种方式,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3)突出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化是工程教育的大趋势。要求“卓越计划”专业以“大工程”为视角,构筑现代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介绍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拓展国际视野,培养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竞争与合作的高层次人才。(4)强调社会责任。工程师的专业活动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对工程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人格素养等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要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卓越计划”各专业依据培养标准及其实现矩阵确定课程体系。鉴于“卓越计划”的特点,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如下:第一,课程体系设置兼顾学科属性和行业背景,不因强调行业标准而忽视学科基础,也不因强调学科基础而弱化行业特点。第二,按照“通识教育课、学科大类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前沿课)”的总体框架,构建课程体系。(2)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情况与典型举措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是:贴近工程实际、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工程素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典型举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向):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近年来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修改更新原有教学内容中的陈旧部分。具体做法是:查找专业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工程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对照梳理课程知识点,进行补充、删减、更新等工作,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征求了30余家企业意见,最终形成新的专业课程内容。软件工程专业:以国际软件工程业界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向企业广泛征集行业和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形成符合国际规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灵活课程体系和动态教学计划。整体规划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以“软件项目实践I→工程实训I→软件项目实践Ⅱ→工程实训Ⅱ→企业实习”为主线的梯度式实践教学体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年级设置由浅入深的3级Project计划,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设计题目。探索毕业设计的两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设置综合性设计题目,以团队形式共同完成;第二阶段进一步突出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和结合生产实际的特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3.教学方法改革(1)结合专业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开课时,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深,因此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不了解。为了加强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基础理论课任课教师结合专业实例讲解基础理论课程。这不仅增加了课程挑战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2)结合科研、工程实际讲授专业课程。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任课老师均实施结合科研、工程实际讲授的教学方法。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应用情况等新知识讲授予学生。(3)校企结合的授课方式。如机械工程专业同长安公司的“3+1”培养模式,开设了一系列校企结合的课程。(4)现场进行理论课程讲解方式。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采用现场进行理论课程讲解。如:2009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于2012年暑假凌志环保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卓越计划”试点实践,指导教师利用基地的设备生产车间、产品实验场地等条件,现场讲授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学生反映良好。(5)推进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项目实践为主线,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软件工程专业建立了丰富的案例资源,采用“实验导向、案例驱动”教学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然后再指导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指导和启发为主,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归纳。(6)建立能力为优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不同于传统的实践考核方法,更侧重于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文档写作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因素,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7)以多元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建筑学专业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国内外设计竞赛、增设实践与实地调研性课题、开展多种联合教学模式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五、师资队伍1.校内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学校在设岗聘任考核等方面,给予“卓越计划”专职教师以政策支持。如设置专任岗位、带薪进修培训学习等。各学院根据具体情况,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卓越计划”教师队伍建设。如:机械工程学院,专门设立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万元,支持青年教师多和企业合作开发工程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在工程教育方面完成所有的青年教师的培训。电气工程学院,在设岗聘任考核方面,给予“卓越计划”教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减免,以便教师有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方法研究和教学效果提升,选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卓越计划”专职教师,要求必须进行过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研究工作,且具备注册师资格。城市建设与环节工程学院:建立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校内专任教师遴选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优秀教师,每年安排2-3名到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参与学生的企业培养和工程实践活动。2.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学院和企业共同在工程教育中心(基地)遴选、认定一批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具有高职称的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聘期内实行年度考核。六、校企合作1.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卓越计划的总体情况(1)合作企业目前我校有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共计6个。与我校签署实施“卓越计划”合作协议的企业共计49家,其中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共建市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覆盖7个“卓越计划”本科专业、6个“卓越计划”硕士学科领域,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全部受益。(2)主要合作模式在保留传统合作模式的同时,通过创新探索适合国情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等工程教育企业合作新模式。机械工程学院: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深层次全面合作,共建工程实践中心。学院根据机械工程专业的特点,具体合作模式包括:1)长期聘任企业或行业技术协会的资深工程技术人事担任客座教师,结合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或辅导。2)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学生按需要送到企业进行调研或实习。3)根据专业方向主要以工程设计为手段进行工程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校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与企业合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组建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将企业与学校联系起来,实现企业远程参与。建筑城规学院:按照合作深度和规格的不同,将合作企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具体包括:1)挂牌企业,是深度战略合作企业,院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和科研任务。以校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并以“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单位”挂牌。2)协议企业,是重点合作企业,院企双方共同承担学生的培养任务。以院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并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协作单位”挂牌。3)参与企业,是重点参与企业,企业提供学生的实习以及认知的任务。以院级规格进行合作协议的签订,不挂牌。2.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的情况。“卓越计划”专业的实践环节不是一个基地可以完成的。各学院除积极建设国家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外,均积极拓展合作企业,建设更多的实践基地,确保“卓越计划”专业工程实践的顺利实施。各学院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基地建设情况见附表3。3.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各“卓越计划”专业均制定了详细的企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试点进度不同、专业特色各异,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亦不相同。(1)机械工程:与长安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长安班”,实施本科“3+1”培养模式。企业培养形式包括:1)开设企业课程。向“长安班”学生系统地讲解和传授长安在汽车产品研发过程中总结提炼出的基本经验和专业知识。2)顶岗实习。组织学生深入车间班组,了解生产现场及管理,了解和熟悉汽车、发动机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为进一步提高研发产品的可制造性打下基础。3)拆装实作。组织学生对整车及发动机进行拆装实作,使其熟悉整车及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软件学习。通过CATIA、Pro-E等专业软件的学习,满足毕业设计及汽车零部件设计工作的需要。5)岗位实习:在校企双方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岗位实习,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与长安汽车研发的项目紧密结合,使毕业设计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更具有现实针对性。(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1)企业学习阶段,强调按照依托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对教师选派、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企业学习期间,学院派出随行教师、企业派出专任工程师共同负责学生安全。企业方指导教师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工作,保证完成预先拟定的工程实训内容,学院随行的专任教师全程跟踪,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和质量。双方共同对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2)企业采用多途经、多渠道(包括争取地方资金、地方捐助、联合申报课题等)投入资金保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正常运行,运行费部分由企业承担。3)试点情况。2012年7月10日至8月23日,34名2009级学生在“重庆大学-凌志环保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实践,探索企业培养模式、企业学习活动、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等实施措施。(3)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的具体环节,分三种情况实施:1)由学校任课教师为主指导实施,如在黑山谷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的普通地质学实习;2)由企业指定导师指导为主实施,如在勘察设计单位进行的生产实习;3)由任课教师与企业导师协作指导实施,如毕业实习,由教师带队赴企业进行。七、国际化1.总体思路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尽可能结合现行国际工程标准和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工程实践进行讲授;(2)积极在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3)邀请企业专家做涉外工程项目的讲座;(4)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国外高校、研究院所或企业进修和学术交流;(5)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2.具体措施和取得的进展(1)软件工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80%以上的教材均直接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最新原版英文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部分专业课程聘请了国外专家授课。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专门聘请英语外籍教师为学生开设了高强度的英语交流强化训练课程。学院与加拿大Waterloo大学、McMaster大学签订了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合作协议,包括:交换教学计划等相关信息、对方派教师到学院授课,接受学院教师进修并参与其教学过程、接受部分学生按学分学习等。与加拿大Carleton大学合作,送10名学生赴加拿大企业实习半年。与IBM联合成立了IBM俱乐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微软俱乐部,与Cisco联合成立了Cisco学院,与SUN公司合作培训中心等。(2)机械工程学院:每年在院内公开选拔2-4名英语基础较好、有留学和课程经历的教师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现已有17名教师赴新加坡进修,其中青年教师比例达50%,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定期派遣相关教师到机械学院作课程指导,并为实验班学生上课一周。(3)建筑城规学院:在联合教学、引进外籍教师、推进本科生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1)自2010年开始,学院与3所美国大学初步达成了联合设计教学课题合作意向;已有100余人次的中外学生及20余人次的教师参与了国际性的联合教学项目。其中,2011年、2012年的5月至6月,学院与佛罗里达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开展了联合设计课程,形成了年度性的中外教学交流活动;2011年1月,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师生开展联合城市设计工作坊;2012年5月至6月,学院与爱荷华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开展联合设计课程。2009级本科生李睿超获得2012年中日韩大学生竞赛“青龙奖”。“2012IFLA国际学生景观设计竞赛”中,学生荣获二等奖;“2012

IFLA

亚太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学生获评委奖第2名、第7名。2)学院长期聘请2名加拿大籍专家参加教学工作,2010年聘请1名乌克兰籍专家、2012年聘请1名德国籍专家及1名日本籍专家参加教学工作,2010年12月~2011年1月,聘请日本东北大学小野田泰明教授参加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建筑理论课程教学;2011年4月,聘请法国诺曼底国立高等建筑学院YannNussaume教授开设为期1个月的博士课程教学及公开学术讲座;2012年5月至6月,学院首次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入外籍教师松尾光伸教授的《现代造型语言》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1.实施卓越计划以来的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