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复习学案命题人:张继云审核人:高三语文全体课前诵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识记字音字形词义,掌握句式名句译句一、注音壬戌..(戍.守(兴.奋(星宿.(宿.根(..(戊戌星斗.(窈窕..(桂棹.(兰桨.(公顷.(扣舷.(酾.(酒横槊.(匏.(尊枕藉.(嫠.(妇愀.(然山川相缪.(舳舻..(扁.舟(渔樵...(蜉蝣(潜.艇(冯.虚御风(船舷.(上溯.(朔.气(舳舻..(宝藏.(情不自禁.(二、写字洞xiāo(yǘ(船鸦què(无声欢呼què(跃历尽cāng(桑xié(持xié(迫jì(往不咎三、解词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6、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7、匏瓜空悬:8、七月既望(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扣舷而(歌之望美人(兮天一方倚歌而和((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山川相缪(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尊(以相属(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虽(一毫而莫取。取之无禁(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9.如:(1纵一苇之所如(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方:(1方正之不容也(2室仅方丈方,可容一人居(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惟江上之清风(2凌万顷之茫然(3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知东方之既白(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倚歌而和之(7士大夫之族(8纵一苇之所如乎:(1而又何羡乎((2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相与枕藉乎舟中((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四、句式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⑵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⑶凌万顷之茫然⑷渺渺兮予怀⑸客有吹洞箫者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何为其然也(9而今安在哉(10而又何羡乎五、填句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2011年浙江卷2、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2011年辽宁卷3、清风徐来,。,,歌窈窕之章。(2011年湖南卷4、歌曰:‚桂棹兮兰桨,。‛(2011年重庆卷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010年广东卷6、挟飞仙以遨游,。(2010年福建卷7、哀吾生之须臾,。(2010年安徽卷8、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2010年全国卷9、苏轼《赤壁赋》‚,‛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2010年四川卷10、纵一苇之所如,。(2009年山东卷、江苏卷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008年广东卷12、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2008年全国卷13、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2008年北京卷六、译句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阅读训练素材积累一、填句1、描写曹孟德势如破竹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的句子:。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引发了作者对人之渺小、人生短暂的感慨的句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抱明月而长终。二、阅读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其缺..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之君,未可与易也..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5、翻译(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三、素材1、将词句与苏轼的人生相结合,归类整合,以便在作文中合理地引用化用。四川眉山走出的苏轼凭着他的才华横溢逐渐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他又深受皇太后的恩宠一度权倾朝野光鲜照人,只因他太出色太响亮了,把四周的笔墨都比得十分寒伧,也就引起了小人们的嫉恨围攻。‚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之后,一再遭贬,宦海沉浮,人生坎坷。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对于自己的漂泊生涯苏总结到:‚,应似飞鸿踏雪泥。‛对于自己的功业人生苏总结到:‚问汝平生功业,。‛他有时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沙洲冷。‛他也曾向往着归隐:‚小舟从此逝,。‛他也曾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但愿人长久,。‛他在隐逸生活中怡然自乐:‚,又得浮生一日闲。‛他在困境中显得乐观积极:‚谁道人生无再少,,。‛他在坎坷面前是那么豁达旷远:‚,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面对赤壁,联想到‚羽扇纶巾,,‛的周郎,联想到‚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一世之雄曹孟德,不禁长叹:‚故国神游,,。人生如梦,。‛‚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他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对儒释道精神兼收并蓄,以旷远洒脱的情怀,圆满地回答了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问题,找到出路,得到解脱。‚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多角度解读(1写作素材:方其(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角度点拨:‚短暂与永恒‛的思索(2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角度点拨:①‚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②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③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3写作素材:《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角度点拨⑴旷达洒脱;⑵诙谐幽默;⑶笑面人生;⑷自我调整。3、读写结合,感悟苏轼根据作文命题,结合你对苏东坡的了解,仿写写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第二节,注意文意贯通。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在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半个盛唐。二苏东坡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然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轻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写作示例:是驾一叶之扁舟、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游者吗?是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的饮者吗?是寄蜉蝣于天地的飞鸿吗?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大宋王朝,人们对你的期望原本只是笔墨人生,随声附和而已,而你偏要独上高楼,一枝独秀,锋芒毕露。你的天才文思黯淡了群星的光芒,你的惊天一句激怒了激进的改革者,于是你注定要承受人生的大起大落。然而你冷眼看穿,尽享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你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我随赤壁而走进你时,我发现你早已伴明月而长终!4、高考回眸肩膀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扶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亡妻的思念。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账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他的裣衽微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统一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泼墨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一群小人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臵。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承百姓国家,下承相思之情。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好奇心好奇心也许是与人类一同具来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神农尝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似乎与好奇心紧密相连。至于后世,老子入关,庄周梦蝶,孙武演阵法,张衡造地仪,皆与好奇心有关。及至北宋苏轼,他的一颗好奇心更是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许多人都知道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词人。但实际上,苏轼这个人好奇心太强了,他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除了诗、词、文之外,他书、画、禅无所不通,茶、酒、花无所不晓。不仅如此,在黄州,他学习稼穑,亲自耕作、收割;在惠州,他喜爱荔枝,于是学习种植;在儋州,他学习建筑,亲自搭建茅舍,甚至还把酿酒的心得体会记录成册。民间还有关于‚东坡肉‛的传说,可见厨房对他同样具有吸引力。具体而言,苏轼的好奇心首先体现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上。大家知道,词最初多是用来表达委婉细腻的儿女之情的。我们简单看几个词牌就明白了:《点绛唇》《虞美人》《蝶恋花》《念奴娇》等等。哪个看起来不是缠缠绵绵的?哪个听起来不是甜甜蜜蜜的?可苏轼就是苏轼,他偏不信这个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奔放豪迈的《赤壁怀古》诞生了。对此,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评论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也许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了苏轼的好奇心,就没有北宋的豪放词。苏轼一生因好奇心而广泛涉猎,生活因此有了无穷乐趣,但也有因好奇心而犯错吃瘪的时候。有一次苏轼看到王安石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苏轼想:奇哉怪也,明月怎能叫呀,黄犬又怎能卧在花心里?一时兴起,苏轼即挥笔将之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其实,句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鸟,它喜欢在空中边飞边鸣。‚黄犬‛则是一种飞虫,它喜欢卧在花心里。这次的失误,多少也是好奇心作的怪。好奇心是一直陪伴苏轼终身的。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记述,苏轼晚年定居于江苏常州。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他开始修习辟谷之术。所谓的辟谷,也就是不再进食五谷杂粮。苏轼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使他伤痕累累的尘世,倒也符合他传奇的人生,好奇的个性。苏轼的一生,是好奇的一生。一颗好奇心,使得他的多舛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点评】作者对苏轼爱之愈切,思之愈深,从而读出了个中真味。行文建立在对苏轼的深刻了解之上,苏轼的生活阅历以及三段被贬谪生活材料作者是信手拈来,这成了构建本文的最坚实的基础。主体部分材料运用灵活。有泛例,有详例;有正面表达,有反面事实;有确凿的史实,有民间的传说。几方面交相印证,苏轼的一颗好奇心被生发出无穷趣味。永远的苏轼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苏轼,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没有清词和丽句,只是他将内容看的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不掩饰内心那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略带清苦又暗香萦绕。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你证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在一点点诉说,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风传达。不用夸张,他把乐观理性的本色在张扬。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有一个人将华彩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苏轼,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目夺彩、熠熠闪光!优美文段:苏轼《赤壁赋》:朝廷容不下你的八斗才情,‚乌台诗案‛的风波涟漪将你倾覆的山高水远,一爿草屋,一杯辣酒,一支怨曲,再加上一两清风明月,天地之间,顿时,天地横贯豪迈之气,大江东去,淘尽风流无数,赤壁江边,临风而立,一立就是千年,转过烟云之身,你依然诗遨游的飞仙。9.之(1助词,的。(2助词,宾语前臵的标志。(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词,它、它们。(5(音节助词(6代词,代‚歌‛(7(动词,去,往乎(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2语气词,表反问,吗。(3语气词,表疑问,吗。(4介词,在。(5形容词词尾。(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答案:11B12A13C14D15.①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②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③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译文】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大学《医学人文素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名著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英语精读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燕京理工学院《ERP沙盘综合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喀什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发展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英语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音乐与儿童歌曲赏析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法医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家政公司家政服务合同
-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申请结婚报告表实用文档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YY/T 1492-2016心肺转流系统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 YS/T 1028.3-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磷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称量法
- JJF 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
- GB/T 665-2007化学试剂五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
- 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
- GA 588-2012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