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一、A型题TOC\o"1-5"\h\z.毛细血管采血部位,常选用手指尖,其主要原因是:()A.操作方便B.便于多次采血C.结果比较恒定D.不易感染E.痛感较轻.毛细血管采血时,遇下列情况.可以采用的部他是:()A.水肿B.发绡C.炎症D.皮肤较厚E.冻疮.毛细血管采血刺针时,不正确的是:()A.待消毒液自然蒸发干燥B.绷紧采血部位皮肤C.迅速刺人皮肤约2〜3mmD.立即出针,血液自行流出E.如血流不畅时,可在针刺点附近用力挤捏.关于静脉采血,下列哪项不正确:()A一般采用肘前静脉B.小儿可用颈外静脉C.肘前静脉不明显时,可选用股静脉D.穿刺时针头斜面向下E.可使用真空定量采血器.静脉采血穿刺时,错误的是:()A.左手拇指同定穿刺处下端B.右手持穿刺针C.以约10°角度沿静脉正面快速刺入皮肤D.降低角度刺入静脉腔E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深人少许.静脉采血通常造成溶血的原因不含哪一项:()A.采血器皿不干燥B.穿刺不顺损伤组织过多C.抽血速度过快D.用力过大刺穿血管E.标本过分振荡.关于抗凝剂原理,不正确的是:()A.枸檬酸钠与钙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EDTA—Na2与钙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C.EDTA—K2钙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D.肝素主要是阻止凝血酶形成及抑制凝血酶的作用E.肝素主要是阻止血小板的聚集TOC\o"1-5"\h\z.不符合肝素的性质的是:()A.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B,可络合钙离子C.抑制凝血酶的活性D.阻止凝血酶形成E.阻止血小板聚集.ICSH建议用于魏氏血沉测定时枸檬酸钠的浓度为:()A.0.105mol/LB.0.106mo1/LC.0.107mol/LD.0.108mol/LE.0.109mol/L.常用抗凝剂中,与血液不正确的比例是:()A.0.105mol/L枸檬酸钠做魏氏血沉测定1:40.109mol/L枸檬酸钠做凝血象榆查用1:9EDTA-K22.5〜3mg:1ml血液EDTA—Na21~2rng:1ml血液E.肝素钠(100〜120IU/mg)1mg:10ml血液二、名词解释.抗凝.抗凝剂三、填空题.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毛细血管采血部位以(①)或(②)内侧为宜。.静脉采血部位常用(①),婴幼儿可采用(②)。.真空定量采血法具有(①)、(②)、(③)、(④)的特点。.EDTA盐对(①)影响很小.因此适用于(②)检查;但其影响(③),不适于(④)检查。.肝素具有(①)、(②)、(③)等优点。四、问答题.为什么WHO推荐的毛细血管采血部位是手指而不是耳垂?.枸檬酸钠、EDTA盐及肝素三种抗凝剂白^抗凝原理及用途?五、临床实例分析临床一贫血患者,需采血2ml作血细胞比容测定,请分析用何种方法采血及如何进行抗凝。第二章白细胞检验一、A型题.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中性粒细胞表面有IgE的Fc受体.参与过敏反应B.嗜酸性粒细胞是吞噬杀菌能力最强的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能分泌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某些过敏反应D.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E.单核细胞自血液入组织后演变成巨噬细胞,可吞噬某些病原体.关于改良Neubauer计数板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每个计数池被精密地刻画成九个大方格一一3B.每个大方格的边长均为1mm,体积1mmC.四角大方格刻画成25个中方格D.中央大方格刻画成16个中方格E.计数池的深度为1mmTOC\o"1-5"\h\z.下面有关白细胞稀释液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稀释液是等渗溶液B.乙酸能固定核蛋自C.乙酸能加速红细胞的溶解D.稀释液要过滤使用E.亚甲兰或结晶紫使白细胞核略着色.下列哪项不属于计数的技术性误差:()A.采血部位不当B,血中混入组织液C.稀释倍数不准D.细胞在计数池内的分布差异E.识别错误.白细胞计数,取稀释液0.38ml,取血20”,计数四个大方格,共有白细胞100个则每升血液中白细胞数为:()A.4X109B.5X109C.6X109D.8X109E.10X109.适用于细胞计数室问质量控制评价法的是:()A.常规考核标准(RCS)B.两差比值(Dr)C.变异百分数(V)D.双份计数变异系数差数法(CV)E.以上均不是.影响血涂片制作错误的说法是:()A.推片边缘不光滑,血膜成毛刷状.载玻片不清洁,血膜可有空泡C.血量过多,血膜无尾D.推片速度不均匀,血膜呈搓板状E.推片速度愈快.血膜愈薄.ICSH推荐的血涂片染色法是:()A.瑞特染色法B.瑞特吉姆萨染色法C.吉姆萨染色法D.罗氏染色法E.伊红美蓝快速染色法.关于瑞特染液成分正确的说法是:()A.伊红化钠的有色部分是伊红(E'),为碱性染料B.氯化美蓝的有色部分是美蓝(M+),为酸性染料C.美蓝和伊红的水溶液混合后,生成一种亲水性伊红美蓝物质D.伊红化美蓝在甲醇中为中性沉淀物E.甲醇具有固定细胞和增强染色效果的作用.瑞特染色法细胞的受色原理不正确的是:()A.细胞的受色只是化学的亲和作用B.血红蛋白易与伊红结合C.嗜酸性颗粒易与伊红结合D.嗜碱性颗粒易与美蓝结合E.中性颗粒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TOC\o"1-5"\h\z.瑞特染包时,磷酸盐缓冲液的最适pH范围足:()A.5.6〜6.0B,6.0〜6.4C.6.4〜6.8D.6.8〜7.2E,7.2〜7.6.瑞特染色时间的长短与哪项无关:()A.染液的浓度B.血膜的厚薄C.缓冲液的pH值D.室内温度的高低E.有核细胞的多少.瑞特染色结果偏酸时:()A.血膜偏绿B.红细胞呈灰蓝色C.嗜酸性颗粒染暗褐色D.单核细胞呈灰蓝色E.细胞核呈浅蓝色.关于瑞特染液的配制和存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配制时,比例是lg瑞特染粉加60ml甲醇B.放置愈久天青生成愈多,染色效果愈好C.久置要注意密封.以免甲醇挥发或氧化生成甲酸D.将瑞特染粉放在清洁干燥的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溶E.加入少量中性甘油.防止甲醇挥发.瑞特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渣沉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A.可加少量瑞特染液溶解.及时用流水冲洗B.重新复染后,再用自来水冲洗C.用甲醇液反复冲洗D.立即用自来水冲洗E.用乙醇液冲洗.在瑞特染色过程中,造成血膜脱落的原因是:()A.染色时间过长B.血膜未干即固定染色C.滴加染液过少D.冲洗前倒了染液E.染液过浓TOC\o"1-5"\h\z.瑞特染色后,不符合中性粒细胞形态特征的是:()A.胞体圆形,直径10〜15dmB.胞质量丰富.染粉红色C.胞质内含人量细小均匀的淡紫色颗粒D.胞核染色质粗糙均匀呈块板状E.胞核染深紫红色.瑞特染色后,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颗粒,此细胞是:()A,中性牲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瑞特染色后,胞质内含少量粗大不均、排列不规则、常盖于核上的紫黑色颗粒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三种粒细胞的区别,主要依据是:()A.细胞的形态B.细胞的大小C.胞浆的颜色D.特异性颗粒E.胞核染色质结构.有一细胞呈圆形.核染色质粗糙致密,隐约成块状,核呈肾形,胞质少而呈透明的天蓝色,可见少量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此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关于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胞质少,天蓝色,透明B.含有大量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C.胞核大,形状不规则D.胞核折叠卷曲E.胞核染色质细致疏松呈网状.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鉴别关系不大的是:()A.胞质的着色B.胞质的透明度C.嗜天青颗粒的着色D.嗜天青颗粒的大小、数量E.胞核的形状与核染色质结构.白细胞分类汁数时应选择血涂片的什么部位镜检:()A.涂片的头体部染色良好处B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处C.涂片尾部染色良好处D.涂片体部染色良好处E涂片两侧染色良好处.当白细胞总数在(10〜20)X109/L时.应分类白细胞的个数为:()A.50〜100B.100C.200D.300E.400.关于白细胞数的生理性变化,哪项是错误的:()A.上午较高.下午较低B.新生儿较高C.妊娠期常轻度增高D.剧痛和情绪激动时增高E.安静休息时较低,活动进食后较高.下列哪种疾病中性粒细胞增高:()A.伤寒B.流感C.脾亢D.系统性红斑狼疮E.急性阑尾炎.白细胞分类病理变化错误的是:()A,乙型肝炎时中性粒细胞增多B.钩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淋巴细胞增多E.结核病时单核细胞增多.与典型严重感染不符合的是:()A.白细胞增加B.淋巴细胞相对减少C.中性粒细胞出现核象左移D.单核细胞减少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杆状核粒细胞>6%时为核象左移B.分5叶核以上粒细胞>3%时为核象右移C.核象左移常为预后不良D.核象右移说明造血功能衰退E.疾病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象左移现象TOC\o"1-5"\h\z.符合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血象变化特点是:()A.中性粒细胞增高B.嗜酸性牲细胞降低C.嗜碱性粒细胞增高D.单核细胞增高E.淋巴细胞减少.在乙醇伊红稀释液中,若嗜酸性粒细胞破坏,应适当增加:()A,碳酸钾B.乙醇C.枸檬酸钠D.伊红E.甘油.正常人每升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参考值范嗣是:()A.(0〜0.05)X109B.(0.05〜0.5)X109C.(0.5〜1.0)X109D.(1.0〜1.5)X109E.(1.5-2.0)X10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与以下哪种无关:()A.急性白血病的诊断B.急性传染病的预后C.手术和烧伤患者的预后D.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E.测定脑垂体前叶的功能.血液稀释20倍,数得10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为20个,其每升血液的数量为:()A.0.2X109B.0.4X109C.1.0X109D.2.0X109E.4.0X109.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其原因是:()A.骨髓生成障碍B.交感神经受抑制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D.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E.脑垂体功能障碍.下列哪项不符合红斑狼疮细胞的形态特征:()A.中性粒细胞吞噬了一个均匀体B.中性粒细胞吞噬了两个均匀体C.中性粒细胞吞噬了一个衰老细胞核D.单核细胞吞噬了一个均匀体E.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一个均匀体38.关于红斑狼疮患者与LE细胞,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LE细胞的阳性率为70%〜90%B.在活动期易找到LE细胞C.在缓解期不易找到LE细胞D.胸腹水直接涂片时可找到LE细胞E.使用激素后,可刺激LE细胞重新出现.果馅细胞的特征不符合的是:()A.被吞噬物为衰老的细胞核B.被吞噬核有完整的染色质结构C.被吞嘴核呈十分均匀的淡红色云雾状D.吞噬细胞的核被挤现象不明显E.吞噬细胞的胞质量丰富.LE细胞检查的叙述,下列哪点是错误的:()A.LE细胞形成要有LE因子B.孵育时间过短,阳性率降低C.取血后应立即开始检查D.查找时应特别注意片尾和两侧部位E.找到LE细胞就可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二、填空题.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的白细胞有(①卜(②)、(③)、(④)、(⑤)五种。.各种粒细胞均起源于(①)细胞。粒细胞在骨髓内经(②)天左右释放人血。衰老的粒细胞主要被(③)细胞系统清除。.淋巴细胞为人体重要的具有(①)细胞。主要分为(②)细胞和(③)细胞两大类。前者寿命较短,参与(④)免疫,后者寿命较长,参与(⑤)免疫。.单核细胞在(①)分化发育成熟后.释放入血液,在血液中停留(②)天后,即进入组织3M变为(③)细胞,寿命可达(④)个月。.计数范围愈大,计数细胞愈多,计数域误差(①)。.白细胞数太低者,可(①)计数区域,或重新(②)取血计数,白细胞数太高者,可(③)稀释倍数重新计数。.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血膜(①),(②),(③),(④);血膜四周有空隙,血膜长度占载玻片的(⑤)左右。.瑞特染色,嗜酸性颗粒为碱性,与酸性染料(①)相结合,称为(②)物质;嗜碱性颗粒为酸性,与碱性染料(③)相结合,称为(④)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⑤)和(⑥)均相结合,称为(⑦)物质。.瑞特染色的步骤为(①户(②)-(③)-(④)。.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为(①)、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②)、嗜酸性粒细胞为(③卜嗜碱性粒细胞为(④卜淋巴细胞为(⑤卜单核细胞为(⑥)。.新生儿白细胞数较高,一般在(①)X109/L,个别可高达(②)X109/L,通常在第3〜4日降至(③)X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1)(①卜(2)(②卜(3)(③卜(4)(④卜(5)(⑤)。13.中度核象左移,杆状核粒细胞(①),伴少量(②)细胞和(③)细胞。.中性粒细胞(①)X109/L,核象出现(②)及(③)变化,嗜酸性粒细胞(④),表示病情较重。.乙醇-伊红稀释液,(①)为嗜酸性粒细胞保护剂,(②)可防止乙醇挥发,(③)促使红细胞和其他白细胞溶解,(④)可防止血液凝固,(⑤)可使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着橘红色。.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应在(①)时间内计数完毕,否则(②),使计数结果偏低。.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白天(①卜夜间(②卜上午波动(③卜下午比较(④)。.形成LE正细胞必须具备(①)、(②)与(③)。此外,LE细胞的形成还需(④)和(⑤)。.LE细胞形成过程中,前期形成(①),花簇期形成(②).吞噬期形成(③)。.LE细胞检验,以(①)和(②)来报告阳性和阴性结果。三、名词解释.技术误差.计数域误差.中毒颗粒.毒性指数.杜氏小体.核象左移.再生性左移.退行性左移.核象右移.LE因子四、问答题TOC\o"1-5"\h\z.显微镜白细胞计数时,常见技术误差的原因有哪些?.显微镜法白细胞计数质量控制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各适合于哪类质量控制的评价?.一张良好的血涂片的要求是什么?.瑞特染色细胞受色的原理?.为什么pH对细胞染色有影响?.瑞特染色后,粒细胞的三种特异性颗粒形态特征如何?.瑞特染色后,如何区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急性感染的恢复期,血象有哪些变化,.进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通过嗜酸性粒细胞汁数可以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垂体前叶功能?.LE细胞是如何形成的?.血块法检查LE细胞的操作步骤?五、临床实例分析.某患者白细胞数增高,在计数时,取稀释液0.38ml,采血10^1,数得两大方格内细胞数为240个。但在分类计数中,分100个白细胞时,见有核红细胞20个,分析其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一检验人员,列同一标本进行两次白细胞计数.笫一次数得白细胞160个,第二次数得白细胞150个,试分析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一伤寒病患者,入院时,嗜酸性粒细胞为0.02X109/L,,现查为2X109/L,请分析其预后的情况及此时血象其他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试分析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血中的白细胞可能发生的变化。第三章红细胞检验一、A型题1.有关红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成熟红细胞胞质中还含有许多RNAB.正常成人RBC来自骨髓和脾C.最主要功能是调节酸碱平衡D.正常正面观形态呈双凹圆盘状E.在低渗溶液中维持良好形态TOC\o"1-5"\h\z.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A.50天B,80天C.100天D.120天E.160天.每克血红蛋白含铁:()A.3.27rngB.3.37mgC.3.47mgD.3.57mgE.3.77mg.关于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正确的是()A64584B68854C64458D68548E62426.HicN的吸收光带位于:()A572nmB540nmC578nmD634nmE556nm.红细胞计数用甲醛枸檬酸盐稀释液中的枸檬酸钠主要作用为:()A.提高液体比重.防止细胞黏连B.固定细胞和防腐C.抗凝和固定细胞D.调节渗透压和防腐E.抗凝和维持渗透压.ICSH推荐,并经WHO确认的血红蛋白测定参考方法是:()A.比密法B.氧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C.血氧结合力测定法D.全血铁测定法E.碱羟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关于HicN测定,错误的是:()A,可用外周血直接测定B.静脉血可用EDTA-Na2抗凝C.文齐液应存放在棕色瓶中D.备用的文齐液最好冰冻保存E.试剂巾加入NaCl可防止高球蛋白血症的浑浊.有关HicN转化液描述正确是:()A.氧化钾能将RBC溶解B.高铁氧化钾能将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C.都氏液转化速度比文齐液快D.空白转化液的吸光发应<0.1E.变绿、变浑的转化液应过滤后再用TOC\o"1-5"\h\z.下列哪项不是引起Hb和RBC代偿性增高的原因:()A.高原生活B.肺气肿C.初生儿D.发绡型先天性心脏病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含量参考值的低限是:()A.120g/LB.110g/LC.105g/LD.95g/LE.90g/L.氧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下列不能被转化成氧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是:()
A.HbO2B.HbredC.SHbD.HbCOE.HbS.下列红细胞稀释液成分中既能固定红细胞又能防腐的是()A.氯化钠B.枸檬酸钠C.结晶硫酸钠A.HbO2B.HbredC.SHbD.HbCOE.HbS.下列红细胞稀释液成分中既能固定红细胞又能防腐的是()A.氯化钠B.枸檬酸钠C.结晶硫酸钠D.甲醛E.氯化局汞.下列不影响血液成分的生理因素是:()A.吸烟B.进食C.采血方法D.运动.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刚脱核而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B.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小C.胞质中可见紫蓝色碱性网状结构D.正常人外周血中见不到此种细胞E.增多提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下列不符合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的是:()A.妊娠中、后期B.产后大出血C.急性溶血E.情绪激动D.高原居民E.6个月〜2岁婴幼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是:()A.血红蛋白J,红细胞计数JB.血红蛋白JJ,红细胞计数JJC.血红蛋白J,红细胞计数JJD.血红蛋白J红细胞计数JE.血红蛋白T,红细胞计数J(J减低,明显减低).红细胞计数误差中不属于技术误差的是:A.血液凝固B,充液不均()C.误认是白细胞D•计数域误差E.使用未校正的计数板.嗜多色性红细胞最常见于:()A.急性失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急性溶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化脓性感染.微量法红细胞比容测定所用的抗凝剂为:()A.肝素B.EDTA-Na2C.枸檬酸钠D.EDTA-K2E,双草酸盐.血细胞比容测定(温氏法)测定要求的相对离心力是()gA.2246B.2464C.2624D.2264E,2426.下列不属于微量高速离心法测定Hct优点的是:()A.用血量少B.测定时问短C.效率高D.无血浆残留E.精度好.目镜测微计30个格与镜台测微计6个格重合,则目镜测微计每格相当于:()A.1.5mB.2dmC.2.5mD.3dmE.3.5m.依次测量200个RBC直径.共占目镜总格940格,每格相当于1.5^m,则RBC平均直径为:()A.6.85mmB.6.90mC.6.95mmD.7.00mmE.7.05”.泼-琼氏曲线顶峰低矮、右移,基底明显变宽,符合:()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感染性贫血D.慢性失血性贫血E.急性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的网织结构成分是:()A.脱氧核糖核酸B.核糖核酸C.溶酶体D.糖原E.核的残留物.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正确的是:()
A.正常人外周血中以出型为主B.试管法染色,血液与染液比例以1:2为宜C.试管法染色时间为5〜10分钟D.瑞特复染后结果更准确E.网织红细胞增高,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10个小格中RBC为125个,同时计数大方格内网织TOC\o"1-5"\h\z红细胞为18个,则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为:()A.1.4%B.1.5%C.1.6%D.1.7%E.1.8%.下列贫血中网织红细胞增高最明显的是:()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慢性失血性贫血D.急性溶血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下列关于网织红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为未成熟的红细胞B.经瑞特染色可为嗜多色性红细胞C.胞质中含核糖核酸D.绝对值的参考值为(24〜64)X109/LE.增多提示骨髓造血旺盛.能确定有无贫血的检验项目为:()A.MCH、MCV、MCHCB.RBC、Hb、HCT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D.红细胞比容测定(HCT)E.红细胞直径测量.关于红细胞平均值,正确的是:()A.MCHC指每个RBC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指平均每升RBC所含血红蛋白浓度MCV表示每个RBC平均体积MCHC单位为飞升(fl)MCV单位为皮克(pg).巨幼细胞性贫血者,红细胞平均值为:()A.MCV>正常,A.MCV>正常,B.MCV<正常,C.MCV>正常,D.MCV<正常,E.MCV<正常,MCH正常,MCH<正常,MCH>正常,MCH正常,MCH<正常,MCHC正常MCHC正常MCHC正常MCHC正常MCHC<正常.红细胞平均值为:MCV78fl,MCH24pg,MCHC300g/L,符合下列哪一种贫血:()A.大细胞性贫血B.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E.小细胞低色素件贫血.关于缺铁性贫血r列实验结果大致正常的是:()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汁数C.网织红细胞D.血红蛋白浓度E.红细胞比容.作为铅中毒诊断指标的是:()A.点彩红细胞增多B.A.点彩红细胞增多B.网织红细胞增多C.靶形红细胞增多D.球形红细胞增多D.球形红细胞增多E.低色素性红细胞增多.血涂片固定经碱性亚甲基蓝染色,红细胞内有深蓝色散在颗粒,该细胞为:()A.嗜多色红细胞B.点粒型网织红细胞C.含有豪-乔氏小体D.点彩红细胞E.以上都不是TOC\o"1-5"\h\z.球形红细胞增多,常可见于:()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旧称地中海贫血).染色质小体和卡波氏环不易见于:()A.急性溶血性贫血B.恶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A.核残余物B.脂蛋白变性C.色素沉着D.血红蛋白聚集E.胞质发育异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A.急性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采用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时,如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平均为12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6个,则网织红细胞相对值应报告为:()A.0.010B.0.013C.0.014D.0.015E.0.016.网织红细胞减少主要见于:()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评价网织红细胞数最好的指标是:()A.网织红细胞相对值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C.网织红细胞分类D.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E.红细胞浓度数.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患者红细胞形态无改变B.某些贫血患者虽有明显的红细胞异常,但其平均值可在正常范围内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MCV、MCtt、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TOC\o"1-5"\h\z.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A.正常B.旺盛C.恶性变D.低下E,重度低下.关于溶血性贫血错误的是:()A可见低色素性红细胞明显增多B.血涂片中红细胞为正常红细胞C.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D.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降低E.红细胞寿命缩短.被ICSH推荐为测定Hct的参考方法的是:()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B.温氏比容法C.比重法D.毛细管高速离心法E,放射性核素法.关于点彩红细胞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胞质中的核糖体、核糖核酸发生聚集变性而致B.胞质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而形成
C.红细胞染色异常而形成D.胞质中残存的线粒体成分E.胞质中物质是中毒性颗粒.下列不属于外周血红细胞异常结构的是:()A.豪-乔小体B.杜勒小体C.卡波氏环D.变性嗜碱颗粒D.变性嗜碱颗粒E.有核红细胞52下列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的是:A.缺铁性贫血52下列红细胞形态大致正常的是:A.缺铁性贫血D.慢性失血性贫血53.下列属高色素性贫血的是:A.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失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54.Howell-Jolly小体不见于:()A.溶血性贫血B.铅中毒C.脾切除术后D.化脓性感染E,巨幼细胞性贫血二、名词解释.红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豪-乔小体.卡波环.活体染色.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三、填空题1.正常红细胞平均寿命(①),其形态呈(②)平均直径(③)。.血红蛋白是由(①)结合(②)而成的结合蛋白,其分子量为(③)。.血红蛋白是由(①)结合(②)而成的结合蛋白,其分子量为(③)。.传统的红细胞稀释液称为(①)稀释液,由(②卜组成,其中(③)可提高液比重,并能防止红细胞黏连。.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测定血红蛋白首选的方法是(①)法,其试剂成分最大的缺点是(②)。.HiCN最大吸收峰在(①)nm,最小吸收波谷在(②)nm。.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可从染色血涂片上红细胞的(①)、(②卜(③卜(④)等方面反映出来。.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不够精确的关键是(①),刚此测定值比真实值略(②)(高/低)。.红细胞三个平均值是指(①)、(②卜(③),其中(④)与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与否有关。.红细胞比容测定毛细管高速离心法有(①)、(②)、(③)等优点,是(④)推荐的首选常规方法,而(⑤)法被ICSH定为测定HCT的标准参考方法。.压线红细胞计数原则是(①),(②)。双线是以(③)的外线和(④)的内线为准。.红细胞染色异常包括(①卜(②)、(③)。.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①)、(②卜(③)、(④)。.血涂片中有可能见到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有(①)、(②)、(③)等。四、问答题.为什么HiCN法会被推荐为测定Hb的首选方法?.简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值变化的临床意义。.简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过高的患者作红细胞计数应注意什么?怎样做?.根据形态学特点将贫血分成几类?写出各类贫血三项红细胞平均值特点及其病因。.比较红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原理、方法的异同。.取红细胞稀释液1.98ml,加外周血20”,混匀后充入计数池,计数中央大方格中5个中方格,平均每个中方格的红细胞为80个,试报告该标本的RBC计数结果。.网织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和点彩红细胞细胞实质和临床意义有何异同?五、临床实例分析某患者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结果RBC为3.4X1012/L、Hb为92g/L,MCV为78f1、MCH为24pg、MCHC为300g/L。,问该患者是否有贫血?能否估计其属哪一类贫血湿常见于哪些疾病?第四章血细胞分析仪一、A型选择题TOC\o"1-5"\h\z.血细胞分析仪的优点(与显微镜检验比较)不正确的是()A.检测用血量少B.操作简便C.分析参数多D.能检出各种异常细胞E.测定快速.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小细胞群主要是()C.嗜碱性粒细胞A.中性粒细胞B.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下列配对错误的是()A.RDW增大一一红细胞大小不均匀MCH减少一一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消失c.MCV值一一常与红细胞直方图峰值一致D.幼稚粒细胞增多一一中间细胞群增多E.终端机一一数据分析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标本要求错误的是()A.应选用EDTA-K2或EDTA-Na2作为抗凝剂B.选用玻璃管采血为宜C.上机测定前标本一定要混匀D.血标本采集后6小时内检测完毕E.制备血涂片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正细胞均一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HB浓度下降B,MCV增高C.RDW正常D.MCI{正常E.RBC数量下降.严重缺铁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左移A.红细胞直方图峰值左移B.红细胞直方图基底部比正常窄C.MCH降低D.MCHC降低E.MCV降低TOC\o"1-5"\h\z.当红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时,说明()A.大红细胞数量增多B.有巨大血小扳C.白细胞干扰D.大、小红细胞群共存E.血小板堆集.关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安装,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A.选择远离电磁波干扰的地方B.有稳定的电压C.操作台平稳牢固D.工作室内温度要求l5〜25cE.新安装仪器携带污染率小于5%.血细胞分析仪器的精密度一般要求变异系数(CV%)小于多少()A.1B.2C.3D.5E.7.下列哪种疾病时,MPV和PLT均下降()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B.DICC.冠心病D.糖尿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二、名词解释.血细胞直方图.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稀释效果.精密度.VCS技术三、填空题.血细胞分析仪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①)型、(②)型和(③)型。.血细胞分析仪主机部分主要部件包括(①卜(②卜(③)、(④)和(⑤)。.当血细胞分析仪出现半堵孔现象时,可出现(①卜(②)、(③)、(④)和(⑤)等情况。.评价血细胞分析仪性能好坏的指标有(①卜(②)、(③卜(④)和(⑤)等。.电阻型细胞分析仪三分类中,属于中问群细胞的有(①)、(②卜(③卜(④)和(⑤)等。四、问答题.叙述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汁数和白细胞分类的工作原理。.在五分类电阻型血细胞分析仪中,当中间群细胞增多时,白细胞直方图如何改变?第五章止血与血栓检验、A型题1.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不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管壁维持正常功能B.血液中的抗凝物质多于凝血物质C.具有正常功能的血小板D.血液中的凝血物质与抗凝血物质维持动态平衡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TOC\o"1-5"\h\z.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A.i、m、xi、xiiB.n、v、vn、xC.w、V、皿、xnD.即、刈、xiE.PK、HMWK.被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所共同激活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皿B.因子叫C.因子XD.园子XUE.因子出.正常止血过程主要依赖于:()A.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B.血浆凝血因子活性C.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D.健全的神经体液调节E.以上均正确.微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局部微血管反射性收缩血流缓慢B.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迅速形成血小板血栓C.各种凝血因子相互作用遂进一步形成红色血栓D.血液凝固后在血小板收缩蛋白作用下血块收缩阻塞微血管E.血块收缩后血管内皮再生.关于凝血过程下述哪种说法不正确:()A.因子出参与外源性凝血,它只存在于某些组织中B.凝血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C.血小板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D.微血管损伤后首先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发挥作用E.正常情况下血管内凝血因子呈无活性状态.以瀑布学说为基础的血液凝固传统观点凝血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出B.因子VC.因子XUD.因子IXE.因子XI.凝血过程现代观点,下述哪项错误:()A.体内凝血由组织因子所启动B.因子XI是由凝血酶激活的C.m/wa复合物可被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天然抗凝物所抑制D.因子IX是由XIa激活的,与组织因子无关E因子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下列有关凝血酶的作用哪项不正确:()A.使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单体转变B.激活因子V、皿和XC.激活因子即使其变为口aD.激活血小板为凝血提供有效的膜表面E.激活因子Xm
TOC\o"1-5"\h\z.在体液抗凝成分中,下述哪种是依赖肝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A.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B.蛋白C系统C.血栓调节蛋白(TM)D,抗凝血酶-m(AT-m)E.a2-巨球蛋白.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A.抗凝血酶IB.抗凝血酶-出C.肝素D.激肽释放酶E.血栓调节蛋白.关于纤溶系统的作用.下述哪种说法正确:()-A纤溶系统是待血液凝同后才发挥作用B.纤溶系统几乎在凝血因子启动作用的同时,也被激活而发挥作用C.出血性疾病是完全因纤溶系统作用加强所致的一组疾病D.血栓性疾病是完全因纤溶系统作用降低所致的一组疾病E.DIC早期即有纤溶亢进TOC\o"1-5"\h\z.下述哪项错误:()A.t-PA使PLG变为PIB.u-PA使PLG变为PLC.PAI抑制t-PAD.a2-PI与PL结合成复合物使其灭活E.UK抑制PAI.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FDP的是:()A.纤溶酶原B.纤溶酶原激活物C.纤溶酶D.因子XinE,凝血酶.纤维蛋白降解下列哪项错误:()A.在纤溶酶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B.在纤溶酶作用下先裂解出肽和其附属物C.在纤溶酶作用下x'片段裂解出Y'和D片段D.Y'片段进一步降解为E'片段和C片段E.交联纤维蛋白还可产生复合物如E.交联纤维蛋白还可产生复合物如
16.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ADPB.激活因子刈D.提供血小板第3因子17.关于血小板的功能,下列哪条错误:D-D二聚体、DD/E复合物等()C.提供因子出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E.稳定纤维蛋白的生成()A.血小板可黏附于血管内皮下组织而促进止血B.释放PF3,参与血液凝固C.促进血块收缩,有利于生理性止血]和受损微血管断端的牵引愈合D.血小板激活时可释放内含的因子V、XI等,参与凝血过程E.以上均不是.对血小板稀释液性能的要求是:()A.组成简单、易于保存B.溶解红细胞使视野清晰C.能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变形及碎裂D.有立刻固定血小板形态的作用E.以上都正确.关于血小板计数,下列错误的是:()A.稀释液配成后应过滤,空白计数值应为0B.草酸镂稀释液对红细胞破坏力较强,血小板形态清晰C.充入计数池后,要静置10〜15分钟再计数D.血小板计数应在1小时内完成E.计数时光线要强,以免看不清血小板TOC\o"1-5"\h\z.血小板病理性减少,下述错误的是:()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巨血小板综合征.检验血小板功能的筛选试验是:()A.血块收缩试验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C.凝血时间测定D.复钙时问测定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下列不正确的是:()BT主要是反映血管功能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筛选试验CT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凝血括性的筛选试验APTT是常用的较敏感的反映内源系统凝血活性的筛选试验RCT是反映内源系统凝血活性最敏感的筛选试验PT是反映外源系统凝血活性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加入白陶土的主要目的是:()A.激活因子皿或IXB.激活血小板因子C.激活因子XI及XUD.便于观察血浆凝固终点E.为凝血因子提供催化表面.关于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下述不正确的是:()A.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为延长B.因子皿、IX、XI减少所致的各型血友病时多见延长APTT延长也见于血中抗凝物质增多D.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缺乏时APTT缩短E.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APTT缩短.复钙时间延长的纠正试验,加入正常新鲜血浆和硫酸钢吸附血浆能纠正,正常血清不能TOC\o"1-5"\h\z纠正,可能为哪种因子缺乏:()A.因子XUB.因子IXC.因子皿D.因子XIE.因子X.凝血酶原消耗试验所用的标本是:()A.血浆B.血清C.溶血液D.抗凝血E.外周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缺乏的凝血因子是:()2+A.出、IV、皿、xnB.皿、ix、xi、xnC.m、ix、xi、CaI、n、V、叫、Xe.I、出、xi、xn.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作纠正试验,加入储存血浆、硫酸钢吸附血浆可以纠正,加入储存血清不能纠正,可能为哪种因子缺乏:()a.nb.vnC.Xd.ne.v.请指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操作或结果报告中的错误:()A.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9:1B.采血后应在1〜2小时内完成C.如标本不能及时检测,应放置4c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4小时D.ISI值通常由生产试剂的厂商提供E.患者标本只需测定一次即可报告结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作纠正试验,正常血浆、硫酸钢吸附血浆可以纠正,储存血浆、储存血清不能纠正,可能为哪种因子缺乏:()A.XB.IC.VD.nE.W.当PT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时,则结果必须同时报告:()A.患者及正常对照的PT,以秒表示B,以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报告C.报告INRD.报告PT活动度E.以上都可以.关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K缺乏时,PT延长B.肝硬化患者,PT延长DTC早期,PT延长n、V、叩、X因子缺乏,PT延长E.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PT延长33.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是:()A.利用纤维蛋白原对热敏感的性质做快速测定B.加入凝血酶做半定量法C.双缩月尿法D.免疫扩散法E,以上均可以.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以下错误的是:()A.急性心肌梗死B.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C.糖尿病伴血管病变D.急性细菌性感染E.恶性肿瘤.3P试验卞^查FDP的原理是:()A.鱼精蛋白使FDP与纤维蛋白单体(FM)结合产生沉淀B.鱼精蛋白可使FDP沉淀C.乙醇可使FDP沉淀D,鱼精蛋白可分离FDP与FM的复合物,使FM聚合而沉淀E.乙醇可使FDP与纤维蛋白单体结合而沉淀.下列哪项是检验纤溶系统功能亢进的试验:()A.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B.胶乳凝集试验C.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D.酶联免疫试验E.以上都可以.以下哪项不正确:()A.凝血酶时问延长,可因FDP增多或纤维蛋白原减少B.凝血酶时间延长,做纠正试验时间并不缩短,表示存在肝素抗凝物质C.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AT-ni活性明显增高D.皿:c增高主要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E.肝病时凝血酶时间也延长38.下述哪项不正确:()A.纤维蛋白单体(FM)可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FDP各碎片仍具有与纤维蛋白(原)相同的抗原性D-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二聚体是原发性纤溶的有效指标3P、FDP和D-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二、名词解释.血液凝固.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小板黏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括酶时间.储存血浆.硫酸钢吸附血浆.储存血清三、填空题.正常人止、凝血系统与抗凝和纤溶系统处于(①)状态,若止、凝血活性减弱或抗凝和纤溶活性增强则会引起(②)状态而发生(③)症状;若止、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和纤溶活性减弱,则会引起(④)状态或导致(⑤)形成。.正常止血过程主要依赖于(①)、(②)、(③)以及(④)调节等。.血小板在初期止血过程中发生黏附、变形、释放、聚集等反应,统称为(①)反应;血小板膜磷脂表面提供了凝血反应的场所,(②)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壁损伤除了依靠(①)和(②)形成白色血栓达到初期止血目的以外,还需靠(③)止血才能彻底完成。.血浆凝血因子的生物合成部位人多在(①),依赖维生素K合成的凝血因子有(②卜(③)、(④卜(⑤)。.凝血过程是(①)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形成(②)酶,形成(③)凝块。.传统的(瀑布学说)观点认为因子XI是由(①)激活的;而现代凝血观点则认为是(②)激活了因子XI,所形成的XIa再激活(③)。在生理状态下(④卜(⑤卜(⑥)不起激活因子XI的作用。.现代凝血观点认为体内凝血是由(①)所启动,该因子激活(②)并与(③)结合,再激活(④),还可激活(⑤),使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相沟通(凝血的组织因子途径)。.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因子X分别被(①)和(②)复合物激活,而形成Xa,Xa以后的凝血途径称为(③)。.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分为(①)、(②)和(③)二个阶段。.血液中的抗凝因子主要有(①卜(②)和(③)三个体系。.在纤溶系统中类似凝血酶的关键酶是(①),它是由(②)活化后形成的。.经纤溶酶的作用.纤维蛋白(原)可降解出(①),这些统称为(②),它们大都具有(③)的作用。.血小板直接计数WHO推荐的稀释液是(①),其计数参考值是(②)。.瑞特染色油镜下观察,血小板多为(①)形,胞质外缘通常染成(②)色,胞质内含有(③)颗粒,平均每油镜视野可见(④)个血小板及少量聚集在一起的血小板,形态不规则或畸形血小板一般低于(⑤)。.血小板在生理或病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血小板(①)、(②)、(③)等功能密切相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参数有(①)、(②卜(③)和(④)。.MPV的参考值是(①),一般情况下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者,MPV(②);骨髓生成障碍导致血小板减少者,MPV(③);在判断骨髓功能恢复状况时.如病情缓解MPV(④)。.血块收缩试验为(①)功能诊断的筛选试验,血块不收缩或血块收缩不良见于(②)、(③)时,定量法血块收缩试验的参考值是(④)。.目前推荐的出血时间测定法是(①)法,该试验^•评价(②)和(③)有一定价值;但在外科预示(④)意义不大。.反映内源凝血途径的常用筛选试验有(①)、(②卜(③)等,其中以(④)测定最敏感;反映外源凝血途径的常用筛选试验是(⑤)。.全血凝固时间测定包括(①)、(②)和(③)三种方法,其中(④)方法较感且也是监护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较好指标之.。.凝血时间延长可见于(①)、(②卜(③)和(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在37℃以(①)激活因子刈和XI,以(②)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在(③)参与下,观察(④)凝固所需的时间。其结果超过正常对照(⑤)以上为延长。.凝血检验的抗凝剂及其浓度为(①),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②)。.血浆复钙时间测定应(①)速度离心,如速度过快可致复钙时间(②)。.如形成内源性凝血活酶的凝血因子缺乏,则血清中凝血酶原消耗(①),剩余的(②),作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则时间(③)。.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在被检血浆中加入(①)和(②),规察血浆凝固的时间。该试验是反映(③)的筛选试验,其影响因子主要为(④)、(⑤)、(⑥)、(⑦)、(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质量控制主要在(①)和(②)两方面。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用WHO的参考试剂进行校正并提供(③)值,其值以(④)为好。.硫酸钢吸附血浆在应用前需测此血浆的(①卜其凝同时间必须大于(②)才算合格。此血浆中已无因子(③)、(④卜(⑤)、(⑥)且在冰箱内可保存(⑦)。.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①),也可见于(②)。.当继发性纤溶亢进时,产生大量FDP其X碎片与(①)结合,形成(②)可溶性复合物,(③)可分离此合物,使(④)聚合沉淀,呈现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丝,该试验是检测(⑤)的简易筛选试验。.D-D二聚体是(①)的降解产物.其值明显增高可见于(②)和(③)时,它也是鉴别(④)和(⑤)的重要指标。.血友病患者止、凝血筛选试验的结果应符合出血时|间(①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②卜血块收缩试验(③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④卜血清凝血酶原时间(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止、凝血筛选试验的结果符合出血时间(①卜活化凝血时间(②卜血块收缩试验(③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④)血清凝血酶原时间(⑤)。.DIC继发纤溶亢进期可出现的检测结果是:凝血酶时间(①卜D-D二聚体(②卜FDP(③)四、问答题.人体通过哪些机制可以防止出血?又通过哪些机制防止血栓形成?为什么?.血小板的形态与其生理特性和功能有何关系?.测定血小板功能有哪些试验?青解释其原理。.解释全血凝固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解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试述3P试验和FDP胶乳凝集试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第六章血液流变学检验一、A型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变形和流动特性的物体称为流体B.黏度随切变率丫变化而改变的液体称牛顿液体C.当血液流动时.黏度对血液的流动状态有很大影响D.血液在血管内呈层流运动E.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变性的指标.下述错误的是()A.血液的黏滞力就是阻滞血液变形和流动的内摩擦力B.内摩擦力越大,表不'液体越黏稠而不易流动C.黏度是在一定速度梯度下,单位面积上的内摩擦力D.黏度是切变率与切应力的比值E.黏度的单位是毫帕・秒(mPa-s).有关红细胞变形性,下述正确的是()A.正常红细胞具有变形能力,从而减小了血液流动的阻力B.红细胞变形性是决定血液黏度的种要因素之一C.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可使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增高D.当红细胞膜、形状及内含的血红蛋白异常时,均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E.以上均正确.关于红细胞聚集性,下述的哪种说法不正确()A.当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时,红细胞易形成聚集体B.在微血管循环系统中切变率最低的部位易形成红细胞聚集体C.在高切变率时红细胞呈分散状态,血液黏度升高D.低切变率下红细胞聚集体大量形成,致使血液黏度升高E.在血液流变现象中,血沉可作为红细胞聚集和分散的客观指标.下述血液流变检测参数,哪项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常用筛选指标()A.全血黏度B,血细胞比容C.血浆黏度D.红细胞沉降率E.低切变率下血液相对黏度.影响血沉的因素,下列哪项不正确()A.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沉降力与血浆回流阻逆力基本平衡B.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其沉降力大于血浆回流阻逆力C.大红细胞沉降速度较小红细胞要快D.严重贫血者,红细胞沉降受到的血浆阻逆力比正常情况要大E.血沉管倾斜放置,红细胞沉降力大于血浆回流的阻逆力.血沉测定下列哪项不正确()A.抗凝剂浓度为0.105mmol/L枸檬酸钠.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9C.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D.血沉管长300mm±0.15mm,内径2.5mm且清洁干燥E.血沉测定应于18〜25c条件,静置1小时,观察结果8.血沉测定的临床意义哪项不正确()A.老年人多因血浆清蛋白含量增加而致血沉增快
B.较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可致血沉增快C.恶性肿瘤患者血沉常增快D.一些器质性疾病和病变的活动期血沉也增快E.高球蛋白和巨球蛋白血症壳见血沉增快.下述哪项可肯定血沉加快()A.无论血沉是否增快,血沉方程K值增大B.血沉增高,血沉方程K值正常C.血沉增高,血沉方程K值不变D.血沉正常,血沉方程K值正常E.血沉正常,而血沉方程K值减低.下列错误的是()A.全血黏度测定首选的测定仪为旋转式黏度计B.血浆黏度测定可采用毛细管式黏度汁测量C.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与流速无关,故用旋转式黏度计测量D.黏度计各零件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出厂时已固定E.黏度值直接显示在屏幕上,其单位是mPa-s.下述中错误的是()A.全血黏度测定时应按要求分别取高、中、低不同的切变率B.取清晨空腹静脉血C.用0.106mmol/L枸檬酸钠抗凝D.操作温度一般以生理温度(37C)为佳E.标本采集后室温静量20分钟进行测定,勿超过4小时且不易保存冰箱内TOC\o"1-5"\h\z.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见于()D.心绞痛E.脑血栓形成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心绞痛E.脑血栓形成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红细胞比容测定.血液黏度增高见于()A.心肌梗死B.糖尿病D.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E,以上均正确.下列哪项试验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指标(A.红细胞聚集性测定B.全血黏度测定D.血沉E.血浆黏度测定二、名词解释1血液流变学2黏度3切应力4切变率5牛顿流体6非牛顿流体7红细胞沉降率三、填空题1血液流变学检测是对血液的(①)特性进行研究的;它上要包括(②)和(③)检验。2宏观血液流变学检验的主要指标是(①)和(②)。3微观血液流变学研究红细胞(①)和(②)。4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驱动力是(①)力。由于血管壁的摩擦阻滞作用,使血液在血管内呈(②)运动。在血液这种流动方式中相对移动的各层之间产生一种(③)力。5在血液层流中,单位面积上的切变力称为切变应力,简称(①),用(②)表示,单位为(③)。6在血液层流中,相邻两层血液流速差与两层血液管径方向上距离的比值,称为速度梯度,又称(①),用(②)表示。其单他是(③)。7按照黏度是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液体可分为(①)液体和(②)液体两类。8在(①)情况下,血液的非牛顿液体特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而在(②)情况下,红细胞聚集是致血液黏度增高的主要原因。9血沉用(①)表示结果,它是反映(②)的项常用的筛选指标。10在影响血沉的因素中,红细胞对血沉的影响主要是(①)和(②);血浆对血沉影响的物质主要是(③)。11魏氏血沉测定取0.105mmol/L枸檬酸钠溶液(①)ml,取静脉血(②)ml,充分混匀,用血沉管吸血至(③)刻度处,垂直竖于血沉架上,室温(18〜25C)静置(④),读取红细胞沉降暴露的血浆高度即为血沉。其参考值男性(⑤),女性(⑥)。12血沉生理性加快可见于(①);(②);(③)等。13目前用于血液黏度测定的仪器主要有(①)和(②)两种。测全血黏度最好用(③)。14影响全血黏度测定的内在因素为(①)、(②卜(③)、(④);外在因素为(⑤)、(⑥卜(⑦)。四、问答题1什么是黏度、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2用什么方法测定血液黏度?根据什么原理?有何临床意义?3什么是血沉?哪些因素可致血沉升高?测定血沉有何临床意义?4血沉与血沉方程K值的关系?有何意义?第七章血型与输血、A型题)200多种40)200多种40多种A.20多种B,100多种C.300多种TOC\o"1-5"\h\z.人类下列哪种细胞表面不含ABO抗原:()A.红细胞B,白细胞C.组织细胞D.神经细胞E.血小板.在ABO血型抗原中,决定血型抗原性的成分是:(A.糖蛋白B.脂质C.多肽D.糖链E.脂多糖.下列有关ABO血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A、B、H三种抗原物质只存在于红细胞膜上B.多糖部分决定ABO抗原的特异性C.ABO血型抗原出生后才可检出D.血型抗原强度出生后终生不变E.ABO血型抗原可溶于水.哪种体液中不含血型物质:()A.脑脊液B.精液C.胃液D.汗液E.乳汁.关于血型物质的性质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型物质是一种水溶性的半抗原B.血型物质可中和天然抗体C.分泌型人群中,唾液中含量最丰富D.血型物质只存在于人体中,不存在于其他生物体内E.输注混合血浆时,可忽略血型问题TOC\o"1-5"\h\z.下列不符合血型天然抗体特性的是:()A.分子最大,不能通过胎盘B.抗体活性可被血型物质中和C.与相应抗原反应最适温度为37CD.在盐水介质中,与相应红细胞作用出现凝集反应E.是机体内自然存在的抗体,是一种完全抗体.ABO各型红细胞上含H物质最多的是:()E.A2型E.IgMA,A型B,B型C,O型D.A2E.A2型E.IgM.输血产生的血型抗体以哪一类为主:()A.IgAB.IgDC.IgED.1gG.用标准血清鉴定血型不符合要求的是:()A.标准血清校价A.标准血清校价>1:64B.标准血清冷凝集素>l:8C.被检红细胞浓度为2%D.所加试剂量多少要一致E.操作在室温进行.用标准血清鉴定血型时,将A2型误认为O型,A2B型误认为B型,其原因可能是:(A,A型血清效价不高B,B型血清效价不高C.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D.冷凝集素效价过高E,血型物质的中和作用.父母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其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为:()A,A型B.B型C.O型D.AB型E,以上均可能.用标准血清鉴定血型,O和A端凝集,B端不凝集,其血型可能是:()
B.B型B.B型C.AB型D.O型E.A2B型14.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A,A型B.B型O和14.用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A,A型B.B型C.人2型D.AB型E.O型.Rh血型中抗原性最强、临床意义又最大的抗原是:()A.C抗原B.c抗原C.D抗原D.E抗原E.e抗原.下列何种情况最容易引起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A.Rh阳性孕妇孕育Rh阴性的胎儿B.Rh阳性孕妇孕育Rh阳性的胎儿Rh阴性孕妇孕育Rh阴性的胎儿Rh阴性孕妇孕育Rh阳性的胎儿E.以上均不是C(一)、抗c(+)、抗C(一)、抗c(+)、抗D.CCDeeE.ccdee)E.低离子强度盐水配血法TOC\o"1-5"\h\zD(+)、抗E(+)、抗e(一),则受检者Rh血型为:()D.CCDeeE.ccdee)E.低离子强度盐水配血法A.CcDEeB.CcdeeC.ccDEE.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首选的配血法是:(A.抗人球蛋白配血法B.酶介质配血法C.胶体介质法D.盐水介质配血法19.交叉配血中,下列哪种情况不是引起假阴性反应的原因:()A.标准血清保存不当B.红细胞悬液过浓C.受血者为A亚型D.向清中所含血型物质过多E.红细胞呈缗钱状.红细胞被细菌污染后,在交叉配血时可致:()A.抗原性减弱B.T凝集现象C.红细胞缗钱状形成D.血液凝固E.H凝集现象.因类B抗原的存在,可造成血型鉴定误判的是:()A.将A型误判为B型B.将AB型误判为O型C.将O型误判为B型D.将B型误判为A型E.将AB型误判为B型.血清被细菌污染后引起的凝集称为:()A.全凝集血清B.全凝集红细胞C.类B抗原凝集D.冷凝集E.假凝集.单采白细胞,要求献血者的白细胞浓度为:()A.4X109/LB.5X109/LC.6X109/LD.7X109/LE.8X109/L.在4〜6c保存时间最短的血细胞()A.红细胞B.网织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血小板.贮存血液如发现哪种情况不得发出:()B.血浆与血细胞分层明显D.B.血浆与血细胞分层明显D.红细胞层表面有一薄层灰白层C.血浆草黄色、半透明E.血浆淡红色、半透明.库血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A.0〜2cB.4〜A.0〜2cB.4〜6CC.—46C.当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A.重新鉴定血型C.检查尿中有无Hb.关于输入血液成分制品,(B.复查交叉配血结果D.核对报告单下列哪一组配合是不正确的:D.6〜8cE.以上均可)E.立即停止输血()A.浓缩红细胞一一一肾功能不全患者B.白细胞制品一一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炎症感染患者C.血小板制品一一血友病患者D.清蛋白一一烧伤患者E.免疫球蛋白一一免疫缺陷患者.、名词解释1.血型2,血型系统3,血型亚型.交叉配血.成分输血.输血反应三、填空题.在ABO血型中,各型红细胞上均含有(①)抗原,其中A型红细胞上还存在(②抗原,血清中存在(③)抗体;B型红细胞上还存在(④)抗原,血清中存在(⑤)抗体。.在酶的作用下,在血型抗原前身物质上连接一个(①),就形成了H抗原,在H抗原末端连接一个D-半乳糖,则H抗原转变为(②)抗原,如果在H抗原末端连接一个N-乙酰氨基半乳糖,则H抗原转变为(③)抗原。.ABO血型鉴定用标准血清的要求是:A型标准血清中只含(①),B型标准血清中只含(②),各型血清中均不含(③”抗A的效价不低于(④),抗B的效价不低于(⑤),在15秒内与相应抗原发生凝集反应,且3分钟时凝块不小于(⑥)。.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为避免出现责任性错误,不可用保存超过(①)小时的标本,标本出现(②)也不可使用,发出报告后,标本还应保存(③)天。.献血员在献血前在当地的血站进行(①)检查和(②)检查,一般一次献血以(③)为宜,最多不能超过(④)。献血间隔时间不得少于(⑤)个月。.血库工作人员在采血时,献血员可能发生的问题有(①)、(②)、(③)、(④)。.在血液保存液中,枸檬酸钠作用是(①),枸檬酸白^作用(②),葡萄糖的作用(③)磷酸二氧钠的作用(④),腺喋吟的作用(⑤)。.成分输血的主要优点为(①)、(②)、(③)。.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为(①);和(②),受血者因多次输血体内存在对抗献血者(③)、(④卜(⑤)的抗体。四、问答题.ABO血型系统的定型原则是什么?其各型红细胞卜含有哪些抗原?血清中含有哪些正常抗体和不规则抗体?.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的主要区别?.血型鉴定除需用抗A和抗B标准血清外,为什么还用“O”型标准血清?.为什么在不得已情况下,低凝集效价的“O”全血可以输给其他三型人?.如何鉴定Rh血型?Rh血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给患者输注混合血浆时,为什么可以忽略血型问题?五、临床实例分析某患者作胆总管切开取胆结石手术,正定型鉴定其血型为B型,在交叉配血时,与B型献血员主侧发生凝集,与A型献血员两侧土凝集,与O型献血员次侧有凝集,胆汁培养大肠杆菌阳性,问原因何在?如何确定患者的血型?第八章尿液检验【试题】一、A型题TOC\o"1-5"\h\z.为保存尿液中化学成分,最好的防腐剂是:()A.400g/L甲醛B.麝香草酚C.甲苯D.叠氮钠E.浓盐酸.下列哪种情况不应出现近于无色尿:()A.糖尿病患者的尿B.喝茶过多时的尿C.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尿D.正常人晨尿E.尿崩症患者的尿.尿深黄色.振荡时泡沫呈黄色.且有挂盆现象可能为:()A.血红蛋白尿B.服用味喃睫酮、大黄等药物后尿C.黄疸尿D.含铁血黄素尿E.本周蛋白尿.用澳百里酚蓝测定尿液酸碱反应.中性尿液呈:()A.黄色B.蓝色C.绿色D.棕色E.无色.一份浑浊尿液于试管内加热浑浊增加,加乙酸后变清且无气泡.可能是:()A,尿酸盐B,磷酸盐C.碳酸盐D.管型E.菌尿.14C测得尿相对密度为1.014,比重计标注温度为20C,实际报告相对密度为:()A.1.010B,1.012C.1.014D,1.016E,1.020.一份尿液标本稀释至1/2后测其相对密度为1.018,应报告相对密度为:()A.1.014B,1.009C.1.020D,1.026E,1.036.折射仪测得一份尿液标本相对密度为1.015,后又知其葡萄糖含量为lOg/Lo.则此尿液标本相对密度应报告为:()A.1.015B,1.019C.1.011D,1.021E,1.018.以下哪种情况不能作尿相对密度测定:()A.室温高B,尿中含糖C.尿中含蛋白D.盐类大量析出E.尿量不足以浮起比重计.某尿液冰点下降1.04C,其尿渗透浓度(mOsm/kgH2O)为:()A.1000B.560C.606D.314E.1040.尿中鳞状上皮细胞主要来自于:()A.尿道B.膀胱C.输尿管D.肾盂E.肾小管.尿沉淀中的红细胞呈无色圈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能来自哪种患者尿液:()A.肾结石B.膀胱炎C.肾结核D.肾小球肾炎E.泌尿道下段出血存放时间过长.下列哪一项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典型的尿液改变:()A.红细胞管型B.透明管型C.颗粒管型D.蛋白尿E.镜下血尿.粗颗粒管型最常见于:()A.急性泌尿系感染B.慢性肾盂肾炎C.慢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肾小球肾炎E.肾结核.哪种结晶不存在于酸性尿中:()A.非晶形尿酸盐B.尿酸C.尿酸钠D.马尿酸E.磷酸镂镁.常浮在尿液表面,形状呈缺角四方形.无色透明的片状结晶是:()A,尿酸氨B.酪氨酸C.尿酸D.硫酸钙E.胆固醇TOC\o"1-5"\h\z.哪种管型出现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A.颗粒管型B.透明管型C.红细胞管型D.上皮细胞管型E.白细胞管型.尿液中出现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时.可能是哪种疾病:()A.急性重型肝炎B.急性肾炎C.肾淀粉样变D.急性心肌梗死E.急性膀胱炎.管型形态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透明管型两端钝圆近似长条形圆柱体,质地菲薄B.细胞管型其基质内细胞占1/3以下C.颗粒管型其基质内含有较多细小或粗大的颗粒D.蜡样管型质地较厚.易折断E.宽大管型较一般管型宽2〜6倍.形态短粗TOC\o"1-5"\h\z.肾小管性蛋白尿,尿中以哪种蛋白质为主:()A.清蛋白B,球蛋白C.大分子蛋白质如IgGD.32微球蛋白E.分泌型IgA.指出下述形成蛋白尿原因的错误:()A.肾小球通透性增加B.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C.食入蛋白质过多D.肾缺血与乳酸增加E.肾小管分泌的低分子量蛋白增多由尿中排出.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有明显的白色浑浊,但无颗粒出现,可报告为:()A.微量B.十C.十十D.十十十E.十十十十.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错误的说法是:()A.判断结果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分钟内B.超大剂量青霉素可致假阳性C.尿液明显浑浊不适用本法测定D.蛋白月东等可呈阳性反应E.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可致假阴性.加热乙酸法检查尿蛋白,结果有明显颗粒状物,其蛋白含量(g/L)是:()A.<0.1B,0.1〜0.5C.0.5〜2.0D,2.0〜5.0E.>5.0.盐类所致尿液浑浊,当加热时浑浊消失者为:()A,尿酸盐B,磷酸盐C.碳酸盐D,尿酸镂E,草酸盐.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的原因有:()A.长期禁盐患者B.含碘造影剂C.降血糖药D.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分解的蛋白质E.加乙酸量不适当.与加热乙酸法相比,磺基水杨酸法测定蛋白的优点足:()A.操作简便B.较为敏感C.易于观察D.干扰因素较少E.试剂组成简单.班氏试剂中枸檬酸钠的作用是:()A.抗凝剂B.掩蔽剂C.氧化剂D.还原剂E.以上均不是.班氏法测尿糖,结果呈翠绿色不透明有少许绿黄色(以绿为主)沉淀,结果应为:()A.1〜2g/LB.2〜5g/LC.5〜10g/LD.10〜20g/LE.>20g/L.尿沉渣镜检中每高倍视野内红细胞数超过多少为镜下血尿:()A.2个B.3个C.4个D.5个E.10个.丙酮与亚硝基铁氧化钠和硫酸镂作用后生成化合物的颜色为:()A.红色B.绿色C.蓝色D.黑色E.紫色.哈氏法测尿胆红素加试剂后产生绿色反应,可报告为:()A.阴性B.弱阳性C.阳性D.强阳性E.以上均不是.含铁血黄素检查中哪一项有误:()
A.含铁血黄素是铁蛋白聚合体B.未染色的含铁血黄素是棕色颗粒C.普鲁士蓝反应呈阳性D.阳性结果肯定血管内溶血E.阴性结果排除血管内溶血.下列哪项不符合肝细胞性黄疸胆色素变化:()C.尿中无胆红素)C.尿胆红素测定C.尿中无胆红素)C.尿胆红素测定D.尿中尿胆原阴性E.尿胆素阴性Hb尿的主要方法:(Hb尿的主要方法:(B.隐血试验E.尿蛋白电泳A.尿沉渣镜检D.尿三杯试验.干式化学试剂带检测有关尿相对密度的不正确叙述是:()A.聚电解质的电离常数的负对数(pKa)和尿液中溶质的浓度成比例变化B.当尿相对密度高于1.030时,必须将尿液稀释后再测试C.非离子型物质如葡萄糖等增多时本法不能反映D.尿素分解产物将干扰测定结果E.蛋白质增多时测得值偏高.下列哪项有助于区别慢性肾盂肾炎和膀胱炎:()A.尿频、尿急D.尿中有管型38.A.尿频、尿急D.尿中有管型38.血红蛋白尿可见于:A.肾小球肾炎B.尿中有白细胞E.尿中有上皮细胞()B.肾结核C.严重烧伤C.尿中有红细胞D.肾肿瘤E.肾盂肾炎.妊娠试验在何时于孕妇的尿中(或血中)即可检出HCG:()A.孕后7〜10A.孕后7〜10天B.孕后35〜40天C.孕后45〜55天D.孕后D.孕后60〜70天E.孕后70〜80天.酶斑点法诊断早早孕错误的是:()A.固定于膜上的是抗3-HCG抗体B.检验时先滴上被检尿液C.再加上一滴酶标记抗体D.加洗涤剂时一定要待前一滴吸收完后再加下一滴E.洗涤完毕显色为阳性二、填空题.尿液标本的收集应以保持新鲜和防止污染为原则,女性患者应避免(①),男性患者应避免(②)的玷污;标本及时送检以防止(③)和(④)导毁某些化学成分的改变;送检尿量须符合要求,一般以不少于(⑤)为宜。.尿液采用400g/L甲醛防腐,应按30ml尿加(①)的比例加入,甲醛过量,可与(②)形成沉淀影响镜检。采用本法防腐的标本,不宜作(③)测定,也不宜作(④)测定。.如未服用利尿剂或饮水过多,成人每日尿量持续多于(①)为多尿,24h尿量少于(②)或每小时持续少于(③)为少尿;24h尿量少于(④)称为无尿。.当尿内白细胞超过(①)即可出现肉眼浑浊。通过尿三杯试验,若脓液主要在第一杯中出现,则病变部位多在(②);若三杯中均出现,则病变部位多在(②);若仅在第三杯中出现,炎症部位多在(③)。.正常尿液多为(①)性,一日之内PH值波动在(②)之问。.成人在普通膳食下,尿相对密度在(①)之间,由于受饮水量和出汗量的影响,一日之内.相册密度可波动于(②)之间;尿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主要有(③)、(④)和(⑤)法。.尿渗量参考值一般为(①),24小时内最大范围值为(②),禁水12小时.尿渗量大于(③)为正常,浓缩指数(④)正常。.正常成人随意一次尿离心沉淀后见白细胞(①)/HPF仍属正常,如见(②)/HPF为增多,多见于(③)疾患。.在高渗或低尿素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常为(①),在低渗或高浓度尿素作用下,红细胞形态为(②)。.管型形成需具备(①)、(②)和(③)三个条件。.易误认为管型的物体有(①卜(②)、(③卜(④)等。.正常人尿中(①)透明管型,在(②)病变时可明显增多。管型基质内含有细胞,其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美术篮球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满分冲刺卷(含答案)
-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有答案)
- 企业内部培训
-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13 三角形综合训练 (1)及答案
- 安徽六安市皖西高中教学联盟2025年高三考前热身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抽纱刺绣工艺品项目发展计划
- 小班体育小鸡快跑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兆麟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工程经济与科学管理
- 新高考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 财务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2025风电机组无人机巡检技术方案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GB/T 44869-2024玩具及儿童用品绿色包装技术规范
- 2025年中国政法大学招考聘用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1.1.1 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概65课件讲解
- 便秘培训课件
- 放射科报告质量问题整改措施
- 2024中央戏剧学院招聘(研究生部)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黄芪苗收购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