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_第1页
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_第2页
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_第3页
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_第4页
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电行业塔筒桩基专题研究:产能资源助塔筒格局进一步改善1全球风电蓬勃发展,海上风电大有可为全球风电重回增长期,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全球第一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历史上风电装机量根据政策呈现周期波动,近5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积极发展风电,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均在50GW以上。根据GWEC统计,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达93.0GW,同比增加53.0%,其中陆上风电新增86.9GW,同比增加59.2%,海上风电新增6.1GW,同比下降2.8%。2020年全球累计装机量达743.0GW,同比增长14.3%,2011-2020年十年间CAGR为13.9%。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新增装机容量位列全球第一。分国家和地区来看,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建设了风电项目,亚洲、欧洲、北美洲是全球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截止2020年底,无论是新增装机量,还是累计装机量均已位居全球第一位。根据GWEC统计,202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56.0%,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8.8%。全球“脱碳”支撑新能源发展需求。当前,尽快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截至目前,已有44个国家及欧盟确定了净零碳排放目标,覆盖全球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已有10个国家的上述目标通过法定程序获得了批准,8个国家承诺即将投票决议,其余26国也已制定了相关官方文件。根据GWEC预测,到2025年风电新增装机需求将达112.2GW,2021-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周期性减弱成长性增强,“十四五”风电需求预期上移中国风电市场受政策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性,政策稳定、补贴退坡未来成长性属性有望增强。根据中电联数据,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由于受到补贴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周期波动性,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从2011年47.84GW增长到2021年的329.1GW,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6%。而2021年后,一方面未来政策更加注重长远发展,稳定性加强;另一方面,补贴退坡后风电市场进入成本驱动的内生性增长阶段,未来我国风电行业有望由周期性向成长性过渡。国内碳中和政策持续加码,顶层设计支持能源结构转型加速。面对严峻能源危机和结构性失衡问题,我国向全世界宣布了“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未来二三十年碳中和将是一个大的产业趋势,驱动能源格局的重大转型,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占比都会急剧上升,国家也相应地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指导措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我国为此提出了刚性指标进行管理,即要求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提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此,我国将重点打造“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和“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包括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弃风率显著下降,并网消纳问题缓解,风电装机有望重回快车道。三北地区是我国“十二五”风电开发的重心,但并网消纳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开始出现弃风限电现象,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6年我国平均弃风率17%,达到历史最高点。为减少弃风现象,我国2016年建立了风电投资检测预警机制,对弃风严重的地区限制风电建设规模、暂缓核准新的风电项目、电网企业不再办理新的接网手续。在一系列针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政策推动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逐步建成,我国弃风限电情况逐步好转,平均弃风率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平均弃风率为3%,相较于2016年下降了14pct。另外,根据国家能源局2020年三北区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占比回升至52%,并网消纳问题的缓解使得运营商对风电消纳的担忧下降,装机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抢装后风电项目招标量超预期,短期装机规模值得期待。在经历陆风和海风平价前的抢装之后,平价项目招标需求持续释放。根据金风科技和明阳智能公布的数据,国内2021年前三季度公开市场风电设备招标量均超过40GW,在四季度不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全年招标量在60GW左右。另外,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1月份陆上风电招标量超过10GW,显著高于往年同期。通常风电项目的建设周期在一年左右,招标量对于下一年的装机规模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风电项目招标量逐步释放,对于短期的装机规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装机有望保持高成长。长期来看,随着风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未来风电有望进入高速成长期,叠加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陆上风电以及消纳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的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达到50GW,复合增速接近15%。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大,2023年有望开启快速上行期海上风电先天优势明显,近几年增速较快。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距负荷中心近、土地资源占用小、大规模开发难度低等优势,不管是从全球角度还是我国角度,海上风电均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被各国重点推进。根据GWEC,2011-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3.69%,显著高于全球风电同期整体装机量的平均复合增长率9.65%。国内海风增速领先全球。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异军突起并网容量16.9GW,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4GW,2013年中国海上风机累计装机容量仅有0.5GW,CAGR达到66.4%,增速领跑全球。我国东南沿海省份海风资源优越,潜在可开发资源丰富。我国海上风资源丰富,地质条件较好,且毗邻广东、江苏、浙江等国内最重要的用电负荷地区,资源禀赋与发展诉求相契合,适宜建造风电场,长期增长空间较大。2020年我国近海主要海区100米高度层年平均风速约为8.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为832.2W/m2,显著高于陆地100米高度层的5.7m/s和221.2W/m2。“十四五”期间沿海各省总规划超过50GW,支持我国海上风电需求。综合各沿海省份“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来看,目前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规划规模超过50GW,还有部分拥有丰富海风资源的沿海省份未公布具体规划,例如风资源最为优越的福建省。因此,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10GW左右。2022年将是我国海上风电的过渡时期。根据彭博新能源的统计,2021年由于海上风电的抢装,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吊装容量达到14.2GW,同比增长351%。相对应的是,2021年海风招标的惨淡,仅有三个项目共980MW完成招标。通常海上风电项目从开工到完全并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因此2022年完成的装机规模将大概率出现下滑。海上风电有望于2023年开启快速上行期。根据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周期,如果要在2024年前全容量并网,那么其开工时间节点应早于2022年底,而如果是2025年前全容量并网,那么开工时间节点应早于2023年底。因此,对应各省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海上风电的新一轮招标即将启动,预计未来两年的市场招标容量不会低于15GW,并于2023年开启海风吊装的上行周期。2风机大型化推动成本下降,经济性凸显促进需求释放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风电经济性凸显风机机组在风电项目投资成本中占比最高。从风电项目的成本构成来看,不论是陆上风电还是海上风电,都是风机占比最高,陆上风电约占53%,海上风电中约占45-50%,其次是塔筒等基础以及安装和建筑工程费用。近年来风机价格迅速下降,22年招标价格屡创新低。根据金风科技

2021年三季度业绩演示材料的数据,风机投标价格自2020年起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其中4S系列风机投标价格已从20年6月的3497元/kW下降到21年9月的2326元/kW,一年的时间降幅达到33.5%。而进入2022年之后,不管是陆风还是海风,风机招标价格屡创新低,其中多个陆风项目的风机招标价格在2000元/kW以下,海风项目则在4000元/kW以下。风力发电度电成本下降明显,风电经济性凸显。随着风电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风电装机量迅速增长后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日益显现、风电运营经验逐步积累和风电项目建设投资环境改善,风电成本较行业发展初期明显下降。全球范围内陆上风电平准化度电成本从2010年的0.089美元/kWh下降到2020年的0.039美元/kWh,下降了59.18%,已经低于光伏发电成本0.057美元/kWh;海上风电从2010年的0.162美元/kWh下降到2020年的0.084美元/kWh,下降了48.15%。海陆风补贴相继取消,风电正式进入平价上网时代。陆上风电2021年全面实现平价上网,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先前已核准但未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的项目,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2022年起不再享受国家补贴。2020年初《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22年起中央不再对新建海上风电项目进行补贴,但鼓励地方继续补贴建设海上风电。随着海风投资成本的降低,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或加速来临。以风资源较好福建省为例,根据《我国海上风电区域开发方案浅析》的披露,福建省海风的平均风速在7.1-10.2m/s之间,年平均利用小时数2400-3800小时,尽管由于受到海床结构和台风因素影响,单位造价较高,然而由于海风资源禀赋优异,根据我们测算目前福建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为0.41元/kwh左右,处于较低水平。如果以福建省脱硫煤电价0.3932元/kwh进行敏感性测试,在3200小时的年均利用小时数的情况下,建造成本达到1.2万元/kw的时候,内部收益率将超过7%。未来随着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的进步下降,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将逐步提高,迈向真正的平价。风机大型化是降本的主要推动力,大型化节奏显著提速新增装机机组功率提升明显,风电进入大型化时代。据CWEA统计,2020年国内新增陆上风机平均单机容量达到2.6MW,较2010年提升76%;海上风机平均单机容量达到4.9MW,较2010年提升85%,大型化趋势明显。从2022年新招标的风电项目来看,陆上风电项目的风机功率大部分保持在4MW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部分保持在8MW以上,我国风电正式进入大型化时代。大型化进程提速是本轮降本的主要推动力。风机大型化是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的主要方式,其实现降本的路径主要是摊薄各项成本和提升发电效率。1)摊薄各项成本。随着风机大型化,零部件用量并不会随着功率的上升而呈现线性变化,因此会有效的摊薄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另外风机数量减少带来的基础、电缆、安装及运营上的单位投入同样会随之减少。以Vestas部分机型为例,我们比较了从1.5MW到9.5MW的7款机型,可以看出转子重量、塔筒重量及总重明显小于容量的增幅,大型化摊薄效应明显。2)提高发电效率。伴随着风机大型化的是叶片尺寸增加、塔筒高度升高,在同等风速情况下,叶片更长,扫风面积更大,发电量也相应增大;塔筒越高、切变值越大,风能利用价值也越大,从而达到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的效果。以SiemensGamesa的海上风机为例,以下四款机型适用的风速相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且容量都在5MW以上,是目前大型化的主流机型。对比相关技术参数可知,随着风机容量增加,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显著增加。根据《平价时代风电项目投资特点与趋势》测算,在同样是100MW的项目,风机单体从2.0MW到4.5MW,静态投资额下降14.5%,LCOE下降13.6%。3海风高速发展产能布局是竞争核心,深远海趋势显著提升基础用量塔筒桩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盈利空间有望保持稳定塔筒行业市场空间大,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塔筒的成本通常占风电建设的成本5-10%,根据WoodMackenzie的测算,2019-2027年间全球风机供应链潜在市场价值高达5400亿美元,其中叶片与塔筒的市场潜力最大,均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由于运输半径的限制和较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导致塔筒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18年末CR5仅为35%。国内塔筒市场以几大上市公司为主,市场较为分散。由于运输半径的限制和较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导致塔筒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目前国内塔筒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泰胜风能、天能重工、海力风电五家上市公司以及央企下属子公司和地方性企业组成,根据海力风电招股说明书,五家上市公司的市占率在30%左右。海上塔筒和桩基行业国内集中度高,市场格局较好。桩基行业由于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区域性特点及码头的必要性,目前国内具备进行生产的厂商相对较少,集中度较高,根据海力风电招股书,2019年公司海上塔筒、桩基产品市占率分别为25.69%、23.03%,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头部塔筒厂商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受制于塔筒的运输半径,广泛的产能布局和快速的规模扩张是提升占有率的最有效途径。从目前公布的扩产情况来看,各厂商都在积极扩张,其中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海力风电规划产能均达到100万吨以上。考虑到如下几个因素,我们预计未来具备技术、规模优势的头部厂商通过快速的产能扩张,持续抢占小规模、区域性塔筒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上升:技术优势:风机大型化趋势加速,塔筒的高度、直径、强度都需进行相应的升级,制造环节的难度与精度要求均将提升,塔筒制造的技术门槛持续提升,技术工艺领先、生产设备先进的头部厂商将占据明显优势;管理优势:对于大型央企和国企,塔筒只是他们业务中的一部分,并非核心业务,收入占比不大,并且其盈利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专业的塔筒厂商相比并不存在优势,以中国船舶和粤水电为例,2020年其塔筒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仅为9.7%与5.3%,后续扩张力度有限;规模优势:在抢装潮结束后,短期内行业需求将有所下滑,并且下游客户对塔筒厂商的综合实力和交付能力会提出更高要求,部分体量较小的区域性塔筒厂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抢装期间涌现的临时性、小规模产能将率先出清。风电塔筒桩基产品较为同质化,成本加成模式定价成本压缩空间有限。塔筒和桩基的定价模式为成本加成,即签订单价为签订合同时的原材料价格加一定的加工费。从产品价格来看,2020年各家陆上塔筒的价格基本维持在8000-8500元/吨。一方面,从塔筒的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占比在80%左右,成本压缩空间有限,并且由于塔筒的生产周期较短,通常为1至2月,签订合同和钢材采购时间存在较小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塔筒和桩基的招标通常和主机分开招标,不会受到主机厂价格战的影响,因此盈利空间有望保持稳定。塔筒生产产能布局是关键,码头资源成为各厂商必争之地塔筒与桩基生产技术壁垒不高,竞争核心聚焦产能布局。由于塔筒和桩基的生产技术壁垒和质量控制难度不高,并且各家塔筒生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基本一致,其中原材料占比80%左右,因此运费、制造费用、人工工资等成本的控制能力是各个塔筒厂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塔筒桩基具有“体积大、重量沉”的特点,物流成本较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运输半径。因此,合理布局拓宽运输半径,成为各家塔筒生产企业的角逐发力点。从各家公司目前所披露的产能布局信息来看,考虑到运输成本各家产能布局围绕东部沿海及三北等风资源丰富区域,其中大金的基地主要位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天顺以陆上风电塔筒为主,主要位于华北和华东地区,未来将在德国和射阳建立60万吨产能的海工基地;泰胜的基地主要位于华东和西北地区;海力风电主要位于华东沿海。未来海风发展码头至关重要,码头资源因为其稀缺性成为各家必争之地。一方面,海上风电对基础桩的要求较高,目前桩基和塔筒总重量普遍超过2000吨,直径超过7米,体积增长、重量攀升导致陆路运输受限;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自己的码头,需要转运到其他码头去运输,转运费用较高,其他码头还会收取码头吊装费用。然而,根据交通部公布的信息,从2016至2020年全国每年新增的万吨级通用码头数平均仅为30个,风电行业的专用码头更是少之又少,并且码头规划建设周期通常长达1-2年,码头资源具有稀缺性。目前大金重工、泰胜风能、海力风电、润邦股份均拥有自有码头,并且各个厂商的未来产能扩张计划中,码头资源是首要的考量要素。拥有海上码头的厂商在成本端占优。从各家的单吨运费角度来看,2018-2020年拥有自由码头的大金重工和海力风电的塔筒单吨运费基本保持在200-350元/吨,比没有码头的天能重工低200-300元/吨。此外,在自有码头优势的加持下,有利于缩短交付周期,增进与客户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合作关系,使得公司与客户的粘性不断加强,产能布局的规模效应也因此日益增强。风机大型化对塔筒摊薄明显,深远海趋势显著提升基础用量塔筒的重量随风机大型化不断增加。塔筒作为风电机组的主要承载部件,具有支撑风机的作用,同时负责吸收机组震动,随着风机大型化,对塔筒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导致塔筒的重量不断提升。例如海上风电方面,沙扒五期项目6.45MW的风机,塔筒高度在106m,重量在380吨。而青洲六项目10MW风机,高度更是达到了140m,重量则达到了786.7吨。在陆上风电方面也能看到相同的趋势,例如四川冕宁铁厂乡项目2MW的风机,塔筒重达166吨,而晋电古店镇项目4MW风机,塔筒重量达到250吨。风机大型化使塔筒单位兆瓦重量降低,从而达到降本目的。我们统计了23个海上风电项目(35组数据)和50个陆上风电项目(54组数据),并对单位功率的塔筒重量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风电,随着风机兆瓦数的提升,单位兆瓦的塔筒重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风机大型化对塔筒的摊薄效应明显。其中10MW海上风机的塔筒平均用量在59.9吨/MW,相比4-5MW海上风机的71.8吨/MW,下降约16.5%;5MW陆上风机的塔筒平均用量在48.9吨/MW,相比2-3MW陆上风机的78.1吨/MW,下降约37.4%。不过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项目的自然条件,工况环境和风机的设计,对塔筒的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相同的单机容量下各个厂商生产或购买的塔筒的重量具有一定的差别,最大可差100吨以上。水深是海工基础重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未来向深远海发展,导管架、漂浮式的应用显著提高基础用量需求。从部分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披露来看,单桩重量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变大,当水深小于20m时单桩的普遍在800-1200吨,而当水深超过30m时单桩的重量一般在1600-1800吨;

四桩导管架基础主要应用于30米以上水深海域,基础部分总重量在2200-2800吨之间,且同样具有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重量加大的趋势。另外,漂浮式风机的平台重量均超过3000吨,例如英国Kincardine50MW海上风电项目的漂浮式平台重量为3000吨,而我国首个漂浮式风机示范性项目三峡引领号的主体钢结构重量达到8000吨。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一步发展,导管架和漂浮式基础的应用有望会成为主流,将会显著提升基础用量的需求。海上塔筒及基础市场空间广阔。根据未来几年的风机装机量预测及塔筒桩基单兆瓦用量来测算塔筒和桩基的用量需求,经测算得到,未来几年国内陆上塔筒市场规模保持在350万吨左右,海上塔筒及基础需求量2025年有望达到360万吨,2022-2025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4%。4投资分析全球风电蓬勃发展,海上风电大有可为。近年来,在全球“碳中和”政策持续加码的大背景下,风电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内风电在大型化、补贴退坡、弃风率下降等因素的加持下,风电整机价格和度电成本迅速下降,经济性持续提升,风电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超过50GW,复合增速接近15%。而海上风电先天优势明显,市场发展潜力大,根据目前各省已出台规划,保守预计“十四五”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规模超过50GW。风机大型化推动成本下降,经济性凸显促进需求释放。从2020年开始,风机大型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推动风机招标价格快速下降,根据金风科技的数据,风机投标价格从20年年中至21年底一年多的时间降幅超过30%。进入2022年之后,风机招标价格屡创新低,其中多个陆风项目的风机招标价格在2000元/kW以下,海风项目则在4000元/kW以下,风电经济性逐步凸显。陆上风电项目在当前风机价格与利用小时数下具备充分的经济性,而随着投资成本持续降低,海上风电跑步进入平价时代。塔筒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保持稳定。塔筒桩基由于运输半径的限制和较低的固定资产投入等因素导致市场格局较为分散,2018年末全球CR5仅为35%。由于风机大型化对塔筒的生产和厂商的交付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我们预计未来在技术和规模存在优势的头部塔筒厂商,将通过快速的产能扩张,持续抢占小规模、区域性塔筒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上升。此外,塔筒和桩基采用成本加成的模式定价,成本压缩空间有限,未来钢价中枢下行、供需关系改善,塔筒厂商盈利空间有望维持稳定。海上风电发展显著提升塔筒桩基用量,未来竞争核心关注产能布局和码头资源的获取。尽管塔筒的单位兆瓦用量在风机大型化过程中被明显摊薄,但是海上风电基础的用量受大型化的影响并不明显,水深才是影响海工基础重量的首要因素,未来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一步发展,导管架和漂浮式基础的应用有望会成为主流,这将会显著提升基础用量的需求。海工基础的运输必须经由码头出海,拥有海上码头的厂商在成本端明显占优,因此码头资源是未来塔筒行业中竞争的关键。5海力风电风电领域精耕细作,海上风电塔筒桩基市场领先江苏海风电力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坐落于长三角的专业制造风机塔架及海上风机基础的生产型企业,产品主要涉及陆海风机塔架、海上风机单桩基础、海上风机导管架承载平台、测风塔等风电钢结构等。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早期业务以陆海风电塔筒为主。2013年2月,为丰富海上风电产品线,公司设立海灵重工,增加桩基业务,自此形成了海上风电塔筒和桩基的双主业格局。2021年11月,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风电塔筒、桩基作为公司核心产品,不仅包括2MW至5MW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还涉及6.45MW、8MW等大功率级别产品。公司自设立以来聚焦于海上风电,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了技术工艺、客户资源、产能布局、经营规模等方面优势。根据公司招股书测算,2019年公司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产品新增装机容量占有率分别为超25%、23%,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公司股权较为集中,股权结构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为许世俊,实际控制人为许世俊、许成辰父子。截至2021年11月27日,许世俊直接持有公司31.92%股权,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海力投资间接控制公司1.74%的股权;许成辰直接持有公司14.45%股权,并通过海力投资间接持有公司0.17%股权,二人合计控制公司48.28%的表决权。塔筒、桩基贡献主要收入,客户资源优质桩基、塔筒业务近几年收入占比超九成。2018-2020年,公司桩基销售收入分别为4.08、8.13、28.92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6.83%、56.14%、73.61%,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于风电塔筒,2018-20年销售收入为3.9、5.75、9.7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44.84%、39.69%、24.85%,两者合计占比超过90%。江苏地区收入占比较高。分地区来看,由于公司地处江苏省南通市,自2018年底以来,江苏省核准大批海上风电项目,其中半数以上在南通启东、如东海域,其余项目分布在盐城大丰、射阳、滨海海域,均与发行人相距较近。公司凭借区位优势深耕华东区域,故公司华东地区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尤其是江苏地区收入占比近几年维持在90%以上。客户资源优质,收入集中度较高。公司凭借技术工艺、客户资源、产能布局、经营规模、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竞争优势,先后与中国交建、天津港航、龙源振华、华电重工、中天科技、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中广核、江苏新能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风电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2018-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为2.15、9.48、28.65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6%、65%、73%。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受益于华东地区海上风电发展,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对于风电产业的支持,以及华东地区海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7-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由8.54亿元增长至39.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3.36%,归母净利润由0.30亿元增长至6.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3.33%。进入2021年,受到海上风电“抢装潮”的影响,下游客户投资建设速度的加快,公司新签订单显著增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显著增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3亿元,同比增长100.33%,归母净利润9.17亿元,同比增长140.37%。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高。2018-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6.71%、24.01%、24.48%、30.15%,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分产品来看,桩基的毛利率总体保持稳定,而风电塔筒及导管架的毛利率存在较大波动,2017-2018年主要受到钢材价格波动以及为提高市占率以较低的价格获取订单的影响,塔筒毛利率较低,随着海上风电“抢装潮”纵深推进以及公司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公司与下游客户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塔筒毛利率逐步提升。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利润率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公司综合竞争力增强、议价能力提高,以及规模效益逐步体现,公司期间费用率实现大幅下降,2017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由13.29%下降至1.91%,展现出公司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具体来看,销售费用的下降主要是因为海上风电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增加,且运费较低,此外公司将部分产品予以外协加工且外协加工产品由外协商承担运费;管理费用的减少源于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规模效应的凸显;财务费用的缩减主要源于资金流状况逐步改善,银行借款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相应利息费用的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在毛利率稳步上升、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公司净利率亦保持了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现金流状况受下游施工节奏影响波动较大,未来有望趋于平稳。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0.40、2.66、0.58、4.69亿元,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抢装潮”的影响,2019年随着“抢装潮”的逐步深入,客户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保证产品的及时运抵,及时按照合同约定向公司支付预收款项,而2020年由于公司承接的主要项目仍处于集中施工阶段、尚未进入试运行阶段,客户根据合同约定尚未向公司支付合同结算款。未来随着“抢装潮”结束,风电进入平稳增长期,公司现金流情况有望趋于平稳。积极扩大规模,剑指100万吨产能大关。公司于2021年11月上市以来,公布多项扩产规划,预计2025年底形成100万吨产能:IPO募投“海上风电场大兆瓦配套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公司于2021年11月上市,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投资于本公司主营业务,将用于海上风电场大兆瓦配套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偿还银行贷款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海上风电场大兆瓦配套设备制造基地项目”是基于公司现有业务的产品制造经验,结合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进行建设的新生产基地,其将显著增强公司的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经济基础。该项目是由海力装备在南通市南通港吕四港区基地南侧(通州湾三夹沙)实施,建设期为2年,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年产400套风电塔筒、150套桩基的生产能力。签约山东东营,迈出江苏省外扩张第一步。2021年12月13日,公司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在利津县辖区内投资新建年产200台套塔筒、200台套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承载平台,以及海上风电运输、运维母港项目。该项目位于利津县刁口乡刁口港区内,用地面积约200亩(含码头用地),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根据山东省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把海上风电基地建设作为五大重点任务之一,规划总规模3500万千瓦。重点推进渤中、半岛南50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建成并网200万千瓦。争取760万千瓦场址纳入国家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预计未来山东省的海上风电速度将显著提速。江苏如东风电高端装备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项目竣工后,形成陆、海风机塔筒、单桩基础、多桩导管架基础承载平台、风机舱罩、精密配套件、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的生产制造20万吨的加工能力。专用码头尽显成本优势,产能释放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海上风电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较高,盈利空间更具优势。相比于陆上塔筒,海上塔筒、桩基盈利空间更大,从产品单价和单位毛利来看,海上塔筒单价普遍高于陆上塔筒,以泰胜风能和海力风电为例,2020年海力风电陆上、海上塔筒单价分别为8402.1、9997.9元/吨,单位毛利分别为1278.8、2701.4元/吨,2020年泰胜风能陆上、海上塔筒单价分别为8250.1、9296.4元/吨,单位毛利分别为1764.7、1800.1元/吨,海上塔筒产品有更高的盈利空间。拥有专用码头,成本端优势明显。海力风电目前拥有2处可供使用的专用码头,分别为海灵滨海位于南通市通州区南通滨海园区盐海路1号的码头,以及海力海上向南通洋口环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租用的位于如东县小洋口风电母港的码头,另有2处码头待开发。从单吨运费角度来看,2018-2020年公司塔筒单吨运费基本保持在200-350元/吨,比没有码头的厂商低200-300元/吨。此外,在自有码头优势的加持下,公司与客户的粘性不断加强,产能布局的规模效应也因此日益增强。未来产能释放,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近年来由于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订单量不断增长,现有产能难以满足订单需求,为此公司选择将部分加工工序外包给外协加工商。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近年来公司外协加工费用不断增长,2020年外协加工费达到了4.95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当期营业成本的16.67%。而外协加工的单位成本显著高于资产,未来随着公司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外协加工比例进一步降低,公司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6大金重工深耕风电行业20载,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辽宁阜新成立。2010年成功登陆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是风电塔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现已布局三大业务板块:新能源装备制造板块、新能源投资开发板块、风电产业园运营板块。经过20年的行业深耕,大金重工已经成为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第一梯队企业,多次被客户授予“质量标杆”、“五星供应商”、“金牌供应商”等荣誉。公司股权结构较为稳定。截止2021年三季度,公司控股股东为阜新金胤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金鑫,持股2亿4830万股,持股比例为44.69%。从2010年上市起,阜新金胤能投就是最大股东且持股一直在40%以上。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公司从2019年开始加速发展,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3.25亿元,同比增长97.08%,实现归母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164.75%。由于2021年由于风电行业在经历过陆风抢装之后,装机量有所下滑,故公司收入增速有所降低,但仍保持较高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80亿元,同比增长57.53%,实现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40.13%。风电塔筒贡献主要的收入和毛利。2018-2020年,公司风电塔筒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9.59、16.65、32.87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8.87%、98.70%、98.68%,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火电钢结构产品由于毛利率水平较低,产品盈利能力差,公司于2018年暂停火电钢结构产品。风电塔筒产品的毛利率保持在20%左右,较为稳定。规模效益明显,盈利能力逐步提升。随着公司产能的持续扩张,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期间费用率水平不断降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5.45%,销售净利率为13.98%。期间费用率方面,2020年期间费用率6.94%,近几年下降明显,其中销售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下降最为明显,体现出了公司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双海战略”稳步推进,产能快速扩张助公司市占率提升“两海战略”指公司依托山东蓬莱基地的区位优势,发展海上和海外业务。海上风电方面,公司的蓬莱基地配备自有码头,可有效控制运输成本。海外市场方面,公司依托自有码头和基地,已先后为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GE等国外知名主机供应商提供配套塔筒。公司“两海战略”稳步推进,逐步开启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增量空间。公司近几年海外业务收入逐步提高,从2017年的1.18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6.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2%。蓬莱大金码头条件优越,区位及基础设施优势显著。公司管理层深谋远虑,从2010年起就开始筹备建设自有码头,目前公司在蓬莱大金港已建成10万吨级专用泊位2个和3.5万吨泊位1个,另外已新建2个10万吨专用泊位,新建泊位在交通部调规,预计2022年内可正式投入使用。其中1号泊位已配备1000吨级龙门吊。海域宽阔自然水深10-16米,是适合重型装备的深水良港,条件显著优于其他塔筒公司。加强产业链纵深布局,发展叶片、风场业务寻找新增长极开拓叶片业务,加强风电产业链纵深布局。2021年4月公司与烟台蓬莱区政府签订了《风电母港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蓬莱风电母港产业园内建设年产约800套的风电叶片项目以及165MW的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式深入布局风电产业链一体化。另外,根据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公司将投资7.5亿元建设叶片产线,预计投产后可生产7-13MW海上风电叶片320套,项目建设期共计18个月,达产期6个月。项目投资税后IRR为19.91%,投资回收期为6.26年。积极拓展风电场领域,充分增厚公司盈利能力。截止2020年底,公司已经签署风资源开发协议3GW,其中阜新的250MW和张家口的50MW已经取得开发建设指标,2021年定增所获资金将用于完成阜新风电场的开发建设。辽宁阜新彰武西六家子250MW风电场项目拟投资18.7亿元,建设周期约1年,项目投资税后IRR为12.5%,投资回收期为7.69年,投资价值较高。风电场项目投资运营的毛利率通常在60-70%,远高于塔筒制造的毛利率,风电场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7泰胜风能老牌风电塔筒企业,引入国资股东助力公司发展上海泰胜风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2010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风力发电配套塔架的制造商之一,具有专业的生产技术及批量制造能力。公司主要产品为自主品牌的陆上风电塔架和海上风电塔架、导管架、管桩及相关辅件、零件。公司始终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根本、以客户为基石”的经营理念,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市场,已与众多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风电装备行业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公司产品产品线丰富,品类齐全。目前公司的产品包括陆上风电塔架和海上风电塔架、导管架、管桩、升压站平台、海洋工程平台相关辅件以及零件等,相较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泰胜风能产业线最为丰富,品类最为齐全,覆盖海陆风电装备领域以及海洋工程领域几乎所有产品。引入国有资产股东,助力公司业务发展。2021年7月23日,凯得投控与柳志成、黄京明、张锦楠、张福林、张舒啸签署《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转让协议》,以每股15.00元的价格受让约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5.011%股份。同时以5.01元/股的价格认购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约2.16亿股。本次发行完成后,凯得投控将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