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通史弥补时空断点
【江苏省考试说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①孔子与老子的思想;②百家争鸣;③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①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第28课时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1.儒家思想百家争鸣
仁
德治
私人讲学
续表仁政
制天命而用之
2.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内容、影响小国寡民
天道
自然
法
嘉奖耕战法治
1.背景 (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的主见:确立儒学的的地位;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样的。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1)思想上“确定”:全面确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启用”:启用儒学之士担当重要职务。 (3)教化上“垄断”: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
4.影响 (1)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同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2)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化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主动意义的。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没落奴隶主贵族、小生产者。四大派别:儒、墨、道、法。1.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否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洁继承,从纵始终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动身,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2.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汉代儒学可归纳为“一、二、一”一个实质:文化专制。两大思想:秦代,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汉武帝时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一个目的:文化一统是为政治一统服务的。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董仲舒的新儒学既是对先秦“仁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先秦儒学的新改造,形成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学体系。重难点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缘由、思想及意义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 (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出现了多种经济因素并存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旺盛供应了物质基础。 (2)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诸侯割据局面出现,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国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阶级关系: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困难,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史料印证】2.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
3.道、法、墨家思想主见 (1)道家思想 史料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 导读:史料反映了老子辩证法的世界观,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冲突对立的两个方面,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史料二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导读:史料反映的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主见。这种思想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复原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法家思想史料韩非认为:“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还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导读:史料反映了韩非子主见历史向前发展和主见社会变革的主见;还表明白韩非主见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主见,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供应了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供应了理论借鉴。(3)战国时期墨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的缘由: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主见节约,反对奢侈,反映了劳动者追求同等、和平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要求。但在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变革时期,其主见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社会变革的愿望,也已超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不符合统治者的须要。4.“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取、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重难点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其演变、儒学独尊地位的评价1.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其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以神权限制王权。 (4)以维护皇权的确定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 (5)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2.古代三种治国思想及演化【史料印证】3.评价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 (1)主动 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②有利于巩固中心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③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④限制君主的权力,使君主实行“仁政”。 ⑤兴办学校,有利于教化的发展。 (2)消极 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慧才智; ②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调,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史料印证】1.识图 图1思索1:孔子学院走向世界说明白什么?有何意义?提示:说明白儒家思想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普遍性。意义:“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复兴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图2汉画像石“讲经图”思索2:视察上图,推断一下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的核心是什么?这一局面最早出现于何时?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儒学思想。汉武帝时期。推动了儒学教化的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承。相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疼惜民众的精神,今日照旧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孟子: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与民,省刑罚,薄赋敛”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途,主见“仁义”、“王道”,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的著名观点;在君民关系上,荀子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论。热点材料: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思索: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儒学的什么核心思想?孔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有何不同?提示:(1)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2)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动身点和目的。【体验高考1】(2012·山东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留意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留意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答案D【体验高考2】(2012·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 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学问,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材料中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高考再考什么【预料题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589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庄子、韩非子 B.老子、孔子 C.孟子、荀子 D.庄子、孔子解析庄子“天人不相胜”,孔子的“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答案D【体验高考3】(2012·上海单科,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相识的解析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化,“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D两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面。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见,A项错误。答案C【体验高考4】(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行缺 解析材料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二者密不行分,体现材料含义的是D项。A、B、C三项都忽视了体、用是相对于政教而言的这一要求,仅从德礼与刑罚的关系上进行论述。 答案D高考再考什么【预料题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心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类似 ()。 A.“礼之用,和为贵” B.“仁者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擅长寡欲”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心重视民生,留意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类似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终,这是孟子的思想。A项强调“礼”即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B项指“仁”,与材料也不相符;D项“养心”、“寡欲”等与材料无关。答案C【体验高考5】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②是儒家贞节观的体现;④是儒家尊祖敬宗观念的体现,均属于儒家的伦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①是佛教寺院,③是道教圣地,均不符合题目设问的角度。 答案B高考再考什么【预料题4】2012年,凤凰卫视在“中国名片”的栏目采访中提出了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问题组。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25
- BLX-3887-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文学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沧州师范学院《综艺节目编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师范大第二附中2024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武昌首义学院《中外经典戏剧作品选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共享出行信用保险与信用体系构建研究报告
- 2025全球劳动力趋势报告第1期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广雅中学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英语(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中小型风电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油田化学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行情监测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乌鲁木齐危险品驾驶员模拟试题
- 2025至2030中国质子束治疗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自主招生面试题及答案
- 深基坑监测管理制度
- 2025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校园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考真题-英语(全国一卷) 含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线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儿童情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