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戏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家与作品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戏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家1一、启蒙主义的含义与内容(一)含义启蒙主义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资产阶级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以先进的思想教育群众,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对封建社会的一切观念形态展开了全面的清理与批判,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和理论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个性,而且比人文主义者更进一步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其目的是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这一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政治革命运动。(二)内容1、启蒙运动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宣扬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暴政。从中世纪以来,欧洲教会仍是主要的封建堡垒,它宣称神权和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帝王权力是神授的。启蒙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一、启蒙主义的含义与内容2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对抗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深入,它反封建的范围更广,从道德伦理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反封建的目标更明确,直接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更带有政治色彩。2、启蒙运动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法国在18世纪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资产阶级不满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反对贵族特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天赋人权的理论,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的最高表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自由、平等的理念是启蒙运动中最鲜明、最有号召力的两面旗帜。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33、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原则”。启蒙思想家所强调的理性与古典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古典主义所谓理性,是和情感、情欲相对的概念,认为人的情欲会破坏理性,因而要求以理性支配意志,以意志支配感情,以突出公民义务,建立君主专制下理想的道德规范,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整体利益。启蒙主义则提出铲除封建王权的口号。启蒙运动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要求按人的天性建立未来社会,即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要求人们思考并否定现存的一切制度的合理性,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传统习惯和道德观点;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宗教、社会、封建国家制度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主义制度一经铲除,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了全人类而奋斗的。4、宣传普及和提倡科学、文化和教育,用以改造社会。在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教育统治者身上,幻想他们接受教育后成为开明君主,实行开明政治。3、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原则”。4二、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一)政论性和哲理性。启蒙文学家经常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用流畅而富于雄辩的纯理性的散文语言,宣扬启蒙思想,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作者写作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阐明某种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因此,政治倾向性鲜明,教育目的明确。致使一些作品说教过多,忽略了人物性格刻画,把人物作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犯了概念化的错误,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二)现实主义色彩和平民精神。启蒙主义文学主张表现现实生活,特别注意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平凡的普通人的正面形象,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古典主义要求用古代题材,写王公贵族,写普遍人性,把好的和坏的品性都放到极端的程度来描写。启蒙主义不借古代题材发挥,他们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二、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5(三)启蒙主义绝大多数用散文写作,很少用诗体进行创作。狄德罗提出以散文代替韵文,以求和现实生活更加接近。他们用民间故事和人民的语言,使之为民众所理解。古典主义要求创作首先为宫廷服务,迎合贵族趣味,轻视民间和世俗文学。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创造了一些新体裁,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游记体小说等,使小说文体变得多彩多姿,为19世纪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戏剧方面,启蒙作家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正剧(又称严肃喜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正剧的首创者是狄德罗和莱辛,它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框框,把喜剧悲剧因素统一起来,以第三等级为主角,着重在作品中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常事,并运用日常口语,从而使戏剧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代。(三)启蒙主义绝大多数用散文写作,很少用诗体进行创作。狄德罗6三、伏尔泰(1694~1778)十八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作家。共写下50余部剧作,其中27部悲剧是主要部分。伏尔泰的悲剧师承高乃依和拉辛,又受莎士比亚的影响。他第一个把莎士比亚戏剧介绍到法国。他的悲剧均为5幕诗体剧,情节虽然比较复杂,但并不违背三一律。其中有出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俄狄浦斯王》(1718)、古罗马历史题材的《布鲁图斯》(1730)和《凯撒之死》(1735);有借鉴莎士比亚《奥赛罗》据基督教历史故事写出的《扎伊尔》(1732);《中国孤儿》(1755)则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伏尔泰致力于把悲剧作为传播自己哲学思想的讲坛,他的悲剧形式上是古典主义的,内容却贯穿着启蒙主义精神。他在《布鲁图斯》这部描写古罗马共和派与贵族派之争的政治悲剧里,宣扬反对专制政体、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罗马共和党元老布鲁图斯的儿子把祖国出卖给被驱逐出境的罗马暴君,布鲁图斯毫不犹豫地判处儿子死刑,在儿子被处决后,他说:“罗马自由了,这就成了!”这部剧作激起法国人民对专制暴政的仇恨,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三、伏尔泰(1694~1778)十八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作家7在《札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作品叙述了伊斯兰教的苏丹奥洛斯曼和女基督教徒札伊尔相爱的故事,宗教偏见在这对情人之间引起了一连串的误会,终于导致悲剧的结局。伏尔泰从事戏剧创作,其目的是把戏剧作为宣传武器,用来激起法国人民向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狂热作斗争。他的悲剧以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先进的政治内容吸引观众,在十八世纪起到传播启蒙思想的重大作用。四、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戏剧理论家。狄德罗的戏剧,尤其是他的戏剧理论,在18世纪的法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终结,宣告了资产阶级戏剧观的诞生。狄德罗的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关于〈私生子〉的三次谈话》(1757)和《论戏剧诗》(1758)。(一)要求艺术平民化,明确提出戏剧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主张用符合资产阶级的市民剧来代替为封建宫廷服务的古典主义戏剧。
在《札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作品叙述8(二)提出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戏剧体裁:正剧。针对古典主义关于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和两者不能混淆的观念,明确指出: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宽广的领域,可以创造并发展多种戏剧类别。他把这种类别称为“严肃戏剧”、“严肃喜剧”、“家庭悲剧”。这种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第三种戏剧类型、亦即后人所谓的“正剧”。古典主义认为悲剧表现“崇高”的感情,应当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喜剧用以讽喻世态人情,讥笑的对象则是第三等级,结果资产阶级在戏剧中成为受揶揄的对象,资产阶级人物只有在喜剧里才有一席之地。狄德罗指出,喜剧和悲剧在任何等级里都会产生,资产阶级和平民同样具有“崇高”的感情,应在舞台上表现他们。(三)指出戏剧要起教育民众的作用,剧作家要关心现实,反映现实。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基本原则。他的理论大大促进了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和创作是对封建贵族戏剧观的否定。他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变革需要,适合资产阶级利益,旨在打动观众并使之受教育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二)提出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戏剧体裁:正剧。9五、博马舍,(1732-1799)法国最优秀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一)《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共4幕。此剧描写封建的老医生霸尔多洛强迫养女罗丝娜和自己结婚,罗丝娜却爱上了年轻的阿勒玛维瓦伯爵(化名为兰多尔),伯爵依靠他的旧仆人费加罗的帮助,冲破霸尔多洛的防范,获得爱情结合的故事。1、剧情梗概第一幕伯爵为追求可爱的罗丝娜从马德里来到塞维勒,在街上遇到原先的仆人费加罗。费加罗告诉伯爵,当初伯爵给他介绍陆军部队药房管理员的差使后,因为他喜爱作诗而被部长辞退。当他从事创作时,批评家、书店老板和检查员又让他创作受阻,最后他改行做了理发师。在临街的一座楼上,罗丝娜让手中的一卷纸脱掉落到街上,伯爵机智地把纸条捡起。罗丝娜在信中问伯爵到底是什么身分,有什么意图。霸尔多洛将临街的窗锁上,并预备明天秘密举行婚礼。五、博马舍,(1732-1799)法国最优秀的启蒙戏剧10伯爵告诉费加罗,半年前在马德里他偶然见到貌若天仙的罗丝娜,前不久打听到她的身份,于是就来到塞维勒,天天在这儿仰望着临街的窗,却进不了她的家门。费加罗告诉伯爵,他可以帮他恋爱成功,因为他是霸尔多洛医生的理发师、外科医生、药剂师。
第二幕罗丝娜询问费加罗,刚才在街上和他谈话的是谁。费加罗告之,是他的一个穷亲戚,名叫兰多尔,这个青年爱着她。罗丝娜要费加罗将一封信给兰多尔(伯爵)。罗丝娜的音乐教师巴齐勒前来告诉霸尔多洛,那个在马德里寻找罗丝娜的伯爵到塞维勒来了,霸尔多洛托付巴齐勒给他准备好明天婚礼的法律事项。在费加罗的策划下,伯爵装成一个喝醉了的骑兵来到霸尔多洛家,要求供给食宿,霸尔多洛表示他半年前去了马德里一趟,免除了招待士兵的义务,但伯爵却乘机将一封情书给了罗丝娜。
第三幕伯爵扮成巴齐勒的学生来到霸尔多洛家,他称巴齐勒病了,老师托他来告诉医生,那个伯爵已走。伯爵告诉费加罗,半年前在马德里他偶然见到貌若天仙的罗丝娜,前11伯爵在霸尔多洛的监视下给罗丝娜上音乐课,费加罗则要求为霸尔多洛剃胡子,霸尔多洛把一串钥匙交给费加罗,让他去取工具,费加罗偷到百叶窗的钥匙,伯爵告诉罗丝娜半夜里逃跑的计划。霸尔多洛听到伯爵和罗丝娜的对话,他气得发疯,伯爵溜走。第四幕霸尔多洛决定晚上就结婚,巴齐勒告诉他公证人只能在明天才能来,因为费加罗的侄女今天要出嫁。霸尔多洛怀疑费加罗参与了阴谋,他交给巴齐勒一把前门的钥匙,要巴齐勒现在就去请公证人来。他自己守着罗丝娜的房门,谁也不让进出。罗丝娜在房里坐立不安。霸尔多洛告诉罗丝娜,那个青年人并不爱她,他是费加罗和一个伯爵收买的人,为的是坏她的名誉。罗丝娜请求霸尔多洛的原谅,同意和他结婚,并告诉他,那伙人偷走了他的钥匙,一会儿要从百叶窗跳进来,霸尔多洛对罗丝洛的回心转意很高兴,他离开罗丝娜急着去布置埋伏。这时,伯爵和费加罗跳进来,罗丝娜谴责伯爵的欺骗行为,伯爵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时,巴齐勒和公证人走了进来,伯爵贿赂巴齐勒,巴齐勒在证书上作为证人签了字。伯爵在霸尔多洛的监视下给罗丝娜上音乐课,费加罗则要求为霸尔多12公证人却误以为有同名同姓的两个罗丝娜。结婚手续刚刚办完,霸尔多洛带着法官和警察走了进来,但法官证明结婚手续齐全并已生效,他还要求霸尔多洛交代清楚代管的被监护人的财产问题。霸尔多洛机关算尽,一败涂地。2、人物形象霸尔多洛是个诡计多端、粗暴、吝啬的资产者,他满脑子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憎恨“思想自由、万有引力、电气、信教自同、种牛痘、金鸡纳霜、百科全书、正剧。”他用暴力和愚昧控制养女罗希娜并企图强迫她和他结婚。罗丝娜是一个向往自由、不甘心受奴役、自觉地为婚姻自主权而斗争的女性。她说:“我孤苦伶仃,被人软禁,遭受一个非常可厌的男人的折磨,难道想要打破奴隶的枷锁就是罪恶吗?”霸尔多洛讥笑当今的女性没有道德感,看到男人就喜欢,罗丝娜愤怒地回答:“假如只要是个男人就可以讨我们的喜欢,为什么您却让我讨厌得这么厉害呀!”剧中仆人费加罗聪明机智、乐观自信。是一个已开始觉醒的、充满活力的法国第三等级的代表。公证人却误以为有同名同姓的两个罗丝娜。结婚手续刚刚办完,霸尔13他当过贵族老爷的跟班,养马场的兽医,写喜剧办刊物,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和理发师,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社会有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敢于指责贵族阶级同平民的不平等关系,主人在道德上比不上仆人,“照你们对仆人要求的品德,大人,您见过多少主人配当仆役的?”费加罗是抨击贵族的直率的批评家。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基本特征。(二)《费加罗的婚礼》(《狂欢的一天》1778年写成,1784年演出)它的情节相当复杂,主要是费加罗和伯爵之间的矛盾。费加罗准备和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结婚,伯爵企图诱骗苏珊娜。伯爵和伯爵夫人结婚时,曾宣布放弃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的初夜权,现在他又想在苏珊娜身上得到这个可耻的权利。这就掀起了一场剧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关系到苏珊娜的清白和费加罗的尊严,更重要的是让农奴制复辟还是彻底消灭农奴制度。初夜权实际上就是贵族地主的封建特权。所以此剧是反对封建既存秩序的一篇檄文。为了抵制这种侮辱人的特权,捍卫人的尊严,费加罗和他的未婚妻苏珊娜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大无畏的勇气。伯爵夫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全剧突出了平民战胜贵族、老爷输给仆人的主题。他当过贵族老爷的跟班,养马场的兽医,写喜剧办刊物,走街串巷的14费加罗的胜利意味着第三等级的胜利,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费加罗的婚礼》具有更加鲜明的革命色彩。要求思想言论自由,反对社会不平等和封建特权等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伯爵在剧中成了封建势力的代表。聪明机智的费加罗与之论争,并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终于击败了色厉内荏的伯爵,实现了自己的婚姻愿望。“人民受着压迫,他们就会诅咒,会怒吼,会行动起来。”此剧的政治倾向性是很鲜明的,特别是第五幕中费加罗的一段独白,是平民阶层的不平之鸣,也是对封建社会的全面指控。在他眼里,贵族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不过在“在走出娘胎时使过些力气”,凭什么生下来便拥有一切。他点评政治,指出政治和阴谋“像孪生姐妹”,“收钱、拿钱、要钱”,就是“当政客的秘诀”;他指责司法“对大人物宽容,对小人物严厉”,费加罗嘲笑和讽刺大法官昏庸无能、贪赃枉法。费加罗在舞台上讲的,正是台下观众心中所想的,费加罗成为人民的代言人。《费加罗的婚礼》标志着博马舍的戏剧创作达到了顶峰,它长了人民的志气,灭了贵族的威风,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色彩,鲜明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群众的革命情绪。费加罗的胜利意味着第三等级的胜利,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15六、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阴谋和爱情》(1783)描写某公国宰相瓦尔特为巩固自己的家族在宫廷中的地位,不惜破坏儿子斐迪南德和平民少女露易丝的爱情,强令斐迪南德向公爵的情妇米尔佛特夫人求婚,瓦尔特的秘书对露易丝有歹意,瓦尔特和秘书布置阴谋,逮捕了露易丝的父亲、提琴师米勒。然后又威逼露易丝给宫廷侍卫长卡尔布写假情书,作为释放她父亲的条件,并要她发誓保密。他们故意让信落到斐迪南德手里,斐迪南德质问露易丝,露易丝不肯说出真相,斐迪南德悲愤交集,把露易丝毒死,露易丝死前说出实情,斐迪南德后悔不及,服毒身死,阴谋毁灭了爱情。此剧揭露了德国宫廷的丑恶,控诉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暴虐和黑暗,集中反映了市民和封建贵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尊严纯洁的露易丝是德国文学中优秀的妇女形象之一,她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面向未来的思想感情。露易丝高呼“等级的限制都要倒塌,阶级的可恨的皮壳都要破裂,人都是人!”她深切感受到等级不平等的痛苦,要求打破封建等级制度、要求平等。剧本结构严谨,人物集中,戏剧冲突尖锐曲折,情节发展条理清晰,尤以在矛盾纠葛中展示人物性格见长。六、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阴谋和16七、莱辛的戏剧理论:莱辛没有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写的都是评论,但在评论中包含了重要的理论观点。《汉堡剧评》是汉堡民族剧院的院刊,莱辛将其在《汉堡剧评》上发表的104篇评论,编辑成书出版。(一)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戏剧应当通过情节的安排和人物的塑造起教育作用。(二)对古典主义悲剧理论提出反拨。“王公和英雄人物的名字可以为戏剧带来华丽和威严,却不能令人感动。我们周围人的不幸自然会深深侵入我们的灵魂;倘若我们对国王们产生同情,那是因为我们把他们当作人,并非当作国王之故。”(第14篇)这是莱辛代表市民阶级向贵族阶级美学思想的挑战。他认为,悲剧与喜剧不能按照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划分,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悲剧或喜剧的主人公。提倡写市民悲剧,因为市民阶层的普通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命运,更容易引起周围人们的同情。观众可以而且应当与剧中人物相等同,因而戏剧必须真实,剧中人物要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既不是绝对的好人,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七、莱辛的戏剧理论:莱辛没有系统的戏剧理论专著,写的都是评论17(三)提倡用单纯的、自然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代替垂死的贵族阶级的华而不实的语言。在莱辛看来,雍容华丽的语言,正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是封建阶级失掉活力的表现。(四)认为法国古典主义者歪曲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从来没有主张过“三一律”,而只是强调情节必须统一。因为情节是戏剧的生命,时间和地点从属于情节。三一律妨碍了模仿自然的原则。他号召向莎士比亚学习,因为莎士比亚的剧作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情感和愿望,忠实地再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他指出:不是规则创造天才,相反,天才时刻都可能突破规则。(三)提倡用单纯的、自然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代替垂死的贵族阶18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戏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家与作品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启蒙主义戏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作家19一、启蒙主义的含义与内容(一)含义启蒙主义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以后欧洲资产阶级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以先进的思想教育群众,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对封建社会的一切观念形态展开了全面的清理与批判,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和理论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个性,而且比人文主义者更进一步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其目的是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这一思想文化运动也是政治革命运动。(二)内容1、启蒙运动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宣扬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反对专制暴政。从中世纪以来,欧洲教会仍是主要的封建堡垒,它宣称神权和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帝王权力是神授的。启蒙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一、启蒙主义的含义与内容20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对抗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深入,它反封建的范围更广,从道德伦理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反封建的目标更明确,直接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更带有政治色彩。2、启蒙运动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法国在18世纪有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资产阶级不满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反对贵族特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天赋人权的理论,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的最高表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自由、平等的理念是启蒙运动中最鲜明、最有号召力的两面旗帜。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213、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原则”。启蒙思想家所强调的理性与古典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古典主义所谓理性,是和情感、情欲相对的概念,认为人的情欲会破坏理性,因而要求以理性支配意志,以意志支配感情,以突出公民义务,建立君主专制下理想的道德规范,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封建国家整体利益。启蒙主义则提出铲除封建王权的口号。启蒙运动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要求按人的天性建立未来社会,即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要求人们思考并否定现存的一切制度的合理性,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传统习惯和道德观点;不承认任何外在的权威,宗教、社会、封建国家制度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主义制度一经铲除,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了全人类而奋斗的。4、宣传普及和提倡科学、文化和教育,用以改造社会。在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教育统治者身上,幻想他们接受教育后成为开明君主,实行开明政治。3、启蒙运动崇尚“理性原则”。22二、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一)政论性和哲理性。启蒙文学家经常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用流畅而富于雄辩的纯理性的散文语言,宣扬启蒙思想,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作者写作的目的往往是为了阐明某种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因此,政治倾向性鲜明,教育目的明确。致使一些作品说教过多,忽略了人物性格刻画,把人物作为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犯了概念化的错误,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二)现实主义色彩和平民精神。启蒙主义文学主张表现现实生活,特别注意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平凡的普通人的正面形象,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古典主义要求用古代题材,写王公贵族,写普遍人性,把好的和坏的品性都放到极端的程度来描写。启蒙主义不借古代题材发挥,他们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二、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23(三)启蒙主义绝大多数用散文写作,很少用诗体进行创作。狄德罗提出以散文代替韵文,以求和现实生活更加接近。他们用民间故事和人民的语言,使之为民众所理解。古典主义要求创作首先为宫廷服务,迎合贵族趣味,轻视民间和世俗文学。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创造了一些新体裁,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游记体小说等,使小说文体变得多彩多姿,为19世纪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戏剧方面,启蒙作家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正剧(又称严肃喜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正剧的首创者是狄德罗和莱辛,它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框框,把喜剧悲剧因素统一起来,以第三等级为主角,着重在作品中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常事,并运用日常口语,从而使戏剧更加贴近生活和时代。(三)启蒙主义绝大多数用散文写作,很少用诗体进行创作。狄德罗24三、伏尔泰(1694~1778)十八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作家。共写下50余部剧作,其中27部悲剧是主要部分。伏尔泰的悲剧师承高乃依和拉辛,又受莎士比亚的影响。他第一个把莎士比亚戏剧介绍到法国。他的悲剧均为5幕诗体剧,情节虽然比较复杂,但并不违背三一律。其中有出自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俄狄浦斯王》(1718)、古罗马历史题材的《布鲁图斯》(1730)和《凯撒之死》(1735);有借鉴莎士比亚《奥赛罗》据基督教历史故事写出的《扎伊尔》(1732);《中国孤儿》(1755)则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伏尔泰致力于把悲剧作为传播自己哲学思想的讲坛,他的悲剧形式上是古典主义的,内容却贯穿着启蒙主义精神。他在《布鲁图斯》这部描写古罗马共和派与贵族派之争的政治悲剧里,宣扬反对专制政体、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罗马共和党元老布鲁图斯的儿子把祖国出卖给被驱逐出境的罗马暴君,布鲁图斯毫不犹豫地判处儿子死刑,在儿子被处决后,他说:“罗马自由了,这就成了!”这部剧作激起法国人民对专制暴政的仇恨,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三、伏尔泰(1694~1778)十八世纪声望最高的启蒙作家25在《札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作品叙述了伊斯兰教的苏丹奥洛斯曼和女基督教徒札伊尔相爱的故事,宗教偏见在这对情人之间引起了一连串的误会,终于导致悲剧的结局。伏尔泰从事戏剧创作,其目的是把戏剧作为宣传武器,用来激起法国人民向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狂热作斗争。他的悲剧以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先进的政治内容吸引观众,在十八世纪起到传播启蒙思想的重大作用。四、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戏剧理论家。狄德罗的戏剧,尤其是他的戏剧理论,在18世纪的法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终结,宣告了资产阶级戏剧观的诞生。狄德罗的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关于〈私生子〉的三次谈话》(1757)和《论戏剧诗》(1758)。(一)要求艺术平民化,明确提出戏剧是反封建斗争的有力武器。主张用符合资产阶级的市民剧来代替为封建宫廷服务的古典主义戏剧。
在《札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作品叙述26(二)提出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戏剧体裁:正剧。针对古典主义关于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和两者不能混淆的观念,明确指出: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宽广的领域,可以创造并发展多种戏剧类别。他把这种类别称为“严肃戏剧”、“严肃喜剧”、“家庭悲剧”。这种介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第三种戏剧类型、亦即后人所谓的“正剧”。古典主义认为悲剧表现“崇高”的感情,应当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喜剧用以讽喻世态人情,讥笑的对象则是第三等级,结果资产阶级在戏剧中成为受揶揄的对象,资产阶级人物只有在喜剧里才有一席之地。狄德罗指出,喜剧和悲剧在任何等级里都会产生,资产阶级和平民同样具有“崇高”的感情,应在舞台上表现他们。(三)指出戏剧要起教育民众的作用,剧作家要关心现实,反映现实。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基本原则。他的理论大大促进了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和创作是对封建贵族戏剧观的否定。他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变革需要,适合资产阶级利益,旨在打动观众并使之受教育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理论。(二)提出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戏剧体裁:正剧。27五、博马舍,(1732-1799)法国最优秀的启蒙戏剧家。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一)《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共4幕。此剧描写封建的老医生霸尔多洛强迫养女罗丝娜和自己结婚,罗丝娜却爱上了年轻的阿勒玛维瓦伯爵(化名为兰多尔),伯爵依靠他的旧仆人费加罗的帮助,冲破霸尔多洛的防范,获得爱情结合的故事。1、剧情梗概第一幕伯爵为追求可爱的罗丝娜从马德里来到塞维勒,在街上遇到原先的仆人费加罗。费加罗告诉伯爵,当初伯爵给他介绍陆军部队药房管理员的差使后,因为他喜爱作诗而被部长辞退。当他从事创作时,批评家、书店老板和检查员又让他创作受阻,最后他改行做了理发师。在临街的一座楼上,罗丝娜让手中的一卷纸脱掉落到街上,伯爵机智地把纸条捡起。罗丝娜在信中问伯爵到底是什么身分,有什么意图。霸尔多洛将临街的窗锁上,并预备明天秘密举行婚礼。五、博马舍,(1732-1799)法国最优秀的启蒙戏剧28伯爵告诉费加罗,半年前在马德里他偶然见到貌若天仙的罗丝娜,前不久打听到她的身份,于是就来到塞维勒,天天在这儿仰望着临街的窗,却进不了她的家门。费加罗告诉伯爵,他可以帮他恋爱成功,因为他是霸尔多洛医生的理发师、外科医生、药剂师。
第二幕罗丝娜询问费加罗,刚才在街上和他谈话的是谁。费加罗告之,是他的一个穷亲戚,名叫兰多尔,这个青年爱着她。罗丝娜要费加罗将一封信给兰多尔(伯爵)。罗丝娜的音乐教师巴齐勒前来告诉霸尔多洛,那个在马德里寻找罗丝娜的伯爵到塞维勒来了,霸尔多洛托付巴齐勒给他准备好明天婚礼的法律事项。在费加罗的策划下,伯爵装成一个喝醉了的骑兵来到霸尔多洛家,要求供给食宿,霸尔多洛表示他半年前去了马德里一趟,免除了招待士兵的义务,但伯爵却乘机将一封情书给了罗丝娜。
第三幕伯爵扮成巴齐勒的学生来到霸尔多洛家,他称巴齐勒病了,老师托他来告诉医生,那个伯爵已走。伯爵告诉费加罗,半年前在马德里他偶然见到貌若天仙的罗丝娜,前29伯爵在霸尔多洛的监视下给罗丝娜上音乐课,费加罗则要求为霸尔多洛剃胡子,霸尔多洛把一串钥匙交给费加罗,让他去取工具,费加罗偷到百叶窗的钥匙,伯爵告诉罗丝娜半夜里逃跑的计划。霸尔多洛听到伯爵和罗丝娜的对话,他气得发疯,伯爵溜走。第四幕霸尔多洛决定晚上就结婚,巴齐勒告诉他公证人只能在明天才能来,因为费加罗的侄女今天要出嫁。霸尔多洛怀疑费加罗参与了阴谋,他交给巴齐勒一把前门的钥匙,要巴齐勒现在就去请公证人来。他自己守着罗丝娜的房门,谁也不让进出。罗丝娜在房里坐立不安。霸尔多洛告诉罗丝娜,那个青年人并不爱她,他是费加罗和一个伯爵收买的人,为的是坏她的名誉。罗丝娜请求霸尔多洛的原谅,同意和他结婚,并告诉他,那伙人偷走了他的钥匙,一会儿要从百叶窗跳进来,霸尔多洛对罗丝洛的回心转意很高兴,他离开罗丝娜急着去布置埋伏。这时,伯爵和费加罗跳进来,罗丝娜谴责伯爵的欺骗行为,伯爵这才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时,巴齐勒和公证人走了进来,伯爵贿赂巴齐勒,巴齐勒在证书上作为证人签了字。伯爵在霸尔多洛的监视下给罗丝娜上音乐课,费加罗则要求为霸尔多30公证人却误以为有同名同姓的两个罗丝娜。结婚手续刚刚办完,霸尔多洛带着法官和警察走了进来,但法官证明结婚手续齐全并已生效,他还要求霸尔多洛交代清楚代管的被监护人的财产问题。霸尔多洛机关算尽,一败涂地。2、人物形象霸尔多洛是个诡计多端、粗暴、吝啬的资产者,他满脑子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憎恨“思想自由、万有引力、电气、信教自同、种牛痘、金鸡纳霜、百科全书、正剧。”他用暴力和愚昧控制养女罗希娜并企图强迫她和他结婚。罗丝娜是一个向往自由、不甘心受奴役、自觉地为婚姻自主权而斗争的女性。她说:“我孤苦伶仃,被人软禁,遭受一个非常可厌的男人的折磨,难道想要打破奴隶的枷锁就是罪恶吗?”霸尔多洛讥笑当今的女性没有道德感,看到男人就喜欢,罗丝娜愤怒地回答:“假如只要是个男人就可以讨我们的喜欢,为什么您却让我讨厌得这么厉害呀!”剧中仆人费加罗聪明机智、乐观自信。是一个已开始觉醒的、充满活力的法国第三等级的代表。公证人却误以为有同名同姓的两个罗丝娜。结婚手续刚刚办完,霸尔31他当过贵族老爷的跟班,养马场的兽医,写喜剧办刊物,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和理发师,尝尽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社会有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敢于指责贵族阶级同平民的不平等关系,主人在道德上比不上仆人,“照你们对仆人要求的品德,大人,您见过多少主人配当仆役的?”费加罗是抨击贵族的直率的批评家。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第三等级的基本特征。(二)《费加罗的婚礼》(《狂欢的一天》1778年写成,1784年演出)它的情节相当复杂,主要是费加罗和伯爵之间的矛盾。费加罗准备和伯爵夫人的使女苏珊娜结婚,伯爵企图诱骗苏珊娜。伯爵和伯爵夫人结婚时,曾宣布放弃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的初夜权,现在他又想在苏珊娜身上得到这个可耻的权利。这就掀起了一场剧烈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关系到苏珊娜的清白和费加罗的尊严,更重要的是让农奴制复辟还是彻底消灭农奴制度。初夜权实际上就是贵族地主的封建特权。所以此剧是反对封建既存秩序的一篇檄文。为了抵制这种侮辱人的特权,捍卫人的尊严,费加罗和他的未婚妻苏珊娜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大无畏的勇气。伯爵夫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全剧突出了平民战胜贵族、老爷输给仆人的主题。他当过贵族老爷的跟班,养马场的兽医,写喜剧办刊物,走街串巷的32费加罗的胜利意味着第三等级的胜利,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胜利。《费加罗的婚礼》具有更加鲜明的革命色彩。要求思想言论自由,反对社会不平等和封建特权等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伯爵在剧中成了封建势力的代表。聪明机智的费加罗与之论争,并发动群众起来斗争,终于击败了色厉内荏的伯爵,实现了自己的婚姻愿望。“人民受着压迫,他们就会诅咒,会怒吼,会行动起来。”此剧的政治倾向性是很鲜明的,特别是第五幕中费加罗的一段独白,是平民阶层的不平之鸣,也是对封建社会的全面指控。在他眼里,贵族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只不过在“在走出娘胎时使过些力气”,凭什么生下来便拥有一切。他点评政治,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明美德演讲稿
- 学校师德师风活动心得10篇
- 新建监狱指挥中心楼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养老公寓营销方案
- 专业化销售流程之银行保险拒绝处理话术方法技巧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培训模板课件
- 《便所主题餐厅》课件
- 2024年信阳市淮滨县九年级下学期三校联考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 美容美发服务技术创新
- 建筑装饰总监聘用合同样本
- 医院氯化氢供应安装合同
- 危重病人的转运与交接课件
- 房颤护理护理查房课件
- GB/T 21492-2019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
- 开放日《做成功的父母,培养成功的孩子》-副本
- GB 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
- 泛微协同办公平台e-cology8.0后台维护手册流程引擎
- 2023年济南小升初历年真题大全(附答案)
-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3篇(3篇)
- 现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课件
- 保护性隔离课件
- 膀胱癌诊疗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