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听课笔记_第1页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_第2页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_第3页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_第4页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学》听课笔记第一编经济法总论第一节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和条件(一)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或者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的组织和协调职能;(二)社会经济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并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法学说。第二节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一、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一)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的根本原因;2、20世纪70年代末,以公有财产决策和利用的分散化、民主化、社会化和法治为基本标志的社会主义改革,决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经济法的产生。(二)社会化导致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广泛而深入的介入120世纪以来,各类国家都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内,日益加强干预监督经济方面的职能。国家的这些职能活动多是通过法的手段实现的,现代经济法因此而产生。1、只有当市场调节之手和国家调节之手协同并用时,现代经济法才可能产生。(四)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的对立统一1、国家调节之手和纵向经济关系往往体现着经济集中,市场调节之手和横向经济关系则意味着社会个体的经济民主;2、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法,都是在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产生的。(五)法和法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六)一定的经济学说的形成1、一定的学说及其在相当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可,是一个法律部门形成的必要条件。第三节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1、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轨迹(1)传统认为,经济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2)学者认为,经济法产生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3)美国联邦在1890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经济法;(4)德国在1919经济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经济法;(5)1919止唯一一部经济法典《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经注明:1、以法的手段对不经意间扰乱了自由资本主义秩序的垄断加以规制,这就是经济法的产生;2、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也是经济法产生、形成的一种标志;3、以极端手段所进行的利益调整,却成了经济法产生的直接动因之一。(二)西方国家经济法的沿革1、战时经济法:这是初级的经济法,仅于浅表层次和以野蛮的方式回应着不期而至的社会化要求,实质上则是与客观经济规律格格不入的。2、危机对策经济法(1)这是为应付经济不景气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危机而被动制定的经济法;(2)为着应急往往不计后果,不惜强行采取管制措施,从而损及经济的活力及其民主要求;(3)随着社会经济社会化的客观内在要求普遍显现,适应这种要求的个别经济主体自律及其社会性协调管理逐渐融入个人和社会之理性,经济法之体体现国家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日益增长,终将摆脱必然王国而走向自由境界。3、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1)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法据以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宗旨和方式已由干预、管制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转向尽(2)市场经济从自发的自由竞争,到社会化条件下国家以法和经济法来协调、维持的自由竞争,这是社会和法的一个质的进步。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在社会主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苏联为代表的经典计划经济和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两种经济模式。第一节经济法的含义一、从我国的情况看,大致可以按照对经济法及其概念是赞成抑或否定,将对经济法含义的表述分为两类。(一)否定经济法的经济法含义表述1、学科经济法说: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则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2、综合经济法说或者综合法律部门说:经济法是“以经济民法方法、经济行政方法、经济劳动方法调整平等的、行政管理性的、劳动的社会(二)经济法学界关于经济法含义的表述1、大经济法说: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各种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或者是“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2、经济法规说:经济法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各种经济关系和各项经济3、企业法说: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国民经济运行法说: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5、宏观调控法说:经济法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6、经济干预法说: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而制定的调整全局性、社会公共性的、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7、8、纵横统一说: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过程中和计划指导下的经营立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它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协调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二、经济法含义小结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一)该定义采用“调整对象说”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这有别于近代的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3、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这有别于另一种现代市场经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二)该定义的认识基础1、2、一个法律部门也可能调整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相成和相反相成的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可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法律部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环节、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调整。(三)于实践时,必然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四)对“纵横统一”的限定1、和国家意志这二者之统一。2、国家意志不直接参与或应由当事人自治的企业内部管理关系。3、“横”不包括公有制组织自由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以及其实体权利、义务不受国家直接干预的任何经济关系。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一、经济管理关系(一)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公共经济管理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经济管理关系。(二)1想通之体,但它本质上仍然属于物质利益关系,是代表全局利益的2务主体。3和责任;4权主张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三)注意两点1、经济管理关系的经济性;21)管理方与被管理方是外部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四)社会主义国家是政权承担者、经济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将上述职能相关的权能分开。1、国有财产总老板职能与具体老板职能分开;2、3、人财产权)分开,这是政企分开。(五)经济法产生的客观依据实行资本主义,科学管理都已经从微观领域延伸至全社会的协作劳动。(六)国家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宏观调控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3、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4、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唯利是图)b不正当经济行为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2)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调控3.宏观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6、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如下: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统筹安排,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2)外沿:经济政策: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政策(3)作用:经济政策: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要调控作用(2)法律手段(3)作用: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公有制意义:(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3)中共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七)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比较1、调整对象不同(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管理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管理关系,具体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为行政管理关系,其中包括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整经济管理关系。2、法律宗旨和理念不同因此,奉行“社会责任本位”。奉行“国家权力本位”。3、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一是主体范围不同,经济法的主体包括管理主体和管理受体,管理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组织,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2)行政法的主体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除了国家授权的组织以外,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3)二是主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经济法主体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主体之间不存在那种行政隶属关系。(4)行政法主体之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4、调整方法不同(1)经济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多种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的制裁形式。(2)行政法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行政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行政制裁的形式。5、作用不同(1)经济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行政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经济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行政法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护、促进或者限制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二)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市场运行的动力。1、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价值载于其使用价值之上,生产经务的品种则不断推陈出新。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在。2、同时,为促进垄断、限制正常的竞争,以达到根据私人自治无法形成的有效成的经济关系,也是经济法及竞争法调整的对象。3、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是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交易中开展并得到实现的,只需要由民商法及合同法予以调整即可。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典型的买卖合同关系)整范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即应当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1、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者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者经济关系,如进行招标、订货、发包、出让、信贷、担保等活动时发生的合同关系。2、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者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1)所谓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者财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或财政上胡翔没有隶属的国家机关,它们在交往时的地位是平等的。(2)区域经济联合协作关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这类关系是由相邻的政府和种平等关系是民法无法调整的,而只能由经济法调整。(3)建立在村民自治上的经济性合同,它在我国也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在调整中形成一种经济合同制度。(4)经济合同重新定位,将其定界为“政府”经济合同,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整。(5)所以对经济组织内部一些重要的、共性的尤其是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关系,也应由包括经济法在内的法律调整。第三节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一、经济法的本质段性等;二是指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者属性。(二)经济法的本质属性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1)所谓平衡协调,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者强制实现社稳定、协调地发展。(2)处理现代市场经济的各类矛盾中,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社会整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意志、行为和利益的矛盾。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1)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是指它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热的意志和利益为重。(2)行政法可谓行政权力本位,它以行政权力的设置和制约服从的机制进行调整。(3)何集体及其利益均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强调人人生来平等、享有平等的能力和自由。(4)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必须对社会负责,亦即都必须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负责,在对社会共同尽责的基础上处理和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三)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四)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一的法;(五)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二、经济法的特征(一)经济性或者专业性1、经济法具有经济性,因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发生在直接物质再生产领域,并具有经济性。(1)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是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2、直接赋予经济规则以法律效力,也意味着经济法具有专业性。典型的例子是会计法。(二)政策性1、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的自觉调控和参与,其重要意义不在于如民利避害,促使经济尽速、平稳发展,并提高国家及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从而获得比其他任何法律部门更为显著的政策性特征。(1)首先,在法的调整渗透于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并高度专业化的今天,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2)其次,政策因经济形势需要而经常发生变化,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受其影响也时常处于变动之中,无论中外,皆然。(3)最后,政策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经济法的执法或司法力度受经济面都比较典型。(三)政府主导性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从事经济活动,参与经济关系的产物,调整的是直接体现国家意志或公共、集体利益的经济关系,从而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着密切关系。也可称之为行政主导性。司法决定权等,体现行政主导的客观要求。的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四)综合性1、首先,综合性是指公法因素和私法因素的综合;2、其次,综合性又指经济法调整是将各种法律调整手段有机结合的综合调整。3、最后,综合性还可以理解为经济法在其调整中处处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第四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精神和价值的反映,是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一、平衡协调原则观抑或微观领域的调整中均发挥着基本指导准则的作用;生活的意志,又要保证民法调整范围内的意思自治。不能随意或者滥引此项原则,以免造成管理和司法的混乱。二、维护公平竞争原则(一)这是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市场“看不见的手”所生弊端,同时力求使“看不见的手”在最大范围内、最高程度上发挥作用的产物。(三)维护公平竞争原则是资本主义经济法的根本原则。三、权责利效相统一原则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确、得当的实践标准。为经济法灵魂的一项根本性的原则。而确立我国的现代经济法治。(五)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中的责任具有不同的层次。1、首先,它是一种责任,表明了经济法律关系对特定角色权利、义务和要求。2、其次,责任表明在主体违反义务时引起法律和国家对其否定性评价,它是义务和制裁的连接点,执法及司法者通过责任来确定相应的法律制裁。公有财产主体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2、经济法的三大原则,鲜明地表达了经济法所要追求的价值目标。平衡协调原则体现了经济法力求实现实质正义和社会效益,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表明了经济法对市场精神和经济效益的追求,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是公有经济自由、经济民主和经济秩序的统一。第一节经济法的地位一、经济法的地位【58-60】12342345第二节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联系和区别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一)联系:1、二者都以特定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规范的对象;2、二者都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二)区别:1、宗旨:经济法为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民商法为了维护私权;2、功能:经济法的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社会有一个正常、自由的竞争环境,从而使民法能够按照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发挥其积极作用;3、调整范围:经济法要调整公共性经济关系,着眼于宏观的秩序和效益,一般不涉及个人的人格、财产和交易关系;民商法则主要调整平等、等价的产权关系和流转关系,着眼于微观的交易安全,重在保障个别的主体的财产及人身利益。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一)联系:1、都是国家干预,具有社会管理性;2、规范构成具有同源性;3、调整方法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二)区别:1、对象:行政法调整的是以行政隶属性为特征的关系,不具有经济性;经济法调整的是具有管理性的社会关系,具有经济性;2、方法:行政法采用命令与服从,管理与被管理,往往具有强制性;经济法是法律化的行政和经济方法,特别是注重经济手段,方法多样;3、社会功能:行政法主要是建立一个健全的、运作良好的行政体系,以服务于市场机制稳定的作用。第三节经济法的渊源【65-67】经济法的渊源主要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一、经济法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就是整个法的体系,不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济关系、间接调整经济关系和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等三类;(三)狭义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仅仅指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的体系。(四)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主要是宪法、行政法和刑法;(五)直接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除了经济法外,大致还包括民商法、知识产权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体系是指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律规范,分类组合,成为经济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一)经济法体系按照经济关系及其经济法调整的内在逻辑,经济法可以大致分为经济组织法、经济管理法和经济活动法三个部分。1、经济组织法主要就是企业法。(1)法是经济法的起点;(2)(3)农村、社区合作组织严格来说不是企业,我国目前主要是用政策对其加以调整,但它对于农村土地经营和兴办乡村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其现实的制度也是经济法的组织制度。2、经济管理法是经济法的核心部分,可以分为综合职能管理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两个部分。(1)标准、计量、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法律制度;(2)后者如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等产业管理法律制度。3、经济活动法调整的是经济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经济合同法和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二)经济法学体系第一节经济法的制定—第二节经济法的实施【—77】一、经济法律关系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也具有主体、客体和内容等三个要素。(三)理性的流转和协作法律关系。(四)经济法律关系诸要素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力)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与一般法律关系的客体一样,无非也是包括行为、物、智力成果、人格和身份四类。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利和承担的义务与职责。()特征A、权(力)利和利益的内在一体性;、权(力)利和义务的一体性;、义务的纵横一体性。()具体内容A、经济职权和职责;、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第二编经济法主体第一节经济法主体的含义经济法主体有两个基本含义1、利、义务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的当事人。2、的国有企业或者国有公司,直接依法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等。第二节经济法主体体系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1、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的国家机关,也包括根据经济法成立,或者经依法授权承担一定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者公司等组织,如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等。2、经济活动主体,主要是指依民法、经济法、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经济活动主体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者租赁企业的个人等。(1)外签订货款和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债券,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发包工程,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2)组织机构内部的机构、单位、成员等,虽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分厂、柜组、车间、职工等依法与企司、分店等依法作为纳税人参加税收法律关系等。(3)工商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竞争法律关系等。二、经济法主体制度【82—84】第三节经济责任制一、经济法主体与经济责任制(一)经济责任制1、概念:经济法上的经济责制,是指在公有制主导的经营管理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其内部机构、成员因角色设置及其实现,而相互承担义务和相应地享有权益的经济法律关系或者制度。2、范围(1)国家机关之间,比如政府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济管理机关相互间分工配合和制约;(2)国家与公有主体及其主导的组织间,如企业对作为出资者或者股东的(3)个人与组织间,如国有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等对其委派机关,个人承包者对发包的集体、企业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等;(4)它也存在于组织内部,比如经济管理机关、国有企业或者公司、合作制或者集体所有制组织等内部管理考核中实行内部承包制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责任制。3、意义(1)有利于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率,客服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运行;(2)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其责任感的发挥;(3)是改革开放变迁过程中确立规则的制度化保证;(4)它首先通过对整个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实现对经济转轨的促进;(5)是在公有制主导的经济体系中真正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的法宝;(6)按知识、按能力、按贡献进行分配,真正实现按劳取酬,重建劳动者的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感。二、一般经济责任制和特殊经济责任制【86】第一节经济管理主体的概念一、经济管理主体是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承担职能的当事人;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电监会、国资委等不是政府机关,而是事业单位或者特设机构。第二节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地位和职权一、经济管理主体的类别和地位(一)由经济法的行政主导性所决定,经济管理主体主要为政府。(二)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即中央政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预算。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90—】(一)含义:是指经济管理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和行使的权力。(二)含义体现1、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是经济管理主体依法拥有的权限;2、是依法对经济事务管理的权限;3、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的权限;4、从内容上包括经济管理职权和经济管理职责。(三)内容1、从职权上看:决策权、执行权、检查监督权、处罚权;2、从范围上看(1)市场准入权:一般市场准入权和特殊准入权(2)市场监督权;(3)宏观调控权;(4)社会分配权。第一节企业和企业法一、企业的概念和分类(一)企业的概念1、企业是经营性的从事生产、流通或者服务的某种主体;同时,它作2、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性的活动,并具有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主体;3、企业的经营性,是指它基于一定的经济目的进行筹划运作,考虑投入产出,重视经济核算,借以参与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活动;(1)经营性不等于营利性;(2)经营性不等于经济性;(3)企业具有固定性和稳定性;(4)企业原则上应进行独立核算,单独计算成本和费用,以抵收支,计算盈亏,对其业务通过财务会计进行反映和控制。4、特点(1)以市场主体参与经营活动,具有公示性和连续性;(2)(3)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主体【经营性活动不等于物质性活动】(4)企业具有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5)企业必须是依法成立。(二)企业的分类1、传统的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