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_第1页
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_第2页
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_第3页
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_第4页
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维数字研究报告:精准把握元宇宙入口,战略布局汽车电子1.

立足通信设备制造,厚积薄发新产品催生新机遇创维数字是业内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公司长期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数字家庭

解决方案与服务,致力于打造超高清及智慧互联+数字生活。深耕数字智能终端十余载,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与创新,在深圳、北京、维也纳、伦敦、武汉设有五大研发机构,

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新市场上的研究与开发。客户方面,公司主要面向国

内通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海外电信与综合运营商及零售渠道市场,长期为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提供产品服务,与

900

多家省、市广电运营商保持了稳定友好的伙伴

关系。与此同时,公司聚焦海外市场稳中求进,已为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非洲、

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了产品和服务。收购子公司发力

VR领域。公司通过收购原创维集团子公司创维新世界

99%股权布局

VR领

域,产品具备价格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开拓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打造针对医疗探视、景

区直播、K12

教育

VR等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在产品技术的积累以及产品的价格优势有

望在

VR产业整体复苏快速增长背景下乘风而起。公司前瞻布局汽车电子,车载显示发展催生新机遇。公司通过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定位为智能座舱模块化集成商,主要产品包括液晶仪表,触控屏等。

公司具有完善资格认证与研发体系,与一汽大众、奇瑞、吉利汽车等车厂拥有深入合作,

中标多个新车型供货。在目前汽车智能座舱蓬勃发展,仪表与屏幕呈现多屏化、大尺寸趋

势带动产品量价齐升的趋势下,公司汽车电子布局有望为公司带来业绩快速增长的新机遇。公司始终坚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持续推出新产品。在智能系统技术支撑下,未来全球

范围网络

IP化转型与网络宽带化,以及超高清化及智能化趋势预计将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长

动力。1.1.

聚焦通信设备,深耕行业十余载通信设备产品服务领军企业。公司长期致力于数字智能终端、宽带连接设备及相关软件系

统与平台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基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联合国内外电信或

综合运营商、内容商、应用商等战略伙伴,围绕“平台+内容+终端+应用”打造智能生态

链,整体形成“智能终端、宽带设备、专业显示、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公司股权结构稳定集中。截止

2021

年三季报,母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直接持

有公司股份

54.98%,创维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多层投资结构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超过

56.85%股

权,为公司最终控股股东。公司股权集中程度较为合理,一方面能保障公司的战略决策和

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稳定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又不易出现严重的控股股东“掏空”行为。1.2.

通信设备中军企业,VR+汽车电子有望打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产品更迭速度较快,目前正进入千兆时代。在产品技术的快速迭代发

展以及下游应用持续创新下,对于网络速率、时延、连接设备数量等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

求,衍生出对于新一代网络设备的需求。在新的需求出现背景下,公司作为通信设备领域

的深耕者,将以技术积累、产品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推动业绩增长。同时

公司积极拓展新领域业务发展,在

VR、汽车电子等快速发展的赛道积极布局,预计将逐渐

呈现规模收入,助推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从总体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来看,公司净利润整体

呈现较大幅度波动:2017

年,基于上游芯片原材料存储芯片全球供应紧缺及外汇汇率波动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80.61%。2018

年,公司通过推进供应链和研发融合、量产降成本以及新产品推广和需求归一化策略,

收入增长

7.02%,归母净利润增长

247.64%。2019

年,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外汇风险管控政策有效,公司收入增长

9.17%而归母净

利润大幅增长

90.56%,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0

年,疫情影响下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实现营业收入

85.08

亿元,同比下降

4.43%,实现归母净利润

3.84

亿元,同比下降

38.73%,尤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运营

商客户复工延迟、订单延后。创维数字子公司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

2020

年实

现净利润-439

万元,亦是受上游原材料如玻璃、驱动

IC等缺货涨价影响导致营业成本大

幅提升。2021

年,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芯片等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公司克服原

材料供应紧张、海外新冠疫情及物流承压等的影响,受益全球范围的宽带化、光纤化、数

字化及

IP化,宽带网络连接设备增幅较大,公司

2021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6.22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28.3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0%。

公司

2021

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长而净利润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计提了信用减值损

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合计

29,662.55

万元,若不考虑此项减值损失,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较

去年同期实现增长。从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来看,智能终端为公司第一营收来源,虽然近年来其占据公司营业收

入比例持续下降,但目前占比仍超过

50%。而专业显示和宽带业务近几年的主营业务占比

增长较快,分别由

2016

年的

11.12%和

1.23%增长至

2020

年的

30.06%和

10.55%。我们认为,

业务多元化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专业显示(VR、汽车电子)和宽带业务有望打开公司营

业收入的“第二增长曲线”。从收入区域来看,公司收入六成左右来自国内。海外业务方面,2018-2020

年以来海外收

入占比持续提升,2020

年在疫情影响下海外营业收入仍然保持同比

6.55%的增长,且销售

占比重新达到

40%以上,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终端与宽带连接业务方面持续突破,

公司在欧洲运营商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获得法国

Canal+集团、德国电信

DT等欧洲主流

运营商订单,Strong零售业务在欧洲“宅经济”刺激下不减反增,欧洲市场的持续突破,

为公司未来海外业务的增长提供新的市场机会。我们认为,公司海外业务有望持续维持高

速增长。国内业务方面,公司在

2020

年实现国内销售

50.82

亿元,同比下降

10.63%,但

我们认为,公司国内业务存在较强增长动力,公司

VR产品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与产品性能

竞争力,汽车智能电子产品也在

2020

年获得奇瑞、吉利和大众多个项目,并获得长城汽车供应商代码,相信随着公司未来在

VR领域以及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力,国内业务将重新

恢复快速增长。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公司毛利率与净利率近年整体呈现波动态势,2017

年公司毛利率

下降较大,主要受上游芯片供应影响;2020

年同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公司主要产

品的毛利率均出现下滑。从公司各项费用来看,公司

2020

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显著下滑,2020

年销售费用

5.05

亿元,同比下降

12.1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5.93%。主要系

2020

年由于疫情原因

差旅费减少以及将合同约定运输至客户指定地点的运输费调整至营业成本。2021

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出现下滑,分别为

4.97%、1.70%和

-0.13%,其中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转为负值主要为利息收入增加、利息支出及汇兑损

失减少所致。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未来营业收入重回增长态势,公司的费用率有望呈现平

稳下降的趋势。公司持续加码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公司近年研发投入金额逐年攀升,不断加大新业务、

新产品研发投入,2020

年研发支出金额为

5.17

亿,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6.08%。截止

2020

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328

名,累计获得专利

1125

项,其中发明专利

378

项,在国内

数字智能机顶盒行业中是专利积累(尤其是发明专利)最多的企业。汽车电子研发方面,

公司申请汽车电子相关专利

40

余件,已授权专利

29

件,预计公司将持续投入汽车电子相

关技术研发,赋能智能座舱打造。VR研发方面,创维新世界公司

VR领域专利申请已授权

100

余项,当中发明类

4

项,实用新型

95

项,外观类

8

项,并预计于

2022

年上市具有折

叠光学方案的六自由度

VR硬件终端。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新业务的开拓注入活力。从现金流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稳步发展,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对销售回款

控制的加强,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4.46亿元,较上年增长

4048.45%。

与此同时,从公司近几年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来看,截止

2020

年底,公司账面共有

33.39

亿元货币资金,整体流动性情况良好。2.

VR/AR市场复苏,元宇宙引爆需求2.1.

行业高景气,元宇宙带动未来确定需求AR/VR为元宇宙重要入口,行业未来需求火热。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

况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红利或趋于瓶颈,元宇宙概念的出现是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继

承者的展望:元宇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阶段,是新时代的流量环境。在元宇宙的七层模型

之中,包括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等,基础设施及设备环节奠定了元

宇宙生态构建的基本技术框架与关键设备,而

XR(VR、AR、MR等)设备以其三维化、

自然交互、空间计算等特性被认为是元宇宙生态的关键连接设备,提供虚实连接的入口。VR/AR市场进入复苏期,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VR/AR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技术

萌芽期、期望膨胀期、低谷期和复苏期。VR设备在

2012-2016

年间十分火热,大批资本

收购事件以及新设备推广宣传,然而由于生态不完善以及技术仍未达到应用水平,VR/AR产业进入低谷期,市场出清。自

2019

年后,随着

5G的应用以及硬件内容生态不断完善,

VR/AR产业重新进入复苏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单从

VR来看,虚拟现实通过创建一个

虚拟信息环境,给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感官刺激,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它的出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交互方式,有望成为新一代人机交互

平台。出货量预计将呈现高速增长,带动市场规模高增。全球方面,根据

Omdia对

30

个国家预

测数据,2021

年将售出

1250

万台头盔,而

VR内容的支出将达到

20

亿美元。国内方面,

根据亿欧的预测,未来几年将成为

VR/AR终端硬件出货放量的时期,终端硬件出货量预计

2020

年-2025

年间以

CAGR69.9%增长至共

5665

万台,其中

VR设备数量由

2020

年的

340

万台增长至

2025

年的

3577

万台;AR/AR终端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达到

1790

亿元,

5

CAGR为

51.8%。2.2.

VR产业链日渐完善,VR迎来快速增长期2.2.1.

海外巨头多年布局,龙头企业销量达阈值参考上一代人机交互平台——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苹果

AppStore在

2008

7

月份上

线,当时上线的

iPhone应用数量为

550

多款,2008

年底应用数量超过

1

万款,再到

2009

年底这个数字超过

12

万款。iPhone销量上,2007

年累计超过

138

万,到

2008

年底累计

超过

1300

万,到

2009

年底累计超过

3375

万台。由此推测,1

万的软件应用+1000

万的

设备量会对新产业带来较大推动力。1000

万用户是

VR内容和生态系统爆发前的关键阈值。2019

OculusConnect上,马克·扎

克伯格也曾表示

VR平台需要达到

1000

万用户的门槛,才能成为开发商可持续盈利的生态

系统。虽然目前尚未有公开资料公布

2021

Quest2

的准确销量,但

2021

8

Meta虚拟现实实验室副总裁

AndrewBosworth在

Instagram上表示:从目前来看

Facebook1000

万用户的目标会比预期更快实现。此外,高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亚诺也曾表示:

“OculusQuest2

的销量达到了

1000

万台。”当

VR行业用户达到

1000

万时,VR内容开

发者才能获得足够的收益,开发者积极性提升带动应用商店的产品不断增加,从而继续催

VR用户数量增长,行业生态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我们认为,硬件设备

Quest2

的热销

将有可能形成引领作用,其他品牌纷纷以此为样板打造自己的

VR产品,VR热潮有望来临。2.2.2.

行业标准确立,内容日益丰富OpenXR是

Khronos提供的开放标准,旨在通过允许开发人员无缝地针对各种

AR/

VR设

备来简化

AR/

VR开发,KhronosGroup一直致力于统一

XR没有标准的混乱问题。目前各

种设备的问题在于,每个制造商都试图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编程接口。四年以来

KhronosGroup一直在推动接口标准,该软件自

2019

年夏季以来就已经准备好投放市场,并且由

Valve,Oculus和

Microsoft等平台提供商实施。OpenXR既有应用程序接口(位于

XR应用程序和平台之间),也有设备接口(位于平台和

耳机之间)。构建专门针对

OpenXR标准(而不是无数专有接口)的应用程序,平台和耳

机,可以实现更具互操作性的生态系统。因此这一标准的实施意义巨大,打破了不同引擎、

平台和硬件之间的藩篱。例如,为一个

OpenXR头显构建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完全不同的

OpenXR头显上运行,而对底层代码没有任何变化。此外,这意味着游戏引擎市场的新进

入者可以通过对

OpenXR的支持,迅速得到对所有兼容头显的支持。我们认为,随着越来

越多的供应商采用

OpenXR,开发人员可以将

XR应用开发部署到更广泛的设备上去,行

业生态有望加速完善。2020

年之前,VR软件还不够成熟,平台非常有限,仅

Steam、OculusPC和

VivePort三家独大,可玩的应用程序相对较少。2020

年之后,

题材形式日益丰富,内容与特定终

端平台加速解耦,内容开发、调试与营销工具渐趋成熟,可自给、能盈利的内容生态开始

成型。据青亭网统计,截至

21

11

月开放式

Steam平台应用总量为

107900

款,其中支

VR的内容为

6154

款,占比约

5.7%。OculusRift平台应用数量为

999

款,OculusQuest平台应用数量为

285

款,第三方平台

SideQuest最新应用数量达

2121

款。2.2.3.

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逐步发展,硬件技术趋于成熟VR硬件设备是基础,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屏幕、光学器件、声学器件、壳料、辅料构

成。由于

VR产品目前使用场景主要是游戏和视频,以图像处理和显示为功能重点。从硬

件成本来看,负责计算、渲染和图像处理的

CPU和

GPU占比较高,为

16%左右;另外

VR存储成本占比

27%;屏幕和光学器件在内的显示器件占比约

40%。芯片:高通芯片成为

VR主力芯片2019

12

月,高通发布了基于骁龙

865

衍生的

XR2

平台。相较于骁龙

835,骁龙

XR2

CPU和

GPU性能提升

2

倍,视频处理能力提升

4

倍,分辨率输出能力提升

6

倍,AI性能提升

11

倍。XR2

是首个支持

7

路并行摄像头和

CV技术的

AR/VR专用芯片,也是首

个支持低延时

Pass-Through方案的芯片。国产芯片虽然起步晚但近两年进步迅速,质量

和品质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全志科技

VR9、瑞芯微

RK3399、RK3288

等系列芯片提供了优

秀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并已应用于

Pico、富士通等多种

VR头显。VR显示:Fast-LCD屏成首选,Micro-LED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决定

VR设备的显示效果有三大核心要素:视场角(FOV)、角分辨率(PPD)以及视觉暂

留(Persistence)。其中,微型显示屏幕决定

VR设备的角分辨率和视觉暂留,是决定沉

浸体验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成本端来看,在

VR头显中屏幕成本占比高达

34%,是

VR硬件

核心环节。提升

PPD,降低

Persistence能增加清晰度并减少眩晕程度,提升用户体验。提升

PPD有

两种方式:提升

PPI与降低

FOV。由于降低

FOV则会影响沉浸感提升,因此厂商只能设

计拥有更多像素点的屏幕从而增加

VR头显屏幕的显示分辨率,这也对屏幕的显示工艺提

出更高的要求。而弱化

Peisistence也有两种方式:提高刷新率或减少像素响应时间。提

高刷新率会增加系统功耗,减少像素响应时间则对驱动技术及像素材料提出更大挑战。一般而言,VR设备不眩晕至少需要

120Hz及以上刷新率和

4K及以上分辨率。目前,

Fast-LCD兼顾高刷新率和性价比,逐步成为

VR厂商的主流选择。相比于

2016-2018

VR产品(如

HTCVive、PSVR、OculusQuest1

等)主要采用的

OLED,LCD屏幕的次像

素间距更小,纱窗效应减轻。改良后的

Fast-LCD技术使用全新液晶材料(铁电液晶材料)

与超速驱动技术(Overdrive),有效提升刷新率至

75-90Hz,同时也具备较高量产稳定性

及良率。产品方面,2019

4

10

日,京东方

VR显示解决方案技术专家邹斌就层透露,

京东方大量出货的有

3.5

英寸单眼

1.5K分辨率和

5.5

英寸单眼

QHD分辨率等

Fast-LCD产

品。此外,MicroLED也出现在三家知名厂商的产品中,包括小米、TCL雷鸟推出的

VR/AR眼

镜,以及近日的

OPPOAirGlass。相比于

DLP的毫秒级响应、硅基

OLED的微秒级响应,

Micro-LED已经能够实现纳秒级响应,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对比度亦从

LCoS1000∶1

DLP2500∶1

提升至

100000∶1,亮度提升至

100000

尼特。可搭配光波导成像方案,生产

的产品厚度更低。由于

Micro-LED具备的上述特点,该类型屏幕更容易实现高

PPI、体积

小、易于携带、功耗低,更适合应用于近眼显示设备。由于单个

LED灯珠的体积更小,

Micro-LED将能够在单位面积的尺寸上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行家说

Research认为,随着

MicroLED进一步发展,可达到

2000PPI,将是最为适合

VR/AR等设备的屏幕。从这个角

度来看,Micro-LED将在

AR/VR应用中具备更大的优势。2021

3

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

《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介绍:“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有望迅速发展,成

为继

LCD和

OLED后业界期待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定位追踪:计算机视觉算法成熟,Inside-out成为主流追踪方案交互性是

VR/AR的关键要素,如何实现设备对人的感知,以及人和设备的交互成为

VR/AR技术中重要一部分。目前,在感知交互领域中,主要包括追踪定位、手势交互、机器视觉、

触觉反馈、眼球追踪、沉浸声场即虚拟移动等技术。定位追踪技术的目的是,感知人体的

每一个动作(头部旋转、位置移动),并在虚拟世界产生相应的效果,

带来沉浸感。定位

技术的原理简单概括,就是“信号源+传感器”,使用相应的算法,计算出物体的位置信息(包

xyz三轴及旋转共六个自由度,6Dof)。VR头显的定位追踪解决方案大致分为

Outside-in和

Inside-out两大类型。Outside-in依靠外部的摄像头和发射器来捕捉和追踪用户的动作,因此具有较强的精度和

准度。HTCVive采用由

Valve公司研发而成的

LightingHouse定位技术,是公认的效果最

好的

Outside-in定位技术之一。虽然

Outside-in定位追踪技术效果较好、实现起来比较简

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追踪物体远离传感器的测距或是被物体遮挡时,就无法获

得用户的准确位置;用户不能随意离开传感器的有效监测区,而这也就限制了其自由活动

范围。

Inside-out内向外追踪定位,相对于

Outside-in外向内追踪定位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

无需架设额外的定位装置,仅使用

VR头显内的摄像头来进行定位。所以

Inside-out的原

理是依靠光学追踪,在

VR头显上安装摄像头,让设备自己检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再经过

SLAM算法计算出摄像头的空间位置。Inside-out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图像识别,将摄像头

收集的数据经过视觉算法转换成空间数据。前置摄像头越多,精度越精准,随着摄像头数

量的增多,算法也会更加复杂。近年来,采用该定位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有望成为

VR主流趋势。综上,VR终端设备快速增长。根据

Roadtovr数据显示

Steam上每月连接的

VR头显的增

长一直相当接近指数曲线,R²值为

0.954,2020

4

月,连接的

VR头显设备数量首次突

200

万台,11

月份创造历史新高达到

230

万。根据

DC全球

VR趋势预测,到

2021

底,每月连接的头盔数量可能达到

450

万台,不同设备适配的场景与功能定位体系日渐完

备。我们认为,2022-2023

年是

VR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的关键发力窗口。2.3.

创维数字

VR产品物美价廉,打造

VR解决方案拓展下游应用创维新世界为创维数字子公司,助力布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2020

9

月,创维

数字以自有资金人民币

476

万元收购关联方创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集团”)

持有的深圳创维新世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维新世界”)99%股权。深圳创维新世

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5

月,专业打造

VR/AR行业相关产品。目前创维

VR已申

请过百项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相关专利,研发量产多款

VR头戴显示设备产品,参与了多

项虚拟现实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

“VR交互式智能终端与系统”。我们认为,公司收购创维新世界将赋能布局

VR/AR产业,

紧抓市场风口,为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创维新世界合作伙伴实力强劲,助力打造

VR生态,建立

VR新世界。2.3.1.

硬件实力优异,超短焦光学技术积淀深厚创维新世界

VR产品价格优势明显,有望持续开拓市场。对比多家

VR公司提供的产品性

能参数与产品价格,创维新世界的

VR产品性能方面与头部公司产品处于同一水平,但价

格要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公司有望凭借价格优势持续扩展市场,在广阔市场中占据可观的

市场份额。此外,公司在

Pancake短焦

VR产品上领先布局,已实现产品设计和量产出货到美国市场。

同时,公司短焦的

VR产品支持高通系列游戏手机、主流华为、VIVO等手机以及

8K盒子,

也通过日本、韩国、泰国等渠道商实现批量销售。而国际巨头在

Pancake短焦

VR技术路

线上还未推出对应产品。采用超短焦技术的

VR头显体积都及其小巧。由于短焦光学原理,

整个透镜模组和此前

VR产品的体积和厚度都大幅降低,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厂商跟进。2.3.2.

内容资源丰富,8K视频数量达百余款协同创维集团资源,拓展优质内容。创维

VR借助于创维集团创维电视、创维机顶盒的优

质资源,对

VR主页视频内容进行升级,重磅推出

8K全景、VR直播等高品质沉浸式内容

的视频专区。创维

VR将发挥业内领军的作用,扛起内容升级的大旗,为

VR用户带来更优

质的体验,也借此打造优良的用户口碑。3.

进军汽车座舱电子,市场需求火热催生业绩增长新机遇3.1.

汽车功能需求转变,智能座舱发展引领汽车显示新需求消费者对于汽车需求改变,新功能应运而生。汽车由

1860

年代发明内燃机开始至今发展

已超过

150

年,2010

年开始消费升级、新四化成为汽车主流趋势,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开

始出现变化,从满足安全需求逐渐上升至个性化的需求,能体现使用者的自我意愿。汽车

定义逐渐由出行工具转变为第三空间。智能座舱新时代来临。由于人们对于汽车的新个性需求,力求打造第三生活空间,智能座

舱应运而生。驾驶舱的发展阶段历由电子座舱逐渐演变为智能助理、人机共驾和第三生活

空间,智能座舱将实现包括娱乐、互联、定位、服务等功能。信息娱乐系统为智能座舱核心组成,价值量有望显著增长。整车电子电气相关价值预计将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子化而大幅提升。罗兰贝格预计至

2025

年汽车相关电子元

器件

BOM将对比

2019

年提升

725

美元,其中信息娱乐系统预计将提升

140

美元。3.2.

中控显示与液晶仪表加速渗透,市场规模快速增长3.2.1.

2020

年中国乘用车车载显示出货量超

3500

万套中控屏持续更迭,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中控屏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从最初汽车中

控全部由按键旋钮组成,到最初高端车型出现功能简单的屏幕,随后屏幕功能不断完善,

向智能化发展。目前汽车中控屏已经可以实现包括自主导航、影音娱乐、倒车影像等多项

功能,智能化、功能集成化的升级演变使汽车中控屏不断承载智能座舱关键核心功能,成

为汽车座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带动整体需求。液晶仪表历经技术革新,数字化科技化成为主要方向。汽车仪表经历了从机械式仪表、电

气式仪表、模拟电路电子式仪表向虚拟仪表的不断演进,目前全数字化虚拟仪表已经成为

应用主流,利用计算机的显示、处理、存储能力来模拟物理仪表的处理过程。数字化仪表

采用液晶显示,其信息显示更加全面精准,进一步保障驾驶安全,并且提升了整车科技感

与驾驶体验。3.2.2.

未来发展趋势:多屏化、大尺寸,实现量价齐升多屏化成为趋势,带动汽车触控屏需求增长。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1

上半年多屏与联屏

车型呈现激进式逆势增长。其中,中控多屏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61%,座舱联屏车型销量同

比增长

155%。这一销售成绩表明车企推动多屏联屏的决心显著,同时市场接受度也较高,

预计未来多屏联屏汽车将持续增加,提升汽车触控屏的整体需求。新上市车型平均屏幕数量预计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车内

有更多的闲暇时间需要娱乐或其他活动,座舱成为人们的第二个办公室、第二个客厅。车企纷纷推出多屏化新车,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19-2025

年新上市车型平均屏幕数量将呈

现快速增长,由

2019

1.62

个增长至

2025

2.66

个,多屏将逐渐成为新车标配。大尺寸也成为车企主要推动方向,增加屏幕价值量。除了屏幕数量的增加,屏幕尺寸也迎

来不断增长,尤其以新能源汽车为典型代表。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2021

年前三季

度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中控显示屏

CID12.0”及以上尺寸段的销量占比为

48%,较传统

燃油车同尺寸段

CID提升

29

个百分点。此外,在液晶仪表方面,CINNO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新能源乘用车液晶仪表

8.0”

-10.0”和

12.0”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

20%和

45%,较燃油车搭载同尺寸段的液晶仪表分别

提升

13

个百分点和

20

个百分点。传统车企

2021

年新上市车型跟上大尺寸步伐。2021

年新上市车型多搭载

10

英寸以上的

液晶仪表。预计汽车中控

14

英寸尺寸屏幕占比将显著提升。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19

年汽车中控尺

0-8

英寸占比为

72%,14

英寸以上仅为

2%,预计至

2025

年,14

英寸占比将显著提升至

20%,0-8

英寸占比则将缩小至

28%。大屏化趋势明显。汽车仪表方面,2021

年前三季度中国乘用车液晶仪表装配量

654.4

万台,同比增长

44.5%,

其中

12.0

英寸(含)-13.0

英寸(不含)液晶仪表装配车型装配量最高,为

251.2

万台,

同比增长

35.0%。10.0

英寸(含)-12.0

英寸(不含)区间的液晶仪表装配量增速最快,同

比增长

173.8%至

118.6

万台。预计未来

10.0

英寸-12

英寸液晶仪表也将成为应用主流。3.3.

进军汽车触摸屏及仪表业务,贡献新增长动力公司通过创维汽车智能布局汽车领域业务。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于

2015

年由创维数字

持股,公司通过

TS16949/ISO9000/ISO140001

体系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质检总

局抽检合格认证(2009-2013)、欧洲

CE认证、中国出口

AAA级企业认证、2011

中国汽

车电子十大领军品牌、中检南方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和产品通过

CCC认证。公司共申请

专利

2,144

件其中:发明

1,056

件;实用新型

703

件。外观设计

385

件。其中汽车电子相

关专利

40

余件,已授权专利

29

件,在汽车智能领域拥有强劲的实力,主要定位为智能驾驶舱模块化集成商。专利彰显研究能力,体系规范保障产品质量。公司产品致力于汽车前装市场,取得了多项

专利,具备显示技术、视频图像、智能网联和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公司导入了先

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并建立了严格的品质控制标准和开发管理流程,通过了

IATF16949

汽车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CMMIL5

等多项体系认证;对车载电子类产品

的技术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所有方面都进行了

完善的体系规范。公司提供多款显示系统产品,拳头产品助力突破整车厂供应链。创维汽车智能以“车载显

示系统”为发展方向,通过自主研发已经具备包括分体式中控显示屏、液晶仪表、智能中

控系统、行车记录仪和流媒体后视镜的量产能力。目前公司合作客户包括吉利、大众、江

淮等,也于

2020

年获得了长城汽车供应商代码。近两年来持续深化建立客户关系,中标多款客户新车型产品供货。公司持续维护深化已有

客户的合作关系,近期多次中标包括大众、吉利以及奇瑞的新车型显示屏与仪表供应,为

公司业绩收入带来持续的贡献。与创维汽车或将形成协同效应。创维推出创维汽车

EV6,入局汽车行业。创维

EV6

为智能

纯电

SUV,搭载

L2.5

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

Skylink智能网联系统。创维汽车

EV6

的推出

或将与创维汽车智能公司形成协同效应,完善汽车+智能座舱产业链布局。4.

千兆时代到来,10GPON/Wi-Fi6

需求提升明显4.1.

PON设备:10GPON成为主流,运营商采购需求逐年提升网络持续演进,千兆时代已至。自互联网发明应用以来,网络带宽持续演进,由窄带逐渐

向宽带、超百兆、千兆发展。目前千兆时代已至,高速率支撑下游应用逐渐丰富,入网方

式也由

GPON/EPON发展成为

10G-PON。10GPON产品成为运营商主要需求。分析三大运营商近年对

PON产品的集采项目可以发

现,GPON产品采购量呈现下降趋势,10GPON系列产品需求逐年提升,而在中国移动

2022

2023

PON设备新建部分集中采购中,已全部采购

10GPON相关设备。全球范围来看,出货量快速提升。根据讯石光通讯援引

BBT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

10GPON出货量环比快速提升,2021

年第一季度,10GPONOLT端口出货量达到

117.3

万个,环

比增长

23%,同比增长

76%。其中

XG-PON1

占据最大份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