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谈读书》教案_第1页
培根《谈读书》教案_第2页
培根《谈读书》教案_第3页
培根《谈读书》教案_第4页
培根《谈读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培根《谈读书》教案培根《谈读书》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

课时安排:一节课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依据这一教学原那么和具体学情,我决定采用问答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大胆阐释,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本钱课教学。课前将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绍)牛牛范文○(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

〔2〕煤店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幻灯片展示骑马、骑牛、骑自行车、骑扫帚、骑竹马等图片,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看过或听说过骑桶飞翔吗?

设计目的是: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作者简介

设计:学生来讲,老师引导,幻灯片展示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作者和解读作品,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思维方法。

内容: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21岁时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排除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以《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短篇小说。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却无力对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集中表达了“现代人的困惑〞。

〔三〕课文分析

1、设计:学生默读课文,五分钟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为下面深入分析文本打下根底。

引导学生紧扣小说文本的同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问题一:这篇小说,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小说故事情节是如何开展的?〔问答法〕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小说故事情节开展,明确小说故事情节的虚构性,提高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细读能力。

明确:天气寒冷,家里无煤,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空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空桶飞着去的,结果是,“我〞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幻灯片〕

3、问题二:小说主人公“我〞认为煤店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而煤店老板娘却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骑桶者〞这个人、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体会虚构写法的艺术效果,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采用课堂讨论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为下面分析小说创作主题进行铺垫。

明确:两者皆可,并用幻灯片展示。

〔1〕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写道,“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

〔2〕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

①“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没有抬头看,因此,她没看见“我〞,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会感到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来换“我〞的桶;

②“它们和刚刚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可见,“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③老板娘解下围裙扇也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4、问题三:同学们,你们认为小说的创作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学生讨论〕

这样设计是因为:引导学生归纳和挖掘小说的创作主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所在。

老师引导:如果老板娘确实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确实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板书学生发言的答案: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交流。

老师小结幻灯片展示创作主题: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铲煤而遭到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自私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四、布置作业

1、分析“骑桶者〞、“煤老板〞、“老板娘〞的人物形象。

设计目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创作三要素之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和对“虚构〞的理解程度。

2、如果主人公“我〞不是选择骑桶去借煤,而是拎着空桶走着去借煤,故事情节又将如何开展?

设计目的:有助于学生在思考中释放想像力,真正将“虚构〞手法学以致用。

培根《谈读书》教案篇二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提炼概括、梳理知识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比喻论证、比照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漂浮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菲尔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s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读一读,记一记:

怡情傅彩藻饰矫情诘难寻章摘句咀嚼狡黠伦理

味同嚼蜡滞碍睾阐证吹毛求疵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3、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答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比照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成心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比照论证、举例论证。

四、学习论证方式

象这种论证方式,叫做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五、品味文章语言

黑格尔说过:“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当作格言。〞英国文学家雪莱也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六、体验反思

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七、布置练习:

1、把《谈读书》中的有关“读书〞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2、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作论点,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300多字的议论文。

3、字词练习

培根《谈读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要具体、简要、可行、可测:

1、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自学指导

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自学的时间:

1、学会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意思填词语:

3、了解作者

4、怡情傅彩

〔三〕自学自测

学生看书、看例题、做测试题,教师巡视。〔教师出示问答题或测试题让学生检测自学情况〕

测试题:

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局部:谈读书的目的。

1、正面论说读书足以怡情、傅彩、长才。

2、反面论说读书的惰、矫、迂。

3、读书与经验互补。

第二局部:谈读书的方法。

1、读书要思考。

2、读书的不同方法。

3、读书与讨论、作文的关系。

第三局部: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1、正面论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2、反面论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四〕互动展评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教师点评:〔建议教师预设〕

1、听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谈读书的?

2、大家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请拿起笔来,把你喜欢的语句勾画出来,大声的读一读。

〔五〕归纳总结

引导归纳,回扣目标:

1、根据作者来谈读书,谈谈学生的读书方法。

2、本文是随笔,没有中心论点。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3、归纳这篇文章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抓住文本重点,这篇课文很有思想价值,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愿意读书的人不多,能够读书的人也根本上是被逼的,因此,我把体会文中有关读书名言的句子作为重点之一,让他们通过这一环节,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课前补充的一些读书名言也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文体知识也应该是一个重点,我侧重于论证方法的教学。

培根《谈读书》教案篇四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