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课件_第1页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课件_第2页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课件_第3页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课件_第4页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3z反变换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5系统函数H(z)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7s域与z域的关系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第6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6.1离散信号的z1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z变换与z反变换。(2)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3)掌握离散系统函数。(4)熟悉z变换的主要性质。(5)熟悉离散系统函数零、极点的概念。(6)了解离散系统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z变换与z反变换。2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1.1z变换的定义6.1.2z变换的收敛域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返回首页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1.1z变换的定义返回首页36.1.1z变换的定义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2.z反变换式

6.1.1z变换的定义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4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52.z反变换式

根据复变函数中的柯西定理:返回本节2.z反变换式根据复变函数中的柯西定理:返回本节66.1.2z变换的收敛域6.1.2z变换的收敛域7

图6-1例6-1图

图6-2例6-2图

图6-3例6-3图返回本节图6-1例6-1图图68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1.指数序列即: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1.指数序列即:92.单位阶跃序列u(n)即:2.单位阶跃序列u(n)即:103.单位冲激序列

即:3.单位冲激序列即:1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12即: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即:13表6-1常用离散序列的z变换对返回本节表6-1常用离散序列的z变换对返回本节14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2.1线性6.2.2移位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6.2.5初值定理6.2.6终值定理6.2.7时域卷积定理返回首页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2.1线性返回首页156.2.1线性返回本节6.2.1线性返回本节166.2.2移位1.右移位

2.左移位

6.2.2移位1.右移位171.右移位

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对于任意正整数m,有:1.右移位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182.左移位

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对于任意正整数m,有:返回本节2.左移位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19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若,则: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若20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若,则:

返回本节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若216.2.5初值定理返回本节6.2.5初值定理返回本节226.2.6终值定理返回本节6.2.6终值定理返回本节236.2.7时域卷积定理6.2.7时域卷积定理24表6-2常用z变换的基本特性和定理表6-2常用z变换的基本特性和定理25返回本节返回本节266.3z反变换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6.3.2部分分式展开法返回首页6.3z反变换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返回首27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28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29返回本节返回本节306.3.2部分分式展开法z变换式F(z)通常为z的有理函数分式,即:6.3.2部分分式展开法z变换式F(z)通常为z的有理函31下面将介绍几种情况下,由z变换式F(z)求序列信号f(n)的步骤。下面将介绍几种情况下,由z变换式F(z)求序列信号f(n)的32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33返回本节返回本节34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4.1零输入响应的Z域解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首页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4.1零输入响应的Z域解356.4.1零输入响应的域解设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就是齐次差分方程:

(6-39)(6-40)6.4.1零输入响应的域解设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36返回本节返回本节37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就是当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时,即: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8对应的零状态响应即:返回本节对应的零状态响应即:返回本节39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本节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本节406.5系统函数H(z)6.5.1系统函数的定义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返回首页6.5系统函数H(z)6.5.1系统函数的定义返回首416.5.1系统函数的定义由第5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可知,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6-46)上式两边取z变换,并利用时域卷积定理,得:

改写成:

6.5.1系统函数的定义由第5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可知,42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1)根据定义 求解。(2)根据 求解。(3)已知差分方程,取z变换,求h(z)。(4)若已知系统的模拟框图,则根据其输入激励与输出响应的关系,利用z变换求解。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1)根据定义 43图6-4例6-22图返回本节图6-4例6-22图返回本节44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返回首页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6.145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对于一个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其系统函数h(z)一般表示为z的有理分式,即:(6-49)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对于一个线性时不46例如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则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如图6-5所示。例如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则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如图6-47图6-5的零、极点分布图返回本节图6-5的零、极点分布图返回本节48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系统函数h(z)与单位样值响应h(n)是一对z变换,即: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系统函49因此,可以从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分布情况确定出单位样值响应h(n)的性质。系统函数h(z)还可以写成:(6-50)因此,可以从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分布情况确定出单位样值50三种情况的极点分布与h(n)的对应关系。1.单位圆内极点2.单位圆上极点3.单位圆外极点

三种情况的极点分布与h(n)的对应关系。51图6-6h(z)极点分布与h(n)的关系返回本节图6-6h(z)极点分布与h(n)的关系返回本节526.7s域与z域的关系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复变量z与s的关系为:将s表示成直角坐标形式为:(6-53)(6-54)返回首页6.7s域与z域的关系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复变量z与s的53将z表示成极坐标形式为:(6-55)(6-56)返回本节将z表示成极坐标形式为:(6-55)(6-56)返回本节54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57)返回首页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57)返回首页55图6-7例6-23图返回本节图6-7例6-23图返回本节56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6.9.1频率特性6.9.2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返回首页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6.9.1频率特性返回首页576.9.1频率特性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离散系统在正弦序列激励或 作用下的稳态响应随频率变化的特性。6.9.1频率特性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离散系统在正弦序58(6-62)(6-63)返回本节考虑复指数序列作用下的稳态响应。(6-62)(6-63)返回本节考虑复指数序列作用下的稳态响596.9.2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已知系统函数H(z)在z平面上零、极点的分布,通过几何方法可以简便而直观地求出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即:则:

6.9.2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已知系统函数H(z)在z平面60令:

于是幅频特性为:(6-67)令:于是幅频特性为:(6-67)61相频特性为:(6-68)相频特性为:(6-68)62图6-8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法图6-8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法63

图6-9例6-24图

图6-9例6-24图64

图6-10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法图6-10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法65(a)幅频特性曲线

(b)相频特性曲线图6-11频率特性曲线返回本节(a)幅频特性曲线66本章小结(1)z变换建立了离散时间信号与z域之间的对应关系,成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的一种有力的数学工具。与拉氏变换相似,z变换是一个幂级数,亦存在收敛域的问题,所以收敛域应当作为z变换的一部分才能使序列与其z变换是—一对应的关系。(2)z变换的性质同样地反映出了信号的时域与z域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z变换的基本性质及常用信号的z变换将有利于z变换的应用。(3)z域分析法利用z变换把线性差分方程转换为z域的代数方程来求解,并通过z反变换求出系统响应的时域解。

本章小结(1)z变换建立了离散时间信号与z域之间的对应关系,67(4)系统函数h(z)等于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象函数y(z)与系统激励的象函数x(z)之比。

(5)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分布与s域的零、极点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4)系统函数h(z)等于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象函数y(z)与68第6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3z反变换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5系统函数H(z)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7s域与z域的关系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第6章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6.1离散信号的z69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z变换与z反变换。(2)掌握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3)掌握离散系统函数。(4)熟悉z变换的主要性质。(5)熟悉离散系统函数零、极点的概念。(6)了解离散系统稳定性和频率响应特性的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z变换与z反变换。70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1.1z变换的定义6.1.2z变换的收敛域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返回首页6.1离散信号的z变换6.1.1z变换的定义返回首页716.1.1z变换的定义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2.z反变换式

6.1.1z变换的定义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72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1.从拉氏变换到z变换732.z反变换式

根据复变函数中的柯西定理:返回本节2.z反变换式根据复变函数中的柯西定理:返回本节746.1.2z变换的收敛域6.1.2z变换的收敛域75

图6-1例6-1图

图6-2例6-2图

图6-3例6-3图返回本节图6-1例6-1图图676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1.指数序列即:6.1.3常用基本离散序列的单边z变换1.指数序列即:772.单位阶跃序列u(n)即:2.单位阶跃序列u(n)即:783.单位冲激序列

即:3.单位冲激序列即:79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80即: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即:81表6-1常用离散序列的z变换对返回本节表6-1常用离散序列的z变换对返回本节82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2.1线性6.2.2移位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6.2.5初值定理6.2.6终值定理6.2.7时域卷积定理返回首页6.2单边z变换的性质6.2.1线性返回首页836.2.1线性返回本节6.2.1线性返回本节846.2.2移位1.右移位

2.左移位

6.2.2移位1.右移位851.右移位

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对于任意正整数m,有:1.右移位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862.左移位

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对于任意正整数m,有:返回本节2.左移位设f(n)是双边序列,其单边z变换为f(z),则87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若,则:6.2.3z域尺度变换(序列指数加权)若88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若,则:

返回本节6.2.4Z域微分(序列线性加权)若896.2.5初值定理返回本节6.2.5初值定理返回本节906.2.6终值定理返回本节6.2.6终值定理返回本节916.2.7时域卷积定理6.2.7时域卷积定理92表6-2常用z变换的基本特性和定理表6-2常用z变换的基本特性和定理93返回本节返回本节946.3z反变换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6.3.2部分分式展开法返回首页6.3z反变换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返回首95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6.3.1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96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97返回本节返回本节986.3.2部分分式展开法z变换式F(z)通常为z的有理函数分式,即:6.3.2部分分式展开法z变换式F(z)通常为z的有理函99下面将介绍几种情况下,由z变换式F(z)求序列信号f(n)的步骤。下面将介绍几种情况下,由z变换式F(z)求序列信号f(n)的100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101返回本节返回本节102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4.1零输入响应的Z域解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首页6.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4.1零输入响应的Z域解1036.4.1零输入响应的域解设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就是齐次差分方程:

(6-39)(6-40)6.4.1零输入响应的域解设描述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为:(104返回本节返回本节105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就是当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时,即:6.4.2零状态响应的z域解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106对应的零状态响应即:返回本节对应的零状态响应即:返回本节107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本节6.4.3全响应的z域解返回本节1086.5系统函数H(z)6.5.1系统函数的定义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返回首页6.5系统函数H(z)6.5.1系统函数的定义返回首1096.5.1系统函数的定义由第5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可知,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6-46)上式两边取z变换,并利用时域卷积定理,得:

改写成:

6.5.1系统函数的定义由第5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可知,110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1)根据定义 求解。(2)根据 求解。(3)已知差分方程,取z变换,求h(z)。(4)若已知系统的模拟框图,则根据其输入激励与输出响应的关系,利用z变换求解。6.5.2系统函数的求解方法(1)根据定义 111图6-4例6-22图返回本节图6-4例6-22图返回本节112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返回首页6.6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响应特性的关系6.6.1113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对于一个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其系统函数h(z)一般表示为z的有理分式,即:(6-49)6.6.1系统函数的零、极点与零、极点图对于一个线性时不114例如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则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如图6-5所示。例如某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为:则该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图如图6-115图6-5的零、极点分布图返回本节图6-5的零、极点分布图返回本节116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系统函数h(z)与单位样值响应h(n)是一对z变换,即:6.6.2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与时域特性的关系系统函117因此,可以从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分布情况确定出单位样值响应h(n)的性质。系统函数h(z)还可以写成:(6-50)因此,可以从系统函数h(z)的零、极点分布情况确定出单位样值118三种情况的极点分布与h(n)的对应关系。1.单位圆内极点2.单位圆上极点3.单位圆外极点

三种情况的极点分布与h(n)的对应关系。119图6-6h(z)极点分布与h(n)的关系返回本节图6-6h(z)极点分布与h(n)的关系返回本节1206.7s域与z域的关系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复变量z与s的关系为:将s表示成直角坐标形式为:(6-53)(6-54)返回首页6.7s域与z域的关系由z变换的定义可知,复变量z与s的121将z表示成极坐标形式为:(6-55)(6-56)返回本节将z表示成极坐标形式为:(6-55)(6-56)返回本节122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57)返回首页6.8离散系统的稳定性(6-57)返回首页123图6-7例6-23图返回本节图6-7例6-23图返回本节124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6.9.1频率特性6.9.2频率特性的几何确定返回首页6.9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6.9.1频率特性返回首页1256.9.1频率特性离散系统的频率特性是指离散系统在正弦序列激励或 作用下的稳态响应随频率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