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gif)
![幸福心理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2.gif)
![幸福心理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3.gif)
![幸福心理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4.gif)
![幸福心理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18fd36e24dfc337f9cd8b471a3d92a4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幸福与人格叔本华说:人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身体健康带来的幸福,其二是名利带来的幸福,其三是人格带来的幸福。这个分析极为精辟。但他认为,只有来自人格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2022/12/241人格心理学幸福与人格叔本华说:人的幸关于幸福心理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水平可以测量吗?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2002年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财富的极大化与幸福的极大化”的看法2022/12/242人格心理学关于幸福心理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水平可以测量吗?2022/1内容提要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第三节关于幸福心理的理论探索第四节幸福心理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的研究2022/12/243人格心理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2022/12/19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三个发展阶段2022/12/244人格心理学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2022/12/194人格心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一)中国三大幸福观1、儒家2、道家3、佛家(二)西方三大幸福观1、感性主义2、理性主义3、基督教神学2022/12/245人格心理学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一)中国三大幸福观(二)西方三大幸福1、儒家幸福观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2022/12/246人格心理学1、儒家幸福观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2、道家的幸福观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2022/12/247人格心理学2、道家的幸福观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3、佛家幸福观苦、集、灭、道四圣谛2022/12/248人格心理学3、佛家幸福观苦、集、灭、道四圣谛2022/12/198人格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2022/12/249人格心理学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体的快乐,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肉体的快乐看作是最高的善。一种是在肯定感性幸福的同时,强调精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强调长远的快乐,为了长远的幸福有时可以放弃暂时的快乐。2022/12/2410人格心理学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肉体享乐主义惜勒尼学派的阿里斯提卜从自然主义的感觉论出发,认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迫切、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阿里斯提卜这种强调及时享受肉体快乐的幸福观比较粗俗,把快乐主义变为庸俗的纵欲享乐主义。
2022/12/2411人格心理学肉体享乐主义惜勒尼学派的阿里斯提卜从自然主义的感觉论出发,认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幸福生活是天生的最高的善,而快乐又是幸福生活的具体内容或目的,所以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伊壁鸠鲁明确地把快乐与善联系起来,以快乐作为善的标准,把善归结为快乐,表现了突出的快乐主义的特点。对于什么是快乐?伊壁鸠鲁的回答是:“当我们说快乐是一个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2022/12/2412人格心理学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2022/12/1912人格心理学爱尔维修“利己与利人”的幸福观。认为人一方面是具有感性的肉体的人,因而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之一;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能离开别人,别人是自己存在和幸福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2022/12/2413人格心理学爱尔维修“利己与利人”的幸福观。认为人一方面是具有感性的肉功利主义的幸福观英国的边沁把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以人的感性欲求作为幸福与道德的基础,强调“苦与乐”是人的主宰,是人们追求功利的基本原则。人的功利与幸福是可以评价的,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两者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他的幸福有多大。2022/12/2414人格心理学功利主义的幸福观英国的边沁把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发展为功利主义的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
(1)强度,即感受苦与乐的强度大小。
(2)持续性,即感受苦与乐的时间长短。
(3)确实程度,即感受到的苦与乐是否确实及确实的程度。
(4)远近程度,即感受到苦与乐是在过去将来,还是在现在。
(5)继生性,即感受苦与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类感受的机会有多大。
(6)纯粹性,即苦或乐的感受是否引起相反的感受。
(7)范围,受苦乐影响的人数有多少。边沁认为,根据这七条标准,人们可以计算出最持久、最确实、最切近、最广泛、最纯粹和最合算的快乐,从而去追求这种最高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则。
2022/12/2415人格心理学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2022/12/191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2022/12/2416人格心理学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谐说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禁欲主义。
2022/12/2417人格心理学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禁欲主义犬儒学派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推向禁欲主义的极端。他们认为,美德就是关于如何控制自己、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就是有德的人,不能自制,不能抑制目己欲望的便是恶,就是无德的人。犬儒学派主张通过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来接近至善,也就是用克制欲望来求得善,成为道德上的完人。2022/12/2418人格心理学禁欲主义犬儒学派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推向禁欲主义的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他说,生活中有两道泉在我们心中涌流着,一道是快乐,可以比作蜜泉,另一道是智慧,可以比作清凉剂,我们必须设法将这两种东西配成可口的合剂。
2022/12/2419人格心理学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2022/12/1919人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才最能获得幸福。2022/12/2420人格心理学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是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还是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这种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开创阶段成长阶段。2022/12/2421人格心理学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一)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代初。缺乏专门的和系统的幸福心理研究。在心理学诞生不久,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在这些学派的创立者或代表人物中虽然没有人专门探讨幸福心理的问题,但在有些心理学家的理论与研究中涉及到幸福与快乐的问题,有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思想。如弗洛伊德的快乐论、行为主义的强化论等等。2022/12/2422人格心理学(一)孕育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幸福心理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五、六十年代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
2022/12/2423人格心理学(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生活质量运动西方学者开始怀疑幸福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对于人类幸福的决定意义,为此,他们在寻求有效的生活质量指标以监控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政策的背景下,提出“生活质量”概念。2022/12/2424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运动西方学者开始怀疑幸福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对于人类幸生活质量运动从50年代中后期起,尝试构建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发展了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方法。学者们运用这些测量方法对幸福心理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即生活质量了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就是生活质量研究运动。2022/12/2425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运动从50年代中后期起,尝试构建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积极心理学运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关注人心理和行为的消极面,极少有研究关注人心理和行为的积极方面,如健康心理、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等等。有统计资料表明过去100项研究中,有99项研究是研究消极心理的,而只有1项研究才是有关积极的和健康心理的。2022/12/2426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运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联系。在20世纪40—50年代,格兰特、马斯洛,以及马丁、西里格曼等人倡导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包含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测量工具,例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理论,柏拉德本在1963年编制的“情感平衡性量表等等。2022/12/2427人格心理学在20世纪40—50年代,格兰特、马斯洛,以及马丁、西里格曼威尔逊的总结Wilson于1967年对幸福心理研究领域进行了首次的文献综述和评价,标志着幸福心理学的初步形成。威尔逊提出了两个结论:第一、幸福的人是“年轻的、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较高收入的、外向的、乐观的、不焦虑的、有信仰的、结了婚的人,且具有高的自尊、工作热情,与其性别和智力相适应的志向或期望。”第二、自从古希腊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人类在理解幸福上的理论进展很小。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缺乏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研究。2022/12/2428人格心理学威尔逊的总结Wilson于1967年对幸福心理研究领域进行了(三)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1984年迪勒尔发现不到20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超过了700项。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但更多研究发现外在的和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人口统计学因素,如性别、收入、教育等等因素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不足20%的变差。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研究者们开始转向研究内部的心理因素,如个人气质特点、认知方式、目标、以及适应与应对策略等等,这些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生活环境与事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2022/12/2429人格心理学(三)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展阶幸福感研究进展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出现了有关幸福感的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编制了不少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幸福感测量量表,而且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相关研究,也有实验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而且有大样本的研究。2022/12/2430人格心理学幸福感研究进展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而且出现了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与实验检验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4,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不少说明幸福感产生机制的理论,如气质论、社会比较论、期望理论、目标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等等。2022/12/2431人格心理学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一、幸福感的结构二、幸福感的稳定性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五、自尊与幸福感六、乐观认知倾向与幸福感七、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2022/12/2432人格心理学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一、幸福感的结构2022/一、幸福感的结构幸福不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自然性、即时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实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愉悦。2022/12/2433人格心理学2022/12/1933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2022/12/2434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幸福心理的结构幸福心理情感需要认知行为2022/12/2435人格心理学幸福心理的结构幸福情感需要认知行为2022/12/1935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022/12/2436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一起抚养0、440、08分开抚养0、320、022022/12/2437人格心理学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一起抚养0、440、08快乐与幸福A.快乐含义:需要,esp.欲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特点:在强烈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可以由物质性的或生理性的需要或欲望引起B.快乐与幸福的关系联系:快乐属于幸福的范畴,幸福包含快乐
2022/12/2438人格心理学快乐与幸福A.快乐2022/12/1938人格心理学区别
具体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有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问题其追求和获得具有自发性,体现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盲目性有是否合法、合德的问题即时性、间断性;生活的调剂不完全取决于生活的外部条件和生存环境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愉悦感总是正常和健康的,与社会发展根本要求一致理性思考和选择的结果,是社会本性的客观要求本身是善的,追求幸福的过程是合德、合法、合理的过程持久、连续、深沉;一种生活状态,生活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存环境和条件快乐幸福2022/12/2439人格心理学区别
具体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有是否正常和健康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他说,生活中有两道泉在我们心中涌流着,一道是快乐,可以比作蜜泉,另一道是智慧,可以比作清凉剂,我们必须设法将这两种东西配成可口的合剂。
2022/12/2440人格心理学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2022/12/1940人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OHIOHI外倾0、61神经质-0、67-0、63精神质-0、27-0、28ā2022/12/2441人格心理学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OHIOHI外倾0、61神经质-0、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相关(r)研究项目数外倾性0、1782宜人性0、1759严谨性0、21115神经质-0、2274开放性0、11412022/12/2442人格心理学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相关(r)研究项目数外倾性0五、自尊与幸福感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温发现这一相关系数达到0·5或更高。不少学者都强调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沙利文认为,当自尊下降时,幸福感会消失。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适应能力、自尊、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水平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佳指标之一。2022/12/2443人格心理学五、自尊与幸福感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温发现这尽管自尊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如此紧密,并且这种高相关性在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文化中得到验证,但迪特尔(1995)等还是发现这种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说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更弱。在集体语言文化中,如中国,自我形象更多的是建立在家庭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基础上,而更少以诸如智力、吸引力等个体特征为基础。同样地,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更多地依靠团体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就。2022/12/2444人格心理学尽管自尊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如此紧密,并且这种高相关性在美国、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格罗伯(1996)等对14个国家的3844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期望”与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35。2022/12/2445人格心理学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高的自我控制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们从"习得无助"实验中可以重复这一结论。2022/12/2446人格心理学高的自我控制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们从"习得无助"实验中可以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M.Seligman提出的,并由阿布拉姆森(L.Y.Abramson)加以发展的。(1967-1975)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2022/12/2447人格心理学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M.SSeligman(1975)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n,1975)以狗为被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的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组、控制组采用电击或无电击两种方式,观察狗的行为选择:逃脱或不逃脱。设置两种情景的转换:A—电击;B—不电击。2022/12/2448人格心理学Seligman(1975)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H=S+C+V(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1.生活富有一些。2.拥有美满婚姻。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4.具有信仰。2022/12/2449人格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H=S+C+V2022/12第三节幸福心理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环境强化理论三、需要层次理论四、适应理论五、个体人格与情景一致性理论六、认知模式论七、社会比较论八、目标模式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2022/12/2450人格心理学第三节幸福心理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2022/12/195一、精神分析论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人们不会知道幸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意识不到寻求幸福行为的真正原因。幸福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现象。弗洛依德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本能倾向,包括吃、喝、排泄和睡眠等等生存本能和性本能,以及死亡本能。这些本能能量的聚集,使人紧张不安,这就要求发泄。当能量得到发泄,人们就会松弛,感到快乐。因此,无意识本能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快乐原则”,凡是快乐的就追求,凡是痛苦的,就避免。2022/12/2451人格心理学一、精神分析论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2022/12/二、环境强化论有钱就有幸福吗?行为主义者认为幸福是环境刺激的产物,快乐是由环境的奖励(或强化)刺激产生的,而痛苦是来自环境的威胁和惩罚所导致的。在社会中一般人之所以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或不偷盗,是由于人们社会环境的作用而成。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诱导人们去做可以获得奖励的行为,而避免做会受到惩罚的行为。强调环境对幸福心理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幸福很重要,因为,社会环境为人们满足自身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2022/12/2452人格心理学二、环境强化论有钱就有幸福吗?2022/12/1952人格心三、需要层次论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是人生幸福的层次论。它揭示了人对幸福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在连温饱也无法满足的人看来,安全、爱情、自尊和荣誉等等都是次要的,他的快乐与幸福首先就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当有了温饱后,他的幸福首先就在于求得生存的安全。有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保障,人们才将幸福寄托于爱情、归属与自尊等等,以此类推。当一个人到达需要的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时,其自我的潜能充分地发挥,由此而产生的幸福感就是人精神上最大的幸福感和最高境界的幸福,这种最大幸福感被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2022/12/2453人格心理学三、需要层次论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2022/12四、适应理论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人们不同的感受,但是,适应过程使人趋于平静。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定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因为①个体人格特质(内外向)不同,其生活事件不同;②情绪易感性理论(1981),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基本的脑动力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行为激活系统对奖励信号敏感;行为抑制系统对惩罚信号敏感。因此,不同的人对奖惩的感受性不同。外向者对奖励信号敏感,稳定的个体对负性信号不敏感,这两类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相反内向者对奖励信号不敏感,神经质者对惩罚信号敏感,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底。
2022/12/2454人格心理学四、适应理论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2022/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Felicidad(幸福指数)=P+(5×E)+(3×N)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2022/12/2455人格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Felicidad(幸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有的人喜欢活动和交友?2022/12/2456人格心理学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有的人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情境相适应时个体才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幸福感。例如外倾者在社会情境中更幸福,如果外倾者住在修道院或尼姑庵,那么他们将比内倾者更不幸福。有人发现外倾的囚犯不如内倾的囚犯幸福。
2022/12/2457人格心理学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情境相适应时个体才会根据人们体验幸福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将社会文化分为个人取向文化和集体取向文化。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之间的相关在前者中比后者明显。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如欧美国家),个人较注重自身的主观体验,倾向于区分自己与他人,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内心感受的行为受到鼓励,和自我相关的情感如自尊,与SWB关系尤其紧密。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个体必须和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个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而是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个人理想往往是所属群体的理想,个人的感觉、情绪、思想不被看作行为的决定因素、因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有关自我的情感取向对决定生活满意度显得不那么重要。
2022/12/2458人格心理学根据人们体验幸福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将社会文化分为个人取向文六、认知模式论为什么不管天晴还是下雨老公公都开心,老婆婆都不开心?2022/12/2459人格心理学六、认知模式论为什么不管天晴还是下雨老公公都开心,老婆婆都不乐观者与抑郁者的认知模式,人们在信息输入、加工和储存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2022/12/2460人格心理学乐观者与抑郁者的认知模式,人们在信息输入、加工和储存方面的差
罗素曾在《走向幸福》一书中指出:“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个人的不幸“很大程度上由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2022/12/2461人格心理学罗素曾在《走向幸福》一书中指出:“种种七、社会比较论概念:把自己的能力、感觉、境况、观点等与他人相比较,这个过程就叫做社会比较。一般情况:向下比较是自我增强的,向上比较是自我威胁的,因而导致不同的感受。有人发现癌症患者在向上比较后,正性情感得到增强,向下比较会产生更多消极情感。
2022/12/2462人格心理学七、社会比较论概念:把自己的能力、感觉、境况、观点等与他人相自尊的形成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
上行比较: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产生辐射效应。相反,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产生对比效应。2022/12/2463人格心理学自尊的形成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只有比较才下行比较: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效果正好相反。
结论:究竟与什么样的人比较最好呢?心理学家认为,最理想的比较目标是与自己相近并略微好于自己的人。2022/12/2464人格心理学下行比较:在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较中也同样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只是八、目标模式
许多有关SWB的心理学理论本质都属于目标理论。
2022/12/2465人格心理学八、目标模式
许多有关SWB的心理学理论本质都属于目标理论。目标理论
目标是情感系统重要的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影响主观愿望和快乐,检验它可以很好地了解人的行为。目标种类、结构、向目标接近的过程和目标达成,都影响个人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我们用以达到目标的策略的成功与否,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2022/12/2466人格心理学目标理论
目标是情感系统重要的参照标准,它影响情绪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状态的一种比较,两者的落差越大,则幸福感越差。第一个提出幸福指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2022/12/2467人格心理学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2022/生活目标和有价值的活动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1)通过有价值和有挑战的活动,使个体获得能量和目标,并且远离悲伤。
(2)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有规律和有意义。
(3)帮助个体应对每天生活中的问题和不幸,使他们能不断地重新开始。
(4)巩固个体的社会关系,并且引导他们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不难发现,当这些活动是人们自由选择的,当这些目标是现实的,当这些目标与他人的目标一致时,当人们设法在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花费一些时间时,幸福感就会被提高到更理想的水平。2022/12/2468人格心理学生活目标和有价值的活动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1)通过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表明外向者较高的幸福感部分是因为与朋友的社会交往带来快乐,外向者更懂得享受,因为他们具备出众的社交技能。麦伊斯和迪勒尔(1995)把幸福的人描述为不仅具有某些人格特质,而且还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社交性的人格特质会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他们更容易体验到积极情绪。2022/12/2469人格心理学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表明外向者较高的幸福感部分是思考:某员工现在的年薪是10万元,公司准备给他加薪到11万元,这多出的1万元是每年以不定期的奖金形式发放,还是直接把工资涨到11万元呢?2022/12/2470人格心理学思考:某员工现在的年薪是10万元,公司准备给他加薪到11万元展望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乞丐因得到一个硬币而感到幸福无比,百万富翁虽然腰缠万贯,但他未必感到幸福。因此,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是了解个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调节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2022/12/2471人格心理学展望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乞今后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进一步探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因素,如人格特质、归因方式、人际关系、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结构等是如何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以及它们对个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作用的不同权重。(2)探讨不同人群(如女性、不同职业者――尤其是一些特殊职业者,像飞行员、地质勘测者、明星、下岗职工、社会高收入者等)的主观幸福感,进一步考察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何异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Kahneman[17,18]研究在决策行为中人的主观幸福感,给我们极大的启示。(3)加强跨文化研究,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城、乡)、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其理论和实证研究。(4)研究方法的创新,近年来国内外运用较多的研究方法是自我报告法,除此之外,国外一些学者也在尝试着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2022/12/2472人格心理学今后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进一步探讨影响第四节幸福心理的测量与研究方法一、幸福心理的测量单题与多题测量量表表情动作的记录重要他人评价生理指标社会指标认知测量行为取样技术2022/12/2473人格心理学第四节幸福心理的测量与研究方法一、幸福心理的测量2022/二、我们的研究中国学生幸福感结构及其与人格关系8国的大学生幸福感比较研究中国留学生文化认同与幸福感的关系人格、社会比较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2022/12/2474人格心理学二、我们的研究中国学生幸福感结构及其与人格关系2022/12案例分析:谁的自尊会下降呢?
王明、张勇、李晓和孙雨四位同学都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物理课。王明对物理非常感兴趣,每天坚持上课,学习刻苦、认真,结果,在期末考试时,成绩为“优秀”。与王明不同,张勇对物理不感兴趣,很少去上课,学习也不努力,但由于他的智商高、很聪明,临考前几天晚上通宵达旦,快速地把功课认真看了一遍,结果,他的期末考试成绩也为“优秀”。李晓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他的学习非常重视,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将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这一观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李晓。尽管李晓坚持上课,而且学习认真、刻苦,但是,由于他没有王明和张勇那么聪明,结果,他的期末考试成绩只得了“中等”。孙雨与李晓比较相似,但是,与李晓的父母不同,孙雨的父母平时总是教育孩子不要计较考试结果,重要的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尽管孙雨的期末考试成绩也只得了“中等”,但他对此成绩感到满意,因为是尽自己的努力得到的。那么,这四个学生中,究竟谁的自尊会提高,谁的自尊会下降呢?2022/12/2475人格心理学案例分析:谁的自尊会下降呢?
王明、张勇、李晓和孙雨四思考题:你认为幸福与人格有什么关系?你幸福吗?幸福水平可以测量吗?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2002年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财富的极大化与幸福的极大化”的看法2022/12/2476人格心理学思考题:2022/12/1976人格心理学幸福与人格叔本华说:人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身体健康带来的幸福,其二是名利带来的幸福,其三是人格带来的幸福。这个分析极为精辟。但他认为,只有来自人格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2022/12/2477人格心理学幸福与人格叔本华说:人的幸关于幸福心理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水平可以测量吗?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2002年若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关于“财富的极大化与幸福的极大化”的看法2022/12/2478人格心理学关于幸福心理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水平可以测量吗?2022/1内容提要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第三节关于幸福心理的理论探索第四节幸福心理的研究方法与我们的研究2022/12/2479人格心理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2022/12/19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三个发展阶段2022/12/2480人格心理学第一节幸福心理研究的产生与发展2022/12/194人格心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一)中国三大幸福观1、儒家2、道家3、佛家(二)西方三大幸福观1、感性主义2、理性主义3、基督教神学2022/12/2481人格心理学一、幸福心理的哲学探讨(一)中国三大幸福观(二)西方三大幸福1、儒家幸福观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2022/12/2482人格心理学1、儒家幸福观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2、道家的幸福观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2022/12/2483人格心理学2、道家的幸福观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3、佛家幸福观苦、集、灭、道四圣谛2022/12/2484人格心理学3、佛家幸福观苦、集、灭、道四圣谛2022/12/198人格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认为人的幸福就在于人的感性生活,在于感性欲望的满足与快乐,而这些满足与快乐本身就是道德的。2022/12/2485人格心理学1、西方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体的快乐,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肉体的快乐看作是最高的善。一种是在肯定感性幸福的同时,强调精神幸福的价值高于自然欲望满足的价值,强调长远的快乐,为了长远的幸福有时可以放弃暂时的快乐。2022/12/2486人格心理学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停留于肯定此时此地肉肉体享乐主义惜勒尼学派的阿里斯提卜从自然主义的感觉论出发,认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迫切、更强烈,所以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阿里斯提卜这种强调及时享受肉体快乐的幸福观比较粗俗,把快乐主义变为庸俗的纵欲享乐主义。
2022/12/2487人格心理学肉体享乐主义惜勒尼学派的阿里斯提卜从自然主义的感觉论出发,认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幸福生活是天生的最高的善,而快乐又是幸福生活的具体内容或目的,所以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伊壁鸠鲁明确地把快乐与善联系起来,以快乐作为善的标准,把善归结为快乐,表现了突出的快乐主义的特点。对于什么是快乐?伊壁鸠鲁的回答是:“当我们说快乐是一个主要的善时,我们并不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享受的快乐”,“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2022/12/2488人格心理学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2022/12/1912人格心理学爱尔维修“利己与利人”的幸福观。认为人一方面是具有感性的肉体的人,因而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之一;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不能离开别人,别人是自己存在和幸福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2022/12/2489人格心理学爱尔维修“利己与利人”的幸福观。认为人一方面是具有感性的肉功利主义的幸福观英国的边沁把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发展为功利主义的幸福观,以人的感性欲求作为幸福与道德的基础,强调“苦与乐”是人的主宰,是人们追求功利的基本原则。人的功利与幸福是可以评价的,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痛苦与快乐两者的程度,就可以计算出他的幸福有多大。2022/12/2490人格心理学功利主义的幸福观英国的边沁把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发展为功利主义的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
(1)强度,即感受苦与乐的强度大小。
(2)持续性,即感受苦与乐的时间长短。
(3)确实程度,即感受到的苦与乐是否确实及确实的程度。
(4)远近程度,即感受到苦与乐是在过去将来,还是在现在。
(5)继生性,即感受苦与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类感受的机会有多大。
(6)纯粹性,即苦或乐的感受是否引起相反的感受。
(7)范围,受苦乐影响的人数有多少。边沁认为,根据这七条标准,人们可以计算出最持久、最确实、最切近、最广泛、最纯粹和最合算的快乐,从而去追求这种最高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幸福的原则。
2022/12/2491人格心理学边沁提出了计算和评价人幸福的7种量度。2022/12/191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2022/12/2492人格心理学2、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谐说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禁欲主义。
2022/12/2493人格心理学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禁欲主义犬儒学派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推向禁欲主义的极端。他们认为,美德就是关于如何控制自己、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能够自制就是善,就是有德的人,不能自制,不能抑制目己欲望的便是恶,就是无德的人。犬儒学派主张通过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来接近至善,也就是用克制欲望来求得善,成为道德上的完人。2022/12/2494人格心理学禁欲主义犬儒学派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推向禁欲主义的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他说,生活中有两道泉在我们心中涌流着,一道是快乐,可以比作蜜泉,另一道是智慧,可以比作清凉剂,我们必须设法将这两种东西配成可口的合剂。
2022/12/2495人格心理学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2022/12/1919人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才最能获得幸福。2022/12/2496人格心理学3、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是采用哲学思辨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还是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这种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孕育阶段开创阶段成长阶段。2022/12/2497人格心理学二、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中西方古代和近代幸福进行研究的方法基本(一)孕育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代初。缺乏专门的和系统的幸福心理研究。在心理学诞生不久,出现了学派林立的局面。在这些学派的创立者或代表人物中虽然没有人专门探讨幸福心理的问题,但在有些心理学家的理论与研究中涉及到幸福与快乐的问题,有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思想。如弗洛伊德的快乐论、行为主义的强化论等等。2022/12/2498人格心理学(一)孕育阶段这个阶段大致从心理学诞生之初至20世纪50年(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幸福心理学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五、六十年代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
2022/12/2499人格心理学(二)开创阶段
这个阶段大致是20世纪的50年代至60年代。生活质量运动西方学者开始怀疑幸福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对于人类幸福的决定意义,为此,他们在寻求有效的生活质量指标以监控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政策的背景下,提出“生活质量”概念。2022/12/24100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运动西方学者开始怀疑幸福生活的客观物质条件对于人类幸生活质量运动从50年代中后期起,尝试构建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体系,发展了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测量方法。学者们运用这些测量方法对幸福心理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即生活质量了进行大量的实证性研究,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就是生活质量研究运动。2022/12/24101人格心理学生活质量运动从50年代中后期起,尝试构建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指标积极心理学运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联系。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关注人心理和行为的消极面,极少有研究关注人心理和行为的积极方面,如健康心理、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等等。有统计资料表明过去100项研究中,有99项研究是研究消极心理的,而只有1项研究才是有关积极的和健康心理的。2022/12/24102人格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运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还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密切联系。在20世纪40—50年代,格兰特、马斯洛,以及马丁、西里格曼等人倡导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包含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该运动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实现等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测量工具,例如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理论,柏拉德本在1963年编制的“情感平衡性量表等等。2022/12/24103人格心理学在20世纪40—50年代,格兰特、马斯洛,以及马丁、西里格曼威尔逊的总结Wilson于1967年对幸福心理研究领域进行了首次的文献综述和评价,标志着幸福心理学的初步形成。威尔逊提出了两个结论:第一、幸福的人是“年轻的、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较高收入的、外向的、乐观的、不焦虑的、有信仰的、结了婚的人,且具有高的自尊、工作热情,与其性别和智力相适应的志向或期望。”第二、自从古希腊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人类在理解幸福上的理论进展很小。在幸福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缺乏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研究。2022/12/24104人格心理学威尔逊的总结Wilson于1967年对幸福心理研究领域进行了(三)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1984年迪勒尔发现不到20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就超过了700项。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证明外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但更多研究发现外在的和客观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当小。人口统计学因素,如性别、收入、教育等等因素只能解释主观幸福感不足20%的变差。由于外部因素影响较小,研究者们开始转向研究内部的心理因素,如个人气质特点、认知方式、目标、以及适应与应对策略等等,这些内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生活环境与事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2022/12/24105人格心理学(三)发展阶段上世纪70年代至今,幸福心理研究处于迅速发展阶幸福感研究进展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出现了有关幸福感的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与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仅编制了不少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幸福感测量量表,而且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相关研究,也有实验研究,不仅有个案研究,而且有大样本的研究。2022/12/24106人格心理学幸福感研究进展迪勒尔(1999)发现幸福心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究,而且出现了对幸福感产生心理机制的理论假设与实验检验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4,在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现了不少说明幸福感产生机制的理论,如气质论、社会比较论、期望理论、目标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等等。2022/12/24107人格心理学3、对幸福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幸福感的人口学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研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一、幸福感的结构二、幸福感的稳定性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的关系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五、自尊与幸福感六、乐观认知倾向与幸福感七、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2022/12/24108人格心理学第二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一、幸福感的结构2022/一、幸福感的结构幸福不是物质欲望得到满足的自然性、即时性的快感。幸福是人之为人意义实现所给予主体的精神性愉悦。2022/12/24109人格心理学2022/12/1933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SWB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它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识、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
2022/12/24110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幸福心理的结构幸福心理情感需要认知行为2022/12/24111人格心理学幸福心理的结构幸福情感需要认知行为2022/12/1935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2)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3)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2022/12/24112人格心理学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主观性,以评价者自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一起抚养0、440、08分开抚养0、320、022022/12/24113人格心理学二、幸福感的稳定性
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一起抚养0、440、08快乐与幸福A.快乐含义:需要,esp.欲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状态特点:在强烈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可以由物质性的或生理性的需要或欲望引起B.快乐与幸福的关系联系:快乐属于幸福的范畴,幸福包含快乐
2022/12/24114人格心理学快乐与幸福A.快乐2022/12/1938人格心理学区别
具体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有是否正常和健康的问题其追求和获得具有自发性,体现趋乐避苦的自然倾向盲目性有是否合法、合德的问题即时性、间断性;生活的调剂不完全取决于生活的外部条件和生存环境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愉悦感总是正常和健康的,与社会发展根本要求一致理性思考和选择的结果,是社会本性的客观要求本身是善的,追求幸福的过程是合德、合法、合理的过程持久、连续、深沉;一种生活状态,生活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存环境和条件快乐幸福2022/12/24115人格心理学区别
具体需要或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有是否正常和健康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柏拉图认为单纯的感性生活不能获得幸福,而单纯的理性生活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善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混合的生活,是一种理性与感性、快乐与智慧混合的生活,是“蜜泉”加“清凉剂”的生活。他说,生活中有两道泉在我们心中涌流着,一道是快乐,可以比作蜜泉,另一道是智慧,可以比作清凉剂,我们必须设法将这两种东西配成可口的合剂。
2022/12/24116人格心理学柏拉图的幸福公式幸福=蜜泉+清凉剂2022/12/1940人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OHIOHI外倾0、61神经质-0、67-0、63精神质-0、27-0、28ā2022/12/24117人格心理学三、大三人格特质与幸福感OHIOHI外倾0、61神经质-0、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相关(r)研究项目数外倾性0、1782宜人性0、1759严谨性0、21115神经质-0、2274开放性0、11412022/12/24118人格心理学四、大五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相关(r)研究项目数外倾性0五、自尊与幸福感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温发现这一相关系数达到0·5或更高。不少学者都强调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沙利文认为,当自尊下降时,幸福感会消失。心理学家长期的研究发现,在人格特质、适应能力、自尊、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水平等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佳指标之一。2022/12/24119人格心理学五、自尊与幸福感许多研究表明自尊同幸福感相关,维霍温发现这尽管自尊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如此紧密,并且这种高相关性在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文化中得到验证,但迪特尔(1995)等还是发现这种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者说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更弱。在集体语言文化中,如中国,自我形象更多的是建立在家庭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基础上,而更少以诸如智力、吸引力等个体特征为基础。同样地,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自尊更多地依靠团体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就。2022/12/24120人格心理学尽管自尊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如此紧密,并且这种高相关性在美国、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格罗伯(1996)等对14个国家的3844名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期望”与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35。2022/12/24121人格心理学六、自我控制点与幸福感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高的自我控制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们从"习得无助"实验中可以重复这一结论。2022/12/24122人格心理学高的自我控制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们从"习得无助"实验中可以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M.Seligman提出的,并由阿布拉姆森(L.Y.Abramson)加以发展的。(1967-1975)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是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2022/12/24123人格心理学塞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习得无助理论最初是由动物习性学家M.SSeligman(1975)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n,1975)以狗为被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组的实验分两个阶段:实验组、控制组采用电击或无电击两种方式,观察狗的行为选择:逃脱或不逃脱。设置两种情景的转换:A—电击;B—不电击。2022/12/24124人格心理学Seligman(1975)的实验
塞里格曼(Seligma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H=S+C+V(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如果你希望自己更加幸福,应该做到:1.生活富有一些。2.拥有美满婚姻。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4.具有信仰。2022/12/24125人格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的幸福公式:H=S+C+V2022/12第三节幸福心理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环境强化理论三、需要层次理论四、适应理论五、个体人格与情景一致性理论六、认知模式论七、社会比较论八、目标模式九、社交技能与社会支持2022/12/24126人格心理学第三节幸福心理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2022/12/195一、精神分析论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人们不会知道幸福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也意识不到寻求幸福行为的真正原因。幸福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现象。弗洛依德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本能倾向,包括吃、喝、排泄和睡眠等等生存本能和性本能,以及死亡本能。这些本能能量的聚集,使人紧张不安,这就要求发泄。当能量得到发泄,人们就会松弛,感到快乐。因此,无意识本能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快乐原则”,凡是快乐的就追求,凡是痛苦的,就避免。2022/12/24127人格心理学一、精神分析论为什么人们对幽默会发笑和快乐?2022/12/二、环境强化论有钱就有幸福吗?行为主义者认为幸福是环境刺激的产物,快乐是由环境的奖励(或强化)刺激产生的,而痛苦是来自环境的威胁和惩罚所导致的。在社会中一般人之所以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或不偷盗,是由于人们社会环境的作用而成。社会环境不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这样就诱导人们去做可以获得奖励的行为,而避免做会受到惩罚的行为。强调环境对幸福心理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的确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幸福很重要,因为,社会环境为人们满足自身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2022/12/24128人格心理学二、环境强化论有钱就有幸福吗?2022/12/1952人格心三、需要层次论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就是人生幸福的层次论。它揭示了人对幸福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在连温饱也无法满足的人看来,安全、爱情、自尊和荣誉等等都是次要的,他的快乐与幸福首先就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当有了温饱后,他的幸福首先就在于求得生存的安全。有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保障,人们才将幸福寄托于爱情、归属与自尊等等,以此类推。当一个人到达需要的最高层次即自我实现时,其自我的潜能充分地发挥,由此而产生的幸福感就是人精神上最大的幸福感和最高境界的幸福,这种最大幸福感被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2022/12/24129人格心理学三、需要层次论幸福是有吃有穿,爱情,还是成功?2022/12四、适应理论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积极的或消极的生活事件会导致人们不同的感受,但是,适应过程使人趋于平静。每个人都有一个稳定的幸福感的基线水平。因为①个体人格特质(内外向)不同,其生活事件不同;②情绪易感性理论(1981),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由两个基本的脑动力系统的差异造成的:行为激活系统对奖励信号敏感;行为抑制系统对惩罚信号敏感。因此,不同的人对奖惩的感受性不同。外向者对奖励信号敏感,稳定的个体对负性信号不敏感,这两类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相反内向者对奖励信号不敏感,神经质者对惩罚信号敏感,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底。
2022/12/24130人格心理学四、适应理论为什么通常我们不会因呼吸到空气而快乐?2022/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Felicidad(幸福指数)=P+(5×E)+(3×N)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2022/12/24131人格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推算出的“幸福”组成公式Felicidad(幸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有的人喜欢活动和交友?2022/12/24132人格心理学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独自看书思考,有的人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情境相适应时个体才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幸福感。例如外倾者在社会情境中更幸福,如果外倾者住在修道院或尼姑庵,那么他们将比内倾者更不幸福。有人发现外倾的囚犯不如内倾的囚犯幸福。
2022/12/24133人格心理学五、人格情景一致性理论只有当人们的人格与情境相适应时个体才会根据人们体验幸福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将社会文化分为个人取向文化和集体取向文化。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平衡之间的相关在前者中比后者明显。在个人取向的文化中(如欧美国家),个人较注重自身的主观体验,倾向于区分自己与他人,直接表达个人态度和内心感受的行为受到鼓励,和自我相关的情感如自尊,与SWB关系尤其紧密。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个体必须和外界社会规则保持一致,个人的主要目的不是区分自己与他人,而是与他人保持和谐一致,个人理想往往是所属群体的理想,个人的感觉、情绪、思想不被看作行为的决定因素、因而在集体取向的文化中,有关自我的情感取向对决定生活满意度显得不那么重要。
2022/12/24134人格心理学根据人们体验幸福感的信息来源不同,可将社会文化分为个人取向文六、认知模式论为什么不管天晴还是下雨老公公都开心,老婆婆都不开心?2022/12/24135人格心理学六、认知模式论为什么不管天晴还是下雨老公公都开心,老婆婆都不乐观者与抑郁者的认知模式,人们在信息输入、加工和储存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幸福感水平。2022/12/24136人格心理学乐观者与抑郁者的认知模式,人们在信息输入、加工和储存方面的差
罗素曾在《走向幸福》一书中指出:“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个人的不幸“很大程度上由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2022/12/24137人格心理学罗素曾在《走向幸福》一书中指出:“种种七、社会比较论概念:把自己的能力、感觉、境况、观点等与他人相比较,这个过程就叫做社会比较。一般情况:向下比较是自我增强的,向上比较是自我威胁的,因而导致不同的感受。有人发现癌症患者在向上比较后,正性情感得到增强,向下比较会产生更多消极情感。
2022/12/24138人格心理学七、社会比较论概念:把自己的能力、感觉、境况、观点等与他人相自尊的形成心理学家认为,自尊是通过社会比较形成的。只有比较才有自尊,没有比较就没有自尊。一般来说,社会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与比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上行比较;另一种是与比我们弱或差的人比较,我们通常称为下行比较。
上行比较: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极效果。产生辐射效应。相反,如果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酒听评课记录
- 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真题地理试题(解析版)
-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省课获奖教学设计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土建计量》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副本
- 宣传部2024年工作计划范本
- 《做幸福教师》课件
- 《专利文献概述讲》课件
- 《光纤光缆知识培训》课件
- 工商局2024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社区工作者2024年终工作总结
- 合作开设服装店协议书
- 《莫扎特传》电影赏析
- 《视觉神经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GB/T 14227-202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声学要求和测量方法
- 《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TSG81-2022知识培训
- 综合布线技术设计题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展览会安保工作计划与安排
- 2024年2个居间人内部合作协议书模板
- 乡镇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二课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