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礼仪教程》容态服饰之礼_第1页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容态服饰之礼_第2页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容态服饰之礼_第3页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容态服饰之礼_第4页
《中华文明礼仪教程》容态服饰之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第二模块单元一服饰单元二容貌单元四雅行单元三坐立第一节衣冠与文明第一单元第一节一、衣冠上国,文明悠久冠服:头衣、上衣、下裳、足衣。服饰成为区别尊卑等级的重要标尺——冠服制度头衣:首服、元服,今统称帽子。上衣:交领、右衽——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下裳:即裙,下衣。足衣:袜子和鞋子。第一节二、衣冠文化,博大精深“冠,至尊也。”“冠者,礼之始也。”

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加冠之礼笄第一节二、衣冠文化,博大精深

深衣五法

遵循“规、矩、绳、权、衡”五法度

深衣袖口宽大,袖底似圆规,象征天道圆融;

领口直角相交,方如尺矩,象征地道方正;

圆袖方领,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背后一条中缝垂直贯通上下,以示做人要正直;

腰系大带,象征权衡;

衣服下摆平衡齐整,以示处事要公平,心志安定。

第二节穿戴之要则第一单元第二节一、衣冠贵整,以见德行

“君子之德,见于仪表”

一、衣冠穿戴要端正

二、衣服冠履要严紧

三、衣冠穿戴要齐整第二节二、衣冠贵洁,以表诚敬

一、沐浴更衣净为先

二、衣裳贵洁不贵华第二节三、衣冠贵礼,以示秩序

一、穿戴合于身份l质地显地位l长短显尊卑l颜色合身份l纹样明官阶l男女须有别历朝帝王服饰颜色

二、穿戴合于场合第三节传承与创新第一单元第三节一、服饰文明,世代传承黄帝时期,服饰文明开始形成;夏商时期,冠服制度初步确立;周代时期,逐步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深衣制出现,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礼仪思想更加丰富;至秦汉,冠服制度完全确立。第三节一、服饰文明,世代传承古代冠服制度的三次重大变革:战国时期深衣和胡服的岀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服饰相互影响、吸收融合;唐朝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第三节二、服饰礼仪,创新融合开放、包容、创新中山装旗袍第二单元第一节容貌与情感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容礼是一个人仪容方面的礼仪。容即容貌,指人的表情。容礼,指施礼者在行礼时呈现的体态、容貌,主要包括视、听、言、动、声、色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

“毋不敬,俨若思。”容礼的根本,在于诚敬。通过人的表情、神色来表达内心的诚敬。

心存敬意,为内在的礼义,表情庄恭,为外在的礼容。体现内心的诚敬,是容礼的第一要义。

宋濂潜心求教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君子重貌,貌重则有威。恭敬的容礼,能展示君子的修养与德行,也能助力个人成功,获得他人的敬重。

内心的诚敬以合乎礼仪规范的神情仪态来表现。

以容礼表达诚敬之意,还要注意行为举止的表现。第一节一、容貌与情感

在礼仪场合,容貌要与内心一致,要保持容态与场景相一致,表情与活动主题相吻合。

无论婚嫁、丧祭,还是射飨、觐聘,行礼者的体态、容色以及声音、气息,都必须与情感相应。

庄重恭敬优雅的容态是君子之礼仪,不仅体现人的内心情感与内在修养,还应反映其仁爱之心与厚德孝行。

孝道中最难把握的就是谦和的态度。孝应该是发于心而形于外的,要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在神情容态中顺从父母。第二单元第二节容态与修为第二节

容礼是有教养人的必备素质。一个人保持仪态的谨慎、庄重和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加强修养,不断自律,才能处处有礼,合乎规范。第二节

神态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和内在品格,良好的容态成为衡量一个人修养与气质的重要标尺。

良好的修养与品行反映在容态上即为端庄恭敬,温文尔雅,是一个人通过长期修养而形成的。

保持良好的容态,要心存仁爱。发自本心去关爱他人,行仁德之事,会在外表形象上表现为容态虔敬有礼,气质儒雅谦恭。

保持良好的容态,要心思澄明、胸襟豁达。只有心地宽广,精神境界高尚,才能表露出淡雅从容、不卑不亢的神情仪态。

第二节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拥有端庄优雅的容态举止,展示自己的内涵,体现自律与尊重他人的素养,还需要在性格、志趣等方面加以修炼,以逐渐达到内外兼修的君子境界。

性格由一个人长期的行为习惯塑造而成,会影响到自身的谈吐举止。保持沉稳而不世故,热情却不轻浮,大气且不傲慢,做到举止稳重,行为得体,是个人良好素养的直观体现。

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需要注重性格修养与锤炼,温良谦恭,忌怒忌狂,进退适宜。

读书是修炼自我性格,培养高尚情操,形成非凡气质的最佳途径。

曾国藩第二单元第三节容礼与德行第三节君子之风体貌闲雅温润举止得体合宜待人谦和恭谨处事沉稳明理“九容”是君子容态礼仪的最高标准第三节君子九容,贵在德行

《礼记·玉藻》中把君子的容态概括为“九容”,即“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容态之舒缓凝重,恭敬优雅,以“九容”之礼,培养自身的高尚德行。“九容”从举止仪态、仪容表情、声音气息等方面,规范君子仪态,展示容礼之美,本质上展现的是儒家倡导的内在德行,是衡量君子容礼的最高标准,也是君子的修身之本。

第三节君子九思,修身致远

九思,是君子在容礼基础上的深层追求,也是内修德行的更高目标。

《论语》有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以“九思”提出一个人自我修养的基本准则。

九思,是君子以仪正形、以礼修身的重要守则,保持温良恭谨,坚持慎思笃行,内省自律,严以修身,最终实现君子明德至善的人生目标。第一节坐立端正第三单元第一节一、坐必端方古代基本坐姿:经坐、恭坐、肃坐、卑坐四种。“正”与“中”相统一,是君子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体现现代坐姿第一节二、立必正方古代立容:经立、恭立、肃立、卑立四种。现代站姿第一节练习站姿练习。1.对镜练习法:2.靠墙练习法:3.顶书练习法:坐姿练习。1.对镜练习法:2.顶书练习法:第二节坐立有仪第三单元第二节一、坐有坐相

“坐如尸”——《礼记·玉藻》

“坐毋箕”——《礼记·曲礼上》安坐第二节二、立有立容

“立如齐(zhāi)”——《礼记·曲礼上》

恭敬有礼,“站有站相”

现代礼仪站姿第二节练习站姿练习。1.女士握手式站姿(V字脚位):2.女士握手式站姿(丁字脚位):3.男士握手式站姿(开立脚位):坐姿练习。1.入座、离座练习:2.女士落座训练:3.男士落座训练:第三节坐立有序第三单元第三节一、坐席有序

席——古代最常用的坐具

席正而坐

“坐不中席”——出自《礼记·曲礼上》第三节一、坐席有序

“侍坐”

“长者坐,命乃坐”——出自《弟子规》

“敬无余席”不留“虚坐”第三节二、侍立有礼

“侍立”——尊者坐,卑者立“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乡饮酒义》

“侍立”:谦恭;

恭候调遣、随时奔走效力第四单元第一节行走与步趋第一节

在传统礼仪文化中,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有规范。行走时,姿态从容端正、步履恭谨庄重,体现出行走与步趋的优雅仪态与礼仪规范。步履从容是行走仪态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古代,行走可分为行、步、趋、走。古代的走古代的奔第一节传统礼仪要求行走时要保持步态平稳、步幅适中、步速均匀,从容舒缓的步态是一个人内心修养和内在德性的直观反映。行止仪态还应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加以选择,无论哪种仪态,都要保持适宜得体,合乎礼仪。在传统行止仪态中,最能体现“自卑而尊人”礼仪原则的是“趋”,是对尊长、宾客表示敬意的一种走相,表示在人前谨慎不敢怠慢而又尊敬对方。第一节

传统礼仪行走时,在保持行止从容的基础上,还应当行容有节,谦逊有礼,行就正道,既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又体现个人行动的光明磊落。行走规矩要求:不能踩门槛;不能走在道路的正中央;

不走小路要走大路。行不履阈行不中道行不由径第四单元第二节执手与揖拜第二节中华文明礼仪素以“雅”著称。相见有礼,是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敬意的最常用礼仪形式。执手之礼握手礼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相见礼节。在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握手的礼节,但是,有一种与之相近的礼节,古人称之为“奉手”,即双手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古人还有一种类似握手的动作叫“执手”。在先秦两汉时期,执手不是一种正式的礼仪,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的动作,在生活礼节中并不多见。东晋时期,执手礼成为北方丧礼中不可缺少的礼节。到了辽代,执手礼是军中一种常用的礼节。第二节揖拜有礼古人交往时,要先行见面礼。见面礼主要分为揖礼和拜礼。揖礼,即作揖,民间也称拱手礼。一般是平辈之间的礼节,有时也可用于不同辈分或不同身份的人之间,它比拜礼轻,常用于宾主相见之时互行揖礼。在具体行礼中,根据对象与场合的不同,揖礼分为“对揖”和“遍揖”。作为传统见面礼仪,揖礼最能体现中国的人文精神。行揖礼,既能保持彼此距离避免肢体接触,又能表达相互敬意,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文雅、卫生、安全。第二节古代见面礼中,除揖礼外,还有另一种为拜礼,主要是指跪拜礼。跪拜为最严肃最隆重的礼节,是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通常在庄重的场合施行。传统的跪拜依据恭敬程度不同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拜,其中最隆重的是“稽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不再席地而坐,行跪拜礼相对不便,跪拜礼不再像古代那样成为常用礼节。但是,一些特殊场合至今依然沿用跪拜礼,如:拜年、祭祖、婚丧礼仪等,以示内心恭敬或铭记祖先恩德。跪拜第四单元第三节鞠躬与式礼第三节通过雅正的肢体动作以表达敬意,是社会交往中沟通彼此情感的重要形式。在中国传统礼节中,表达敬意的肢体语言还有鞠躬与式礼。鞠躬,即弯腰行礼,是向他人表示敬意的一种郑重的礼节。原本不是一种致敬之礼节。在春秋时期,鞠躬是指走路时的仪姿,以身体前屈的方式表示自谦和敬意的一种肢体语言。民国时期,鞠躬开始成为正式礼节。民国政府颁布的国民礼仪,用鞠躬代替磕头。晚辈见到长辈,或者下级见到上级,都要行鞠躬礼表达敬意,有时也用于表示对他人的感谢或歉意。第三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礼节,鞠躬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与恭敬,既体现个人的文明教养,也起到良好的沟通交流作用。鞠躬礼展示了中华民族典雅、谦恭的气质,至今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礼节之一,并在服务行业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对宾客的致意或问候等。在日本、韩国等一些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鞠躬是社交中最基本的礼节。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