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2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一个作家深切地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的时候,这就会给他以美和力量。

——高尔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时期特点代表诗人代表作内容新文化运动时期新诗的“尝试”胡适等胡适《尝试集》等废除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20年代新诗的奠基与开创郭沫若等郭沫若《女神》等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的最强音30年代新诗的规范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徐志摩《再别康桥》等二三十年代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思想形态和精神风貌,时代的一面镜子40年代新诗的成熟与深化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戴望舒《雨巷》等三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革命与救亡的严酷斗争和中国社会变迁与民族情绪的“吹号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作者简介

我们在日本留学,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

——郭沫若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接触了泰戈尔、海涅、雪莱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深受惠特曼《草叶集》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下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达到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7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1926年,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1948年,当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1958年至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1、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1919年,郭沫若第一本诗集《女神》问世。《女神》是当时中国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开创了“一代诗风”,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还是我给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不仅从思想上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作,而且从艺术和表达形式上展现了独特的创作。诗集《女神》

《女神》,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我要坦白地说一句话,自从《女神》以后,我已经不再是“诗人”了。自然,其后我还出过好几个诗集,但在我自己是不够味的。或许《女神》以后的东西要高明一些,但那种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是没有了。

——郭沫若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如:《天狗》《浴海》《地球,我的母亲》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如:《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匪徒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笔立山头展望》《晨安》《光海》 3.爱国情思的抒发。如:《炉中煤》《凤凰涅槃》《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具体而言:1.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2.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唯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3.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2、他是著名书法家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翰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时代气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了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特别在五六十年代,他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墨迹。其书法作品数量繁多,影响甚广。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称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亦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郭沫若堪称第一。郭沫若(字鼎堂)和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在甲骨学领域并称为“甲骨四堂”。不过郭沫若最初并未研究甲骨文,他的甲骨文研究的特点是起步晚,但是起步高,成就大。3、他是甲骨文专家4、他是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

抗战爆发,郭沫若由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时代精神的要求,由“皖南事变”所引起的愤怒,激起了郭沫若澎湃的创作热情。他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创作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等六部大型历史剧,登上了20世纪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棠棣之花》(1941)、《屈原》、《虎符》、《高渐离》(1942年),均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史事。在20年代的同名诗剧和历史剧《聂嫈》的基础上加工并创作的《棠棣之花》,突出了“主张集合反对分裂”的主题。《屈原》塑造了兼具政治家远见与诗人情怀的悲剧英雄形象,并达到历史真实、艺术真实与现实倾向性的和谐统一。《虎符》通过魏信陵君和如姬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把人当成人”,并不惜为此赴汤蹈火、杀身成仁的“仁义”思想。《高渐离》(又是名《筑》)以高渐离击筑刺秦始皇的故事为题材,弘扬为反抗专制统治而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孔雀胆》(1942年)表现元朝末年大理总管段功与梁王之女阿盖公主的爱情悲剧。《南冠草》(1943)采取汉奸与烈士对照的方式,歌颂明末青年诗人夏完淳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六大史剧宣扬了为正义与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的悲剧精神。

《屈原》代表郭沫若历史剧的最高成就。5、他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1921年6月8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多次在上海和日本协商,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的郁达夫寓所中,利用上海泰东图书局的一些条件,成立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团体——创造社。

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周恩来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

——梁漱溟《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营造宏伟、强力、壮丽、炽热的意境。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要“毁坏”什么?要“创造”什么?要“努力”什么?“毁坏”,要破坏旧世界,冲破黑暗牢笼,荡涤污泥浊水。“创造”,要建设一个新世界。“毁坏”与“创造”需要以人的热情和伟力而完成,“不断的努力”是成功的希望所在。白云怒涌毁坏洪涛滚滚赞美景情

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努力创造努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自然景观白云力的图画北冰洋的晴景太平洋洪涛时代精神毁坏力的颂歌努力创造毁坏创造不断地努力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新事物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五四运动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

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层次结构前三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之上自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第四节,过渡,由景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第五至第七节,对“力”的高度赞美。作者的写作角度有何特别之处?

诗人想象自己是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的巨人。他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这是浪漫主义的写法。说明破旧立新需要跳出原本的界限,高瞻远瞩,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变革,才能看到变革的方向。(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象征、拟人)(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这是一首自由体新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4)叹号的使用。作者浓烈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写作特点(1)想象奇特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2)强烈的抒情色彩

全诗直抒胸臆,运用了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放、雄壮豪迈的情感。(3)语言形象生动

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滚滚的洪涛在“毁坏”“创造”“努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诗人通过赞美自然的巨大力量讴歌了“五四”精神,主张破旧立新。“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世界、旧文化,“不断的创造”是创造新世界、新文化。诗中对“力”的歌颂,表现出一种奋发进取、积极昂扬的创造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旨在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