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4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参考答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有:(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3)课程综合化;(4)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5)课程管理民主化;(6)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7)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8)课程建设法制化与开放化。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参考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以下六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向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活动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活动课程的特点有:(1)活动性。既“活”又要“动”,表现为身心愉悦、思维活跃、活动灵活而富有弹性、多种感觉协调行动。(2)经验性。注重学生现有经验,注重通过经验的获得与重构来学习。(3)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目标。(4)综合性。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以生活题材为学习单元。(5)开放性。包括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师生关系的开放。(6)心理学化。强调将教材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经验,变为直接和个人的体验,使其具有它的原状与意义。(7)乡土性。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选择与开展活动。4)国家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国家课程的特点有:(1)强制性。国家课程是为全国适龄儿童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合乎国家要求的公民,因而要求无条件执行。(2)统一性。国家课程面向全国适龄儿童,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估方式都有统一的规定。(3)公共性。国家课程追求共同性,而不是差异性。(4)基础性。国家课程是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目的是保证每个公民都要具备最基本素质。(5)神圣性。国家课程具有法律的神圣性,所以必须开齐、开足、开好。5)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参考答案: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儿童发展。儿童的成熟与心理特征直接制约课程开发;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制约课程开发的另一要素。(2)社会需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评估方式的改革;社会制度与政策直接制约课程性标的制定与课程内容的筛选(特别是人文科学方面);社会结构对课程结构会产生影响,行为不同的社会结构对火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因而需要不同的课程结构或体系来对应。(3)学科特征。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从学科庞大的知识体系中选择什么、按什么标准进行选择、根据什么逻辑进行编排的过程。任何行之有效的课程开发都必须考虑学科体系、儿童心理与社会需要三大因素。(4)文化传统。课程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学校课程中,不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儒家文化。6)简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参考答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并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3)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抱着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和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7)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2)以学科教学为中心;(3)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8)显性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显性课程的特点有:(1)显露性。显性课程都是通过公开的方式明确地列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如通过课程表、教学计划,等等。(2)计划性。显性课程都是预先制定好的,经过严格审查的课程。所有的内容与实施方式都有详细的计时,而且不能随意改变。(3)行政性。显性课程又称官方课程,是国家与政府明确规定的学习内容,具有行政的不可抗拒性。(4)规范性。显性课程的内容选择、编排方式、教学安排、评价手段等都有严格的规范,既要符合学科的逻辑,又要适应学生学习。(5)可评估。显性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有特定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手段,其结果是可预期的和可评价的。9)校本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校本课程的特点有:(1)校本性。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学校中由本校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其价值观上只在于对本校有没有用,而不考虑其他学校有没有用。因而具有明显的学校本位的性质。(2)多样性。校本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开发类型上有改编、选编、新编等;在内容上有兴趣类、生活类、技能类、学术类等。(3)灵活性。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上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4)个性化。国家课程追求共性,而校本课程追求个性。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5)特色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追求是形成学校特色,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6)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校方提供的课程,老师可以自主选择开发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开设相应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7)动态性。校本课程不追求统一而固定的教材才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10)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参考答案: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优点:重视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以社会需要来编排课程,有利于为社会服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不足: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如学科本身、学生本身的系统性及需要,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同时,社会中心课程论还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考察、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3)开放性。综合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课程目标上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4)生成性。任何一种综合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每所学校、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教育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成课程。(5)自主性。综合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如选择尝习目标、内容、方式,等等。11)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分化出来的,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主要观点有:(1)设计课程的依据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而确定的教育目标,即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2)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但不是按儿童的活动来组织课程,而是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12)儿童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儿童中心课程论又称活动中心课程论,是与学科中心课程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其主要代表有杜威、卢梭等。其主要观点有:(1)课程设置应当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2)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4)教材编排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结构;(5)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协助与引导。13)综合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综合课程的特点有:(1)整体性。个人、社会、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艺术、道德彼此交融;个性的发展是不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课程将这些整合在一个学习项目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2)实践性。综合课程以实践为导向,从问题解决中寻求知识的掌握。其内容构成源于社会14)简述课程开发的模式。参考答案:课程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又称泰勒模式,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提出。课程开发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或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平价。(2)过程模式。过程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腾浩斯。过程模式主张。课程开发过程是个开放的系统;强调教育过程本身的价值;主张按学生的需要,。相对灵活地选择和组织内容。(3)情境模式。情境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基尔贝克和劳顿。情境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分析情境;拟定目标;设计教与学的课程方案;诠释和实施课程方案;评估、反馈和重新建构。15)分科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分科课程的特点有:(1)科目化。分科课程强调科学知识的分门别类,因而要求根据不同的科目编制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一内容对应某一科学领域。(2)预设性。所有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是预告设计的,这样可以保证科学知识的严密性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3)结构化。内容编排时强调根据学科逻辑进行编排,强调某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结构序列,而甚少考虑教学的逻辑,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发展。(4)学问化。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问,只有学问中包含的知识才是课程的恰当内容。(5)专业化。分科课程强调独立的专门的学问,因为每门学科都有着不同的结构,因而不可能将各种学科进行整合,而必须采取专业化的方式。(6)系统化。强调某种学科知识的系统与完整。16)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参考答案:学科课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按学科组织教学内容,容易把相关知识割裂;(2)学科内容往往与社会关心的问题及发生的事件相脱节;(3)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17)写出高中课程的学习领域。参考答案:在高中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18)隐性课程的特点。参考答案:隐性课程的特点有:(1)整体性。隐性课程涉及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质的自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正规课程的意识形态选择、老师的人格和行为、班级气氛,等等。在目的上看,它既影响学生的非认知性心理的形成,也影响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2)非公开性。隐性课程是非强制的、非公开性的,国家或学校都不能强迫执行。它是通过某种特殊的载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依附性。隐性课程需要借助某种客体才能传递其蕴涵的价值。如通过校园环境、教师行为、学校组织文化等载体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4)潜隐性。它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潜隐的方式,在暗默中把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5)愉悦性。一般通过愉悦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它所传递的教育性经验。(6)易接受性。隐性课程对学生没有硬性的要求,因而学生不易感觉到它的强制性,这样司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相应的观念与意识。(7)持久性。作为隐性课程的载体的校园环境、学校传统等,在一定的时期是稳定的、持久的,因而能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8)难评估性。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很难用量化的方式加以评估。19)课堂纪律的类型。参考答案:课堂纪律的类型主要有:(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20)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参考答案:班集体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2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参考答案: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以下几项:(1)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教师领导风格的影响来实现的。(2)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3)班级的状况课堂管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的状况。而班级的状况又包括班级规模的大小和班级的性质这两个方面。(4)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一班级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和在与教师的接触过程中,会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形成定型期望。他们希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和课堂管理,这种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22)课外活动的特点。参考答案:课外活动的特点主要有:(1)自愿性和选择性;(2)伸缩性和多面性;(3)灵活性和多样性;(4)独立性和自主性;(5)开放性和实践性;(6)轻松性和娱乐性;(7)竞争性和激励性;(8)针对性和层次性。2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参考答案: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1)班级规模;(2)课堂环境;(3)班风与学风;(4)教师的管理方式;(5)家长的个性特征。24)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参考答案:(一)学生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等引发的课堂问题行为。(二)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所选教材的内容、难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不相适应;教学方法只考虑全班的教学,而不考虑适应个别差异;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对学生采取凌驾其上的态度;教师要求不当,有的教师要求过严,造成师生矛盾、冲突逐渐尖锐化;有的教师则要求过低,造成学生散漫、毫无纪律的约束;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过于强烈的竞争氛围;教师滥用惩罚手段,惩罚不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三)环境方面的因素: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还与环境影响有关。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25)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参考答案: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有:(1)教师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教学风格;(2)良好的师生关系;(3)课堂教学的组织;(4)教师的控制,包括教师的自我控制、对偶发事件的控制和焦虑水平的控制。26)课外活动的类型。参考答案: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教育性活动,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班级劳动、纪念活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生活指导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例会,等等。(二)知识性活动,主要包括:学科活动、班级科技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休闲娱乐性活动,主要包括班级文化艺术活动、班级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假期活动指导,等等。27)班集体建设的内容。参考答案:班集体建设的内容主要有:(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设班干部队伍,健全班集体组织;(3)营造舆论环境形成良好班风;(4)培养集体荣誉感;(5)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6)制定规章制度。2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参考答案: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项:(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29)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参考答案: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主要有:(1)互相访问和通信联系;(2)家长会;(3)开放日活动;(4)家长学校;(5)家长委员会;(6)家教咨询。30)课堂行为问题的类型。参考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奎伊(H.C.Quay)等人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行为型;情绪型。我国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适。31)根据记忆规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复习?参考答案:(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2)简述学习策略的原则。参考答案:(1)主体性原则。学习策略的学习和使用都必须依赖于学习主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没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也就谈不上学习策略的学习和使用。(2)内化性原则。学习策略的习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以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经由榜样示范或主动践行、反复体验而逐步内化。只有内化的学习策略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技能,才能被灵活地运用到新的情境中。(3)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虽然有通用策略,但没有适合所有情境的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学习策略的训练要结合实际,要适合学习内容的特点。(4)有效性原则。学习策略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因此要注意选择重要策略和常用策略,保证学习策略的有效性。(5)经济性原则。一方面,学习策略的训练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应避免超越学生的能力,避免因学习策略的不当而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习得的学习策略应简单易行,不要弄巧成拙。(6)控制性原则。学生既要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又能反思和改进学习策略的运用。(7)激励性原则。应当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学习策略的学习对于改善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控制学习。33)简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参考答案: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为:(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34)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参考答案:(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要使学生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备知识。(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4)要做好观察记录和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35)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一)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5)学生的焦虑程度。(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36)简要回答初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参考答案: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中学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部分;(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逐渐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总之,中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上都获得了逐步发展,并趋于成熟。37)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参考答案: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38)有人说,相对其他研究阶段,〃青少年期〃是一个〃多事之秋"。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为什么?参考答案:有道理。缘于〃青少年期〃受生理、心理上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的影响。12-15岁的初中学生处于少年发育期,也叫少年期或青春早期。15-18岁是高中时期,在心理学上一般被称为青年初期。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特征,中学生性意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特点。39)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参考答案:(1)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一思维能力更加成熟。中学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有了很大发展。(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发展。40)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参考答案:情绪和情感的区别:第一,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而情感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爱情、友谊、荣誉感、责任感、热爱集体、爱国主义等。第二,从发生的早晚顺序看,情绪发生得早,情感产生得晚。第三,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和外显性,情感则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4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一)中学生情绪表现具有两极性;(二)中学生常易表现出的消极心境;(三)中学生高级情感日渐形成发展,不过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各部分适当展开)42)中学生心理发展矛盾性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中学生心理发展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自尊性与自卑性并存;(4)叛逆性与顺从性并存;(5)稳定性与可塑性并存;(6)冲动性和压抑性并存。43)为什么说儿童要到青春期才能达到人格的最后形式?参考答案:从少年到青年,个性逐步形成。少年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大,稳定性低。进入青年期,青年的个性虽然还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发展变化的可能,但已相对稳定。主要标志是: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世界观初步形成;兴趣、性格趋于稳定,能力提高;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提高。44)请结合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说明其人际交往呈现出的新特点。参考答案:中学生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显示出新特点:(1)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2)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3)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到高中二、三年级的时候,逐渐出现初恋现象;(4)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以及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5)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儿童与教师的关系都是比较友好的。中学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也总有一两位他们最不喜爱的教师。45)简述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心理特征。参考答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一般概括为:(1)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的产生;(3)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高并表现出矛盾性特点;(4)初步形成价值观;(5)独立自主的需求。46)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要求。参考答案:(1)教师要给予学生爱与尊重;(2)把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3)心理辅导要注重点面结合,预防为主;(4)把心理辅导寓于德育之中。47)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参考答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有:(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48)简述网络成瘾的表现和特点。参考答案:网络成瘾的表现和特点:(1)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几乎都局限在网络上,上网成为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对使用网络强烈的渴求。(2)情绪改变。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怒、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3)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4)戒断反应。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网络成瘾者的戒断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反应上,物质成瘾者会存在严重的生理的戒断反应。(5)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冲突和恶化,与学习、工作、社会活动等其他活动和爱好相比,成瘾者内心对自己的成瘾行为存在强烈的矛盾心态,即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6)反复。虽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但成瘾行为仍容易反复发作,再次发作时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49)请举例简要说明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参考答案:理性情绪疗法对于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解释集中表现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代表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B是情绪和行为C的直接原因,而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因。艾利斯把信念区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引起情绪、行为失调的是非理性信念。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是找出非理性信念。用积极、现实的合理信念替代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是调节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50)试述恐怖症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参考答案: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社交恐怖。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总是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2)单纯性恐怖。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3)广场恐怖症。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这些公共场所包括火车站、超级市场以及理发室和影剧院等。因此该类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4)旷野恐怖症。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时就发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因此病人怕越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5)闭室恐怖症。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51)举例说明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治疗程序。参考答案:采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