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前秦383年淝水之战温故知新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439年-581年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
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
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温故知新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3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东晋十六国形势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4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5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6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7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8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1、北方的统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9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嘎仙洞刻石拓片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102、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③穿汉服11平城洛阳北魏南齐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平城洛阳北魏南齐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汉化12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平城《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13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14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15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汉语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16汉化政策——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汉化政策——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17——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化政策元长孙穆陆贺刘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化政策元18——联汉姻汉化政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联汉姻汉化政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鼓励鲜卑贵19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20西魏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北齐北魏(534~550年)(550~577年)(535~557年)(557~581年)(439~534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西魏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21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性质: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性质: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2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2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农耕民族(汉人)游牧24游牧民族农耕民族
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文化教育汉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游农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文化教育汉第17课25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26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27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28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29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30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1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淝水之战孝文帝汉化措施促进民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32南北朝的并立本课小结南本课小结3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本课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③穿汉服34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35课后活动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胡床椅子方凳课后活动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36课后活动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从历史上看,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在每一次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后,都会产生更加强大的、比原来的民族更加优秀的群体,其结果都是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权和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是经济的交流发展。经济上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兼容性,必然形成经济上的民族亲合力,由此而产生政治上的凝聚力。二是科学文化的进步。各民族通过文化及科学上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课后活动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民族37课后活动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贺课后活动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38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女真族建立的金c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c39课堂练习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B、洛阳C、许D、殷B课堂练习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B40课堂练习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D课堂练习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D41课堂练习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C课堂练习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C42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B.鲜卑
C.氐D.匈奴课堂练习B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课堂练习B43课堂练习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A课堂练习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44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祝同学们学习进步!45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八年级历史上册(RJ)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八年级历史上册46新课导入新课导入47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含视频)48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2.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3.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49一.淝水之战新课讲授一.淝水之战新课讲授50八公山八公山51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时间: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52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53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54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史海冲浪: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55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56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政权的建立四世纪后期(386年),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拓拔珪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政权的建立四世纪后期(386年),57
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58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59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60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孝文帝原因影响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61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姓元;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62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穿汉服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63背景内容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汉化措施
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穿汉服背景内容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64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敕阴天笼天风《敕勒歌》65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66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67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少数民族贵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68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69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70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71课堂小结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课堂小结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72随堂演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随堂演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3(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74(1)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1)北魏孝文帝。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75(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76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魏蜀吴266年-280年-316年两晋西晋十六国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前秦383年淝水之战温故知新东魏北齐北魏西魏北周439年-581年220年-266年西晋灭魏221年-263年魏灭蜀222年-78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
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
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第四: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原因)温故知新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主79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东晋十六国形势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政权。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382年统一了黄河流域。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80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结果: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383年80万对8万兵力对比:交战双方:时间:前秦──东晋81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82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83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84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439年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鲜卑族1、北方的统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1、民族:3、统一时间:4、影响:2、政权名称:北魏85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嘎仙洞刻石拓片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862、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2、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③穿汉服87平城洛阳北魏南齐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汉化政策平城洛阳北魏南齐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汉化88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平城《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89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洛阳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90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9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汉语汉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92汉化政策——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汉化政策——穿汉服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93——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化政策元长孙穆陆贺刘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化政策元94——联汉姻汉化政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联汉姻汉化政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鼓励鲜卑贵95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96西魏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北齐北魏(534~550年)(550~577年)(535~557年)(557~581年)(439~534年)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西魏北周北朝政权更迭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97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性质: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4、改革的性质和认识性质: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98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99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农耕民族(汉人)游牧100游牧民族农耕民族
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文化教育汉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游农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文化教育汉第17课101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102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103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104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民族服装汉族服装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105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106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07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淝水之战孝文帝汉化措施促进民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108南北朝的并立本课小结南本课小结10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贵族联姻;①迁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本课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②说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③穿汉服1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问题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111课后活动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胡床椅子方凳课后活动1.下图三幅画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112课后活动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从历史上看,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在每一次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后,都会产生更加强大的、比原来的民族更加优秀的群体,其结果都是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权和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是经济的交流发展。经济上相互补充,互相依存的兼容性,必然形成经济上的民族亲合力,由此而产生政治上的凝聚力。二是科学文化的进步。各民族通过文化及科学上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课后活动1.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民族113课后活动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贺课后活动2.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阅读114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女真族建立的金c课堂练习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c115课堂练习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B、洛阳C、许D、殷B课堂练习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B116课堂练习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D课堂练习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D117课堂练习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A、氐B、鲜卑C、汉族D、匈奴C课堂练习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C118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B.鲜卑
C.氐D.匈奴课堂练习B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课堂练习B119课堂练习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A课堂练习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120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祝同学们学习进步!121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八年级历史上册(RJ)教学课件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八年级历史上册122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2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质课件(含视频)124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2.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3.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125一.淝水之战新课讲授一.淝水之战新课讲授126八公山八公山127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时间: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128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129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130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史海冲浪: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131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132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政权的建立四世纪后期(386年),鲜卑族的一支建立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拓拔珪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政权的建立四世纪后期(386年),133
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134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135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洛阳平城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1.迁都136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游泳池儿童游乐区设计与施工承包合同示范3篇
- 2025版土地使用权出让居间合同(新型合作模式)3篇
- 2025版城市住宅小区全面灭蟑螂服务合同4篇
- 2025版土地测绘保密协议:保密项目合作与技术支持合同3篇
- 乳粉产品质量法律规制与合规考核试卷
- 会展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创新结合考核试卷
- 2025版十五年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15篇
- 2025版城市庆典活动委托演出合同3篇
- 2025年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服务与生态修复实施合同3篇
- 2025年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管理协议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练习题1000道
- 纳布啡在产科及分娩镇痛的应用
- DZ/T 0462.4-2023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 第4部分:铜等12种有色金属矿产(正式版)
- 化学-福建省龙岩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教学质量检测(一模)试题和答案
- 凸优化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中的应用
- 家谱、宗谱颁谱庆典讲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