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错误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水解步骤不能对临时装片盖盖玻片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临时装片中的黑藻叶肉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烧杯中的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临时装片中的根尖细胞不能由前期进入中期3.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灭鼠之后的剩余量接近K/2——保证物种的多样性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桑基鱼塘——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利用信息传递的生物防治——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4.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5.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虚线内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会影响兴奋的传递C.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刺激F点和G点都能使电流计发生相同的偏转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无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6.图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人体内某种酶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底物浓度为a时,增加底物浓度,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加快B.底物浓度为b时,增加酶的浓度,酶的活性会增大C.底物浓度为a时,增大pH,酶发生形变速率下降D.底物浓度为b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7.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理解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是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生产上所需的新物种B.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方向不定向,所以诱变育种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不会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身上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8.(10分)下图表示雪兔和猞猁在不同年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猞猁的存在不利于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B.种间关系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问题C.猞猁和雪兔的关系可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非选择题9.(10分)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下列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1)A是_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_。D是具有耐盐优良性状的幼芽,D长成的幼苗需要选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________过程,愈伤组织在分化形成幼苗,整个培养过程要在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3)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植物体细胞杂交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如此,这项新技术在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障碍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还是震撼人心的。(4)已知甲、乙植物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甲—乙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10.(14分)图甲、乙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期,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它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四分体,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________阶段(填编号)。若图乙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最终形成了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a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3)图丙曲线中,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11.(14分)猕猴桃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猕猴桃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上佳的调味品。制作猕猴桃酒和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选用猕猴桃作原料,用清水冲洗去杂质,在破碎机内破碎成浆状,并向其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在51-61℃的温度下保持1小时。第二步:在果浆中加入5%的酵母糖液(含糖2.5%),搅拌混合,进行前发酵,时间约5~6天。第三步:当发酵中果浆的残糖降至1%时,进行压榨分离,浆汁液转入后发酵。添加一定量的砂糖,经31~51天后,进行分离。第四步:在猕猴桃酒液中加入2~11%的醋酸菌菌种,发酵21天左右即醋酸发酵结束。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则醋酸菌将猕猴桃酒液中乙醇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12.塑料大棚可看作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应鲜嫩水果蔬菜,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防御自然灾害。西瓜、玉米和辣椒轮作是我市经常采用的种植模式,在种植玉米的时间段(6-10月)一般撤除塑料薄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种植玉米的行距和株距一般都相同,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2)在种植玉米的田地里存在下图所示营养关系,若蝗虫流入下一营养级不同生物的能量相等,数值代表其同化能量,则人获得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千焦。为建设生态型社会,玉米收获后人们不再将秸秆做燃料,而是将其做成饲料喂牲畜,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沼渣做肥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小地老虎俗称“地蚕”,是辣椒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白天躲在表土内,夜间出来取食,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白天调查小地老虎幼虫的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要降低小地老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是______________。(4)在塑料大棚内,花农每天下午三点对菊花进行遮阴处理,可使其提前至五一开花,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5)西瓜、玉米和辣椒轮作和固定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详解】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解离,而因为染色用的染色剂为碱性,因此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以防止解离液和染色剂中和导致染色效果降低,A选项正确;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选项正确;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选项错误;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断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选项正确。故错误的选项选择C。2、B【解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流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流程: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分离色素→观察结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水解步骤后需染色,不能对临时装片盖盖玻片,A正确;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采用的是新鲜的黑藻,并且临时装片中始终保持有水的状态,黑藻叶肉细胞能进行新陈代谢,B错误;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因为色素溶解于层析液,实验烧杯中的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C正确;D、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临时装片中的根尖细胞经解离后已死亡,不能观察到由前期进入中期,D正确。故选B。3、D【解析】
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对于可持续资源一般捕获后保持在K/2,可使种群数量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而对于有害生物的控制则需要在低于K/2时进行防治。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农田灭鼠之后的剩余量应小于K/2,以防止田鼠快速增长,A错误;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属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能量在生态系统内不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D、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的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应用和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S型曲线的特点及其应用,识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在生产上的应用,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4、C【解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B、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B错误;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而空间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C正确;D、丰富度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但不影响丰富度,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特别区分物种丰富度这个概念,物种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的概念。5、B【解析】
分析题图,该图的神经传导方向应该是a→d→c→e,所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详解】A.分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连接感受器,c连接效应器,A错误;B.c处为组织液,如果理化性质改变很容易影响神经递质在两神经间的传递,B正确;C.在d、e点之间连接了灵敏电流计,神经冲动只能由d点传到e,刺激F点,神经冲动先传至d,再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2次偏转,刺激G点神经冲动只能传至e,故电流计会有1次偏转,故电流计的偏转不相同,C错误;D.神经冲动是单向传导的,只能由d点传到e,所以即使不放药物,刺激e点d点也不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6、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先逐渐增加后维持平衡,其中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底物浓度,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底物浓度,因此增加底物浓度,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加快,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的浓度,因此增加酶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会增大,但是酶的活性不变,B错误;C、该实验是在最适的pH条件下,增大pH,酶的活性会降低,即酶发生形变速率下降,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底物浓度为b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曲线走势分子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判断限制a、b两点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种类,注意该实验是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改变两种因素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降低。7、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详解】A、诱变育种不能得到新物种,得到的是新品种,A错误;B、诱变处理提高了生物的突变概率,所以和自发诱变相比诱变育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错误;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可能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C错误;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诱变育种的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8、D【解析】
据图分析,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雪兔是被捕食者,猞猁是捕食者。【详解】A、捕食者猞猁的存在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的相对稳定,A错误;B、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问题,B错误;C、能量只能由低营养级传到高营养级,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不能改变能量流动方向,C错误;D、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纤维素酶和果胶融合的原生质体并非每个细胞都能表达出耐盐性状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无菌再生出新的细胞壁不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两个亲本的性状远缘杂交不亲和六【解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主要应用了细胞工程的技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在去除细胞壁的时候常常使用酶解法,图示中A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B表示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形成杂种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物,其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幼苗。【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A过程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B是甲、乙两个原生质体经过融合产生的,所以B是融合的原生质体;D是具有耐盐优良性状的幼芽,D长成后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所以要进行选择;(2)由杂种细胞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脱分化过和,再经过再分化过程;整个过程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再生细胞壁的形成标志着细胞融合的成功,这意味着两个融合的原生质体重新构成了一个植物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不足之处是不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两个亲本的性状;(4)由于该项技术仅仅是对两个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那么原来的两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便进行了简单的加和过程,即有6个染色体组,所以形成的植株为六倍体。【点睛】该题的难点是通过图示结合细胞工程的相关过程,分析图示中各项环节的具体过程、操作步骤等,并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0、有丝后4⑥初级卵母细胞2①АаB或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③④【解析】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特点比较:分裂时期有丝分裂减Ⅰ分裂减Ⅱ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四分体随机分布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布中期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处排成两行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末期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2、分析题图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分析丙图:①②③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④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⑤⑥⑦段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对应于丙图中的⑥。
(2)根据分析已知,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雌性动物体内的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B与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对应于图丙中的①。根据题意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③和④没有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了AaB的极体,则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也可能是b。
(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曲线②③④阶段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点睛】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分析题图是关键。11、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下降【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1℃左右,罪与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2~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35
C。【详解】(1)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厌氧生物,醋酸菌是原核、需氧型生物,故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2)果胶酶能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3)在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需要对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快速繁殖,从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通过密封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4)由分析可知,当向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此时醋酸菌会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同时醋酸菌对猕猴桃酒液中乙醇的利用率会下降,即利用酒精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下降。【点睛】熟知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理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2、种群的空间60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同时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样方法并结合淘土进行根据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可采用黑光灯诱集成虫,再利用雄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干扰成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出生率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能充分利用土壤营养,并且也有利于防止病虫害。【解析】
1.种群空间特征: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供应商合同范例
- 外债借款合同范本探讨
- 个人信用分期付款借款合同
- 实验室化学品购买合同
- 土方分包工作合同范本
- 换热机组招标合同范本
- 别墅购销合同书模板
- 高效投资顾问合同
- 钢筋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 期末模拟卷01(全国适用)-【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学期职业模块期末模拟卷(解析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GB/T 44625-2024动态响应同步调相机技术要求
- 伦理与社会责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高清版)JTGT 3610-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 (正式版)SHT 3075-2024 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材料选用规范
- 2024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开2023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形成性考核一二三四参考答案
- GB/T 9119-2010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
- 倒插新模式讲口
- 广珠城际小榄水道特大桥主跨(100+220+100)m V型连续刚构拱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