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第七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第七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第七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第七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第七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pH的稳定与和有关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等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D.淋巴细胞只生活在淋巴液中2.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磷脂和固醇的组成元素相同B.Na+和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C.麦芽糖和蔗糖水解后都能产生果糖和葡萄糖D.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具有相同功能3.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计数的是()A.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B.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细菌数C.各个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D.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4.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5.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进化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B.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5C.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6.某植物红花和白花由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不考虑基因突交、染色体变异和致死情况)。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红花对白花为显性B.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且比例为1:2C.F1植株中纯合子占5/6D.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7000个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会导致水稻减产。育种工作者用不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水稻(甲品系)通过诱变育种培育出了乙、丙两个抗稻癌病的新品系,其育种过程如下图。研究发现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该诱变育种过程利用__________因素来处理花粉,使其发生基因突变。(2)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隐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显性突变,则最早可在子__________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3)在选育丙品系时,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15:1;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与甲品系植株杂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3:1,说明内品系控制抗病性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子二代的抗稻瘟病水稻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量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2)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____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3)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分析图中信息,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9.(10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眼色为红眼(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一只突变果蝇S,研究者利用其进行下图所示杂交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1)果蝇红眼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果蝇S刚毛性状的突变类型是_______性突变(2)F1中,类型①,②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F2中,类型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3)F2中,基因型与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4)若让F2中的类型⑤、⑧先分混合后并进行随机交配,则后代中腹部长刚毛白眼雌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观察发现,F2中的类型⑤、⑥中,各有1/3的果蝇胸部无刚毛。而实验中其他果蝇的胸部均有刚毛,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左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右表所示。请回答:营养级同化能量能量分配(单位:cal/cm5.a)呼吸X分解者未利用生产者1.35.83.5593植食性动物4.83.65.159.3肉食性动物7.5微量5(1)鹰在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5)在该草原群落中,猫头鹰昼伏夜行,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3)左图中兔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狐。(4)表中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11.(15分)图甲是褐色雏蝗在1947-1951年的种群密度变化动态(用该种群数量的对数值lgn表示种群密度,n代表种群数量),图乙是草原上某种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表示卵,“+”表示幼虫,“o”表示成虫)(1)自然界中褐色雏蝗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与1948年相比,1950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生存斗争的强度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强)。(2)要调查草原上该田鼠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假如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图乙,防治田鼠应在_____点时进行,bc段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以实现物质的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1.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内环境中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A正确;B、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之间生活的液体环境,但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血浆的来源还包括淋巴回流,C错误;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D错误。故选A。2、B【解析】

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需要结合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种类及功能;识记脂质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分类及水解产物以及蛋白质功能的不同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造成的,据此判断。【详解】A、脂肪与固醇由C、H、O元素组成,而磷脂是由C、H、O、N、P元素组成,因此磷脂与脂肪、固醇的组成元素不同,A错误;B、Na+和Cl-是维持人体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B正确;C、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不会产生果糖,C错误;D、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可能由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或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而导致其功能不同,D错误。故选B。3、D【解析】

微生物的研究通常包含微生物的获得、分离纯化、培养以及保存等。单菌落分离法包含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常用于分离获得单菌落。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详解】在细菌培养实验中进行计数时,应对样品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计算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太多菌落可能堆集成一个,太少不利于统计,因此选择合理稀释度样品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进行计数。故选D。4、D【解析】

据图分析,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图中AB+BC=CD,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处,先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兴奋不能达到肌肉,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兴奋只能从F传递到E,不能从E传递到F,C错误;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的方式为胞吐,需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C【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a基因频率的增加,A基因频率减少,则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AA个体数量不断减少,Aa个体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I代表AA的频率,Ⅱ代表aa的频率,Ⅲ代表Aa的频率。【详解】A、I、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频率,A错误;B、A基因的频率为0.25时,a基因的频率为0.75,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5×0.75=0.375,B错误;C、aa个体数量不断增加,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类型更适应环境,C正确;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C。6、B【解析】

A、a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让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根据亲本和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红花为显性。【详解】A、多个红花的亲本植株自交,子代有白花出现,无中生有为隐性,所以红花对白花为显性,A正确;

B、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11:1,说明亲本不都是杂合子,即亲本的基因型有AA、Aa两种。假设其中AA所占比例为x,则Aa所占比例为1-x,则1/4(1-x)=1/12,解得x=2/3,,即AA、Aa的比例为2:1.B错误;C、由B选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则亲本自交所得F1植株中杂合子占1/3×1/2=1/6,因此纯合子占1-1/6=5/6,C正确;

D、根据题干,假设A基因含1000个碱基对,含300个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700个,G=C=300个,则嘌呤脱氧核苷酸A+G=1000个,A基因连续复制3次共需嘌呤脱氧核苷酸1000×(23-1)=7000个,D正确。

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物理二三两1/5【解析】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诱变育种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如,X激光、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人工诱发变→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详解】(1)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这里的γ射线属于物理因素,题中的花粉在物理因素的诱变下发生了基因突变。(2)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隐性突变,由于隐性性状只要出现即为纯合子,因此最早可在子二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若乙品系的抗病突变来源于显性突变,由于显性突变表现出了可能是杂合子,在子一代中选出之后需要继续自交,在子二代中有抗病的纯合子出现,但还需要进一步鉴定,因此最早可在子三代中分离出抗稻瘟病的纯合子。(3)在选育丙品系时,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自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15∶1;由于丙品系的抗病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后代代的性状表现可知,控制抗病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用子一代中的抗病植株与甲品系植株杂交,子二代中抗稻瘟病:不抗稻瘟病=3∶1,可说明丙品系中抗病性状的基因型有三类,即双显类型、和两种单显类型,其中有三种纯合子各占一份,因此自交子二代的抗稻瘟病水稻所占的15份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5=1/5。【点睛】熟知诱变育种的操作流程以及对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出现代数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叶绿体胡萝卜素C5[H]和ATP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或“CO2供应已充足且光照强度已达饱和点”)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强光【解析】

气孔导度即为气孔开放程度,因此气孔导度越大,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光合速率越高。解答本题应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解题,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详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其中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率最快。(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进入植物细胞内的CO2首先被C5化合物固定成为C3化合物,再被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还原。(3)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随光照强度增加,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速率增强,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s-1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增加与CO2供应不足对光合速率的正负影响相互抵消。(4)由气孔导度与光强度关系曲线可看出转基因水稻较普通水稻的气孔度大,其原因为转基因水稻导入了PEPC酶的因素,说明此酶有促进气孔打开或增大作用,同理分析,此酶能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转基因水稻在较强光照下光合速率却更强说明更能适应较强光照环境。【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场所、色素的种类及含量、暗反应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图象信息能力,难度中等。针对此类题型,复习过程需要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重点复习,同时借助图表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培养学生能力。9、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显AaXBXb、AaXbYaaXBXb、aaXBY1/415/256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解析】

分析实验1:果蝇S×野生型个体(红眼)→后代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分析实验2: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后代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3:1,与性别无关,可知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亲本均为杂合子Aa。【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果蝇红眼是伴X显性遗传,果蝇S刚毛性状的突变类型是显性突变。(2)结合上述分析可知,F1中,类型①长刚毛红眼雌果蝇,②长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F2中,类型⑦短刚毛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3)由上述分析可知,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AaXBXb、AaXbY,F2中,基因型与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2×1/4=1/4。(4)F2中的类型⑤表现为长刚毛红果蝇,基因型为1/3AA,2/3Aa,1/2XBXb,1/2XBY,⑧表现为短刚毛白果蝇,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Y,且类型⑤:类型⑧=3:1,混合后,AA=3/4×1/3=1/4,Aa=3/4×2/3=1/2,aa=1/4,XBXb:XBY:XbXb:XbY=3:3:1:1,其产生的配子A:a=1:1,卵细胞XB:Xb=3:5,精子XB:Xb:Y=3:1:4,随机交配后,则后代中腹部长刚毛白眼雌果蝇AXbXb所占比例为3/4×5/8×1/8=15/256。(5)观察发现,F2中的类型⑤、⑥中均表现为腹部长刚毛,基因型为1/3AA,2/3Aa,如果出现1/3的果蝇胸部无刚毛,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基因遗传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突变、伴性遗传等知识,准确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配子的分离而分离,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结合题中提示推断原因进而答题。10、二时间不能分解者+X+未利用流入下一营养级8.6【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的全部生物的总和。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顶级消费者除外)的能量有四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未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流进动植物体内的能量称为其同化量,植物的同化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动物的同化量来自于摄食。摄入量减去粪便等于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