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地区-课件-43_第1页
极地地区-课件-43_第2页
极地地区-课件-43_第3页
极地地区-课件-43_第4页
极地地区-课件-4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极地地区11、位置和面积2、地形3、气候4、资源5、科学考察一、南极洲2南极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41.南极地区(1)位置:在南极圈以内,临A_______、B_______、C_______。(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3)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4)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5(5)自然资源(6)科考宝地: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________,E为________。矿产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宝库生物资源丰富长城站中山站6一、南极洲地区①位于地球最南端,几乎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②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③位置的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唯一中间基地。1、位置和面积7南极冰盖8冰雪大陆9冰雪大陆1011一、南极洲地区①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为七大洲最高者;②冰层最厚:平均厚度为2000多米,有“大陆冰川”之说。2、地形---“冰雪高原”12详见图文详解—P130133、气候---“寒极和风库”酷寒

年均温<—50℃干燥

年降水<55mm烈风

8级以上大风300天11月--次年3月为暖季南极洲的严酷性可与西伯利亚的冬季相比,降水量与北非相当。“白色沙漠”14纬度高海拔高——酷寒——气压高——烈风干燥冰层反射率高冰雪覆盖(98%)海拔最高(2350m)南极气候成因高压中心15南极洲气候特点的具体成因:1、从纬度位置看: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2、从海拨高度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气温低。3、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164、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大。5、从西风看:南纬40—60°的持续西风环流造成特殊的“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同时使暖湿水汽难以进入南极大陆内部。17三、南极自然环境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南极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大风)其成因分析如下:(1)纬度高——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量少,造成严寒。(2)海拔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18(3)气压高——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的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4)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形成的。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19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收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些。20南极半岛维多利亚地毛德皇后地214、资源淡水资源:冰层体积占世界总量的90℅,淡水资源丰富,多冰山;矿产资源:煤、铁的储量丰富;生物资源:磷虾、海豹、企鹅、鲸等;原始自然环境:天然实验室

22它们经常在岸边伸立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故名企鹅。23夜晚,虾群会使海面发出一片强烈的磷光,故名磷虾24鲸海豹255、南极科考:(1)南极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是一块科考宝地。原因是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唯一的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得不到的科学资料。(2)时间:11月——次年3月白昼时间长暖季(3)建站国家目前有约18个。26(4)中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62°13′S,58°58′W)中山站(69°22′S,76°23′E)昆仑站(80°25′S,77°06′E)(5)《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禁止进行核爆炸实验和处理放射性废物。2728南极长城站29南极中山站30南极昆仑站31南极长城站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326、南极“臭氧洞”:大气圈中平流层中的臭氧有不断减少的趋势,这种减少趋势随纬度增高而变得明显。在南极上空,臭氧含量在每年10月份前后(春季)削减最多,出现所谓“臭氧洞”现象。到1987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又宽又深,已经扩大到南极大陆以外。一度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深切恐慌。33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是产生南极臭氧洞的重要原因。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泄漏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在高层大气中经紫外线分解成氯原子,氯原子使臭氧产生了分解。在南极上空20千米的高度,因温度非常低,易生成冰晶云,这种云加剧了氯的催化作用,使大量的臭氧被分解。南极封闭的大气环流系统使得被分解的臭氧得不到补充。所以,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大气运动相辅相成,紧密相关,在南极上空形成臭氧空洞。34北极地区351、位置和面积2、气候3、资源4、科学考察二、北极地区362.北极地区(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2)范围:e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_______、b_____、c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_________)。(3)气候。1月均温:介于-20℃~-40℃之间;年降水量:100~250毫米。(4)科学考察的宝地: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______科考站。北冰洋北美洲欧洲亚洲格陵兰岛黄河37北冰洋亚洲欧洲北美洲38二、北极地区位置:北极圈以北,大部分属于北寒带,周围被亚、欧、北美洲和北冰洋所包围。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沿岸的亚欧大陆、北美洲的陆地及岛屿;北极点:地球最北处北极点的四周均为南1、位置和面积---“浮冰世界”3940北冰洋最小最浅最寒冷暖季多雾寒季有暴风有极光资源丰富41极光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离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层同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422、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多风,天气易变

1月气温:—20℃-----—40℃8月气温:—8℃年降水:100----250mm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东北风)43自然带冰原带:北极熊苔原带:驯鹿44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45北极熊冰雪大陆46北极狐47雪兔48海象49海豹50因纽特人:又叫爱斯基摩人,即“吃生肉的人”,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51冰屋523、资源丰富淡水资源:格陵兰岛冰川淡水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铁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和海豹等。534、北极科考:(1)北极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战略价值。因而北极地区的考察日益受到国际关注。(2)时间:4月——11月白昼时间长暖季(3)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9°N,12°E)5455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绝大部分是陆地60℅以上为海洋564月—11月为极夜11月到次年4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4月—11月为极昼11月到次年4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大风干燥为主要特征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为冰原气候冰原带苔原带和冰原带煤、铁、各种金属矿等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57极地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典例2】(2012·长春模拟)极地地区为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天然场所。自1984年以来,我国先后对南极进行了25次科学考察,对北极进行了3次科学考察,先后建立了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58(1)写出大洋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