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押题导写:教育之道_第1页
高考作文备考押题导写:教育之道_第2页
高考作文备考押题导写:教育之道_第3页
高考作文备考押题导写:教育之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备考押题导写:教育之道(附:审题指导及范文点评)押题理由高考语文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育”并举,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教育这一主题的考查,历年高考作文都有所体现,有的比较明显,如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有的暗含教育之道,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有为与可为”、新高考卷Ⅰ作文题“体育之研究”等。命题趋势1.把握育人导向。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强化实践体验,提升育人实效性。3.体现时代特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培养科学精神。4.因材施教。根据实际,充分挖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育,避免“一刀切”。押题方向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橐驼非能使木壽且孳(繁殖)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本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视而暮抚”“去而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这道作文题立足育人话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树木与育人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么在育人方面,我们可以向郭橐驼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生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可是,“放养”不是“放纵”,“放手”不是“无为”,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参考立意:最好的育人方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天性,做到因材施教;“放养”不是“放纵”,育人也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精准培养;教育既要给空间,也要有约束,做到张弛有度……例文赏读顺木之天,旦暮抚之骆嘉诚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个孩子都是种子。破壳、萌芽,须得种树人培土灌溉;舒枝、结果须得顺其本性,方可硕果压枝,香传千里。种树如育人,我认为学习要发掘孩子的潜力特质,同时也应加以约束,正确引导。同学们,顺天之木,以致其性,孩子可能成为疯长的野草。苏格拉底有言:“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这天性可以耀眼却不能炙烫。如果全然顺天性发展,孩子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比如“熊孩子”惹是生非,岂能因一句“他还是个孩子”而纵容。这时,家长应适当地引导,让孩子少走弯路,不走错路,避免野蛮生长。枝叶需要修剪,鲜花需要培育,野蛮生长不是最好的选择,切勿让凌云木变成蓬头草。同学们,干预管理,旦暮抚之,孩子可能成为空心的树干。“小孩的观念是成年人一字一句堆砌起来的。”诚如斯言,一栋思想体系完整的大厦绝不应只由师长添砖加瓦筑成,而应给孩子粉刷鲜亮颜色、缀点清新图案的空间。这样才能筑成一栋健全的、具有独特风景的高楼。父母对孩子干预太多,会使孩子没有主见,只知道遵循父母的意见行事,就像困居象牙塔里的鸟,每天吃着投喂的食物,全然不知道旷野的风掠过羽毛的感觉。简媜在《美丽的茧》中说过:“所有鸟儿都认为把鱼儿举在空中是一种善举。”师长的一片好心可能仅仅是一厢情愿,甚至好心办坏事。师长需要遵从孩子的意见,否则只会培养出一棵空心树,一个巨婴。顺木之天,旦暮抚之,孩子才可能成为参天的苍松。哈伯特说:“对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若无航向,在云涛晓雾中,我们必然踌躇且迷茫;在萧瑟风雨中,我们必然惆怅而悲伤。这时候,就需要师长为我们指点迷津。嫩芽于新世界是脆弱而易碎的,但师长的阅历更丰富,能够在顺应我们天性的同时,给我们指出前行的方向。只有顺应天性与管理约束相结合,孩子才可能成为参天的苍松。海子说过:“我们最终都要远行,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顺应天性与管理约束相结合,我们才能破除旧我,拥抱新我。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评析这篇作文格式规范,入题自然,论述有序,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考生能够始终将约束与引导置于同样的高度,既显得温和贴切,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在材料运用上,考生能够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合理布局,为作文增色不少。作文论述语言清晰准确,用词稳健。作为发言稿,语言丝毫不显得生硬,而是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给人一种轻松从容之感。考生对辩证尺度把握得很到位,既能将不同看法的合理性呈现给读者,又能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且援引名人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作文的个性与厚度并重。延伸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一名大二男生唐同学为了去看看这个世界,决定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他耗时6天5夜,乘坐了54辆公交车,经过了1291个站点,弯弯曲曲地走了1810公里,花费了381元车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上海到达北京。有人说,坐高铁、飞机更加高效快捷,这样坐公交车完全是浪费时间,大学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人说通过坐公交车旅行,能够感受到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路上”何尝不是一种研学,这些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上学到的经历;还有人认为这位同学有勇气和智慧,这趟属于一个人的旅途有缜密的计划,有满满的收获……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以光明中学学生李华的身份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文题所供材料第一段叙述了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的事件,突出此行换乘多、耗时长、行程苦的特点。第二段是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观点一从效率出发,认为选择公交这种低效的出行方式是一种浪费;观点二认为此行也是研学,肯定“在路上”的意义:感受风土人情、获得独特经历;观点三从个体品质人手,肯定其勇气和智慧。考生要注意此处的“勇气”指其敢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