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第一部分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荀子、古文运动等)第二部分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文言实虚词、重点成语等)第三部分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常用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等)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荀子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荀子思想宇宙观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相信人定胜天。伦理观荀子则主张「人性恶」,而要使人向善,就必须靠后天人工的节制和教育。政治观荀子的政治思想是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君民关系荀子则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好相反。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明人将韩愈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八股文”八股文原是明清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一种脱离实际的僵化的文体,有固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有以下特点:①题目必须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②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③体裁结构有固定的格式,全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④通常禁用诗赋中夸张华丽的词语,不许引证古史,不许比喻。八股文在形式上僵化死板,在内容上只许为圣贤立言,不许作者自由发挥,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洋八股”“洋八股”是一种危害革命事业的不良文风。“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留过洋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吞活剥西方文化,死搬硬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文章和讲话中玩弄词藻,洋腔洋调,空谈理论,大唱高调,看问题片面极端(即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的文风。这种洋八股的流行,严重窒息革命精神,妨害革命事业。鲁迅针对洋八股曾说过:“八股,无论新旧,都应当扫荡。”(《伪自由书·透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严厉批评了这种洋八股:“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政论文”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凡是对时政问题进行议论说理的文章,都可以属于政论文的范畴。政论文的特点:政论文讲求确切、严谨,富有鼓动性;词语多具宏观性,频繁使用政治术语;句型单一,连接成分少,句与句之间无明确的逻辑关系。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杂文概念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分类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特点①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②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黑塞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劝学》(一)字词解释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学不可以已(yǐ):学习不能停止。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4.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绳,墨线。5.輮(róu):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6.规:圆规,画圆的工具。7.虽有(yòu)槁暴(pù):即使又晒干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8.挺:直。9.受绳:用墨线量过。10.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11.日参(cān)省(xǐng)乎己:每天对照反省自己。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12.知(zhì):通“智”,智慧。13.明:明达。14.行无过:行为没有过错。15.须臾(yú):片刻,一会儿。16.跂(qǐ):踮起脚后跟。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18.疾:声音宏大。19.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20.假:凭借,利用。21.舆:车厢,这里指车。22.利足:脚走得快。23.水:游泳。24.绝:横渡。25.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26.跬步:跬(kuǐ):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27.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28.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29.舍:舍弃。指不放弃行路。30.锲(qiè):用刀雕刻。31.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32.蟹六跪而二螯(áo):螃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面。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三)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验。今义:加入。3.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4.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子,黄金。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6.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7.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绳子,绳索。8.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腿脚。今义:跪下。9.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四)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作状,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作状,向上、向下。2.名词做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水。3.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4.形容词做名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5.形容词用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6.形容词做使动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7.数词做形容词(1)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五)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从。2.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修饰。(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4)而见者远:表转折。(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8)锲而不舍:表修饰。3.者:(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2)不复挺者:……的原因。4.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5.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6.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7.假:(1)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8.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9.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10.强:(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六)、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1.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2)用心一也:“……也”表判断。(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表判断。(4)用心躁也:“……也”表判断。2.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4.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而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水为之而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5.状语后置善假于物也6.省略句(1)輮以为轮:輮(之)以(之)为轮。(2)輮使之然也:輮(之)使之然也。《师说》(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3)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重点词语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量体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无的放矢: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目标或不切合实际。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考试知识体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科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光伏电站检修施工方案
- 高频考点解析与示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关键技能试题及答案
- 施工方案论文主要内容
- 2023年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岗位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学生常见困惑试题及答案
- 产能提升激励方案范本
- 第章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 2022年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所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 工作秘密事项清单范文(6篇)
- 川09J139 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建筑构造(DBJT20-65)
-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答辩汇报通用ppt模板
- 2023年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决赛试题
- C++反汇编与逆向分析技术揭秘(第2版)
-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毕业生4月调考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
- 肝移植并发症胆道并发症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