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_第1页
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_第2页
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_第3页
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_第4页
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我国煤炭产业的SCP分析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中心预测,未来15年内,煤炭仍将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SCP分析框架对煤炭产业进行分析。

1、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①2003-2006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6年的18.1%,CR8也由2003年的12.45%升到2006年的24.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②2007年行业集中度计算(CRn=∑x/X)选取中国神华集团、河南郑煤集团、同煤集团、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八家煤炭企业进行分析。2007年整个煤炭产业的年产量:25.23亿吨;前四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4.831,CR4=4.831/25.23=0.19;前八家行业的年产量;2.08+1.58+0.665+0.506+0.501+0.49+0.481+0.456=6.759;CR8=6.759/25.23=0.268(1)市场集中度分析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而这些性能差异(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二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2)产品差异程度分析

进入壁垒: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2007年初以来,国家改变了煤炭的产业政策,一是扶大汰小;二是节能减排,抑制煤炭需求;三是提高煤炭资源的各项税费,保证煤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3)产业市场壁垒分析

退出壁垒:第一,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或称沉没成本)太高。第二,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2、煤炭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从1997年至200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的变动幅度都比较小,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幅度比较大。进入2007年四季度之后,在冬季用煤高峰、节日储备因素以及“12.5”山西洪洞煤矿爆炸事故之后煤矿安全治理措施的共同推动下,山西省、秦皇岛等主要集散地区和重点煤炭消费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煤炭资源不足现象,促使市场煤炭价格在短期内出现了急速上涨。(1)定价行为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从2007年开始,中国煤炭定价机制已接近完全市场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全国煤炭订货会议从2007年开始不再召开,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而在相关企业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之后,供需双方将进行自主衔接。

(2)下游行业需求较为旺盛,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全国发电量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

(3)生产成本上升。2008年,煤炭行业将迎来资源税的改革。煤炭行业上缴的资源税将从目前从量计征,变为从价征收。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平均征收比率由目前的1.18%逐步提至3%。煤炭生产成本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有关专家的预测,中国煤炭的市场价格在今后两三年可能呈现出“总体平稳、略有上调”的走势,将可能出现大约20%的上涨幅度,其中发电用煤由于取消了过去实行低于市场的计划合同价,可能涨价幅度较大,其他行业用煤涨幅较小。2007年,国家加强了对整顿小煤矿的整治力度,同时各大煤矿集团也利用这个机会兼并和整合小煤矿。例如河南郑煤集团借国家整合煤炭资源的大好机遇,整合了43家小煤矿,这些煤矿投产后,每年新增煤炭产量1300万吨。(2)自组织行为

3、煤炭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5.23亿吨,同比增加22.95亿吨,同比增长9.39%。其中: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12.4亿吨,同比增加1.21亿吨,增长10.8%;国有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完成3.24亿吨,同比增加400万吨,增长1.3%,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完成9.59亿吨,同比增加6700万吨,增长7.5%。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炭产业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在冰雪灾害导致南方多省电力供应红灯频闪的同时,全国电煤告急的紧张现实,无异于“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和雨雪冰冻灾害呈现的区域性特征相比,目前电煤短缺的事实和影响已在全国和全行业显现。(1)煤炭产业供给能力分析

我国现现有的的设备备利用用率和和新设设备的的研发发情况况:受受煤炭炭价格格的推推动,,我国国现有有的煤煤炭企企业均均充分分利用用了自自有的的设备备进行行生产产,据据统计计我国国煤炭炭产业业的设设备利利用率率达到到85%。。煤煤化化工的的发展展带动动了煤煤化工工装备备行业业的发发展。。煤化化工装装备行行业受受市场场需求求的推推动,,同时时得到到了国国家主主管部部门的的重视视。研研制开开发大大型煤煤化工工成套套设备备已被被列入入今后后国家家大力力发展展的16项项重大大技术术装备备任务务之一一,大大型煤煤化工工成套套设备备的国国产化化是重重点内内容。。这样样的大大背景景下,,煤化化工装装备行行业在在2007年迎迎来了了良好好的发发展机机遇。。(2))我国国煤炭炭产业业的产产业资资源配配置效效率采用新新技术术的情情况::2007年年我国国煤化化工行行业逐逐步摆摆脱了了单一一引进进技术术的现现状,,自主主知识识产权权技术术蓬勃勃发展展,有有些技技术取取得全全球领领先地地位。。其中中以即即将实实现工工业化化生产产的神神华煤煤直接接制油油技术术、开开工建建设2000吨吨/年年催化化剂工工厂的的大连连化物物所DMTO技技术、、出口口国外外的兖兖矿-华东东理工工大学学水煤煤浆气气化技技术和和12月在在云南南解化化投产产的甲甲醇制制汽油油技术术为代代表。。2007年我国国的煤化化工产业业受政府府的正确确引导下下,在相相关企业业和各级级地方政政府等力力量的共共同推动动下稳步步发展。。煤制油油和煤制制烯烃等等高投入入、高产产出的项项目即将将投入生生产;醇醇醚燃料料得益于于产品标标准的出出台蓬勃勃发展;;自主知知识产权权技术开开始取得得领先优优势并出出口。4、产业业组织政政策取缔非法法煤矿,,关闭布布局不合合理、不不符合业业政策、、不具备备安全生生产条件件、乱采采滥挖破破坏资源源、污染染环境和和造成严严重水土土流失的的煤矿;;鼓励以现现有大型型煤炭企企业为核核心,打打破地域域、行业业和所有有制界限限,以资资源、资资产为纽纽带,通通过强强强联合和和兼并、、重组组中小型型煤矿,,发展大大型煤炭炭企业集集团鼓鼓励发展展煤、电电力、铁铁路、港港口等一一体化经经营的具具有国际际竞争力力的大型型集团。。鼓励大大型煤炭炭企业参参与冶金金、化工工、建材材、交通通运输业业联营。。鼓励中中小型煤煤矿整合合资源、、联合改改造,实实行集约约化经营营。鼓励煤炭炭企业进进一步完完善法人人治理结结构,按按照现代代企业制制度要求求积极推推进股份份制改造造,转换换经营机机制,提提高管理理水平。。积极引导导资源枯枯竭矿区区经济转转型,支支持资源源枯竭、、亏损严严重的国国有煤矿矿转产发发展。建建立中小小型煤炭炭生产企企业退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