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_第1页
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_第2页
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_第3页
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_第4页
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1考考你,谁能背背这几首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考考你,谁能背背这几首诗?回乐峰前沙似雪,移舟泊烟渚,日暮2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春夜洛城闻笛3长安晚秋赵嘏长安晚秋赵嘏4

简介作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晚秋》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简介作者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5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云物/凄凉/

拂曙/流,

汉家

/宫阙/动/高

秋。

残星

/几点

/雁/横塞,

长笛/

一声/

人/

楼。

紫艳

/半开

/篱菊/静,

红衣

/落尽/

渚莲/

愁。

鲈鱼/

正美/不/归去, 空戴/

南冠/

学/

囚。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云物/凄6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天刚破晓,凄凉的清晨登上高楼,只见云气雾霭在高空流动。长安城里,高耸的宫阙,好像触动着高高的秋空。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早晨的天空中还有几点残星,雁群正在横越边塞,向南飞去。忽然传来一声悠长的笛声,看到倚楼的人,不由得触动乡愁。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篱边鲜艳的紫色的菊花正静静的开着。红色的莲花瓣凋落在水中,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想到故乡的鲈鱼,味道鲜美,却不能回去。徒然一副南冠囚徒的模样。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云物凄7

这首律诗,通过写诗人秋日登高的望中见闻,表达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惆怅之情。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整体感知,把握情感8诗的前三联描写了长安的哪些秋色?写景上有何妙处?诗的前三联描写了长安的哪些秋色?写景上有何妙处?9内容赏析:思考:这一联总写了什么景象?

思考:“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首联 明确:总览长安的全景。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内容赏析:思考:这一联总写了什么景象?首联 明确:10写仰观,1,听觉、视觉等多种角度的运用,动静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2,选景典型: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3,以动衬静:;“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结合的安排,独具匠心。既是环境的宁静,也是人物神情专注,入迷入痴的心情之静。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颔联

写仰观,1,听觉、视觉等多种角度的运用,动静结合:“残星几11

颈联写景是俯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颈联

颈联写景是俯视。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12

尾联:思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表现手法:用典。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意;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尾联:明确:表现手法:用典。1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凄凉的云物汉家宫阙几点残星南归的大雁长笛声紫艳半开、篱菊静静、渚莲愁

总览长安全景

秋夜将晓时分冷清、凄凉、孤寂的意境。仰观俯察拟人

视觉听觉以动衬静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14品读与探讨:P.49-1广狭远近仰观、高俯察、低首联总览长安全景星雁笛楼菊莲星雁笛楼菊莲星雁笛楼菊莲归纳:将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化景语为情语.南归之雁、东篱之菊,意在传达思乡归隐的情绪;加上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声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品读与探讨:P.49-1广狭远近仰观、高俯察、低首联总览长安15写景特色: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2、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但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写景特色:16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17羁旅诗主要情感:思亲念友的孤独天涯漂泊的伤感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羁旅诗主要情感:思亲念友的孤独18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19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秋高气爽,清新明丽的意境秋词二首(其一)秋高气爽,清新明20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其二21再见再见22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23赏析画面

想象这幅图画,选择其中的一联,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赏析画面想象这幅图画,选择其中的一联,用诗意的语言表达24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赵嘏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王湾2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春夜洛城闻笛26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倚楼(登楼):游子漂泊异乡的落魄之感,思妇思亲怀人的缠绵之绪。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7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商山早行28

江行(09年福建卷)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江行(09年福建卷)29

菩萨蛮(2004年浙江卷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菩萨蛮(2004年30再练练2.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问题:本诗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一名句写景上的特色。(提示:可从表现手法入手去谈)参考: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再练练2.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3168.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

69.累了,就去看海吧,你会发现自己的烦恼其实有多么的渺小。

70.人生中不可挽回的几样东西:说出去的话,消逝的时间,失去的机会。

71.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只是比起失望、随欲,以及冷热交替后的纵横来说,孤独会让人更踏实。

72.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73.两个人相遇,是小概率的事,两个人相爱,是最美好的事。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74.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人生里的一个你自己都不确定的位置。91.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92.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68.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3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33考考你,谁能背背这几首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考考你,谁能背背这几首诗?回乐峰前沙似雪,移舟泊烟渚,日暮34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春夜洛城闻笛35长安晚秋赵嘏长安晚秋赵嘏36

简介作者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应进士试未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追求功名。会昌四年方登进士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与诗人杜牧友善,其《长安晚秋》之“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尤为杜牧所激赏,称其为“赵倚楼”。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颇多佳句。 简介作者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37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云物/凄凉/

拂曙/流,

汉家

/宫阙/动/高

秋。

残星

/几点

/雁/横塞,

长笛/

一声/

人/

楼。

紫艳

/半开

/篱菊/静,

红衣

/落尽/

渚莲/

愁。

鲈鱼/

正美/不/归去, 空戴/

南冠/

学/

囚。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云物/凄38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天刚破晓,凄凉的清晨登上高楼,只见云气雾霭在高空流动。长安城里,高耸的宫阙,好像触动着高高的秋空。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早晨的天空中还有几点残星,雁群正在横越边塞,向南飞去。忽然传来一声悠长的笛声,看到倚楼的人,不由得触动乡愁。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篱边鲜艳的紫色的菊花正静静的开着。红色的莲花瓣凋落在水中,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想到故乡的鲈鱼,味道鲜美,却不能回去。徒然一副南冠囚徒的模样。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云物凄39

这首律诗,通过写诗人秋日登高的望中见闻,表达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惆怅之情。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整体感知,把握情感40诗的前三联描写了长安的哪些秋色?写景上有何妙处?诗的前三联描写了长安的哪些秋色?写景上有何妙处?41内容赏析:思考:这一联总写了什么景象?

思考:“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

首联 明确:总览长安的全景。

明确: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也属主观,秋意的清冷,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内容赏析:思考:这一联总写了什么景象?首联 明确:42写仰观,1,听觉、视觉等多种角度的运用,动静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2,选景典型: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3,以动衬静:;“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结合的安排,独具匠心。既是环境的宁静,也是人物神情专注,入迷入痴的心情之静。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你能说说这两句诗写景上的妙处?(写景的角度)颔联

写仰观,1,听觉、视觉等多种角度的运用,动静结合:“残星几43

颈联写景是俯视。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两意象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颈联

颈联写景是俯视。3、颈联用了何种修辞?“紫菊”、“红莲”这44

尾联:思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明确:表现手法:用典。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意;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尾联:明确:表现手法:用典。45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凄凉的云物汉家宫阙几点残星南归的大雁长笛声紫艳半开、篱菊静静、渚莲愁

总览长安全景

秋夜将晓时分冷清、凄凉、孤寂的意境。仰观俯察拟人

视觉听觉以动衬静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46品读与探讨:P.49-1广狭远近仰观、高俯察、低首联总览长安全景星雁笛楼菊莲星雁笛楼菊莲星雁笛楼菊莲归纳:将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化景语为情语.南归之雁、东篱之菊,意在传达思乡归隐的情绪;加上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声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品读与探讨:P.49-1广狭远近仰观、高俯察、低首联总览长安47写景特色:1、层次分明。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有暗而明的变化。2、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但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写景特色:48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49羁旅诗主要情感:思亲念友的孤独天涯漂泊的伤感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羁旅诗主要情感:思亲念友的孤独50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51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秋高气爽,清新明丽的意境秋词二首(其一)秋高气爽,清新明52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其二53再见再见54长安晚秋课件11(优质推荐版)55赏析画面

想象这幅图画,选择其中的一联,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赏析画面想象这幅图画,选择其中的一联,用诗意的语言表达56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赵嘏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王湾5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从军行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春夜洛城闻笛58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倚楼(登楼):游子漂泊异乡的落魄之感,思妇思亲怀人的缠绵之绪。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9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商山早行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