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实际运用课件_第1页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实际运用课件_第2页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实际运用课件_第3页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实际运用课件_第4页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血站的实际运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化管理体系在血站中的实际运用安徽血液中心前言

我国血站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至今20多年。信息化管理成为提高血站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显示一个血站的管理水平(这是通过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需要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作为保证)。一信息化历程二血站信息化建设三信息化的运用及作用四信息化安全五我站信息化建设简介六安徽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七展望诺兰模型(一)第一阶段:阶段名称:初始阶段特征: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作用,个别人具有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初装”情形大多发生在财务部门。诺兰模型(二)第二阶段:阶段名称:普及阶段特征: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组织内部的事务处理效率有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问题开始显现。诺兰模型(三)第三阶段:阶段名称:发展阶段特征:计算机预算年增长达30%-40%,管理部门发现信息系统投资增长与效益回收比例不理想;随着应用经验的积累、协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高层参与的信息系统领导小组;该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诺兰模型(四)第四阶段:阶段名称:系统内集成阶段特征: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和组合;建立集中式数据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的预算经费因上述要求而呈现迅速增长。诺兰模型(六)第六阶段:阶段名称:成熟阶段特征:信息系统已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完善的共享;新的应用模式开始进一步探索。阶段一计算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最早应用于20世纪40年代,为战争服务。国外应用于采供血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期,我国有部分血液中心及中心血站实行单机操作,对血源进行计算机管理。阶段三随着全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中,血站信息化建设已经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血站的观念已经从原来的“要不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发展到“怎样搞好信息化建设”的转变。2004年前后属于发展阶段,血站系统使用中小型数据库,实现统一的采供血管理信息系统。除业务外,普遍开始使用财务信息系统,部分还建立了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以及仓库管理系统等其它信息系统。

在此阶段,血站的日常工作日益依赖信息化,数据开始快速增加,数据安全开始得到重视,各地血站开始使用存储设备,并使用服务器群集,提高就对计算机系统故障或瘫痪的能力;随着光盘等介质的广泛使用以及因特网的逐渐普及,各血站陆续部署防病毒软件,并开始关注网络安全问题。阶段四2007年前后开始进入集成阶段。部分省建立了覆盖全省所有血站的血液信息网,安全性和带宽较原有网络在很大提高,统一血液编码规则,建立全省集中数据库,将各地血站的采供血数据加以集中,实现对全省血站采供血业务的规范化管理,全省采供血信息的实时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得到高度重视,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的要求,使用数据复制技术,实现异地实时备份;由于血站对信息化的高度依赖以及因特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安全成为血站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防火墙、防病毒、防入侵等信息安全系统被逐渐部署,但是依然面临信息安全的威胁。阶段五随着国家对卫生信息化的重视,十二五期间,合肥市作为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必将对血站的信息化建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其重点是建设个人的健康信息档案,其信息包括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信息,包括免疫、就诊、防疫、献血等相关内容。在统一流程过程中,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血站信息化涉及的法律法规有:《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等,以及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标准进行统一。在建立统一流程的基础上,对基于业务流的信息流与数据集进行统一,即数据字典的统一。数据字典的建立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先参考国际标准,再是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最后是地方标准,如以上标准都没有则自定标准。统一信息架构及数据采集标准在血站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强调“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规范血站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信息标准,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形成全国的采供血数据的“大集中”,则必须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从而解决消除信息孤岛、填平信息鸿沟,实现互通互利,构建国家级信息资源库。2006年3月全国血液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提出要在2-3年内实现省、直辖市区域内统一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共享、互连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由于采血和用血信息分散,不能统一管理,当遇到紧急大量用血时,不能实现全省及时统一调度,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时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无法在全省实现为献血者提供异地用血审批、报销及返还互助金便捷服务的要求,无法在全省范围内对有易感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行为的献血者实行献血屏蔽和淘汰,避免献血者近期献血和淘汰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血液质量安全,不能为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预防(艾滋病预防)及时提供资料,致使高危人群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无法建立全面、快速、有效的血液预警系统。所以建立省级血液管理信息化网络对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保障血液质量与临床用血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服务经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化、规范化是当务之急,如采供血信息系统的编码标准、数据集标准、功能规范、数据交换标准等亟需统一。同时应注重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形成省级采供血数据的“大集中”,从而解决消除信息孤岛、填平信息鸿沟,实现互通互连,构建国家级采供血信息资源库。目前只是血站系统内部或部分省内血站之间的连接,而对血液从血站到医院对接,特别是对临床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只有北京市血液中心实现对二级以上医院的对接)。从血液安全角度来看,缺失了关键的一环。现在各血液中心都在关注这一方面。三信息化的运用及作用

血站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为领导了解采供血的各种信息,提高对各项工作的决策力度提供帮助;为提高血站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出了贡献;对采供机构实现全程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保证,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电子传感技术-信息的采集技术

条形码识别、无线射频识别和图像扫描等电子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技术血站内局域网LAN、区域内WAN、CDMA、VPN等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和存储技术

以微机和数据库为基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BM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电子控制技术-信息的使用技术

自动化血液检测设备、血液加工设备和血液采集设备(血液成分单采机)

作用(一)解决了手工核对信息时错误发生;实现全程监控,全面质量管理得以实现;有利于对献血者以及用血者的追溯,确保他们的健康、确保血液安全。作用(一)方便了无偿献血者对自己上一次献血的时间以及检测结果的查询;便于查询无偿献血者献血总量的查询,为表彰无偿献血者提供了帮助;有利于对无偿献血者的保留,提高招募无偿献血者的质量。作用(二)有利于对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的查询防止未到献血间隔献血;防止屏蔽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提高血液安全系数。注:有联网的地区还可以防止献血者在不同的血站之间未到献血间隔期献血及已经屏蔽的献血者再次献血,避免重复献血情况的发生。作用(三)有利于对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的管理;注:北京血液中心对稀有血型献血者的分级管理。有利于对单采血小板的资料的管理。作用(四)可实行血液网上预定,有利于血液共享,特别是在用血紧张期间进行有效的调控,保证急救用血的需求。注:与医院信息联网后。作用(五)实行血液统一代码,便于全国的信息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对献血者、采供血机构、受血者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临床血液的安全系数。作用(六)

信息化建设为血站实施预警系统,保证临床血液供应提供了平台;

建立血液信息应急系统。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依靠信息化系统,有效地实施应急方案。注: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包括成都血液中心、北京市血液中心都曾启用血液信息系统应急方案。四信息化安全

影响制约血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不仅存在着客观方面的原因,而且也存在着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黑客入侵、非法破坏、窃取数据、传播病毒。所以说采供血管理、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虽然为我站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同时也为我站埋下了巨大的风险。一但此信息系统受到了外来的攻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瘫痪。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负责制,责任到人。目前血站的信息系统多采用硬盘备份、磁带(光盘)备份、磁盘阵列、双机热备份。双机热备份是首选方式,为保证数据的安全,这种方式可以实时地将两台WindowsNT服务器上的数据一致化,在出现业务中断时可以平滑地将业务向备份机切换,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且此安全性也较高。现在大多血站也采用磁带(光盘)存储技术,定期备份(一般为一个月备份一次),这有利于将数据脱备份后进行异地存放,加大数据安全保护力度。我站采用双机热备份(或磁盘阵列)和定期磁带(光盘)存储技术,能确保数据存储万无一失。网络安全是保证信息系统运行的关键,因此加强对血站管理员与操作员的教育培训,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整个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我站采用内外网分离技术,使业务网与因特网分开;硬件上隔离,使整个业务网统一使用一个入口(由系统管理),保证系统不受病毒、黑客攻击。另外,安装病毒防火墙、杀毒软件等亦很重要。与安徽省血液管理中心联网采用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有效地防范病毒的病毒、黑客的入侵。五我站信息化建设简介(一)重视信息化建设队加大投入力度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站对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视,于2008年下半年成立了信息科,并在我站现有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我站网络建设。。1.中心机房改造2008年度,我站先后投入近30万元资金,改造站计算机中心机房,重新布置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线路,新添两台服务器,保证核心服务器升级,购置了大容量的CPU设备,防毒软件升级,增加了防雷设施,保证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安全运行。2.设备强化增加各相关科室的电脑,增加了扫描仪、刻录机等信息化设备,并保障每个科室有二至三台机算机,且安装了相应的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重要科室至少有一台外网计算机,完善了我站信息化系统的硬件设施。3.购置检验软件在08年初,我站购置了实验室控制管理软件(Liswell),对实验室的业务工作流程进行全程监控。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其稳定性、可操作性、扩充性都比较强。能与多种网络交换数据,支持多种仪器,并能使实验室的管理纳入正常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其完全符合ISO/17025医学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从而保证检验质量,保证检验原始数据完整安全备份,对实验的可溯性有充分的保证。4.信息化系统管理在增加我站硬件投入的同时,也加强了我站信息化的软件建设,与唐山现代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进一步完善我站局域网的建设,适应我站的业务需求。(注:我站是安徽省血站系统第一家全程实现计算机管理的血站)先后制定的《合肥市中心血站信息系统管理程序》、《合肥市中心血站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和恢复程序》、《合肥市中心血站机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等,建立建全计算机相关程序及管理制度,使站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加强我站网络建设,为我站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在我站领导的重视下,我站进一步完善了局域网建设,08年在全省血站系统内率先实现了内外网分离,业务与行政办公系统分离,保证了我站局域网的安全运行,从而保证了我站血液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业务工作先后为各业务科室及街头流动采血车配备电脑,通过无线网络与站系统连接,满足我站业务工作的需求,使各业务科室都能通过计算机进入我站的局域网,使得站业务工作全程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的管理,注重对无偿献血者档案信息的保密管理。

业务工作在街头流动献血车上,我站实现了无线联网,实时对系统升级,保证街头计算机中的献血档案信息是最新的,对参加无偿献血的市民实现了计算机信息核查,保证了参与献血的市民在满足献血间隔,健康检查的基础上才能参加无偿献血。业务工作利用网络平台传递血液库存信息;献血检测结果告知;节假日为参加无偿献血的市民发出慰问短信;生日慰问;到期献血提醒;应急献血通知。业务工作

我站采供血实行计算机管理,从采供血器材到化验试剂,从血源管理到采血,从成分制备到血液的检验,从血液的储存到发往临床,全程实现计算机监控,防止在采供的过程中出现差错。同时我站计算机中心机房每天对系统信息实行异地实时备份,每周对系统信息备份一次,每月对备份信息刻录一次,并在年底上交站档案室存档,保证计算机信息资料的安全。行政工作各职能科室相应配备了计算机,并开通了外网,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信息互通,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联系。另外,我站正在积极筹备办公自动化项目,将使我站各科室的沟通以及上报站内各职能科室的材料等基本实行了网上直报,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站建设为了全方位宣传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了解全国无偿献血的动态,营造全社会关注无偿献血、参与无偿献血的良好氛围,在06年8月份,我站与中振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网站()。网站图文并茂、内容全面,有血液生理知识宣传、献血指南、法律法规、血站精神文明建设、献血最新动态、最新公告、网上留言等近20个小栏目。我站网站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安徽省卫生厅、合肥市卫生局等相关政府网站链接,与中国输血协会网、安徽省血液安全信息网、合肥市无偿献血者协会网链接,以及国内部分血液中心网站实现链接,使广大网民通过我们的网站,了解全国以及部分省市的无偿献血相关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每年的冬季和夏季,我们在网上公布血液库存的同时,也及时公布街头流动采血车的出车时间、地点,方便广大市民参加无偿献血,并在网上的最新动态栏中呼吁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有力地缓解了我站在这两个季节血液库存紧张局面。及时回复无偿献血者的网上留言,对有关涉及到无偿献血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时,积极与他们沟通;对网上投诉,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反馈给留言者本人。通过合肥市中心血站网站的链接,广大无偿献血者还可以在《安徽血液安全信息网》()中查询其本人的献血结果,方便了无偿献血者。(三)存在的问题我站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希望、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与业务、行政工作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目前,我站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代血站信息化建设需要血站管理专家、血站技术专家和血站信息技术专家三者之间的密切协调与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虽然成立了信息科,但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对我站大的信息系统建设力量显得比较薄弱,只忙于一般的事务处理,信息化的建设受到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应用运行信息系统必要的维护和管理人员也明显不足,这也是我站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主要问题如下:1.我站办公自动化停留在起步阶段,还没有正式实施,影响工作效率;2.网站的影响面还是很小,点击率不高;3.全市医疗用血还没有联网,对血液的使用情况没有一个动态的管理(没有实现真正的全程监控);4.与省血液管理中心联网的安全问题。六安徽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简介系统用户系统结构系统服务商、软件及软件架构网络构架和系统集成系统实现的效益和功能系统现有用户群18个血站局域网用户群13个单采血浆站局域网用户群省卫生厅数据中心及管理平台17个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用户群3个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部分医院(最终将覆盖所有2级以上医疗机构)公众服务窗口(投诉、预约献血、献血查询、血站库存查询等)系统用户系统结构安徽卫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采用三级结构:数据中心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分支机构(采血点、车、储血点)与应急指挥等其它医疗系统的接口系统组成结构图系统服务商、软件及软件架构服务商:唐山现代软件业务管理软件:唐山现代,包括血站、浆站等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红旗LINUX数据库:oracle10g/Sysbase12.5中间件:东方通/Tomcat备份软件:红旗HA防火墙及杀毒软件:冠群金辰kill系统软件架构采用C/S与B/S交叉混合模式:在省血管中心服务管理平台使用B/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以B/S模式通过广域网访问血管中心服务管理平台。各中心血站的局域网内软件使用C/S(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来满足内部业务应用。采血点(车)软件在广域网基础上使用C/S模式与血站连接。储血点、医院输血科业务软件在内部局域网使用C/S模式,广域网上使用B/S模式连接中心血站。各单采血浆站业务系统均采用B/S模式(局域网/广域网)。混合模式的选择是基于省内采供血机构的实际运行环境所确定,它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时性,能经济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并提高系统交互性和易用性。网络架构及系统集成

广域网:以省血液管理中心为数据中心、各采供血机构为分支建立一个全省广域网络平台。局域网:各采供血机构作为二级数据中心分别部署并管理自身内部星型局域网管理平台。系统集成方式:血管中心、采供血机构使用硬件VPN的方式,通过10/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采供血机构内部使用100M线缆以星形结构连接各业务科室;各采血点、移动外采和医疗单位输血科,采用ADSL/CDMA无线方式接入至采供血机构。网络结构图效益与功能实现了五个统一软件统一:包括业务管理和其他主要软件;编码统一:包括献血、产品等;流程统一:关键流程管理;产品标签统一;部分记录表单统一。血站管理系统主界面效益与功能实现了五要素联网:血站浆站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效益与功能实现了五个方面的功能自动识别和控制:全省区域内,不同部门间对不宜献血者的屏蔽等信息共享:不同地区、部门间献血者信息、血液库存信息、质量信息等资源共享:血液资源调配、稀有血型库的建立等实时监控:献血者、质量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在线服务:在线调配审批,预约献血、投诉,献血信息查询、库存信息查询等。不同区域、部门间拒绝不宜献血者浆站献浆比对界面血站献血比对界面资源共享方式:血液调配途径:审批和备案程序程序简化:不再重复检测,不需换标签。数据传输:自动传输,可追踪。献血信息查询献血公示信息库存预警信息

七展望1月6日,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立我国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将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部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2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以及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2个同步建设。合肥市确立为首批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建立区市级卫生信息平台)。2011年元月24日,合肥市卫生局召开了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动员大会,成立了市卫生信息化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对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会议通报了2011--2012年度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其中对采供血机构,提出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明确要求与各医院实施联网,并与各献血点实现实时对接。借助合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